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苏州的面,心头的好

苏州的面,心头的好

每天清晨,叫醒你的或许是闹钟,或许是梦想,或许是娃……而对苏州的老饕来说,叫醒他的必定是头汤面。

朋友对苏州的面神驰向往,于是带她分别打卡了几家有特色的苏州面馆。记录下来,正好给想来品尝的朋友做个介绍。

同得兴是苏州面条绕不过的天花板,作为上过舌尖的代表,我带她特意二刷。第一次去的是嘉馀坊的分店。这是她第一次吃苏式面,感觉很新奇。首先,他们家的面和浇头是分开的,也就是苏州人说的过桥。时值初春,乍暖还寒,我给她推荐,不时不食,这个季节应该吃红汤面,所以就点了红汤。浇头是炒鳝糊、鸡头米炒虾仁、酱鸭、炒素、青菜。还点了姜丝,因为姜丝泡醋,是老吃客的必选。在漫长的等待中,面条穿过人群,笃悠悠的来到我们的面前。面条洁白细长,如同冰山,在碗中浅浅地露出一个背,据说,这是鲫鱼背,好的面馆就应该如此出品。按照苏州人的吃法,上来就喝一口汤。汤鲜,回甘,醇厚,绵长。再吃一口面条,软硬适中,还有一点白芯,这也是苏式面的要求。排着队来尝浇头。鳝糊软烂,但形状完整,咸甜适中。鸡头米炒虾仁国略有点腥气,感觉虾仁处理的不是太好,但虾仁还Q弹,鸡头米软糯,两者搭配,别有一番滋味。

二刷同得兴时已是初夏,正好他们家的枫镇大肉面上市。这次去了十全街的总店。既然有机会,当然点他们家的招牌了,白汤的枫镇大肉面,另外加了鳝糊、青菜、西芹炒腰果。枫镇大肉面是时令性的,从每年的五月到十月才有,其它时间只有焖肉面。老规矩,还是先喝一口汤。努力回忆了一下红汤的味道,对比之下,白汤再清爽,没那么厚重。据说,这碗汤里加了螺蛳、鳝骨、大骨、鸭等等,碗边飘着酒酿。喝在嘴里,干净,微甜,回口是酒酿的香气。大肉非常软烂,几乎入口即化,肥肉有着吃冰淇淋的感觉,但是却一点都不腻。要知道,这块肉可是炖了几个小时的产物。十全街店环境也是非常有苏州特色,小桥流水,可惜我们没能坐到窗边的位置。河边的回廊种了些花花草草,吃美食,看美景,果然是一种享受。如果要打卡同得兴,还是推荐去十全街店。

在同得兴一二刷之间,还去西园吃了一次素面。饿着肚子,朋友赶一早的动车,下车直扑西园寺。虽然我们前心贴后背,还是恭恭敬敬地向我佛上了三柱香。在寺庙吃素面,仪式感还是要有的。西园素面主要有观音面和如意面。观音面主要是香菇、冬笋、面筋为主。如意面主要是烤麸、黄花菜、木耳为主。跟朋友两人,正好一人点一种,可以分别尝尝。还加了一块心形的素鸡,我佛慈悲,大爱世人。西园的面汤是素高汤,跟一般的面馆完全不一样的风格。素高汤一般是用玉米、香菇、胡萝卜、洋葱等长时间炖煮出来的汤。入口就是胡萝卜的香气,回口有玉米的清甜,香菇的香气。虽然汤里稍加了点糖,但还是掩盖不了素汤本身的甜味。观音面和如意面的浇头都是按照苏州人的口味炒制,加了点糖,略略有点甜。冬笋脆、香菇软烂香、面筋甜韧。让我感觉最好的是那一大块素鸡,厚厚的,却很入味。炸的恰到好处,又吸饱了汤汁,咬一口,大满足。面条却不是苏州常见的细面,是窄窄的扁叶面。不似细面那样软,但是很有嚼劲和口感。淋上一点辣椒油,很快就把那一碗面扫光了,就差打着嗝去看五百罗汉了。

来苏州吃面,裕兴记同样是必打卡的,他们家的三虾面同样是名声在外。给朋友推荐三虾面,但她还是点了虾仁蟹粉面,我点了两面黄。后来她才知道这面点的有多失败,同时也让她领略了苏州人的不令不食。我们去了他们家西北家的店,也傻傻分不清楚是不是总店。面条上来后,服务员问她之前有没有吃过他们家的面,得知她是第一次来后,麻利地帮她把面条和浇头拌匀。面条是苏州常见的细面,没有白芯,可能作为拌面不该有白芯吧,毕竟没有汤的再熟过程。她说,挑起面条,缓缓地入口咀嚼,蟹粉夹着猪油的香气,拖着蟹肉、虾仁,一种幸福感从口中直奔心海。美食果然很容易给人带来愉悦。但是有一点蟹粉的腥味。我跟她说,现在不是吃蟹的季节,蟹粉应该都是冷冻的,很难做到没有腥味,所以,吃蟹粉面最好是秋季,那时的蟹粉都是现拆的,一般不会有腥味。果然是不时不食啊!又上了一课。我点的两面黄倒是时令的做法。细细的面条,摊成饼状,经过油炸,两面金黄,又脆又香。浇头是苏式白什锦的做法,有虾仁、鳝丝、蘑菇等。将浇头淋在面上,汤汁浸泡后的面条变软,但还是很有韧劲,与普通面条相比,别有一番口感和滋味。果然是招牌面之一,名不虚传。

虽然打卡了几家面馆,但还是有很多有特色的面馆值得一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9_180430.html
上一篇玉米馅饺子,口感鲜香不腻,做法简单易学,学会不用外面买早餐了
下一篇这一次,身价90亿的老干妈,撩不动年轻人

为您推荐

苏州古镇老街排行榜(建议收藏)

苏州古镇老街排行榜(建议收藏)

自去年秋天至今,分别游览了苏州的周庄古镇、同里古镇、木渎古镇、甪直古镇、锦溪古镇、千灯古镇、黎里古镇、平望古镇、震泽古镇、芦墟古镇、沙溪古镇、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