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走路姿势“难看”-需要看医生吗?

孩子走路姿势“难看”-需要看医生吗?

文章转载自:上海新华医院儿童骨科与脊柱中心

专家简介:杨璇,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硕士,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与关节发育畸形及残疾预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足踝学组全国青年委员,上海市修复重建专业委会委员,《临床小儿外科杂志》通讯编委,近年来,已经作为主笔在国内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和以参与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小儿外科特色治疗技术》、《新生儿医学》等专著部分章节的编写,2005年,赴英国曼彻斯特参加“小儿畸形足治疗国际性会议”和Ponseti方法治疗学习班,并获得国际先天性马蹄内翻足Ponseti方法治疗资格证书。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与关节发育畸形和残疾预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1年起担任上海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委员会委员。2013年1-3月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进修儿童骨科,学习运动医学及儿童骨肿瘤的治疗;2015年6月到英国皇家利物浦大学医院和Alder Hey 儿童医院学习肩关节损伤治疗及儿童肢体矫形。

擅长:各种病因的足踝畸形(如先天性/外伤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垂直距骨),多关节挛缩症,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各种四肢畸形、骨与关节创伤及其后遗症的诊治、脑瘫、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专家门诊:周四下午,28号楼4楼

马蹄足专家门诊:周二上午,28号楼4楼

儿骨特需门诊:周一下午,28号楼5楼

儿童足踝特需门诊:周二下午,28号楼5楼

宝宝们学习走路的时间早的在10-11月,稍晚一些的18个月左右也都开始蹒跚学步了,宝宝们的一步一行都牵动着家长的心:

为什么“我的宝宝”走路“外八字”呢?为什么“我的宝宝”走路“内八字”呢?为什么“我的宝宝”走路身体摇摇晃晃,没有“楼上的宝宝”走路稳呢?为什么“我的宝宝”走路像小鸭子一样呢?是不是有问题呢?

其实,家长这种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孩子的走路姿势在医学上专业的说法叫步态,步态就是指人们行走或奔跑时的方式,是一种复杂的行为特征,正常的步态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系统正常、协调的工作。而有些孩子可能因为先天发育异常、不正确的喂养方式(像没有适时补充钙和鱼肝油)、穿戴不合适的鞋子等原因,导致下肢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引起运动和平衡功能的障碍,出现行走异常,即步态异常。步态异常的背后可能暗示着某些疾病或下肢畸形的存在,家长的日常细致观察是发现疑问的第一关。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步态异常:

1、剪刀步态

顾名思义儿童在行走时,腰背部挺直,两脚尖着地,两个膝盖相互摩擦,甚至两个脚完全交叉,形似剪刀,因此叫剪刀步态或交叉步态。这种步态常常是由脑发育不全造成的,早产儿、脑瘫或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引起儿童大脑发育异常引起的。

2、跛行步态

儿童在走路时左右摇晃,肩膀上下摆动明显,检查时可发现两侧下肢长短不等,可见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下肢不等长等。

3、鸭步态

儿童在走路时两脚间距宽,身体左右摇晃,检查孩子可以看到方臀,上楼梯笨拙。多见于肌营养不良、两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等疾病。

4、八字步态、X型腿与O型腿

在儿童中常见,八字步态可分为内八字和外八字。八字步态是指小儿在走路时两脚分开像“八字”,“内八字”的患儿走路时足尖相对,足跟朝外;“外八字”则相反。而X型腿和O型腿则是根据儿童下肢力线,膝关节并拢踝关节间距过大为X型腿;踝关节并拢膝关节间距过大,为O型腿,下肢出生后并不是笔直的,刚出生的宝宝到2岁存在生理性膝内翻,2岁到6岁有生理性膝外翻。出现八字步态的患儿可能由于过早学习走路、喜欢跪坐姿势引起或是营养性缺钙造成的x形腿或o形腿引起的,建议带孩子找专业的儿骨科医生检查一下,有骨骼发育异常,需要及时纠正。

除了上面说的一些下肢力线排列异常之外,步态异常与足部结构和形态的异常相关。

5、扁平外翻足

正常人的脚从侧面观察是足内侧有一个隆起的弧度的,在医学上叫足弓。足弓有一定的曲度和弹性,主要起维持足部关节运动,防止足底神经血管受压的作用。扁平足的患儿则多是由于先天因素如韧带松弛足弓塌陷,脚底是平的,站立时脚内侧可以直接接触地。新生儿均是扁平足,随着年龄增长足弓逐渐发育,如果孩子明显的足外翻,足内侧着地,足跟外翻,行走步态异常,建议到医院检查排除垂直距骨、斜行距骨、跗骨融合、副舟骨等存在骨骼异常的足部问题,需及时矫正。

6、拇外翻

指构成拇趾向外偏斜的一种畸形(如图所示),多与遗传发育和儿童穿尖头鞋,鞋子前部过紧有关,坚硬的鞋面可压迫拇趾外翻。拇外翻导致会造成突出的关节与鞋子反复摩擦,引起足内侧剧烈的疼痛;还会出现周围关节、指甲的变成,破坏关节结构与韧带,压迫第二趾,局部血液循环变差,最终影响行走功能。

宝宝们蹒跚学步时出现步态异常,有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

正常补钙和鱼肝油,晒太阳,2周岁后“O型腿”消失;5周岁后“X型腿”改善;

3周岁后足弓逐渐开始发育;

改变孩子跪坐的习惯,“内/外八字”改善。

如何预防孩子出现步态异常?平时家长需注意:

①9个月内的婴儿应该尽量避免过早下地行走,避免长时间站立,因为此时孩子的下肢还没有发育健全,若合并O型腿,会引起步态异常。

②合理喂养,控制体重,补充钙源。孩子过于肥胖会增加学习走路时下肢的负担,补充钙则能有效预防佝偻病的出现,增强骨质。

③孩子刚开始学走路时,可以不穿鞋和袜子,孩子学会走路后需要选择合适的鞋子,尽量做到合脚宽松,松紧适宜,鞋底软硬适度。

④注意孩子的坐姿和睡姿,许多孩子喜欢趴着睡和“W”型的坐姿,这种睡姿和坐姿会使得孩子脚尖偏向一侧,从而容易出现步态异常。

⑤一些由于孩子大脑发育异常引起的异常步态,则需要母亲孕期尽量避免感染,谨慎服药,并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尽量保证孩子先天发育的正常。

科室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骨科,由著名小儿骨科专家吴守义教授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一批设立小儿骨科专业的临床科室,也是中华小儿外科学会儿骨科学组的创始单位之一。

时至今日,上海新华医院小儿骨科依然保持了全国领先的技术水平,经过一代又一代儿骨科人的传承和努力,在现任主任杨军林教授的带领下,小儿骨科已形成系统化、亚专业齐全的学科体系及结构规整、医教研一体化的学科梯队。在儿童青少年骨关节创伤及脊柱四肢畸形等小儿骨科经典疾患上发挥着国内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在国际小儿骨科领域也发挥重要作用,年手术量超过3000例。

小儿骨科拥有16名医师+17名护理的专业化医疗团队,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生导师3名,有博士学位人员9名,硕士学位6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7名。新华医院小儿骨科现有核定床位54张,年手术量超过3000例,是上海规模较大、床位数较多、手术量最大、诊断和治疗儿童及青少年骨与关节疾患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开展了填补国内空白新技术数十项。近年来,年门诊量在近7万余人次,是全国医疗量最大的儿童骨科专业之一,年手术数近4000余例,中大手术率大于50%。求医范围来自全国各省市及部分海外患儿,占本中心求医人数的60%-70%。

小儿骨科更是上海交通大学髋关节发育不良和脱位诊治中心的领头单位,不但在儿童及青少年髋关节疾患,而且在脊柱畸形、脊柱四肢骨关节创伤、肢体短缩和成角畸形以及肿瘤和脑瘫后遗症的骨科治疗、马蹄内翻足和运动损伤的微创治疗等方面,无论是诊断技术还是治疗手段均已形成独特的体系,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儿骨科急诊24小时开放,对于急性创伤的清创与缝合、骨折的手法复位和石膏外固定有着较高的临床水平,低漏诊率和高满意度得到了同行的一致认可和患儿家长的满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145444.html
上一篇3岁女童双肾长结石差点要“命”,罪魁祸首就藏在餐桌上,家长千万要重视!
下一篇到底有多少孩子,长大后也生活在父母的影子里?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