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在病人左心耳上筑“堤坝” 这个全国首批手术在泰州完成

在病人左心耳上筑“堤坝” 这个全国首批手术在泰州完成

紧张手术中

扬子晚报网7月6日讯 (通讯员 董龙江 刘薇 记者 王国柱)近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房颤中心,顺利完成国际最新左心耳封堵器植入术,成为全国首批实施这个手术的房颤中心,69岁的泰州李婆婆成为第一位收益人。

69岁的李婆婆,患持续性房颤多年,尽管她按医嘱规范用药,但还是经常出现一用力就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生活质量很差。一周前,饱受折磨的她,来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就诊,因为是老病号了,该院心内科主任阮中宝教授让她住院,做个评估,看要不要做手术。

结果李婆婆房颤血栓危险度较高,意味着房颤形成血栓随时都会引发卒中;检查同时显示李婆婆出血风险也很高。一边要用抗凝药溶血栓,一边用了抗凝药导致出血风险变大。无论天平倾向哪一边,结果都是生命危险,这是一个矛盾的局面,李婆婆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阮中宝团队分析后认为,这是典型的左心耳封堵术的适应症,堵住血栓进入脑血管,术后一段时间还能停用抗凝药。术前CT检查发现李婆婆左心耳为早分叶菜花型,极易形成血栓。上叶与下叶共干区较短,手术难度预测较高。

房颤示意图

团队经过综合评估、反复讨论,最终决定给李婆婆做左心耳封堵术,植入国际最新一代的左心耳封堵器。这个最新型的左心耳封堵器,可以通过“退鞘法”或“推送法”展开,让医生手术操作容易,手术安全性提高。

按照手术方案,阮中宝教授将“退鞘法”“推送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发挥封堵器可进可退的优势,实现完美封堵,手术圆满成功。

阮中宝教授介绍,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介入微创手术,把带有倒钩装置的自膨胀镍钛合金小伞,从股静脉送达心脏,固定于左心耳入口处,将左心耳心腔与左房隔绝,恰似在左心耳上筑了个堤坝,可以减少血栓形成、预防中风。

校对 陶善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6_738.html
上一篇【天天养生】夏天出油好烦恼?外洗+内调,两个方内外同调!
下一篇前沿|针对大脑进行基因疗法递送,新型AAV载体有望问世

为您推荐

手术一切顺利,麻醉恢复过程突然肌肉强直,幸好医生反应快

手术一切顺利,麻醉恢复过程突然肌肉强直,幸好医生反应快

作者:麻醉科的小茹子每天,麻醉恢复室就像车站一样。患者经过短暂的停留,各种指标完好,之后顺利回到自己病房。恢复室的医生和护士,也都习惯了这种平稳而又快节奏的工作。然而,这天的恢复室发生了严重的情况。打破恢复室平稳的是一名甲状腺术后患者。患者为53岁女性,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带气管插插管入恢复室。入室后评
国际最新研究:3万年前人类已能做截肢手术

国际最新研究:3万年前人类已能做截肢手术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张赫 侯佳欣人类最早何时出现截肢手术?考古专家们最近有了新的发现。据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近日发布的一篇论文,研究人员在印度尼西亚婆罗洲东加里曼丹一处偏远洞穴中,发现了一具可追溯至3.1万年前的人类骨架,此人左脚曾做过截肢手术,且在术后康复。《自然》杂志:3.1万年前在婆罗洲的一次截肢
女子上了手术台还喋喋不休,结果多花了20块

女子上了手术台还喋喋不休,结果多花了20块

上午,骨科手术间正在热火朝天忙着手术。突然,急诊科通知要加一台手术。没办法,一切都得给急诊让路。进入手术室的,是一位年轻女性患者。负责麻醉的刘医生,立即准备实施麻醉。但过程中,让刘医生感觉她极不配合。这种不配合,主要体现在话太多。受伤的部位在手指,并且一直在滴血。喋喋不休的表现,让刘医生一度以为她是
肺结节微创手术不是小手术,创伤比以前小,但绝不像切阑尾那么简单

肺结节微创手术不是小手术,创伤比以前小,但绝不像切阑尾那么简单

有一些肺部结节患者在做手术之前并不知道微创手术的真正含义,认为微创嘛,打个洞,把结节抠出来就完了,和切皮肤上的痣差不多,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认知错误,虽然手术该做还是要做的,但手术之前把微创手术搞清楚还是很有必要的。所谓的微创手术是相对于以前开大刀而言的,以前内镜技术不成熟,外科医生需要肉眼直视下切除
高龄老人不宜做白内障手术?东莞爱尔眼科成功帮99岁老人复明

高龄老人不宜做白内障手术?东莞爱尔眼科成功帮99岁老人复明

耄耋之年,本是共享天伦之乐之际,奈何疾病的出现总是让人有苦难言。家住东莞市东坑镇的刘奶奶,虽说今年已经99岁,但是头脑清醒、身体健朗。唯一令她遗憾的是双眼患白内障多年,早已经“伸手不见五指”。 成功为9旬老人实施白内障手术 都说白内障只要上年纪,人人都会有,只要及时手术治疗就能重见光明。但是,刘奶奶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