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贵州苗寨部落22户、98人,百年间共居一洞,洞内通婚沿用周朝婚俗

贵州苗寨部落22户、98人,百年间共居一洞,洞内通婚沿用周朝婚俗

和世界上很多大体量的国家一样,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比如贵州就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古代中原王朝对这里一直采取羁縻统治,允许他们自己进行统治。

如今这里有17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和彝族是人数较多的。其中苗族是贵州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达到了397万人。

据悉苗族内部也有不同的分支,各自的生活习惯和语言都略有不同。比如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的一个苗寨部落就完全与众不同。

这个部落的所有人都生活在大山的洞穴中,被外界认为是“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这些人为什么要居住在山洞中,他们如今风俗习惯又有哪些特立独行之处?

最后的穴居部落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位于贵州大山深处的苗家部落属于苗族中的洞苗,后者基本上都居住在宽大的洞穴之中。

只是很多洞苗为了获得更好的居住条件,逐渐离开了洞穴,只剩下紫云县水塘镇的这一部。他们所居住的地方被叫做中洞组,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是因为其所居住的洞穴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

下洞之前也有不少人居住,但是因为总有意外发生,而且下大暴雨的时候容易被倒灌,导致村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因此慢慢地所有人都迁移到了中洞居住。

提到“穴居部落”,相信很多人会有一种刻板印象,觉得他们生活在幽深、昏暗以及逼仄的环境中。

事实上,中洞组村民的居住情况是很不错的,他们所在的洞穴深二百三十米,宽一百一十五米,高近五十米。

不仅有宽敞的活动空间,居住起来一点都不压抑;而且洞穴前端的采光也足够明亮。因为有非常充裕的居住空间,所以每家每户的住房之间都有很远的间隔。

住在这里根本不需要担心隐私问题。中洞组村民修建的房子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那就是大部分都没有屋顶。

这也很正常,毕竟生活在洞穴里,没有风吹日晒和雨淋,自然可以节省下修建屋顶的材料。因为这里的村民居住在深山之中,外界基本上不会有人来,而村民彼此之间又都很熟悉;

所以他们修建房屋的时候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建筑院墙,只需要简单扎起篱笆来进行区分就完全够用了。

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中洞组一共生活了22户居民,98口人,算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小村子。

在这里生活是非常简单的,居民们在大山有限的空间里开垦出了将近60亩的田地,足够负担中洞组大部分居民的粮食。

而且这里饮用水的获取也很简单,洞穴中就有清冽的山泉,当地居民在政府的帮助下,掌握了沉淀技术,能获取到更加清澈的水源。

有不少居民曾经去镇子或者附近的其他村子里居住过,他们都表示自家的山泉水最清冽甘甜,远胜过别处的自来水。

媒体采访后得知,这些苗寨村民之所以选择居住在山洞中,主要还是为了躲避当年的战火。而等到他们住进来之后,惊讶地发现穴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憋屈。

一来二去之间就习惯了这样的居住环境。哪怕近些年,周围村子的生活越来越好,社会越来越稳定,他们也没有产生搬出去住的想法。

中洞组的生活习俗

因为生活在远离繁华的深山之中,故而中洞组的村民们依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习俗,颇有一种原生态的味道。

首先,这里很多人都不会说汉语,使用的是苗语,村民们穿着的也都是传统的苗家服饰。和其他苗寨不同的是,中洞族的苗族服饰大多都比较简单。

根本不会使用繁复的花纹,只是简单的线条点缀。其他苗寨随处可见的银饰,在这里也是基本没有的。

这也很正常,优美的服饰是建立在一定经济条件上的。而中洞组村民生活在远离繁华的深山之中,只能以简单的耕种和打猎为生,他们的经济条件并不好。

其次,中洞组还保留了古老的婚礼习俗,这一点是很多苗寨都不具备的。因为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少数民族的居民举办的婚礼也和汉族人没什么区别了。

最神奇的是,中洞组村民保留的居然是古老的周礼,在结婚的时候需要完成“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六个步骤,是非常典型的传统中式婚礼。

在彩礼和嫁妆上,他们也和古人一样,先秦时期结婚嫁娶的时候双方父母会赠送新婚夫妻布匹以及丝织物。

而这个习俗在如今的中洞组依然保留,他们并没有使用现代人奢华的彩礼,还是以布匹或者是一点玉米作为礼物,真正呼应了那句“礼轻情意重”的古话。

看到这里,可能不少人会好奇,中洞组的生活条件比较差,习俗也和其他苗寨有很大区别,会有人愿意嫁过来吗?

事实上,中洞组有不少人家的媳妇都是从外面嫁进来的。苗寨的很多女子在选择丈夫的时候依然保留了对山歌的习俗。

她们对物质条件看的很轻,只要山歌唱到心里去,就认准了对方。与此同时,中洞组在丧礼的置办上,也保留着过去的习俗。

他们会请专业的鬼师来筹办葬礼,让死去的亲人能平安上路。在出殡的时候,每个人还会唱着古老的苗族安魂曲为死者送葬。

最后,中洞组的村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保留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他们和很多的苗寨一样,会在农闲的时候举办热闹的篝火晚会,所有人都会聚在一起庆祝。

可以这么说,中洞组村民的生活算是很典型的田园隐居生活,他们远离俗世、自得其乐。

政府为苗寨提供的帮助

听上去中洞组就好像是闲适安乐的苗家村寨,居住其中的人们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受到本身条件的限制,这里的居民生活都很艰苦,他们的屋子里基本上没什么家具,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其实并不过分。而且根据当地有关部门的计算,中洞组的村民年收入仅200元。

考虑到开垦出来的土地面积并不大,所以他们能获得的食物种类也是非常有限的。一些居民家中常年都在吃玉米饭,不少家庭的孩子都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当地的政府采取了很多办法给他们提供帮助。首先是进入新世纪后,于中洞组的村中央修建了第一所学校。而当时负责给学校教书的就是来自河南的姑娘王东灵。

她在苗寨的小学一待就是三年,期间不仅没有收取任何的报酬,还积极为中洞组的发展出力。不仅如此,王东灵还把中洞组的情况介绍给很多人,吸引了无数好心人为村庄捐款捐物。

在王东灵之后,政府还陆陆续续安排了7位支教老师来到中洞组,为这里的孩子提供教学。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几乎每个老师都鼓励村民们走出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

除了在这里传播知识,紫云县政府还为这里的村民送来了他们最需要的电力资源。2003年,当地的供电局免费为中洞组的村民安装了一台30千伏的变压电器。

让这里的每一户人家都用上了电。2005年的时候,为了彻底解决中洞组居民的贫困生活,当地政府在周边的开阔地带,为他们修建了20多套宽敞明亮的房屋。

希望村民们可以从山洞中走出来。当地的基层人员认为,如果一直待在山洞里,想要彻底脱贫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惜的是,中洞组的这些居民已经习惯了在山洞里生活的日子,面对政府的多次劝导,他们始终无动于衷。只有一两户人家搬到了新房里,但后来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了。

无奈之下,当地政府只能依托现有的条件去帮助中洞组村民发展,基层工作者先是为这里架设了卫星电视,让村民们更方便地去了解外的世界。

接着又想办法联系资源,帮助村民们开展养殖业,让这些人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到了2019年的时候,中洞组的情况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村民们用上了稳定的水电。

道路交通也大大改善。虽然大部分人依然拒绝搬离洞穴,但是已经有人做出了改变。比如村里最开明的王启国一家已经选择搬出了洞穴,在中洞组附近修建了一栋小楼。

并将其作为特色民宿,和周围旅行社一起开展了特色旅游项目。这个项目为中洞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而这些游客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错的收入。

结语

对大部分人来说,“穴居部落”这个词更多是出现在小说或者是幻想类的影视剧中,很多人并不知道它其实是真实存在的。

从中洞组村民的生活状况来看,他们其实和普通人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只是祖祖辈辈的习惯已经让他们更适应山洞里的生活。

其实之前在网络上,有关“中洞组”的内容就曾经火爆一时,而网友的看法也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大部分人对当地政府的做法还是很赞同的,毕竟渴望更好的生活是人的本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8_181517.html
上一篇在这些年里风吹雨打,却保存完好,这就是卢沟桥
下一篇为何说来海口最不能错过骑楼老街?因那里很接地气,好看好吃好玩

为您推荐

贵州山火烧伤的土地,正在被春天治愈

贵州山火烧伤的土地,正在被春天治愈

三月本来是山青草漫漫的贵州,却因为二月份的一把火把连绵的绿色化为了灰烬!和它们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一片片黛色的土地,藏在土地下面的根系种子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