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寻访茶马古道滇藏线 | 大理古城

寻访茶马古道滇藏线 | 大理古城

你好!我是茶有道道,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为你分享茶文化的方方面面。

茶马古道滇藏线专题从普洱景谷开始,沿着滇藏线一路北上,寻访沿线周围的重要城镇。我们希望通过这条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茶马文明古道,了解更多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和沿途周围的秀美风光和风土人情这两周我们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因为大理各县市均位于茶马古道滇藏线主线周围,古驿道文化和遗址遗存比较丰富。前面我们探访了南涧、巍山、祥云、弥渡、漾濞、云龙等一些重要城镇。今天回到大理我们带大家去大理古城下关等地转转。

大理市,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县级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截至2022年10月,大理市辖3个街道、9个镇、1个乡, 大理市人民政府驻海东镇行政中心。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大理置叶榆县,隶属益州郡,大理自此设县。1983年9月,将大理县、下关市合并,成立大理市。大理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作为古代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时间长达五百余年。境内主要景点有:苍山、洱海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自1983年县市合并以来,大理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雨后苍山脚下大理云雾缭绕 大理地标建筑崇圣寺三塔和倒影

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前221年,秦朝开始经营西南,在西南地区建立行政机构,自此开始中央王朝对大理的统治。公元7世纪中叶,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较大的民族部落,史称“六诏”。公元8世纪30年代,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洱海地区。清朝时期,今大理州地域分别隶属于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和蒙化府直隶厅。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后成立了云南省军政府。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建立。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首府。1983年,撤销下关市、大理县,合并设立大理市。

航拍大理洱海风光

有人说大理是一个适合爱情的地方,巧用“风花雪月”一词在这里营造这里的浪漫气氛。其实大理的“风花雪月”分别指大理的四处美景,分别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最早出自于曹靖华《洱海一枝春》,意思是大理的石门关到处都是花团簇锦,龙尾关的风景宜人,苍山是白雪皑皑,洱海湖则山清水秀。原文: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下关风吹上关花

洱海月照苍山雪

1962年1月,著名作家曹靖华游过大理之后,对大理的风、花、雪、月四景感慨万千,赋留风花雪月诗一首,诗立意新,对仗工整,点出了风花雪月四景及其联系,让人玩味无穷。“风花雪月”一词在大理,变得浪漫起来。无论我们如何定义了这个词的含义。但最后还是要你自己亲自到大理走走看看,才会真正理解其中含义。

大理朦胧的苍山和一轮明月和洱海月明的倒影

洱海里的月就如同白玉盘一样美丽,如此美景都在每月一次的月圆之夜上演。特别是到了中秋,生活在洱海湖畔的白族人民都要将木船划到洱海中,去欣赏倒映在海中的金月亮,这一传统已延续了上千年的历史。中秋夜的洱海中,月光、星光、淡淡的云雾、与平静的湖水浑然一体且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美仑美奂的仙境画面。

01 大理古城——茶马古道四大古城之一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也是茶马古道上四大古城之一。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大理为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古城的城门楼和古城楼也是很壮观的,特别是南北东西四个城门楼代表四个方位,进入古城了解了这四个城门楼,你所在方位就很清楚,一般不会迷路的。

五华楼

五华楼最早是南诏王的国宾馆,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时,曾经驻兵楼前。明朝初年,五华楼在战乱中被烧毁。明洪武年间,重修大理古城时,在五华楼旧址上修了钟鼓楼,其规模格局已远不如南诏的五华楼。文化大革命时期,五华楼被拆除,里面发现七十多块元碑。今日所见之五华楼建于1998年,是一座高二十多米的四层建筑,第一层为台座,上面三层为楼。如今五华楼一带,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书画市场,经营品种包括书法,国画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等,还有皮画、油画等交易十分活跃,五华楼散发出新的活力。位置:大理市复兴路200号

文献楼

文献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所题的“文献名邦”匾额,故名文献楼。文献楼为两层歇山式土木石结构的镝楼,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文献楼在大理古城南门外一公里外,为进入在大理古城的第一个名胜景点。

大理古城——南城楼

南城楼称双鹤楼又称承恩楼。南城门是古城四门之首,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为古城最古老雄伟的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古城墙四面各长约1500米、高6米、厚达12米。城门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览大理时亲笔所题,“大理”是国号,意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位置为大理古城一塔路42号大理古城内

北城楼,也称为“三塔门”

北城楼,又称“安远楼”。北城门又称“安远门”、“三塔门”,始建于1382年,是古城四座城门之一。城楼的屋顶采用了中国宫室建筑中较高等级的重檐歇山式,保留了明朝时的建筑风格。出城门之外3公里,就是著名的"崇圣寺三塔"。位置为复兴路604号

东城门,又称“洱海门”

大理古城东面是洱海,面向东面的这座雄伟的城楼称通海楼。东城门又称“洱海门”,于2002年按照尊重历史、保护和恢复大理古城完整历史格局的要求,在人民路原址上恢复重建大理东城楼,并设置了广场。这里的城墙上是刻着“玉洱银苍”四个字。位置为大理市大院子42号

西城门,又称“苍山门”

西城门又称“苍山门”。1925年在地震中受损,2001年进行恢复重建,是一座按原貌修复的全木结构的古城楼,城楼庄严古朴、刚柔和谐,总占地面积10520平方米,绿化用地133平方米。而这里城墙上的四个字是刻着“滇云拱极”城楼广场种植大树为主,虽不是百年古树,但这样的大树古城有200多棵。位置为古城玉洱路5号。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大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区,设有大理古城景区,为国家5A级景区。 2019年10月,入选首届“小镇美学榜样”名单。

航拍大理古城

航拍繁华的复兴路和两旁商铺

大理古城白族民居风格 三坊一照壁

大理古城 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

大理城的城区道路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青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

洋人街

洋人街的两旁商铺

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踯躅,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玉洱路银杏叶

大理古城玉洱路秋天的枫叶特别美

玉洱路的银杏树和古城楼交相辉映

大理古城玉洱路藏匿在古城里的最美赏秋地。如果是秋季来大理古城,闲来无事便出门漫步到玉洱路(古城东西向主街道,苍山门-洱海门),街道旁一排排挂着金色叶子的银杏树,一地金黄散落的叶片,搭配特色民居,衬托着蓝天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成就了大理古城独有的美景。 位置:古城玉洱路

龙泉坊

“龙泉峰下龙泉寺,龙泉寺中龙泉涌”,龙泉涌出的地方就是龙泉坊。进入南门,沿着城墙往西走,不到二十米的地方,竖立着一座牌坊,西边正好是龙泉峰,所以得名龙泉坊,龙泉坊里有股龙泉,泉水清冽甘醴,终年不断的往外冒着。龙泉坊位于大理古城南城门内,与点苍山的龙泉峰遥相呼应。一入龙泉坊牌坊,就能看到龙泉水涌出,清冽甘甜。现今龙泉坊所处的位置就是当年大理国的尚宫坊,龙泉坊的整体格局就是参照古代皇宫庭院建造,古色古香。现在的龙泉坊除了是皇室龙脉所在地,为了更接地气,里面兼具特产美食、民俗工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园区,不仅能够体验民族工艺,也能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文化。

龙泉坊 大理好礼特产商铺

龙泉坊商铺区也是大理作为十二县市特色产品、民族手工技艺的展销宣传平台,让“带得走的大理”,走的更远,受众更广,平台更规范。每个店都有主题和主打产品。宾川是水果之乡,云龙诺邓火腿最出名、鹤庆银器最精致、漾濞核桃响当当……龙泉坊里的都是各地精品,不仅纯正地道,而且价格实惠。吃喝玩乐购,一站式体验“大理味道”。大理心意好礼,就在龙泉坊等你!

南北对峙的两座城楼被修复一新,是旅游休闲的的风水宝地!大理的全称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境内居住有彝、回、僳僳、苗、汉等民族。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民情,绚丽多姿多彩的民族婚礼,风趣的掐新娘活动,白族男人的称呼为阿鹏,女孩为金花,遇到当地女孩要称呼“金花”;白族已经汉化,小姐这个词也是白族女孩的忌讳!白族的民族服饰也非常漂亮,也是汉族女孩喜欢的少数民族服饰。

大理古城身穿白族民族服饰的金花

大理古城的白族服饰

历史悠久,极负盛名的一年一度的大理民族传统盛会“三月街”,就在城西的苍山脚下举行。云南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的“世祖皇帝平云南碑”,就耸立在三月街街场上。在古城西北1公里处,就是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理三塔,与古城西南角的弘圣寺一塔遥遥相对,为古城增添了一层灿烂的色彩。大理弘圣寺塔,也叫一塔,与崇圣寺三塔遥相呼应。

三月街

弘圣寺塔

崇圣寺三塔

蝴蝶泉

蝴蝶泉,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地处大理214国道西侧,横断山脉的点苍山十九峰—云弄峰下,镶嵌在苍山洱海之间,占地面积210100平方米 蝴蝶泉方圆五十多平方米,水深六米。泉池四周镶嵌着大理石栏杆,蝴蝶泉西壁的大理石上,镌刻郭沫若题写的“蝴蝶泉”三个大字。池边的蝴蝶树,像一条青龙横卧于泉池上

“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我们很多人是看着电影《五朵金花》长大的。60多年前,电影《五朵金花》的播放让大理名扬四海,家喻户晓。也让人认识蝴蝶泉,几十年人们纷纷来大理旅游,一定会记得来蝴蝶泉边拍照打卡,满足自己多年的愿意。

蝴蝶泉

蝴蝶泉

蝴蝶泉

相传很久以前,苍山云弄峰下的羊角村中,住着美丽的白族姑娘雯姑,云弄峰上住着勇敢善良的白族年轻猎人霞朗,他俩是一对幸福的恋人。王宫中的王子看上了雯姑,派人将雯姑抢入王宫。一个夜晚,霞郎潜入宫内,救出了雯姑。他俩逃到无底潭边,被追兵围困,霞朗奋起厮杀,终因寡不敌众,只得与雯姑牵着手,双双跳入潭中。官兵退走,鸡鸣天亮,风停雨住,霞光满天,这时,无底潭中飞出一对彩蝶,互相追逐,形影不离。无数彩蝶从四面八方飞来,竞相翩翩起舞。白族先民为了纪念霞朗和雯姑,将无底潭改名为蝴蝶泉,并把他们殉情的日子农历四月十五日定为蝴蝶会。

农历4月15日蝴蝶会 白族阿鹏和金花的民族舞蹈

蝴蝶会 彩蝶竞相翩翩起舞

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年),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一个人徒步游览了上关花、蝴蝶泉、古佛洞,并在著名的《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中记述了这一胜景: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颠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蛱蝶即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同,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然龙首关南北相距,不出数里,有此两奇葩,一恨于已落,一恨于未蕊,皆不过一月,而各不相遇。徐霞客是历史上第一个真实记述蝴蝶泉胜景的人。他在游记中非常明确地记述了在龙首关南北之间有上关花蝴蝶树花两奇葩

蝴蝶泉以泉、蝶、树“三绝”著称于世,每年春夏之交,尤其是农历4月15日蝴蝶会之际,成千上万的蝴蝶聚于泉边,漫天飞舞。

首先是“泉”。蝴蝶泉的水从岩缝沙层中浸透出来,水质清冽,一出地表便汇聚成潭。蝴蝶泉奔泻而出的泉水,近年来又被公园管理者蓄积于三个一潭比一潭大的水潭之中,最大的一潭约10亩。蝴蝶泉由过去的一潭,变为四潭。

蝴蝶泉 五龙吐水

其次是“蝶”。蝴蝶泉内,蝴蝶种类繁多,每年阳春三月到五月间,蝴蝶大的大如巴掌,小的小如蜜蜂,成串悬挂于泉边的合欢树上。

徐霞客在他的游记里曾作过这样的描述:“还有真蝶万千,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著名诗人郭沫若于1961年秋到大理游蝴蝶泉时,曾写下“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万千数,首尾联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的诗句。

蝴蝶泉的蝴蝶

蝴蝶树

最后是“树”。蝴蝶泉公园内,有“蝶泉之美在于绿,请君爱护花和木”的环境标语牌,蝴蝶泉沿途有凤尾竹、圣诞树等夹道迎客的新栽林木,以及泉后的松林、柏林、棕榈林、茶林、杜鹃林、毛竹林,蝴蝶泉边还有合欢树、酸香树、黄连木等本地特有的芳香树种。

蝴蝶树在泉池西北角的池边有一棵夜合欢古树,树荫遮天蔽日,这就是蝴蝶树,横跨泉上,每当春末夏初,古树开花,状如彩蝶,且散发出诱蝶的清香味,其时蝴蝶群集飞舞,一只只“连须钩足”,从枝头悬至泉面,形成千百个蝶串。

最佳旅游时间:蝴蝶会于每年农历四月十五举行。
位置:蝴蝶泉,位于大理214国道西侧,横断山脉的点苍山十九峰—云弄峰下。

02 滇藏茶马古道重镇——下关

下关和下关沱茶

下关市是云南省旧地名,即今大理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理地区先后设大理县、凤仪县、下关市。1958年9月,并三县(市)及漾濞县为大理市。1960年底撤销大理市,恢复大理县、下关市、漾濞县,将凤仪县划归大理县。1983年9月,撤销大理县、下关市,合并组建为大理市。如果研究茶马古道历史,就不得不提到下关这个地名。茶友们熟悉的下关沱茶也是产自这里。喝普洱茶的朋友,话题都绕不开以沱茶闻名的“下关”。 下关沱茶,一直是云南省下关茶厂的主导产品,也是我国沱茶产品的标志。茶马古道的形成促进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下关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一跃成为云南普洱茶集散地,沱茶的定型生产稳定了中心的地位。可以说下关沱茶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云南普洱茶发展史。

早期中茶牌下关沱茶

下关沱茶

云南是世界茶叶原产地,茶叶生产加工历史悠久。唐代,樊绰著《蛮书》(即《云南志》),其中卷7“管内物产”中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南宋(公元1127一l279年)李石《续博物志》有“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的记载。普茶,是云南茶叶的总称,西蕃,就是现今康藏地区。由此可见,滇藏茶叶贸易的历史久远。宋代“茶马易市”、“以茶治边”政策的推行,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l074年),遣李杞入蜀置茶马司,并在云南北胜州(今永胜县)设茶马互市。大理国已加入滇藏茶叶贸易行列。元代在永宁(今丽江地区的宁蒗县)又开设茶马市场。清代,刘健《闻夜录》称,顺治十八年(公元l661年)3月,在北胜州与藏人互市茶马,当年入藏普洱茶3万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又在大理府的永平县设立茶马市场。

宋代至清康熙年间,茶叶交易中心,南面是普洱,北面是北胜州(永胜)与永宁(宁蒗)。在这一时期路线是:江内(澜沧江以内)以六大茶山为中心,易武为起点,经普文、思茅至普洱,十二个马站:江外以佛海(勐海)为起点,运至普洱十一个马站。普洱是藏销普洱茶的集散地,因此史料记载茶马古道多从此地为起点。从普洱出发,早期经墨江到双柏,过楚雄、南华、姚安到永胜。后期由普洱至景谷五个马站,景谷至景东七个马站。到景东以后,一条路线是经文龙,翻过哀牢山到大理境内祥云县的马街、云南驿七个马站。

云南驿

云南驿是古代朱提道(又称石门道,由四川宜宾至昭通),灵关道(又称清溪道,由四川的成都,过会理至楚雄的大姚),博南道(又称永昌道,由云南驿过下关至保山)等三条古道的汇合处。因此,云南驿是自古以来的交通要冲。民国时期下关康藏茶厂在此设点收购茶叶,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下关茶厂也在这里设立临时收购站。由云南驿西北行,经清华洞到宾川县山千铺、宾居、牛井(宾川县城)到永胜。另一条是从景东翻过无量山到大理州南涧县的牛街,至南涧。经橄榄塘、热水塘至巍山县。经教场、三台山至下关。再由下关经宾川至永胜。

清康熙《云南通志》卷3载:“后来丽江改设流官,且交通方便。(北胜州)茶市改设丽江。藏族商人每年自夏历九月至次年春天赶马至丽江,领‘茶引’赴普洱贩茶。”此后,茶马古道都是以下关为中心地。滇南(包括临沧、思茅、版纳)通过古道把茶叶运到下关,经下关揉制紧、饼、方茶,运往丽江与西藏等地茶叶商贾交易。

下关至拉萨马帮路程:由下关出发途经大理至邓川一日程,经右所至三营一日程、甸南至剑川城、甸头、三河,到丽江地区白汉场。这里是茶马古道重要集散地,有多条路线。一是从白汉场可以东行过永济桥至丽江,转达四川盐源,西北到木里、西康至拉萨。二是南白汉场北上经龙蟠,渡金沙江,直至德钦,转达西藏。三是由白汉场西北行,经石鼓、金庄、巨甸、维西到西藏。下关至丽江全程6天,由丽江至拉萨全程需80天,计2025公里。下关至拉萨共计86日程。

凤阳邑茶马古道遗存

茶马古道的形成,主要缘于西藏是滇产紧茶的主要市场。在下关还未形成茶叶加工与销售中心之前,滇产紧茶以思茅的普洱为中心。当地茶商向江内(指澜沧江)的倚邦、易武,江外的车里(景洪)、佛海(勐海)、南峤(勐遮)等地购运普洱茶,集中普洱集散。运往下关、丽江、阿敦子进入西藏。清咸丰年间,全国有太平天国运动,云南有杜文秀起义,加之滇南瘟瘴肆虐,匪盗横行,茶商屡遭洗劫,外地客商和马帮不敢涉足,只能集中在下关进行交易,加之下关交通方便,安全快捷。久而久之,下关就发展成为云南茶叶集散地,普洱茶市逐步冷落。下关工商业也是在这一时期逐步发展起来。

雍正到道光年间(公元1723—1850年),滇川、滇藏贸易发展很快,下关陆续开设堆店和商号,有七八家商号揉制紧茶。后来堆店增至十来家,商号发展到三四十家,多系鹤庆、腾冲、临安(建水)、大理和四川等地商人。最大的商号是鹤庆商人刘鸿康开的“日德心”。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喜洲“永兴祥”商号创建,到1902年经分家后改名为“永昌祥”,总部由喜洲迁至下关。该商号推行“川销滇茶,滇销川丝”的经营策略,经营规模很快扩张,资本大量积累。

下关沱茶特征 碗形沱茶有窝部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永昌祥商号在下关开设了第一家茶叶精制加工厂。永昌祥首次仿效景谷团茶(又称女儿茶),改制成现在的碗臼状沱茶,并定型批量生产,销往四川。碗形沱茶窝部通风透气,有防止霉变的作用,成为国内外畅销品种。当时永昌祥加工沱茶选料讲究,制作精细,产品享有盛誉。

1920年至l930年,下关相继建茶厂的有复义和、天德昌、德瑞利、天真公、云泰祥、奚记、仁厚松、德和祥、元春茂等商号。民国十九年(1930年)由于茶叶销路甚广,获利丰厚,下关又有茂恒、复春和、洪盛祥、振昌、宝元通、成昌、庆通、福顺昌等商号建立茶叶精制厂,有些商号还在临沧、思茅、版纳开设分商号,大的商号还到香港、缅甸、印度开商号。陈邦贤《自勉斋随笔》记有下关沱茶:“在四川一带饮茶风盛行,以沱茶为最多,沱茶又以下关沱茶为最上品。茶味颇浓,颜色呈金黄色,而且耐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滇缅公路通车,我国东南沿海运输通道都被日寇占领,抗日物资仅靠这条公路运输,加之难民与商人大量云集,下关便成为迤西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蒙藏委员会派代表格桑泽仁与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商定,双方各出资15万元,在下关合资筹建“康藏茶厂”达成协议。在下关加工紧茶(心脏形)专销西康和西藏。民国三十年(1941年)春,康藏茶厂经一年多的筹备后正式建立,并招收部份工友,开始揉制紧茶,还大量采购滇南紧茶运往丽江分公司,同时为顺宁红茶转运到昆明。

1937年至l947年,下关商业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大小商店多达千余家,各类茶厂的茶叶商号有36家,经营零售茶叶商店有l8家。由于茶叶加工和贸易的发展,又促进了食宿业、骡马养殖业、运输业、纺织业、竹器编织业等等产业的大发展。这一时期,普洱茶确确实实是下关(也是云南)的大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接收了“新康藏茶厂”,同时改名为“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下关茶厂”,成为大理州首家国营制茶企业。

1953年以后,经公私合营,下关所有私营茶叶企业都逐步合并到下关茶厂。在计划经济时期,茶厂是以生产边销紧压茶为主的国家边销茶定点厂家,一直为保证边疆兄弟民族的茶叶供应做出了贡献,同时把普洱沱茶文化推向新的高度。

明代的 “普洱团茶” 即 “下关沱茶” 的前身: “云南沱茶” 创制于云南省的大理下关,故又被称为 “下关沱茶” 。 “下关沱茶” 历史悠久,形状古朴奇特,是最古老的普洱茶品种之一。

1993年下关沱茶改用“松鹤牌”注册商标(沱茶包装棉纸)

云南沱茶,系云南省下关茶厂独家创制的紧压茶上品,原用“中茶牌”注册商标,1993年1月起,改用“松鹤牌”注册商标。云南沱茶,始创于云南下关,从面世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早在1902年,下关“复春和”等制茶商号就开始在一种称之为“团茶”的基础上进行沱茶的研制,1917年成功定型,其造型独特,状如碗臼由于滇人习惯把块状物体称为“坨”,因此初始取名“坨茶”,当年下关茶厂生产的这种“坨茶”销往四川“叙府”(即今宜宾地区),用当地沱江水泡饮,其味甚佳。

沱江水、下关茶,这一名茶佳水的完美结合,使“坨茶”声誉倍增,久而久之,“坨茶”也就逐渐演变成“沱茶”了。云南沱茶,是选用云南大叶种优质茶为原料,经科学方法精制而成的紧压茶,分内销与外销两个品种。由于选料、处理方法不同,在成茶的色泽、香型、汤色、滋味和效益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云南沱茶(内销),外形紧结端正,色泽乌润,白毫显露,汤色澄黄明亮,香气清正高洁,滋味醇爽回甘,叶底嫩匀,经久耐泡,畅销于全国23个省市,1991年开始批量出口,深受国外消费者的欢迎。

云南省下关茶厂生产的云南沱茶(甲级),于1979年、1984年、1987年三次获云南省优质产品称号;1981年、1985年、1990年三次荣获国家银质奖;1989年评为全国名茶云南沱茶(外销,曾用名“普洱沱茶”),其外形呈碗臼状,紧结端正,色泽褐红,汤色红浓明亮,陈香馥郁,滋味醇厚和平,水浸出物在40%以上该茶不同于红茶,又有别绿茶,是一种温性茶,产品主要出口港澳及欧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茶马古道重镇——下关镇

下关镇隶属于云南省大理市,是大理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云南滇西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其前身为云南省下关市,建市于上世纪50年代,是云南最早建市的四个地区之一(昆明,下关,个旧,东川),后80年代下关市与大理县,凤仪县合并成立大理市,下关成为大理市的下属镇。下关国土面积168.71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为4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35万人。国道G320线,G214线,G56线,G5611线,G5612线交汇于下关,大理火车站也位于下关境内,下关距大理机场仅12公里,可谓是交通十分便利。

下关是云南5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之一,滇西唯一一个国字号经开区——大理经济开发区,也位于下关境内。下关镇在唐代为南诏国龙尾城,因地处要道,曾是“天宝之战”著名的古战场。现今龙尾城遗址、太和城遗址(位于北部的太和村)、《南诏德化碑》、佛图寺塔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唐天宝战士冢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尾关城门楼

龙尾城民居

龙尾城又名龙尾关、下关,位于下关西洱河北岸,西起天生桥,东至大关邑村,由苍山斜阳峰南坡向东延伸,城南有天然护城河——西洱河。龙尾城遗址是南诏古城遗址,是南诏都城的南大门,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龙尾城”的“龙尾关”是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南诏王皮罗阁从现今巍山的“巄(山于)图城”迁都“太和城”后,延至阁罗凤立位,又筑了“大厘城”(今喜洲),及上关的“龙首城”、下关的“龙尾城”,派兵在上、下两关驻守拱卫国都;建“龙尾城”时,根据“龙尾关”在北,苍山从北至南,山势北逆转,如游龙掉尾,故命名为“龙尾城”,城内槐树较多,简称“槐城”。1985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设立标志碑和说明书。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市下关镇太和村,地处下关(南诏时期的龙尾关)至大理之间的苍山佛顶峰麓,南距下关6千米,北与大理古城相隔7千米。这里是大理坝子中苍山与洱海之间陆地距离较短的咽喉要地,是由龙尾关进入大理古城的要道。太和城的“和”,为夷语山坡之意,意思就是筑在山坡上的城 。

太和城遗址是唐代云南少数民族地方王国“南诏国”建立后的第一座都城,也是南诏三座都城中城廓保存最为明显完整的城址之一,从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定都于此至大历十四年(779年)迁都羊苴咩城(大理古城)止作为都城前后计四十年,南诏于此期间在历史上首次统一了云南,为南诏国、大理国及元明清时期的云南行省直至云南省奠定了地域基础

南诏德化碑

南诏太和城遗址内,矗立着一块黑色的古碑——“南诏德化碑”,被誉为“云南第一碑”。碑高3.97米,宽2.27米,厚0.58米。正面刻碑文40行,约三千八百余字,仅存残破碑文256字。碑阴刻书41行,详列南诏清平官、大将军、六曹长等职衔和姓名。经过千百年的风风雨雨,碑文仅存八百余字。碑文主要颂扬了阁逻凤的文治武功,并叙述了南诏、唐朝和吐蕃间的关系,以及历次战争的缘由和经过,表明了叛唐的不得已和希望与唐和好的愿望。该碑对研究云南民族史、西藏地方史都是宝贵的实物资料。

凤阳邑茶马古道

凤阳邑茶马古道,位于大理市太和街道凤阳邑村。古道始建于汉朝,兴盛于南诏大理国时期。现保存完整的古道有1900多米,宽度3.5米。在古道中间铺设有长条形的青石板,古称“引马石”。此地居民先前还以烧制砖瓦、陶罐为业营生,故有“砖窑”之说,后来便取“丹凤朝阳”之意,改名为现在的“凤阳邑”。凤阳邑村隶属于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镇刘官厂村委会,除了茶马古道遗址,还有自然梨花园、福安园林景观、清溪生态园等旅游景点景区。凤阳邑茶马古道位于下关大理之间的大凤路中途。“茶马古道大理凤阳邑段”是大理境内唯一幸存的茶马古道。

凤阳邑村口新立的茶马古道石碑

大理凤阳邑茶马古道

凤阳邑茶马古道 古村碑记

凤阳邑茶马古道穿村而过

凤阳邑茶马古道 观音古井

茶马古道——大理凤阳邑段”是大理境内的一条古道。它始于汉代,成型于南诏大理国时期,古道全长1900米,较好地保存了原貌,路宽3米左右,路中铺有青石板(即“引马石”),道路左右两旁有石凳和铺台子即古老的白族民居(土库房),具有典型的“茶马古道”特征,民族特色浓郁,韵味悠长。古道周边为古老的白族民居,民居墙体多为不规则的石头所砌,没有粉刷墙面,保存和原始古朴的风格, 独具特色。整个村落仍然保持原有的建筑、古道。

保存完整的茶马古道

古朴的街巷

由于年久失修,很多土木结构的房子倒塌或者成了危房。住在村子里的人都是有故事的,喜欢宁静偏远的乡村生活。近几年随着当地政府支持和鼓励,古村也开始一些文旅建设,村子里有了一些手工工作室,简餐、咖啡,也有了民宿,老房子得到了保护,村子也渐渐重新焕发了生机。凤阳邑村于2013年被住建部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如今,“茶马古道凤阳邑段”列为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茶马古道修复及保护利用项目推进实施。

游客重走茶马古道服务项目

游客重走茶马古道服务项目

游客重走茶马古道服务项目

近年来,凤阳邑村委会鼓励和发动村民再创业,也引进大理一些商业合作,对古村和相关古驿道遗存进行整改修复,完善一些旅游服务项目。村民组织的旅游马队,模拟古道上马帮马队,驮着游客重走茶马古道,一路体验当年马帮跋山涉水运输货物的艰辛,一路观赏古村街景和美丽的田园风光。由于古道十分清静,因此很受外地游客青睐。如果你有时间不妨去这个古村落走一走,感受古道里的慢生活。

下关茶厂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大理市下关。云南最大的紧压茶加工中心和茶叶集散地大理市下关。公司前身为云南省下关茶厂。该厂创建于1941年,位于云南最大的紧压茶加工中心和茶叶集散地——大理市。大理地区悠久精湛的制茶技艺,为下关沱茶的优良品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994年改制为“云南下关茶厂沱茶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通过国企改制成为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和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国家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和原料储备企业。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厂门厂址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公司产品包括各种紧压茶、绿茶、特种茶、袋泡茶等共四大类近200个品种,其中创制于1902年的“松鹤牌”下关沱茶,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知名品牌。

下关沱茶2005年盒装沱茶包装样式(仅供参考)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先后三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 三次荣获世界食品金冠奖;获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标记产品注册”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认证为中国绿色食品,被评为“中国茶叶名牌”,首批“云南省名牌产品”等3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2008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名牌农产品”荣誉。公司实施下关沱茶全国连锁专卖营销战略,3年多来,下关沱茶连锁专卖店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欧盟、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及台、港、澳地区,享有良好声誉。

下关沱茶馆

下关沱茶馆”坐落于大理市银桥食品工业园区的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省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内,与下关沱茶百年技艺工厂、大理高原仓普洱茶陈化中心共同构建了下关沱茶三大品牌平台。“下关沱茶馆”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多平方米,由下关沱茶历史文化陈列馆、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和茶文化系列工作室三部分组成。

下关沱茶历史文化陈列馆

“下关沱茶馆”是下关茶厂建厂80年历史的精华呈现,是下关沱茶80年发展辉煌历程的生动再现,是下关沱茶人精湛技艺代代传承的实物见证,更是下关沱茶坚守初心、匠心制茶精神传承的文化圣殿。下关沱茶历史文化陈列馆有百年华章、关茶匠心,关茶珍档和百年陈香四个陈列展厅,分别介绍:百年沱茶,特别是下关茶厂成立80年来的成就;下关茶业领先的生产工艺与技术成果;下关茶厂成立以来到2005年以前的珍贵(老茶)实物档案;下关沱茶集团产品的展示、体验与交流。来到下关,这个地方值得去!特别是喜欢下关沱茶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

地址 : 大理市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银桥厂区
开放日期:周一至周六(周日闭馆) 开放时间:9:00-16:30

五一假期开放日期:4月30日-5月2日(5月3日、4日闭馆)
下关沱茶馆门票:免费开放参观

《寻访茶马古道滇藏线系列》云南大理境内导航
第1站:南涧的虎街和公郎; 第2站:弥渡的密祉古镇
第3站:祥云的云南驿; 第4站:巍山的巍山古城
第5站:永平的博南古道; 第6站:漾濞的云龙桥
第7站:云龙的诺邓古村; 第8站:大理古城和下关

【茶有道道头条号——寻访茶马古道专题】
从云南普洱出发,探寻茶马古道(滇藏线)沿线重镇和驿站,我们将为大家分享景谷(香盐井)---镇沅(恩乐镇)---景东(清凉老街)---楚雄(炼象关、子午镇、黑井古镇、琅井村、中和老街等)---南涧(虎街和公郎)---弥渡(密祉古镇)---祥云(云南驿)---巍山(巍山古城)---永平(博南古道)---漾濞(云龙桥)---云龙(诺邓古村)---大理(大理古城和下关)---宾川---洱源---鹤庆---剑川---丽江---香格里拉(中甸)---德钦---至拉萨。

#茶有道道# 为你传播茶文化的方方面面
申明: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纠错改正
本文为文旅指南式文章,其初心是挖掘整理给大家阅读参考,如介绍引用等有错误出入请联系我们以便修改更正。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或 头条评论区点评。
茶有道道头条号小组:编辑:阿丘 审核:小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8_172830.html
上一篇北京雍和宫
下一篇中国最大沙漠中唯一的小镇,生活着2万人,方圆300里被黄沙覆盖!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