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深网|稻盛和夫的圣贤商道与中国门徒

深网|稻盛和夫的圣贤商道与中国门徒

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 | 程潇熠

编辑丨康晓

出品丨深网·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

日本京瓷公司8月30日发布声明,被誉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已于8月24日因衰老在家中离世,享年90岁。

这位一生秉承“敬天爱人”的老先生,在“敬己爱钱”的商业世界写下无数传奇。

他从一贫如洗到成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创始人——27岁创办日本京瓷,52岁创办KDDI(现日本第二大电信运营商)。他65岁退居二线、剃度出家,又在78岁时,由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亲邀出山,拯救濒临破产的日航。当几乎所有人为他捏一把汗担心其“晚节不保”时,稻盛和夫只用了424天,令日航扭亏为盈,并将日航利润拉升至历史新高。

成就至此,但稻盛和夫始终确信自己不是一个受命运眷顾的人。

稻盛和夫在童年曾因肺结核缠绵病床;二战结束前夕因鹿儿岛大空袭,老家房屋被烧毁殆尽不得已与家人奔波逃命;中考、高考均落榜未能进入理想学府;大学毕业正巧碰上朝鲜战争结束,就业形势无比严峻,进入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

稻盛和夫有着充满韧性的生命力。他坚信“克服了逆境中的苦难,就一定能开辟光明的未来”,回顾充满挫折的青少年时代,他认识到,降临在自己身上的所有困难,只要缺了任何一项,都不会有之后的成功。“如果说有幸运这种东西存在,它也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抓到。”

稻盛和夫 来源:《特别认真地生活》稻盛和夫著

有人于世间修行独善其身,而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和处世之道可“兼济天下”。作为带领创业公司挺过全球石油危机、日本“失去的十年”等动荡跻身世界500强的领袖,他将自己多年参悟的经营之道凝结成册,著有《活法》、《干法》、《阿米巴经营》、《生存之道》等管理学书籍。据京瓷官网,稻盛和夫著作的简体中文版超23种。

国学大师季羡林与稻盛和夫素昧平生,只是读了稻盛和夫所著《新日本新经营》一书便断言:“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阿里创始人马云曾向稻盛和夫三次谦恭求教,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直言深受稻盛和夫哲学影响,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更是在与稻盛先生畅谈后感慨:“早遇稻盛,海尔发展会更快。”

名利双收,但相较于此稻盛和夫认为人的本质是磨练灵魂。“不管积累了多少财产、地位、名誉,都不可能带往那个世界。当死亡来临时,可以带走的东西只有一样,那就是‘灵魂’。”

稻盛经营哲学取自中国圣贤

2009年,稻盛和夫曾受邀在清华大学进行演讲,答疑环节中,有位中国企业家提出了一个既直白又犀利的问题:“美国的谷歌比日本的京瓷发展得更快。我们中国企业应该向谷歌学习,还是应该向你们京瓷学习?”

稻盛和夫回答:“在管理方法、发展模式上,应该向富于创造性的美国学。但与此同时因虚假而催生出的金融危机也发源于美国,因此,虽然要向美国学习经营的方式方法,但经营的根本思想、经营的哲学应该向中国的圣人贤人学习。”

这一回答并非是场面话。据译者曹岫云(被稻盛和夫誉为“最了解自己思想的人”)统计,这位日本实业家将王阳明等人视为心灵导师,在他的作品或公开演讲中,直接引用《论语》等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多达数十部。每一条理论,背后几乎都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渊源。

在稻盛和夫畅销超500万册的《活法》自序中,他曾坦然说出日航重建的秘诀,“无非是东方圣贤们所倡导的正确的为人之道。”具体来说,不外乎正义、公正、公平、诚实、谦虚、努力、勇气、博爱等。这些词汇表达的伦理观阖道德观适用于企业经营,适用于日常工作,也适用于人生的各个方面,“它就是万般皆通的‘原理原则’”。

“日本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而且中国的圣人贤人是从“道”上,就是从根本的为人之道上教我们的。我要把学习中国圣贤的文化,应用于企业经营的经验,告诉中国的企业家,让他们少走弯路。”

1983年,为了与其他企业家交流传授经营哲学,稻盛和夫创设学习组织“盛和塾”,又于2019年因稻盛年事已高而解散,彼时日本塾生人数约达15000人。截至2017年7月,盛和塾中国塾生人数达约3600人。

刚起步时的盛和塾 来源:《特别认真地生活》稻盛和夫著

在与中国企业家频繁交流后,稻盛和夫认为中国人原本就颇具经商潜质,再加上受“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政策带动,很多人把握住机会取得了成功。

他认为,在欲望的驱动下努力奋斗就一定能获得财富。中国企业家原本以为争做有钱人过上奢华生活后,不仅经济上会变得富足,人生也会愈发充实。但是冷静下来后却意识到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这会造成精神上的空虚。

“我想中国的企业家们先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然后又接触到我的‘经营并非单纯地在欲望的驱动下积累财富就可以。以正确生活态度为核心的哲学也不可或缺’的观点,于是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稻盛和夫看来,“即使是靠着利己的欲望取得了成功,日后也一定会被欲望蒙蔽双眼而失败。到了一定阶段后,必须要有利他精神,也就是厚待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的精神。这样才能获得平衡。听了我的话,我想企业家们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

中国门徒

对于稻盛和夫而言,逆境即机遇,经济不景气反而是企业发展的机会。“企业就像竹子那样,每次通过努力克服一次萧条,就会创造一个‘竹节’。‘竹节’越多,企业也就越成熟。”

稻盛和夫诸多对“逆境中如何破局”的独到看法,曾经给予了2001年时的任正非和2008年时的马云“渡过冬天”的灵感与感悟。

比如面对美国的技术制裁,稻盛和夫已经亲身示范了破局之法。

1979年,创办了20年的京瓷公司发展规模及全球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引起了美国的警惕。仗着半导体制造设备、核心零件等需要向欧美进口的状况,美国对京瓷进行了技术制裁。

稻盛和夫果断提出“将自主研发做到极致”的理念,带领团队攻克核心技术,成功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再依赖美国进口的京瓷冲破枷锁,摆脱了美国的制裁。

任正非曾公开称“他(稻盛和夫)几十年如一日地精进,做到了全球第一,我们只有追随的份儿。”稻盛和夫创办的京瓷引领了一场实实在在的新材料革命,任正非认为这将极大的推动通信业和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华为拥有全球一流的数学家,但他拥有全球一流的化学家与物理学家,我们赶不上他。”

“他一直在潜心研究哲学与宗教,始终都在追问一个终极问题——作为人,何为正确?稻盛和夫哲学的根本就是敬天爱人,自利利他,这不仅是他的人生哲学,也是他经营哲学的根本。”任正非感叹,“稻盛和夫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传奇人物,也是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缔造者和重要的见证者之一,成就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商海经历浮沉的稻盛和夫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刻,也没有忘记心灵的追求。”

2008年6月,马云发送了一封《冬天的使命》全员信,警示内部、传递寒气。同年10月,马云赶赴日本京都,拜访稻盛和夫,探讨请教企业与人性的关系。“我对稻盛先生的思想、哲学、观点尤为赞赏。我认为,中国企业在管理中间,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思想和文化基础。”马云称。

2014年,稻盛和夫来华演讲,马云邀请其前往杭州会面并共用午餐,期间进行了不少关于企业经营本质和企业哲学的讨论。马云认同稻盛和夫的理念,并认为他比自己想明白的更早。2020年,马云向阿里员工推荐了稻盛和夫的《把萧条当作再发展的飞跃台》,以供学习。

除上述二人外,稻盛和夫与国内多位知名企业家都有过深度对话。如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等。房产头部企业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也是稻盛和夫哲学的受益者与推崇者。

利他哲学

作为人,何谓正确?稻盛和夫给这个自己追问一生问题的答案是:判断基准不是利害得失,而是是非善恶。换句话说,做人做事的出发点不是利己,而是利己也利他。

有人认为“知善知恶是良知”、“个个人心有仲尼”,也有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才是人之本性。稻盛和夫认为:善恶在人心中同居,而我们人有选择的自由。

在稻盛和夫看来,经营企业必须具备利他之心。经营的最大课题是追求利润,但却必须有与此目的正好相反的“利他之心”作为基础。否则,经营就不可能顺畅。

唯利是图、自我中心,世上有这种一味追求自己个人利益而发财致富的企业家。这种人或许可以取得一时的成功,但他们的成功绝不可能长期持续。所以稻盛和夫说:“如果你想成功,想获利,你就必须具备一颗为他人尽力的美好心灵。”

在经营管理时,稻盛和夫坚持坦诚透明、直接了当的沟通。“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疑问向我请教,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我都会非常认真、非常清晰地予以答复。因为我并不认为这些问题是别人的事情,而是当作自己的事情,认真思考并认真回答,所以提问的人会明白我的诚意,理解我讲话的意思。”

是与非分明,好与坏也界限清晰。寻常人在面对“不采取紧急措施,明天企业就可能倒闭。因此,稍稍违反一下‘秉持利他之心,为他人做好事’这种理念,做一点损人利己的事”常会觉得情有可原,但稻盛和夫却对此有近乎“执着”的反对。

“如果企业要扭曲理念才能苟延残喘,那么这个企业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了。”

稻盛和夫的笔记本 来源:《特别认真地生活》稻盛和夫著

人们常以成败论英雄,用结果推导过程。稻盛和夫哲学内核是道,但人们接触它、将其奉为圭臬的原因还是希望学习,甚至复刻稻盛和夫的经营之术。但若主次颠倒,注定结果只是东施效颦。

商业世界充斥着太多欲望与不甘,而稻盛和夫内心更多是感恩与平静。

他称自己是在哪里都能看到的普通老头,“不但普通,甚至有些粗俗。”他预设自己会活到80岁,从60岁开始为迎接死亡做准备。直到81岁仍不觉得死亡可怕,也没有任何担心。

“躺在床上,入睡之前,闭上眼睛,我时常感慨,我的人生的确很幸福啊。我曾度过动荡的年代,屡屡遭遇苦难和辛劳。从孩童时代起,境遇就一直不佳。但是,这些不幸最终全部成为了过眼云烟,我甚至觉得再也没有谁比我的人生更加幸福了。”

“我并不希望寿命更长。如果能够带着这种感谢的心情结束一生,那该是多么幸福!”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4_158431.html
上一篇效力谷歌近 25 年,YouTube CEO Susan Wojcicki 将离职
下一篇特斯拉、商飞大飞机、宁德时代…一图看懂AI创新港应用场景|风从临港来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