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大渡桥横铁索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彭广军

二郎山隧道很长,且一个接一个。在其间穿行了很长时间,待完全走出隧道,汽车已经开始下行。是飞机下降感觉,耳膜有些鼓胀。

前方“降落点”就是大渡桥,那是我心中的圣地。

一路上,我默诵着毛主席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平时背诵或者还要磕磕巴巴,却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却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这并不意外,因为这些天我心里一直回响着这曲以山川为琴,风儿作手,铁索为弦英雄赞歌。

大渡桥是人们习惯上的称谓,其实就是泸定桥。

此前我并未来过这儿,可脑海中却早就有了特定场景:弹如飞蝗,白浪滔滔,红军战士援索冲向敌军……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的一场十分重要战役,也成了许多军事教科书中的经典战例。

1935年5月28日,中央红军在四川中西部成功强渡大渡河,一部沿东岸北上,一部从安顺场沿河西岸疾进。当天大雨滂沱,视线不明,红军战士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天一夜奔袭了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红四团突击队二十二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攀援溜滑的铁索冲向东边桥头,与东岸部队合围夺取了泸定桥,保障了大部队顺利通过。

这其中至少有两个因素令人惊叹:全副武装急行军240里,而且是在高原崇山峻岭中;在滑溜溜的铁索上徒手攀爬,身边还是攒射的弹雨……旁人怎么想都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事,然红军战士做到了。所以当我远远看见了河面上铁索桥,已经油然生出无尽的敬仰。

虽然心里有了许多“准备”,但我踏上桥头的那一刻还是有些莫名激动,桥头绞盘处的铸铁“龙头”傲然挺立,结实古朴而苍凉,俨然就是力量的象征。我紧握着坚硬铁索,仿佛圆了一个长久的梦。


今日铁索桥,桥面铺了木板,但留有间隔,因为满铺撑不住风力,所以透过桥面看几十米高的

河面,但见浪花翻滚,水势惊人。当踏上桥面的那刻,似乎整个桥身都在摇摆,于是人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在悠悠颤动,同行有团友立即回头,不敢过桥了。因为翻腾的浪花,仿佛能将任何东西卷进水底。连我这个见到水就亲切无比、恨不能跳进去畅游一番的游泳发烧友,面对奔涌河水心里也有些发毛,多看几眼头就有点儿眩晕了,牵连到大腿根儿都有了点儿麻酥酥的感觉。

身临其境,才真正懂得了红军当年的艰苦卓绝,才能真正感受到先辈伟大和英勇。

泸定桥始建于1705年,长百余米,由13根铁链、1万多个铁环组成。这桥在三百多年前无疑也是十分巨大工程,何况是在山高路远人烟稀少的民族地区,然勤劳的人们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建成了,这不能不说是奇迹。桥建好后,大大方便了两岸百姓的交通,也成川西地区重要交通枢纽,战略意义十分重大,自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扼守一头,泸定桥就是天堑。所以当年的守军也仅仅是抽掉了桥板,而留下铁索,不是他们大意,而是有所恃。然守军遇到的是“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伟大革命者,他们有着战胜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今日泸定桥依然是两岸群众的交通便道,河两岸也成了人烟稠密的集镇,街巷整洁平坦,人们从桥上往来走亲访友做生意,上学校,一派祥和宁静,如果不是河边雕塑,很难想起当年血与火战场。

铸剑为犁,人民安居乐业,正是先烈浴血牺牲的初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8_186797.html
上一篇秦岭黑河森林公园穿上秋衣了
下一篇我和老伴退休金8000存款60万,游遍祖国大好河山,可如今后悔不已

为您推荐

带大家简略的观看一下毛泽东同志故居

带大家简略的观看一下毛泽东同志故居

毛泽东同志故居在湖南省韶山市,这里风景迷人,空气清新,是个非常不错的地方。如果有小伙伴们想到这边旅游的,想要感受一下伟人的气息,那么还是强烈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