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全球每37秒就有一人死亡,预防这一类疾病,最好不要久坐!

全球每37秒就有一人死亡,预防这一类疾病,最好不要久坐!

目前,我国每年肺栓塞患病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全球每16秒钟就有一例新发病例,每37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同时,它也是目前国内各级医院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血管亚专科主任刘春丽认为,绝大多数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尤其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均可提前干预。目前医院已成功搭建了院内防治体系,对不同科室医生进行统一培训,让他们早期识别疾病的危险信号,更好地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切切实实提升住院患者的安全感。

每37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静脉血栓栓塞相关疾病

“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动脉血栓,但事实上,静脉血栓的危害丝毫不比动脉血栓小。”刘春丽说。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37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静脉血栓栓塞相关疾病,防治形势并不乐观。

静脉血栓被称为是“隐形的杀手”,刘春丽说,多数患者会出现胸闷、憋气、咳嗽、下肢肿胀等症状。其中不明原因的憋气、喘不过气来最容易被忽视,80%的肺栓塞病人往往会出现憋气的症状,患者往往会认为是由于晚上没有睡好觉、体质不好、缺乏锻炼等原因导致。

久坐、久卧过多、不喝水是此类疾病的高危因素。刘春丽说,老年人、坐月子的女性、手术过后的重症病人,都是易患病人群。“一般人都不重视它,但是患者感到胸痛胸闷晕厥的时候,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她说。

刘春丽表示,尽管肺血管疾病在大呼吸类疾病里不是最常见的,但却是最复杂的,与慢性哮喘、慢阻肺等呼吸常见病不一样,它往往是慢性呼吸疾病进一步发展后发生的并发症,所以更加棘手。

“肺血管出了问题,会导致吸入肺部的氧气入不了血,氧合效果很弱,导致病人呼吸困难,甚至会发生死亡。”刘春丽介绍。

肺血管疾病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静脉分为深静脉和浅静脉,浅静脉的血栓若未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往往向深静脉蔓延,当深静脉形成的血栓脱落后,会顺着血流进入心脏和肺动脉中,堵在肺动脉里形成断流,最终形成肺动脉栓塞。

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病死率离不开规范的诊断和治疗。在过去10余年,我国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诊治水平取得了显著进展,临床上诊断病例数增加了10倍—30倍,住院患者相关病死率由25.1%降至8.7%。

在刘春丽看来,肺血管疾病涉及多个医学领域,属于“交叉学科”,想实现早发早治,还需要依托多学科的力量。她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广东省内首批成立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体系的医院,也是省内第一家拿到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办认定的优秀单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张挪富则认为,肺血管疾病属于“平台型”疾病,应将触角延伸至每个科室,让医护人员能意识到这一疾病的存在,争取“早发现、早防治”。

刘春丽回忆,医院防治体系成立之初,就开会做了培训,要求每个科出一个医生和一个护士,科主任也要参加静脉血栓塞症的培训,还让肺血管专病门诊成员专门到不同科室进行宣教。“医生和护士们对该病的认知提高了,也知道这一类情况如何处理,找哪个科室会诊、怎么用药等问题,都迎刃而解。”她说。

目前广医一院的防治体系已覆盖儿科以外的内、外、妇产全科。刘春丽介绍,下一步,医院会建设一个大平台,聚拢院内研究肺血管疾病的医生,构建“发起人—牵线人”模式,即主治医生牵头其他科室医生辅助针对有肺血管疾病的病人进行诊断以及跟踪随访,建立预防—诊断—随访的流程,让更多病人能享受高质量的服务。

事实上,在基层机构,大家对肺血管疾病的认知还不足,基层医师对肺血管疾病诊断意识还比较薄弱,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较多误诊和漏诊等情况。对此,刘春丽说,目前广东省已经成立了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防治联盟,广医一院作为牵头单位和联盟主席单位,未来将考虑进一步成立专科联盟,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推动三甲医院专家资源“下沉”,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得到规范、系统的治疗。

【撰文】黄锦辉 韩文青 实习生 杨海鹏

【摄影】徐昊

【作者】 黄锦辉;徐昊

广东健康头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6_137155.html
上一篇引进“腾药”特色治疗!中山市骨科医院疼痛康复中心正式揭牌
下一篇速递|治疗溃疡性肠炎,杨森公布创新抗体疗法最新临床结果

为您推荐

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举行外科创伤教学病例报告会

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举行外科创伤教学病例报告会

红网时刻新闻7月30日讯(通讯员 肖红梅)7月29日下午,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教研室举行外科创伤教学病例报告会。院长张轶群及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出席本次报告会。会议指出,该院创伤中心已由以前的“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