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保留在日本的中国印记 | 博多 圣一国师与谢国明

保留在日本的中国印记 | 博多 圣一国师与谢国明

文:须贺努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缘故,我有两年多没能去海外。在此期间,我一边留意疫情发展,一边在日本国内旅行,完成了好几篇“新日本发现”。由此切身体会到,日本保留了诸多中国印记,日中关系源远流长。但遗憾的是,我们正在遗忘这些历史。所以,接下来我想向大家介绍那些行将被遗忘的人和事。

径山寺圣一国师像(浙江)

圣一国师(圆尔辨圆)是南宋时期前往径山万寿禅寺(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郊外)修行的著名僧侣,他创立了博多承天寺、京都东福寺等。在茶界,他被称为“静冈茶鼻祖”,是最早将茶叶带到静冈的人,其事迹在当地自古就有传承。国师出生于静冈,从宋朝回国后,途经静冈时,种下了带回的茶籽。那么,史实如何呢? 我之前到访径山万寿禅寺时,曾看到那里摆放着国师像,上面写着“日本茶道之源流”。

东福寺(京都)

与圣一国师有渊源的清见寺(静冈)

博多圣福寺(荣西禅师开山)附近有圣一国师创建的承天寺。寺内并立着“饂饨荞麦发祥之地”“御馒头所”“满田弥三右卫门之碑”三座石碑。这是为了纪念国师最早从宋朝带回了乌冬面(日文汉字写:饂飩——译注)、荞麦、馒头等的制法,以及满田弥三右卫门和国师一起赴宋,带回了纺织品、麝香、挂面的制法等,并成为博多织技法的始源。

承天寺“饂饨荞麦发祥之地”石碑(博多)

顺便说明一下,如今在博多吃到的“炸牛蒡乌冬面”虽然非常美味,但面很软,让人不禁想起中国的面条。日本人普遍喜欢“筋道面”,而在中国吃的面很多都是软绵绵的。如果国师带回博多的传统面条能够流传至今就太好了。

炸牛蒡乌冬面(博多)

那么,圣一国师的留学费用从何而来? 他为什么去径山万寿禅寺? 归国后,承天寺的创建又是谁负责的呢? 有各种各样的疑问。这里不得不提宋朝大商人谢国明。我这次去博多,邂逅了“大楠菩萨”(种在谢国明墓旁的楠木——译注)。距离博多车站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角落据说安放了谢国明墓,那里有一块关于谢国明的石碑,还有一棵高大的楠木。谢国明作为博多纲首(拥有船队的商人首领),以镰仓时代初期的博多为舞台,活跃于与宋朝的贸易往来中,而实际上却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人物。

谢国明墓(博多)

谢国明墓旁的楠木(博多)

1233年,国师为了入宋来到博多,国明旋即皈依,并让国师入住其私宅中,同时对遭遇火灾的径山万寿禅寺给予大力支援,助其重建。待1235年国师到达径山万寿禅寺时,一切都已就绪。入宋费用想必也是国明所出,国师得到强有力的资助。虽然,商人谢国明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先行投资,但这也证明他深深钦佩国师的人品,并对其信赖有加。

1241年国师回国时,国明购买了筥崎宫( 筥读音jǔ,日本三大八幡宫之一,八幡宫是供奉八幡神的神社——译注)领地,建造了承天寺,并聘请国师担任开山祖师。国师所带来的物品对于此后的日本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果没有谢国明,恐怕圣一国师之后也不会有这样的贡献。另外,国明还致力于救助博多百姓,据说直到二战前,他在当地都备受敬仰。

我本想进一步了解谢国明在博多的活跃表现,但他的生平资料匮乏,有太多不甚清楚的地方。没有资料,这段历史就会被湮没,被人们所遗忘。不过,从国明与国师之间的情谊来看,在交通不似今日便利的800年前,日中之间其实走得更近,由此可以窥见人与人之间建立牢固互信的重要性。

须贺努:茶旅人,1961年出生于东京。曾留学上海学习汉语,后在北京、香港、台北生活过,在中国旅居总计17年。曾以“茶旅”形式遍访亚洲各地的茶田和茶庄。


翻译:钱海澎

题图源自网络,为2012年福冈市栉田神社祇园例大祭上所使用的山笠(安放神像的花车)。该祭典每年7月1到15日在博多地区举行,举办期间,区域内的每个流(相当于町)都要准备自己的山笠,2012年大黑流的山笠神像便是谢国明。“四番山笠大黑流”即“第四个出场的山笠由大黑流准备”;“余香馥郁大楠恩”是赞美“大楠公(谢国明)恩德永存”。

其余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8_79019.html
上一篇新疆美丽的七彩滩,五彩斑斓,太迷人了
下一篇北京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雍和宫原住持嘉木扬·图布丹示寂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