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浙江男子痴迷穷游,35年徒步拉车走30万公里,却在59岁时命丧黑河

浙江男子痴迷穷游,35年徒步拉车走30万公里,却在59岁时命丧黑河

文丨智史通鉴

编辑丨智史通鉴

«——【·前言·】——»

2018年,谢建光因突发疾病,在黑河去世。

从他23岁那年起,一直到59岁,谢建光徒步走过了30万公里,人们都称他是“天下第一疯”。

他曾说过,“我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前行的路上。”

最终看遍了世间风景的他,还是没能躲过疾病的魔爪。

这样的结果也不禁让人感叹:这个疯子还真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谢建光的故事。

谢建光的旅行生涯-起始阶段

“我要去看看这个世界的模样,哪怕只是一个瞬间也好。”

这是谢建光的心声,也是他改变命运的原动力。一个出生于普通农家的他,如何在瞬息万变的人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旅行梦想?

1959年,谢建光出生在浙江宁波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都只有小学学历,靠着村里一亩三分地维持生计。谢建光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一家五口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土房里。

小时候的谢建光,和其他村里的孩子一样,每天早出晚归地帮父母干农活。家里的生活拮据简陋,一年到头穿的还是一两套衣服。每逢春节,妈妈才会做几个馄饨,当作年货好好享用一番。

然而小谢建光对此并不在意,他有着和同龄人不同的想法——他向往外面的世界。

村里的生活单调乏味,他却无时无刻不在幻想外面繁华的城市,壮丽的山河。他盼望有朝一日,也能走出这个小山村,去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

入学后,谢建光的世界因课本而打开了大门。他从语文课上知道了神奇的云南、秀美的胶东半岛。地理课让他了解了五岳名山、长江三峡等景观。他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漫步其中。

谢建光学习刻苦,成绩名列前茅。尤其喜欢作文课,总能写出富有诗意的文章。他原本想在文学道路上有所发展,但家境所限,上初中后便肄业回家了。

回村后,谢建光跟着村里一位老木匠学起了木工活计。他双手灵巧,做出的桌椅质量上乘,深受村民喜爱。这为他日后独立生活奠定了基础。

17岁那年,谢建光在操作机器时不慎,两只手的食指全都被刨断,成了残疾人。他整日面对残缺的手指,痛苦不堪,前途一片迷茫。

更令他难过的是,这样的身体状况,他已经无法胜任木匠工作。没有收入来源,他只能在家无所事事。村里人都不看好他,家人也催促他尽早成家。

一向积极上进的谢建光,何曾想过自己会陷入这样的绝望困境。他感到前路茫然,人生没有了目标。

静默中,谢建光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他决定重拾未完成的学业,考取大学文学专业,实现年少时的梦想。

谢建光自学高中课程,白天在田里干活,晚上苦读备考。可惜多年没念书,他在数学和英语两门课上屡试不利,三年高考均告失败。

求学梦破碎,谢建光再度陷入了迷茫。面对父母的催婚,他提出想出门见见世面,便背上简单行囊,开始了人生的第一趟旅程。

一个残疾青年,在多重打击下,选择离家见世面。这一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

谢建光的旅行生涯-穷游生活

离开家乡后,谢建光选择了穷游的方式见世面。这一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锻炼出他坚韧不拔的品格。穷游路上,他尝遍了世间百味,却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983年,24岁的谢建光背上简单的行囊,离开了宁波老家。他决定用穷游的方式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实现儿时的梦想。

起初,谢建光只带了150元路费,一本喜爱的诗集,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第一站,他徒步前往了云南昆明。为了节省开支,他选择了最艰苦的方式。

山间小路无法乘车,谢建光就双脚踏上征程。夜晚无法入住旅店,他便在桥底或山洞凑合度过。

路过乡村时,他会在田间刨些野菜充饥。到了城市,他则三餐依靠饭店吃剩的残羹冷炙度日。

为了改善夜间生活,谢建光凭借木匠功底,用废旧木板改造了一辆手推车。

他在车上加了两层,一层放生活用品,一层当作睡处。外面用铁皮包裹,保暖避雨。这辆车成了他移动的家。

白天,谢建光拉车前行。傍晚到了,便钻入车厢安歇。虽然简陋,但他已有了自己的小天地。这种方式,让他能够持续在路上生存。

谢建光的穷游之路并不平坦。宁波到云南,他沿途风餐露宿,历经艰辛。为了节省开支,他常日靠吃别人剩饭果腹,有时还被迫在垃圾堆翻找食物。

寒冬腊月,谢建光裹着单薄衣物,倚在桥洞冻得瑟瑟发抖。暴雨夜里,他则躲进狭小车厢,任雨点“噼里啪啦”打在车顶。赶路途中,他顶风冒雨,双腿酸痛不堪。

虽然生活艰辛,但谢建光仍怀揣人性之善。有次路过温州,他将身上仅剩的32块钱施舍给一个被骗的女孩。后来,一位好心老人收留了他,给他饭吃、药吃,将他从死神手中救回。

谢建光总是尽己所能回报别人的善意。他曾三天帮一个村民除草,以感谢对方的救助之恩。又曾把看过的书送给需要的学生或老者。即便一贫如洗,他也热心助人。

到了广州,谢建光的木板车被雨水浸坏,最终散架报废。这时,一位好心人制作了一辆新的不锈钢车给他。谢建光欣喜万分,将它命名为“琳达”。

新车宽敞结实,大大改善了他的出行条件。为了回报对方,谢建光在广州帮这位恩人做了一段时间免费劳动。他总是尽力回报别人的善意,这令人敬佩。

艰苦的穷游生活没有打倒谢建光,反而磨练出他坚韧不拔的品格。在旅途中,善良之光照亮了他的人生,让他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

穷游的高光时刻

漫漫旅途,谢建光历尽千辛万苦,也收获了难忘的高光时刻。

他徒步踏过云贵高原,历经东北漠河,撷取爱情一瞥,并在读书写作中获得心灵慰藉。这一路高低起伏,映射出他多姿多彩的人生。

24岁离家那年,谢建光心心念念云贵高原。这一向往源自他儿时对课本的向往,那里在他内心已是梦寐以求的圣地。

为实现这一梦想,谢建光选择徒步的方式。他从宁波老家出发,先后途径杭州、宁德、福州等地,最终抵达昆明。看到高原的壮丽景色,谢建光激动不已,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在高原上,他感受到来自自然的庇佑。茫茫草原让世俗烦扰全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宁静与开阔。这是他梦开始的地方,也是他跨入新的人生的起点。

归根结底,谢建光还是个凡人。高原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他的旅途增添了许多未知数。

有一次,谢建光在山区行走时,前方道路被山洪阻断,无法继续前进。他只得躲进一处山洞等待天亮。没想到洞内竟躺着一口棺材和一堆白骨,让他吓了一大跳。

还有一次,谢建光在草原欣赏风景时,背后突然发凉。他回头一看,一头野狼正站在百米开外紧盯着他,就这样两者对峙了数分钟之久,方才化险为夷。

甚至还有一次,谢建光在路上被一辆飞驰而来的三轮车撞飞,重重摔进甘蔗地,动弹不得。他大喊大叫无人问津,后来只能就地躺了五天,伤才好转才能离开。

飘摇旅途中,谢建光也邂逅过爱情。那是在他第二年旅行时,疲累之余,他在一所学校的操场睡着了。

醒来后,他发现自己的笔记本不见了,四处寻找时,一个红着脸的女孩将本子还给了他。原来女孩是这里的中文老师,看了他的笔记后深受打动。

之后谢建光在这里逗留了三天,两人聊得非常投机。

女老师还给他买衣服、请他吃饭,并塞给他一个月的工资,要他留下来。然而,谢建光还是在第四天悄然离去。

旅途中,谢建光的知识渴望从未停歇。他始终保持着阅读和写作的习惯,以书籍和文字充实内心。

据他统计,35年来他总共阅读了上万册的书。为了获得书籍,他会先存足够的钱,然后一次性购入大批读物,看完再送人。

谢建光还坚持记日记,把见闻和体悟都记录下来。这些日记成就了他后来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疯行天下》。书中真实反映了他的旅行见闻,让更多人了解他的故事。

写作是他的情感输出。而阅读,则成为谢建光最好的生活伴侣。书籍与文字,丰富了他朴实的旅行生活。

多年后,谢建光又三次重游了云贵高原。这里对他意义非凡,是他的梦开始之地。

再次来到高原,谢建光沉醉在这风景如画的自然美丽中。漫步在湖光山色间,听着虫鸣鸟叫,所有的烦恼烟消云散。他感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生的气息,充满鲜活的力量。

重回云贵,谢建光觉得自己仿佛返老还童。这片土地见证他人生转折,也让他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

多姿多彩的旅程,承载了谢建光人生多重色彩。云贵高原启发他的求知热情,书籍文字丰富他的精神世界。漫漫长路,既磨砺意志,也让他经历无尽人生。

生命的戛然而止

浪迹天涯多年后,谢建光的身体日渐衰弱,终于不敌疾病,在旅途的尽头结束了自己59年的生命。然而他的故事和精神,将继续感染和鼓舞着每一个追求梦想的心灵。

2018年初,59岁的谢建光来到黑龙江省黑河市。这是他漫长旅途的又一站,却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站。

这里寒冷刺骨,而谢建光已感觉自己的身体出现问题——他开始频繁拉黑稀便,伴有腹痛,四肢也浮肿起来,呼吸时也感到困难。

起初谢建光并不在意,但很快他便再也支撑不住,不得不求助于同行的朋友,前往医院就诊。

入院检查后,结果让人震惊,谢建光的消化系统已经严重出血,心脏也出现严重问题,其他脏器功能都在衰竭。

原来,长年的艰苦旅行让谢建光的身体早已积劳成疾,再加上年轻时患有心脏病,种种因素导致他现在已经强弩之末。

得知消息的驴友和读者都担心不已,纷纷打来关心电话,还自发为他捐款治病。医院对谢建光进行了近两个月的全力抢救,但终究没能救回他的生命。

2018年3月6日,谢建光在医院病床上停止了呼吸,结束了自己59年的生命历程。

谢建光生前曾说过自己死后骨灰要撒在云南,因为那里是他心灵的故乡。此言一出,许多云南网友便自发行动,想完成谢建光的遗愿。

经过多方联系,谢建光的骨灰最终撒在了云南普者黑的草原上。这里是他年轻时最向往的地方,也是他人生多个转折点。

作为一个字面意义上的浪子,谢建光生前无家可归。但他的骨灰最终还是回到了心灵的故土,完成了他的最后心愿。

结语

谢建光 59年的生命可以说波澜壮阔,但其中蕴含的意义更加值得人们学习和思考。

首先,要勇于追求梦想,不要被现实永远束缚。谢建光从小就渴望探索世界,后来毅然踏上了旅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其次,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虽然旅途艰辛,但谢建光从未放弃,他的内心依然向往光明。正是这种精神支撑他走过了风雨湖山。

最后,要学会感恩珍惜。谢建光感激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并把获得的温暖传递下去。他的故事激励人心,也让我们受益良多。

谢建光用一生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让我们向他学习,活出生命的精彩,谱写人生的华章。

谢建光的肉体虽已长眠黑河之下,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每一个追求自由的心灵。

他的故事被编辑成长篇小说,发行了十余万册,深受读者欢迎。每年都有自由旅行者来到黑河,缅怀这位传奇浪子。

云南高原上,谢建光的骨灰融入大地,与他热爱的山川草原化为一体。仿佛他的生命得到升华,与自然达成某种和谐共生。

一个普通的残疾青年,却因一份对自由的执念,走出了不平凡的一生。谢建光用毅力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他的精神也将长存人间。

虽然生命有终结,但精神永恒。这正是谢建光留给我们的启示之一。让我们学习他的勇气和积极向上,变自己,也感染他人,活出生命的精彩章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8_186321.html
上一篇火车开进湖北随州,不敢相信窗外是这样的景象,其他省份很难看到
下一篇土门古城遗落在丝绸古道上一块璞玉 :来自古浪土门古镇的文化记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