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出圈到今天,他想说的都在酒里了

出圈到今天,他想说的都在酒里了

《将进酒》活了。


语文课上背过的古诗,被动画《长安三万里》还原。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和众人乘白鹤入云端,升瀑布坠银河,醉饮仙宫,诗气冲天。



原来酒可以有这样极致的浪漫。


我们的酒,神了。


酒是诗人的药引,“李白斗酒诗千篇”。


是知己难逢,“劝君更尽一杯酒”。


是情感最好的表达,“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关于酒,我们不仅积淀深厚。


也在不断把新的内涵、新的故事,注入到这条从古流至今,源源不断的酒的长河里。


比如最近滋味独特的片子,

来自贾樟柯

看过他的电影就会知道,贾樟柯实在太懂酒,太懂得酒里的江湖与人情了。


《三峡好人》就用烟、酒、茶、糖四个章节,串联起一幅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图景。


其中酒,绝对是应用最广,分量最重的社交密码。



Sir以为,酒早就被贾导说尽了。


没想到这一次,举起酒杯,竟然又碰撞出新的火花。


三个时代。


三种人与情。



01

杯酒父子情


《在清朝》作为贾樟柯导演的第一部武侠剧,观众们已经期待了五年。


这次微电影第一部《诞生》,就发生在晚清。


新与旧剧烈碰撞,在外是风云激荡,在家庭内部也勾起无限涟漪。


留洋三年归来的大儿子,一身西装踏进家门,跨过原本用来下跪的蒲团,给诧异的父亲来了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



餐桌上,大儿子拿出了一瓶啤酒直接倒上,当时的人们还把它叫做“皮爱”,以此来证明自己要从事酿酒事业的心志。


父亲认为他是玩物丧志,怒离饭桌。


青岛啤酒荣获德国慕尼国际博览会黑金奖登上报纸,大儿子再次向父亲表明自己想要在酒厂学习先进的机械工艺技术,探索实业兴国道路的决心。



正如大儿子所说,“一个商品是小,但背后是‘师夷长技’的变革精神。”


父亲终于被说动。


晚清的父亲看到了啤酒的国际力量,也愿意让儿子去酒厂打工,从微小的工业开始推动中国实业的变革。


与其说他是被变革精神感染。


不如说是他愿意相信——儿子能行。


微电影清晰照见了一对关系和谐的父子对时代推动的作用。


一个小小的啤酒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吗?


正如贾樟柯在采访里说:“青岛啤酒见证了中国整个近代到现在全部的历史,从晚清到解放到改革开放,一部青岛啤酒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的历史。


一个细节,大儿子带回来的明信片里有一张是火车。



熟悉贾樟柯的人会知道,火车在贾樟柯的电影里多次出现:《站台》里,一列火车经过,一群人欢呼着奔向火车。


他们向往外面的世界,却只能在铁路边看着一辆辆火车驶过。



隆隆的机器,不可阻挡地推动着所有人的生活。


火车的一头是前程。


但也别忘了,在另一头还有送你离开,等你回来的人。



02

生命力的浪潮


第二部微电影《浪潮》聚焦上个世纪90年代。


大江大河,奔腾澎湃。


人们都在往不同的地方迁移,同样也带回了新鲜事物。


舞厅里跳迪斯科的人越来越多,流行的歌曲,时髦的喇叭裤,那时候三瓶青岛啤酒才能换到一条喇叭裤。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些新鲜事物,微电影里决定南下闯荡的男孩,明明喜欢流行金曲里的歌星,却只能用大吼掩饰自己的喜欢。


但就像那阵不受控制的风,吹开了海报,也吹散了他内心的顾忌。



电台里传来的声音描述着大城市的繁华,流行歌曲里唱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未知的好奇心鼓动着他。


在放肆的迪斯科舞曲里解放身体,在啤酒的作用下,做一些勇敢的决定,让情感自由地表达。



就像是《山河故人》里,一咏三叹的那首《珍重》。


再熟悉的人,也要在时代的路口分道。


只是当年的情,能否经久不衰?



《浪潮》里,因为一个未兑现的承诺,三个年少时期的伙伴,再次聚在一起。



1993年,青岛啤酒在香港、上海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奔向前沿的年轻人,就像工厂里一排排绿色酒瓶,输进新思想,漂洋过海去到新的世界。


青岛啤酒作为那个年代大家共同的难忘回忆,托起了这些奔赴浪潮的年轻人。


《山河故人》里,沈涛在雪中伴随当年的流行音乐《GO WEST》跳起她年轻时的舞步。



贾樟柯说到她当时的情绪:“那既不是悲哀,也不是快乐,是一种生命力在里头,即使我们一直身在一种无法摆脱的处境下,也要活下去,爱下去。


流行音乐、啤酒,这些电影里出现的意象都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征。



03

此刻,杯里氛围刚好


时间的齿轮并不停歇,关于当下、未来的未知答卷。


观众们依旧期待,贾导将以摄影机为笔,作出怎样的回答。


而酒,也在潜移默化地变化着。


与1903年“登堂入室”、西洋味儿十足的“皮爱”,1993年扎为一捆、可抵一条喇叭裤的“液体面包”相比,啤酒不再只属于一小部分人的狂欢。


它一层层渗入中国的人情社会中,包容着形形色色的人。


就像贾导《江湖儿女》中的“五湖四海”,啤的、白的、洋的,瓶瓶罐罐灌入一个大脸盆。



江湖儿女豪气地一饮而尽,滴的是欢畅,敬的是义理。


青岛啤酒官方服务号,赞8707


第三部微电影《盛名》中,青岛啤酒率先变了一副更简洁、活泼的“装扮”,汽水式的包装更加便捷而年轻化,将它握在手中的,是肖战饰演的酒馆小老板。



他那座开在现今青岛的小酒馆,也融汇着五湖四海,接纳着形形色色的人。


从古宅到出租屋再到小酒馆,电影的场景在逐步开放,如同百年来逐步扩充视野的国民,到了2023,鲜少有享乐之辩、改革之抉择,改为在平面化的网络环境中待友迎客。


在一杯酒、一顿饭中给自己按下一个暂停键,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


我们现在的生活,未尝不是“酒馆式”的。


一杯酒就是一个折射小世界的断点。


不像贾樟柯2004年电影《世界》中那个需要亲身踏入、把景观都搜集成模型的世界公园。


现在的我们所拥有的纷繁世界,好像一划屏幕就能把握住。



于是,在这个酒馆的小世界里,有上下级愈发自如的对谈,有大城市共同闯荡的亲朋欢畅小聚,有远道而来的异国背包客萍水相逢的一碰杯。



老板亮着眼睛学一句青岛话:“很恣儿”,立刻把时空拉回了当时当刻。



“新”,永远是贾导在电影中加入的一股时代洪流力量,而被这层层浪涛冲刷剩下的那一些“旧”记忆,便成为了乡愁本身,变成时刻回望的,文化的船锚。


外国厨师,就在这一方小酒馆里,看懂了中国的当下,那沉甸甸的人情。


鱼头对着主宾,来晚了就先自罚一杯,敬酒要比对方的杯子更低。



而在离别的那一刻,他用英文说了一句最适合当下情绪的表达:


都在酒里。



“都在酒里”四个字,也折射了中国人情文化的含蓄与复杂。


贾樟柯曾说过,“词穷处才拍电影。”


这些现实或超现实的影像。


也像酒:


来自于结实的土地,又引人思绪千里。


它总在各种离别的片段中,带来一阵阵回味悠长的言外之意。


它是韩三明遥望三峡时那一堵空心的断墙,是巧巧一步踏错的旅途中听到了飞碟的声音,是监视器镜头下大哥郭斌扶拐离开的背影。


而这次“都在酒里”的告别,则意味着再相遇的期许。


汾阳小子贾樟柯这次的“新”开拓,和肖战碰撞出了不同的色彩。


那来自大地的踏实感与都市青年的自我飞扬,融合成一道风味别样的新酒,装在这座包罗万象的小酒馆里。


这里有长幼尊卑,这里有兄弟义气,这里有萍水相逢。


而经过了120年的挑战、开拓与发扬,啤酒也终于从“师夷长技”变成“我愿意从酒中读懂中国”。

而三部微电影,看的是时代浮沉中的国人,怎样把传统与现代同时融入一杯酒中。


现代篇中的酒馆,也不仅仅出现在青岛一处。

“青岛啤酒”早已在多国开放,它也变成了一个窗口,让世界看到中国。


1903年,青岛啤酒厂创建,此时埋下的一粒种子,在本土扎根的同时,没有忘记将枝叶洒进风中,它漂洋过海——


1947年,青岛啤酒出口新加坡;


1991年,参与发起和创办第一届青岛国际啤酒节;


1993年,港沪上市;


2021年,成为全球首家啤酒饮料行业工业互联网“灯塔工厂”。


一瓶啤酒虽小,却与这些滋味丰厚的影像相同,承载着浓郁的本土人情。当年的种子今已化为国内外相聚时刻的星火,向世界传达着中国情义。


经历了120年风风雨雨的青岛啤酒,与企业的宏大相比,他们更重视小小的一瓶啤酒中,能保存每个人、每一段的中国故事。


就像贾樟柯导演依旧愿意把镜头对准在大地角落休憩的每个你,每一趟离别与相遇,都能化作酒中的甘冽、清苦……万千滋味。


此刻,感触万千,也不多说,都在酒里!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坂元家的小二、就是涂怡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9_179935.html
上一篇买白酒,“20822”和“10781”有何区别?弄懂以后再买不吃亏
下一篇西瓜怎么挑?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