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重庆出现猴痘,是否与男男性行为有关,会造成我国猴痘大流行吗?

重庆出现猴痘,是否与男男性行为有关,会造成我国猴痘大流行吗?

导读

我国对猴痘防控、诊疗均有所准备。

来源:医脉通

作者:晗寒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综合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日,重庆出现我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的消息引起了各方极大的关注。

猴痘通常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但除了寒战、发热、头痛、嗜睡、乏力、肌肉疼痛等症状外,还有着近乎可致人“毁容”的症状:发病后1-3天于面部、四肢及其他部位出现皮疹,伴有明显瘙痒及疼痛感。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4周,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色素沉着或瘢痕,持续时间可达数年。

本例猴痘患者是如何被感染的,与男男性行为有关吗?

中国疾控中心周报发布的《现场纪要: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中国重庆市,2022年9月16日》中提到,我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为一名29岁的中国籍销售人员。该男子于9月2日至8日访问德国,9月2日在柏林出现男男性行为。随后前往西班牙,并于9月14日返回重庆。9月14日,该男子于重庆新冠肺炎隔离点自述出现猴痘样临床表现,随后被重庆市疾控中心确定为猴痘疑似病例。

所幸经专家研判,该病例入境重庆即被隔离管控,无社会面活动轨迹,疫情传播风险低。

图源:网页截图

现场纪要发出后,部分网友针对其中的“男男性行为”提出质疑:一方面是对猴痘传播途径感到疑惑,另一方面为患者隐私感到担忧。

当然,首先要说明的是,作为简单的流调,现场纪要中并未进行实名通报,不存在曝光患者隐私的行为。

那么,猴痘的传播途径到底是怎样的,究竟是不是男男性行为所引起的?

据了解,猴痘为人畜共患病,人群普遍易感。其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此前,我们已知它的传播途径分别为动物-人传播和人-人传播

但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14日报道,巴黎一对同性恋伴侣的宠物狗在与感染猴痘的主人同床后也惨遭感染。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猴痘人传狗案例,即发生人-动物传播

根据分析,其可能的传播途径是狗在舔主人时舌头触碰到了人身上的猴痘脓疱,随后又用舌头舔自己的身体,最终将病毒带到了自己身上。

对此,美国CDC建议猴痘患者尽量避免与动物密切接触。如果主人确诊猴痘,没有接触过该病毒的宠物应该交给其他家庭或者朋友照顾,直到主人完全康复。

而对于比较常见的动物-人传播和人-人传播途径来说,病毒是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一般认为,猴痘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效率相对较低,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以及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进行传播。

此外,猴痘病毒还可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我国《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传播途径中提到: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而从当前爆发的猴痘疫情中来看,绝大多数感染者是男男性行为者(MSM)。

以英国卫生安全局6月10日的简报为例,152名猴痘感染者中,有151人为男男性行为者,其中45人接受了关于性行为的调查,有20人(44%)在最近三个月里有超过10名性伴侣,有20人(44%)在感染猴痘病毒的潜伏期发生过集体性行为。

此外,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描述,2022年美国这一波猴痘疫情患者的总体临床特征包括:98.7%病例为男性;94%在发病前3周内有男男性行为等。

在另一项研究中,德国研究人员和公共卫生机构在349例猴痘病例(全部是男性)中发现,他们都在最近与其他男性发生过性接触或其他亲密接触。

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研究在为性传播的可能性提供证据,男男性行为者群体中部分人士较频繁更换性伴侣及同时拥有多名性伴侣的情况导致了病毒的加速传播。

在不少人印象里,猴痘被发现的时间并不长,可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猴痘有如此多的了解呢?

其实,猴痘并不是什么新发病。

猴痘并非新发病,首次发现于1958年

猴痘首次发现于1958年,在其他中非和西非国家已报告发生猴痘。

2022年猴痘疫情最先被英国在当地时间2022年5月7日发现,此后病例迅速增加,于当地时间5月20日,欧洲确诊和疑似猴痘病例超过100例,引起了关注。

当地时间2022年5月29日,世卫组织发布疾病信息通报,并将猴痘的全球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为中等。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2年6月24日消息,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全世界猴痘确诊病例数已超过3200例。

当地时间2022年7月23日下午15点,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记者会,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将猴痘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截止9月5日,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猴痘病例52996例,死亡18例,与8月7日数据相比,病例数增加91%,死亡数增加64%。总病死率为0.03%。

尽管病例数、死亡数均有增加,但依然有好消息:占全球猴痘疫情98%以上的欧美地区疫情以周为单位统计,已经出现明显下降。

在猴痘疫情突如其来的时候,猴痘的前世今生也被扒了个底朝天。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罕见疾病。而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对人类致病的4种正痘病毒属之一,另外3种是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

1958年,猴群体中暴发了两次类似痘的疾病,因此得名“猴痘”。

第一例猴痘人类病例记录于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自此以后,其他中非、西非国家零星报告发生猴痘。

2003年,美国报告了首个非洲以外地区出现的猴痘暴发疫情。

近年来,英国、以色列、新加坡和美国等多个非流行国家陆续发生与非洲西部旅居相关的猴痘病例。

但如此大规模地爆发,还是头一次。

我国内地是否存在漏网病例,会在国内发生大面积传播吗?

新冠未平,疫情又起。在此种情况下,我国内地是否存在漏网病例,以及是否会引起大面积的传播成为绝大多数人所关心的问题。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发文称:猴痘的潜伏期为5-21天,多为6-13天。新冠防控的入境“7+3”隔离措施,可以拦截住大部分境外输入的猴痘病例。

而根据既往传染病由欧美国家向西太平洋区域国家或地区的传播特征来看,在重庆报告首例内地猴痘病例之外存在漏网病例的可能性非常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但对于潜伏期超过7天的病例,依然存在后续流入我国社会层面的可能性。因此,加强社会层面的猴痘疫情监测和预防工作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部分网友因担心猴痘传播而提出“是否需要通过注射疫苗预防猴痘”的疑问,吴尊友也做出了解答:

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具有相似性,具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曾经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对预防猴痘具有保护作用。

据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天花疫苗预防猴痘的有效率高达85%。

尽管在1980年5月8日,WHO第33届大会正式宣布人类彻底消灭天花,随后全球逐步停止了一般人群的天花疫苗接种,但从人群年龄结构来看,我国42周岁以上的人,即占总人口约一半以上的人群都对猴痘具有免疫力。

因此,通过加强重点人群疫情检测、高风险人群疫苗接种,就能达到控制疫情的效果。

9月19日,吴尊友再发长文,称中国大陆出现类似于欧美国家猴痘疫情快速上升的趋势的可能极小。其原因包括:

1. 中国大陆报告的“首例”病例,由境外入境,非本地传播感染。

2. 新冠防控的“外防输入”措施,在阻止猴痘输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划分,中国大陆处于猴痘疫情低风险区域。随欧美等地疫情下降,中国大陆外防输入压力减轻。

但吴尊友也提到“尽管近期中国大陆不会发生猴痘流行,但出现零星病例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图源:吴尊友ChinaCDC微博

而针对这种零星、散发的病例,我国已经针对猴痘提出了明确的预防措施。

今年6月14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就发布了《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要求提高医疗机构诊疗猴痘能力。

《指南》中指出,关于猴痘的治疗,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此外还包括心理支持治疗、中医治疗的治疗方法。

图源:网页截图

在6月22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猴痘健康提示”,其中包括个人预防、医疗卫生机构感染控制以及动物贸易方面。

健康提示中指出,个人需尽量避免接触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避免与猴痘病人身体密切接触或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还应避免共同生活用品,同时境外归国人员应注意自我健康检测。

而我国内地其他一般人群暂无感染风险。当然,为了预防可能发生的猴痘感染,通常建议不要同近期(三周内)可能感染猴痘的外国人员、境外归国人员以及陌生人发生肌肤直接接触;同时做好手卫生,在家庭以外如厕时尽量使用一次性坐便纸,或用酒精湿纸巾、蘸热水的纸巾擦拭后坐便器后再使用。

在6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中指出,疾病控制旨在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调查、早处置。

总体而言,我国对猴痘的防控、诊疗都做了准备。

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于8月1日称,医院已经建立了专门的猴痘病区(备战),可以提供相应的诊治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网友质疑此次重庆输入病例并非我国内地首例,并提及上海、广州等地曾出现猴痘。

此前,疾控部门反应我国内地其他地区并未接到猴痘病例的报告。

综合自:中国新闻网、中国疾控中心、国家卫健委、环球网、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澎湃新闻、吴尊友ChinaCDC微博等

责编|晗寒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6_129309.html
上一篇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诞辰百年,他的生前日记留下哪些“珍贵遗产”
下一篇部分功能异常!四川天府健康通发布紧急提示

为您推荐

重庆市发现境外输入猴痘病例,应该如何预防

重庆市发现境外输入猴痘病例,应该如何预防

重庆市发现1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该病例为自国外中转重庆入境人员,在按规定进行入境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离期间,发现皮疹等症状,后诊断为猴痘确诊病例。面对这一次输入,是在隔离期间发现的,不会导致在社会上的传播,我们普通人大可不必慌张。这里我们就从历史、传播方式、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聊一聊。一、猴痘其实
柏林IFA展疫情后首次重返线下,TCL携多款新品亮相

柏林IFA展疫情后首次重返线下,TCL携多款新品亮相

9月2日,2022年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以下简称IFA 2022)在德国开幕。据了解,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3C科技品牌展会之一,这是IFA展自疫情以来首次重返线下。2022年IFA展为期5天(9月2日-6日),聚焦联通性、可持续性和智能生活,吸引了来自46个国家的1100多家参展商。展会现场,多家中国企业推出大型展台。
疫情下,居家运动+有效摄入蛋白质=免疫力升级

疫情下,居家运动+有效摄入蛋白质=免疫力升级

“ 女士保持每日55g蛋白质摄入,男士需保持65g蛋白质摄入 ”系统提示:你的“新陈代谢”已减速!“免疫力”已下降!新陈代谢,关乎我们跳动的心脏、运转的大脑以及流动的血液。久坐不动、季节更替、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导致新陈代谢减速,免疫力下降。疫情居家下,有效的「运动+营养」,才是加速代谢,提高抵抗力的有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