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舆情关注:大学生夜爬6小时捡500个垃圾瓶换景区奖牌

舆情关注:大学生夜爬6小时捡500个垃圾瓶换景区奖牌

近日,江西武功山,一名大学生背着几大袋塑料瓶下山的视频引发热议。原来,江西武功山景区在6年前设计了“绿色银行”奖励机制,游客可捡垃圾兑换奖品。年仅18岁的“环保特种兵”杨俊曾11次登上武功山拾捡塑料瓶,兑换多枚奖牌收藏。据悉,今年以来,武功山景区已发出3000多块奖牌。11月3日,央视新闻发布【大学生爬山捡500个垃圾瓶换8块奖牌】博文,称“还有多个景区鼓励游客捡垃圾兑礼品”。相关话题热度不断升温,武功山景区活动获得网友的一致好评。

图源:网络

一、舆情统计与走势分析

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以12月02日0时至12月04日13时为周期,以“武功山 捡垃圾”“捡垃圾瓶 奖牌”“大学生爬山捡500垃圾瓶”等为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发现,监测期内的舆情高点出现于12月03日11时,目前舆情热度有所回落。

图:舆情统计分析图

11月29日,@九派新闻报道,武功山景区6年前便设计了“绿色银行”奖励机制,游客可捡垃圾兑换奖品。年仅18岁的长沙大学生杨俊,11次登上江西萍乡武功山拾捡塑料瓶,并将塑料瓶兑换成“武功山特种兵纪念奖牌”。对此,当地“网红局长”肖键呼吁游客“只留下脚印,带走照片”。@北京日报、@青瞳视角、@潇湘晨报、@中华网、@九派新闻等媒体转发报道。

舆情发酵后,12月3日,@央视新闻转发该报道,并表示近日来还有多个景区效仿武功山,鼓励游客捡垃圾兑礼品,相关话题舆情热度不断升温。@九派新闻、@苍梧晚报、@鹤壁日报、@贵溪发布等媒体相继报道。当日舆情实时传播量达到峰值,舆情实时传播量208条。

截至12月04日,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3075条,微博1521条,客户端711条,网站139条,视频188条,微信463条。从媒体渠道来看,微博和客户端是舆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分别占比49.46%和23.12%。

二、网民评论

对与本次事件相关的“大学生爬山捡500个垃圾瓶换8块奖牌”“各大景区推出绿色环保活动”“多个景区鼓励游客捡垃圾兑礼品”等话题的相关网络评论汇总后发现:

图:网民评论分布图

一是,认为景区捡垃圾兑礼品活动有意义该推广,占比33.7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樺华華:非常有意义啊,既锻炼身体又绿色环保。建议各大景区推广这个活动,不仅能恢复环境,还可以告诉宣传,告诉大家不要乱丢垃圾。

@可喜可贺:比起漫无目的的闲逛,这个更有意义。又能爬山,又能减肥,还能做公益,可以推广哦。

二是,呼吁人们爱护景区环境不要乱扔垃圾,占比31.9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111: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维护我们的景区环境,提升环保意识。

@赵小喵:如果人人都能爱护环境的话,这项活动也就没有必要了。看到大家捡个垃圾这么辛苦,真心希望大家都能带走自己产生的生活垃圾,这并不是多难的事情。

三是,认为捡垃圾兑奖牌活动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占比17.5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DW_狐狸:给景区和环保特种兵点赞。这样的活动非常好,现在的孩子都太安逸,被家里保护的太好,不懂生活的辛苦,我们这边要是有这种活动,我也会让孩子参加。

@电波暴走P:看这个小伙子才刚满18岁,多有精神、有爱心的小伙子。这种活动全国都可以推广一下,是很好的教育素材。

四是,认为景区可以推出其他相关举措,占比16.9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王小安:除了兑奖品,还可以在买水处,多收个5块钱,然后在山脚下设置回收点,退回一个空瓶子就退一次费用,这样或许能减少乱扔垃圾的情况。

@空空道人:可以在山脚下弄个废品回收器,这样参与这种活动的游客会更有动力。

@背上背包去上班:除了瓶子,还有好多别的垃圾呢,塑料袋啥的随处可见,其实也可以把这些加入到活动里。

三、舆情点评

景区乱扔垃圾乱象由来已久,火爆景区人流散去,往往一地狼藉。随着“大学生爬武功山捡500个垃圾瓶换8块奖牌”话题火爆网络,近日多地景区推出“捡垃圾兑礼品”活动,不少网友热情高涨,纷纷表示要“一探究竟”。

从室内游乐场所到塞外草原,从珠峰大本营到三亚海边,不文明游客随手抛撒垃圾的现象俯拾即是,已成公害。去年7月份,“新疆独库公路变垃圾公路”登上微博热搜,在网友曝出的视频中,无论是停车区还是休息站,食品袋、塑料瓶遍地都是。今年2月份,北京晚报报道,随着北京南锣鼓巷客流量增加,蓝色桶边溢出的垃圾已堆成小山,工作人员表示,当天的清理工作要到第二天凌晨四点才能结束。10月份,河南冠云山景区“8名游客花1天在景区捡40袋垃圾”登上多个社交媒体平台热搜......

乱丢乱扔行为背后,是堆山叠海的垃圾与巨大的人力耗费。据杭州日报消息,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杭州西湖景区日均清运垃圾近150吨。而根据《2022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数据,2022年全国60个近岸区域的海底垃圾平均个数为2947个/平方千米。这些骇人数据的背后是清洁人员的巨大付出,央视新闻报道,日产20吨垃圾的华山游览区域,其22公里的游览道路沿途共设6个环卫管理站,有180名环卫人员,平均每人负责100米左右区域,其中不乏悬崖峭壁。由于地形特殊,每天环卫工人要把打包好的垃圾挑运到垃圾堆放点,再转运到索道上站,通过索道运送到下站,最后才得以转运到垃圾处理厂。

为倡导游客文明出行,各地景区使出浑身解数,妙招频出。有“志愿服务,文明引导”活动,不少景区开展志愿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游客文明出行,爱护环境。有“1元餐”活动,老君山连续7年推出“1元午餐”供游客享用,不仅有效缓解一次性餐盒的污染情况,还为景区赢得了良好口碑。武功山的“捡垃圾兑奖品”活动也已经持续了6年之久。据了解,武功山景区会免费提供装垃圾的塑料袋。当地“网红局长”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考虑到学生是夜爬的主力军,又没有收入,我就给他们免费拍照、提供免费的转运车、免费的矿泉水,让他们收获一份小美好。”武功山“捡垃圾兑奖牌”活动火爆的意义远非志愿者捡了多少垃圾这样简单,它将游客从“垃圾制造者”变成了“环境保护者”,比“不要乱丢垃圾”的倡导更有效果,能够激发游客们的参与热情,更使得其他景区群起效仿。

其实,我国早有法律规定,在景区内乱丢垃圾属于违法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然而,乱丢乱弃行为却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游客缺乏环保意识与文明素养,二是因为景区管理存在问题,例如垃圾桶设置不合理、清洁不及时、监管不到位等等。营造文明出游环境,仅靠景区活动是不够的,需要多方努力。政府层面要加强市民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素养,让“文明出行”成为社会共识。景区可以推出相关举措,例如设置有偿回收点、设置激励机制等;同时管理也要跟上,合理设置垃圾桶位置,加强巡查力度,及时清理收集,从源头上减少乱丢行为。游客更要明确乱丢垃圾的法律责任与相关危害,爱护自然环境,莫让不良恶习毁掉自然风光。

责编:武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8_190621.html
上一篇这大概就是老祖宗骨子里不灭的极致审美吧!
下一篇商务部发布3批19条全国示范步行街,各有特色,有你家乡的吗?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