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舌尖上的滑稽戏——吃出来的滑稽戏

舌尖上的滑稽戏——吃出来的滑稽戏


一客生煎,一碗馄饨,一两小笼馒头,再来碗拌面,面里摆点糖;

松鼠桂鱼,糖醋排骨,嫩大蒜炒猪肝,爆炒猪腰花,再来扎圆盅;

好个,来哉。 伍张分再加陆只铅角子,找你贰块洋钱。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之地风景优美,鱼米之乡,美味佳肴也数不胜数。中国人向来喜欢吃,小聚大宴都离不开饭馆,推杯换盏,店堂的故事也特别多,滑稽剧目也以此为题材出现了一大批以饭馆为题材的独脚戏和滑稽戏。从清汤寡水表演的老牌独脚王无能到荤素搭配集文化和文明结合的姚慕双、周柏春的双档独脚戏,再到现在脍炙人口的大型滑稽戏,吃出来的滑稽戏可真是不少。



最早的作品有传统独脚戏《各地堂倌》,是由传统独脚戏《各地方言》改编过来的。偌大的饭堂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九腔十八调给原本谗涎欲滴的美食增添了多味佐料,酸甜苦辣咸,这样的作品是接近生活的,老百姓也喜闻乐见。


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独脚戏短短半小时,满足不了观众的胃口和好奇心了。1958年由上海蜜蜂滑稽剧团(上海滑稽剧团前身)创作的现代剧目《满园春色》首演受到了广大爱好者的好评,当时一票难求,最高时价值人民币贰拾圆相当于当年工人一个号头的工资,不吃不喝去看滑稽戏,脑子坏特了,可见但是的热度不是一般的高。由单幕独脚戏变成了四幕滑稽戏,内容相当精彩。将服务员编了号头,人头清清楚楚,每个服务员各有特点,每人各持一地方言,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较贵闹忙。1960年经剧团加工复演,参加上海市现代题材剧目观摩演出。1963年晋京演出,几位领导人观看演出并上台接见了全体演员,其中一位领导还用带有浓重四川口音的上海话说道“伟大,伟大,你们搞了一出社会主义的滑稽戏。”


吃谁都欢喜的,苏州滑稽剧团在《满园春色》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满意不满意》现代剧目,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录制成的电影。景别一下子由室内延伸到了室外多个场景,苏州园林,农舍田间,水路纵横交错处处体现出江南水乡特有的氛围。当年由于拾音设备有限,《满意不满意》没有录制方言版本,也是很可惜的,不然能感觉到苏州话的“香糯”。


1983年现代剧目《小小得月楼》由苏州滑稽剧团搬上荧幕,它是《满意不满意》的续集,五号服务员小杨通过自己的努力,由商业局任命为得月楼的经理,儿子小小杨(杨毛头)也成为了一名服务员。剧中年轻人和老杨的意见矛盾,白娘娘和白科长的客串,一系列搞笑的矛盾冲突,让人发笑。两代人不同的观念,工作思路,展现出了新时代青年人创新精神和老同志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也是符合当时时代要求的。这部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录制,保留了方言版本。

1989年苏州滑稽剧团又出新作《店堂里的笑声》,是《小小得月楼》的续集。杨毛头由于能力突出,高升到了商业局坐办公室了。青年优秀滑稽演员章伟刚曾在《小小得月楼》中主演戆戆,则在《店堂的笑声》里当上了得月楼的经理,乔妹在剧中也担任主演。改革开放后,市场开放,国营饭店收到了冲击生意不好做,出现了承包责任制。饭店搞起的多种经营,戆戆、多多,乔妹几对情侣搞出了不少笑话,人物的冲突交织在一起爆发,最后戆戆的承包制计划宣告失败。由于多种原因《店堂里的笑声》在演出后尽管修改多次,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有点可惜,至此《店堂里的笑声》后来再也没有复演过,相关的剧稿和留存的资料也少的可怜。


听着堂倌唱菜单,品江南苏帮菜,味道鲜又美,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听听滑稽戏还是不错的,大家笑口常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9_181759.html
上一篇“末伏不进补,秋冬气不足”,建议:多吃这8道菜,润燥有营养
下一篇自从发现空气炸锅可以做辣子鸡后我是一个礼拜吃三次,够香够辣!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