首页 > 历史 > 1923年冯玉祥亡妻后续弦,提出了三个条件,让总统千金知难而退

1923年冯玉祥亡妻后续弦,提出了三个条件,让总统千金知难而退

北洋军阀的末期军阀林立,“大帅”们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真正能叫得上名字的却屈指可数。冯玉祥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从瓦匠之子逆袭西北军首领。更有“读书将军”“倒戈将军”等称号,他一生八次临阵倒戈,可谓是把“识时务者为俊杰”演绎到了极致。

冯玉祥

瓦匠之子的逆袭

冯玉祥出身于安徽巢县,他的家境贫寒,父亲冯有茂是一名泥瓦匠,几位叔叔不是佃农就是裁缝。冯玉祥家中原本有七个儿子,但因为生活艰难,父母又染上烟瘾,七个孩子最终只有冯玉祥和哥哥冯基道活了下来。

早年的冯玉祥

后来为了赚点饷银补贴家用,12岁的冯玉祥结束学业,入保定军营操练。艰苦的军营生活,并没有让冯玉祥忘记学习,他认为只有读书识字才能明事理。他白天和战友们在教场练喊队列口令,晚上就躲在被窝里看书。

为了不影响室友们休息,他自制了一个遮罩,用小碗和煤油灯做成了一个照明设备,然后趴在被窝里看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冯玉祥在军事方面的理论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其才能得到了上司统领的赏识,官级越升越高。这也为他之后巧妙地“做出选择”,打下了理论基础。

正在写书的冯玉祥

八次临阵倒戈

冯玉祥的一生最知名的事件,便是这“八次倒戈”。

第一次倒戈是在1912年1月3日的滦州兵变。冯玉祥作为起义军的总参谋长,在起义军抗击清军失败后,倒向了清政府。

第二次倒戈是在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当时爱国将领蔡锷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冯玉祥在1902年就投身袁世凯的武卫右军了,滦州起义的前三年,他已经被提拔为专操管带。尽管在袁世凯手底下待了13年,但冯玉祥仍然看不惯袁世凯,强行将国体改回世袭君主制的行为,就在与蔡锷护国军打斗的过程中,与其暗通款曲。

被称为“倒戈将军”的冯玉祥

第三次倒戈是在1917年段祺瑞讨伐张勋的时候。段祺瑞讨伐完张勋使其流亡天津后,又开始和孙中山先生的护法军展开战斗。冯玉祥当时任北洋军部将。他分析利弊后,去信给段祺瑞,希望他以全和局,还在与护法军的战斗中悄悄放水。

第四次倒戈是在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期。冯玉祥对上司吴佩孚早有不满。再加上他已经私下和张作霖、孙中山结成联盟。在吴佩孚派其迎战张作霖的奉军时,冯玉祥突然倒戈,带兵包围总统府,把矛头指向了吴佩孚。

吴佩孚

冯玉祥第五次倒戈发生在1925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军悍将的郭松龄没有得到重用,心有不甘的他通过韩复渠找到冯玉祥,表达想要推翻张作霖的想法,冯玉祥表面答应,但是郭松龄起兵后,却趁机攻占盟友的领地,导致郭松龄战亡。

第六次倒戈是在1926年西安围城时期。吴佩孚部下刘镇华逼迫西安军民投降,关键时刻冯玉祥脱离北洋军阀,解救西安军民于水火。这次倒戈让冯玉祥收获了好名声。

第七和第八次倒戈,冯玉祥分别选择了蒋介石所在的革命党和我党。总的来说。冯玉祥大部分的倒戈都可以算是“不违本心”,跟着自己的感觉和心中的大义走。

冯玉祥、蒋介石和阎锡山

独特的择偶要求

不只在选择上有种墙头草的感觉,冯玉祥在择偶上的要求也同样独特。他的第一位夫人叫刘德贞,是他的顶头上司陆建章的侄女。刘德贞虽然是部队旅长的侄女,却没有官小姐的脾气和生活习惯。

她朴实无华深得冯玉祥的喜爱。冯玉祥在感情上可没有“倒戈”的习惯,尽管凭借着出色的军事能力,在职场上平步青云,却能抵得住诱惑,和夫人共创佳话。

冯玉祥一家

1923年,刘德贞因病逝世,留下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冯玉祥悲痛欲绝,但是五个孩子还年幼,家里急需一位新的女主人。

此时的冯玉祥身居高位手握兵权,前途不可限量,想要找个家世好又肤白貌美的二夫人,不是什么难事儿。即便他有五个孩子,但官太太的名头还是很吸引人的,甚至连当时第三任民国大总统曹锟,也想把女儿嫁给他。

民国时期的女人

对此冯玉祥不慌不忙地提出了三个要求:

第一:一定要把我的五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

第二:婚后不能穿绫罗绸缎;

第三:要会纺织纱布;

听完冯玉祥的这三个条件,曹锟和曹大千金都冷嘲热讽冯玉祥,官当起来了却还是贫民的命。得益于这三个条件,冯玉祥筛选掉了很多想做“官太太”的女人。不久后,在一次演讲中,冯玉祥结识了爱国学生李德全。

冯玉祥和李德全

站在讲台上的李德全口齿伶俐,神采飞扬,一下子就吸引了冯玉祥的注意力。演讲结束后,冯玉祥多方打听,得知这位比他小14岁的女孩出身普通家庭,父母都是牧民。

确定目标后,冯玉祥对其“发起攻势”,李德全也被冯玉祥的坦诚所打动,两人在1924年结为夫妻。婚后的李德全的行为,也满足了冯玉祥要求的那三个条件,并且是发自内心地对五个孩子好,她不但爱做女红,还经常亲自种菜给孩子们吃。

冯玉祥、冯理达、李德全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冯玉祥也是其中之一。北伐战争时期他们结为异姓兄弟,1927年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冯玉祥为他扫清障碍,借着北伐之名,让蒋介石成功复出。之后二人分分合合,但总能重归于好。但这一次,蒋介石确实是生气了。

蒋介石刚开始,只是派遣他去美国考察水利。然而携着家眷流亡海外的冯玉祥,在美国一直关注着蒋介石的一举一动。他在纽约组织了“华侨和平民主协会”,奔走相告,号召美国民众和政府,不要再相信蒋介石。这也直接导致了两人关系的彻底破裂。

蒋介石与冯玉祥

1947年2月8日,冯玉祥高调在《纽约下午报》发表公开信,要求蒋介石“立刻下野,把所有的一切交还人民!”没想到这居然是冯玉祥此生最后的一封公开信。

1948年9月1日,冯玉祥乘苏联“胜利号”轮船回国,在经过黑海时轮船失火,这位传奇将军与小女儿一起罹难,再也没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02970.html
上一篇《三国演义》官渡之战,10万大军打曹操2万人,袁绍败在人多内耗
下一篇为何洛阳在古代能成为多个王朝都城?从东周到武周,原因如下

为您推荐

黄维唯一一次违抗蒋介石命令,空军副司令飞往制止,黄维心意已决

黄维唯一一次违抗蒋介石命令,空军副司令飞往制止,黄维心意已决

1948年12月,正在解放军发起猛攻的时候,蒋介石给黄维和他手下各军长们写了亲笔信,签署了给十二兵团全体官兵的“嘉奖令”,连同早已准备好的毒气弹说明书空投到他的阵地上。然而,黄维兵团的官兵却把蒋介石的“嘉奖令”看成是“催命符”,一见这道“催命符”就知道快完了。仔细琢磨,却不无道理,蒋介石一到部队危急的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