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 > 真正聪明的人,多半是“无知”的人

真正聪明的人,多半是“无知”的人

01

庄子说:“世俗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

当一个人挖空心思去赚钱、得势的时候,认为自己很聪明。可是结局如何呢?需要反思。

宋朝时,文豪苏东坡,备受瞩目。他能写诗,能填词,散文也不赖。初入官场,一帆风顺,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等职。

欧阳修赞叹:“此人,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后来,王安石做宰相,推行新法。苏东坡站出来反对,写下《湖州谢表》。因为言语偏激,主观判断过多,卷入了“乌台诗案”,牢狱里待了一百多天,接着被贬黄州等地。

经过人生的起起伏伏,苏东坡终于明白,做人是要装糊涂的,留下一首小诗,劝导儿子,也表达心声:“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

有道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一个人越聪明,越要降低姿态,体现自己“无知”的一面,避免“狂妄”。

02

第一,承认自己的无知,是“诚实”。

春秋时的某一天,樊迟走到孔子身边,问:“老师,如何种庄稼啊?”

孔子说:“这件事,需要问农夫。”

樊迟又问:“蔬菜怎么种呢?”

孔子说:“这件事,我不如菜农。”

樊迟离开后,孔子对身边的学生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居于上位的人,能够讲道理,注重礼节,就能得到大家的尊敬。如果胡说一通,说的时候,头头是道,但是不符合实际,反而会沦为笑柄,导致上下都乱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个人再聪明,也不能把天下所有的事情都搞懂,把每一个行业都占有。千万不能以偏概全,不能说“胡话”。

外行指导内行,就是笑话。

承认自己很无知,对谁都没有害处,反而能够体现自己的真诚,得到别人的赞誉。

03

第二,不与人争执不休,是“格局”。

子路问孔子:“假如卫国的国君请你去从政,你第一步应该怎么做?”

孔子说:“政务难分先后。非得区分,第一步就是正名。”

“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事不成”,按照这样的逻辑办事,应该是没错的。但是子路却不认同,追问道:“老师迂腐。何必正名呢?”

孔子说:“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子路不懂得,但是孔子没有愤怒,而是采用了“保留的态度”。避免了争吵,也不失礼仪。

当几个人争论的时候,脾气就会上来,火气就会冒出来,矛盾就会升级。一连串的反映,让人防不胜防。

聪明的人,常常低头,让比人赢。有道理的事情,也要停止讲道理,假以时日,道理自然会浮现;小错误,不要一直指责,需要犯错的人,自我反思。

看人长处,不揭人短处;包容别人的过错,又常常克制自己不犯错,不生气,格局就变大了。

04

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上进”。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

当一个读书人,只懂得“照本宣科”,那么他读书越多,越愚钝。比方说,很多书里记录,丝瓜长在菜地里,但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丝瓜也可以站在大棚里,瓜苗可以长在营养液里。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城市,对于农村的景象,越来越模糊了。尤其是出生在城里的孩子。

有一次,表姑家的孩子问我:“什么是青青的瓦。”

我说:“在农村,很多房子是青砖建的,屋顶不是水泥,而是很小一片的瓦,弧形的,也是青色的......”

说了老半天,孩子也没有听明白。很多天之后,我去乡下,带了几片瓦回城,又拍了一些老屋的照片。孩子一看,就明白了。

读过很多书,学历很高,不是真正的聪明。把智慧用在实处,并且善于变通,才是真聪明。因此,当一个人的实践活动不够多的时候,别说自己聪明。

05

第四,常常揣着明白装糊涂,是“清醒”。

古人说:“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很多事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此,旁观者喜欢说三道四,认为自己是高手。

当旁观者变成当局者之后,却又迷茫了。一转身,就知道自己很无知。

为人处事,要懂得换位思考。对于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应该装糊涂,而不是指出来。你保持沉默,就是对别人的尊重。

看过一个“寸土不让”的故事。

民国时,张作霖出席宴会,有人邀请他写一幅字。

在落款的时候,他写下“张作霖手黑”几个小字。大家面面相觑,因为“黑”是错别字,本应是“墨”。

身边的秘书,小声提醒。

张作霖灵机一动,严肃地对秘书说:“我知道,墨下有‘土’。这不,有人想占领我们的土地,我这是寸土不让啊。”

一句话,化解了尴尬,也赢得了喝彩。

有些事情,说穿了就没意思了;做绝了,就没有退路了;到头了,就难以回头了。应该糊涂一些,给别人退路,自己也能留住面子。

06

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过:“人们的愚蠢来自对每件事都有一个答案;学习大师的智慧来自对每件事都有一个问题。”

真正聪明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说自己聪明,而是低头学习。做文章,反复推敲,接受别人的指点;做事,虚心求教,把自己当成外行人;做人,非常谨慎,不会冒冒失失。

一个人的智慧再多,也不能有“万人之谋”。唯有把自己当成一滴水,放入人流之中,才能永远不干涸。

做个无知的人吧,明白、糊涂两不误。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1_143140.html
上一篇你知道吗,男人打心底里看不起三种女人,尤其是第二种
下一篇一个“缘”字,成就的爱情

为您推荐

学术水平极高的沈括,人品却很卑劣,苏轼当他朋友,却被无情出卖

学术水平极高的沈括,人品却很卑劣,苏轼当他朋友,却被无情出卖

沈括说起宋代科学著作,当属《梦溪笔谈》,作者沈括也因此书而名垂青史,但圣人也是人,沈括本人的人品着实不敢恭维。宋代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就是出自沈括的策划。乌台诗案险些导致苏轼被处死,因朝臣反对,最后才幸以贬谪了事。一、乌台诗案所谓乌台诗案,发生于宋神宗1069年,主角苏轼。神宗用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很看好
写作助手|苏轼的三友(三)顽石之性

写作助手|苏轼的三友(三)顽石之性

1059年,苏轼在母亲去世回家居丧期间,做了一个怪梦。梦里一个形貌奇峭诡异的人来到面前,和他做了一番对话。原来这是家里竹轩一块怪石的精魂,这怪石百无一用,苏轼早就想把它扔掉了。怪石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把自己载在典籍里的同类业绩都列举了一遍,最后说:“子今我得岂无益,震霆凛霜我不迁。雕不加文磨不莹,子盍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