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为什么说最好不要和熟人一起去旅游?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懂了

为什么说最好不要和熟人一起去旅游?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懂了

人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有了好邻居可谓是人生之幸,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情,大到搬家,照看孩子宠物,

关心我们的安全,小到给予热情的问候和细微的关怀,如果邻里间相处的好,大家还能共同度过闲暇的时光,一起聊天,散步,或是共进晚餐。

最初的张女士也是这样想的,她一直觉得自己的邻居非常友善,彼此也聊得来,可就在某一次共同出游后,她却彻底改变了想法。

为何说最好别和邻居一起旅游,看完你就懂了。

张女士和几位邻居的关系十分不错,他们虽然工作很忙,但只要闲下来就会约着聊聊天,吃吃饭,你来我往,热闹温馨。在那一阶段,大家都觉得这段关系十分舒服,就算是称彼此为朋友都不为过。

后来的一天,他们聊天时突然提到了一起旅游的想法,这个点子一出,立刻受到了大家的鼓掌欢迎,于是他们紧锣密鼓的安排起了出行计划。

他们打算自驾游,然后到景点吃吃喝喝拍照,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不过计划是很美好的,现实却给了张女士当头一棒,就在旅行结束后,她决定再也不要和邻居有任何的来往。

整个旅行期间张女士的心情从未晴朗过,因为几家人的想法消费观以及作息习惯实在是差的太多了。

张女士一家习惯早睡早起,然后快速的体验不同的地方,留下更多的足迹,但邻居甲却习惯性的迟到,每次到一个景点都要磨蹭好半天,几次都因为他而错过当地美食以及特色的景观。

邻居乙也和张女士出现了想法上的分歧,张女士认为既然旅游,那就不要太在乎花钱了,看到喜欢的纪念品,就算贵一点也可以买下来拿回去当做念想,可是邻居乙却总是出言讽刺。

或是不断的干涉着对方的消费行为,而轮到他自己买东西的时候,又不停地自夸着他的眼光有多么好。

一个星期结束后,张女士浑身疲惫的回到了家里,也正是从这一阶段开始,大家的态度和往日有了明显的不同,再也不像过去那般亲密了。

张女士的经历深刻的证明了一件事,好邻居未必是好朋友,就算平时相处的来也未必适合一起旅游。

朋友分成了不同的类别,他们将适应不同的场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结交各种类型的朋友,因为不同的朋友关系能够满足我们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爱好。

有些朋友适合一起吃饭,大家对美食有着共同的热爱,享受美食,热爱探店,而有些朋友就适合一起工作,大家在职业领域具备相似的技能和兴趣,能够互相借鉴促进彼此的成长。

也有些朋友适合闲暇时聊聊天,分享一下双方的琐事,轻松愉快的度过时光。

能吃到一起的朋友未必适合一起工作,而一起工作的朋友又未必口味一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不可能存在一个100%符合你心意的人,如果你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那你一定会失望。

心理学家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做认知不协调,指的是人们对某件事的认知与他本身的情况不相符合。

在不同的情境和关系中,我们对朋友的要求和希望很有可能出现不一致或是矛盾的情况,这在人际关系中十分常见,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利益偏好和需求。

比如我们希望某个朋友陪我们参加社交活动,可他显然更喜欢独处,或是我们希望某个朋友能提供事业上的支持,但他却更关注个人生活等等。

当我们以为和熟悉的邻居一起旅游会拥有一段非常美好的经历时,殊不知对方却未必是那个适合一起出行的人,这就是典型的认知不协调,然后出现了前后不一致的矛盾。

认知不协调分成了不同的强度,我们与对方的关系越亲密,强度就越高,如何降低认知不协调对我们的影响呢?

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你可以试着转变行为模式,使其与认知相一致,其次我们要改变态度,从观念上使其协调,最后一点是加入新的元素,改变不协调的现状。

简单来说,如果你希望和对方旅游,那就一定要在出行之前仔细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作息节奏,以及出行时可能会出现的情绪变化等等,

如果已经确定对方和你存在态度的差异,那就不要结伴而行了,以避免双方的感情受到干扰,但如果已经一起旅游了,那就不要抱怨了,毕竟这样的情况你早该预料到。

总而言之,好邻居未必是好朋友,固然在生活中大家可以相处的温馨愉快,但他就未必是最适合与你出游的人选,只有在生活中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更好的维系当前的关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8_187867.html
上一篇德国 | 从德国旅游回来,说几句大实话!
下一篇玉门关:荒漠中飘浮的孤城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