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汽车芯片,自研还是“抱大腿”?

汽车芯片,自研还是“抱大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Wise财经,作者 | 凌峰,编辑 | 子江

在今年电动车百人会上,原工信部部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直言“面对缺芯,我们的汽车厂只会在那儿叫唤”。

此言一出,国内车企因为缺芯而减产的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6月份)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下降3.7%和6.6%。

不可否认,芯片供应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需求的释放,尤其是在汽车智能化程度与日俱增的今天,芯片可谓是各大车企的“命门”。在本就消费疲软的大环境下,这对经济发展可谓又是一记重击。

那么面对智能汽车芯片危机,国内车企该如何破局?

芯片对智能汽车来说有多重要?

实际上,在“智能汽车”这个概念出现之前,芯片就已经是汽车生产的“刚需”。早在1968年,大众就已经将ECU运用到汽车上。

那时的汽车芯片,主要用来控制动力系统,例如发动机进气量、喷油量、节气门开闭时间等,通过电子化手段对发动机工况实现精准控制,从而提高其动力水平和燃油效率。

后期,随着汽车电子设备的增加,汽车芯片的职责便延伸到车辆内外的各个部件,大到动力总成、空调系统、车窗大灯,小到仪表盘、雨刮器、电动后备箱等等,都需要芯片去进行调度。

据德勤数据统计,2012年汽车智能化技术尚未普及时,平均每台燃油车就已经需要438颗芯片,每台新能源车则需要567颗。

尽管需求量很大,但因为早期的汽车芯片只负责一些基本的功能,无法左右一款车型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车企也没有对芯片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近年来,随着汽车“新四化”浪潮席卷而来,汽车产业对于芯片,尤其是自动驾驶芯片和智能车机芯片的需求,开始呈指数级增长。

另外,新能源车对于芯片的需求量也远高于燃油车,一方面是“电动化”通常跟“智能化”高度相关,另一方面则是三电系统本身也需要更多的芯片。而近年来新能源车销量的爆发,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芯片的供应短缺。

德勤预估,2022年燃油车平均搭载芯片量将达到934个,而新能源车则为1459个,是十年前需求量的2-3倍。

除了需求量的增加,芯片对于汽车产品竞争力的影响也愈发明显,甚至能直接决定其核心竞争力。

例如从2021年开始,我们就不断看到各大车企关于智能化的军备竞赛,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芯片。

就以自动驾驶芯片来说,从最开始的博世,到现在主流的Mobileye EyeQ4、英伟达Xavier、地平线征程3,再到代表未来趋势的英伟达Orin,短短几年间,单颗芯片的算力已经翻了上百倍。

尽管以当下自动驾驶算法的复杂程度来看,还远远用不到这么大的算力,但随着OTA技术的普及,有些车企还是会在硬件上未雨绸缪,毕竟这直接关系到其自动驾驶能力的上限。

以蔚来为例,其早期使用的是博世低算力芯片,只能满足最基础的辅助驾驶功能。而在换装了Mobileye EyeQ4芯片(单颗算力为2.5TOPS)后,其在2019年底便向用户推送了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到了2021年,蔚来又基于英伟达Orin(单颗算力256TOPS)开发出了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而关于智能汽车的另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智能座舱,同样离不开高算力芯片的支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座舱的定义已经不仅局限于车机系统。随着电子架构的完善和芯片算力的提高,车机将与车辆硬件深度融合,包括屏幕、空调、车门车窗、摄像头、麦克风、灯光、座椅等等。

IHS Markit《智能座舱市场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白皮书》

当多种感知硬件需要协同工作,多种交互方式同时出现时,智能座舱芯片的性能就至关重要了。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极氪。

目前关于这个品牌的负面消息,一大半都来自于其车主对车机系统的吐槽。除了车机本身经常出现卡顿甚至黑屏的情况外,其人脸识别等功能甚至也会出现bug。

例如此前曾有极氪车主吐槽道“有时候碰到人脸识别不工作,不仅座椅记忆和方向盘记忆消失了,还自动把座椅推到最前方,把人夹在里面”。

而面对用户的质疑,极氪官方也将责任推到了芯片上,并解释称“由于极氪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立项,芯片也是那时候定的,所以采用的高通820A芯片在性能上有些吃紧”。

目前来看,极氪的解决方法除了OTA以外,也就只有更换芯片了。在不久前的极氪用户沟通会中,极氪智能科技产品经理表示将在年内换装8155芯片。

自研不是“万能药”

既然芯片对于智能汽车如此重要,我国车企该如何解决缺芯困境呢?

据研究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5年,全球前10名车企中,将有一半开始设计自己的芯片。自研芯片,或许将在未来几年成为一大趋势。

不过,自研虽然听起来美好,但却会面临诸多现实困难。

提起自研芯片的车企,特斯拉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然而即使垂直整合能力强如特斯拉,其也只是自研自动驾驶芯片,并非所有芯片。智能汽车上的芯片种类繁多,车企不可能自研解决一切,只能是通过自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应短缺。

国内车企同样如此,包括比亚迪、吉利、上汽等传统车企,以及蔚来、小鹏、零跑等新势力车企,虽然也纷纷走上了自研芯片的道路,但也只是自研其中某一种芯片。

例如比亚迪的功率半导体芯片,蔚来和零跑的自动驾驶芯片,吉利的智能座舱芯片等。当全球性大规模缺芯荒来临的时候,国内车企的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依旧比较脆弱。

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的车用芯片自研率仅有10%。

也就是说,90%的车规级芯片依旧依赖进口。其中,英飞凌、恩智、瑞萨、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国外企业,掌握着全球绝大部分车规级芯片的供应。

而且,车企自研芯片,还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曾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半导体行业门槛极高,前期投入太大,不是一般企业可以负担”。

根据著名的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这意味着,半导体注定是一个寡头垄断性质的行业,新入局者想要后来居上,难于登天。

而且,即使我们掌握了芯片的设计能力,也很难将其大规模量产。

首先在原材料方面,芯片的衬底原材料依旧被国外厂商所控制。据悉,韩国Cree、美国II-VI、日本Si-Crystal合计占据90%的出货量,“寡头垄断”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变。

而在制造端,当下的大算力芯片,需要高端光刻机才能生产,但这恰恰是我国半导体行业最稀缺的资源。比如吉利自研的7nm制程“龍鹰一号”芯片,就需要找台积电为其代工。目前,最先进的国产光刻机仅能量产28nm制程芯片,无法跟上汽车产业日益膨胀的智能化需求。

总的来看,无论是在原材料还是在制造环节,我国车企自研芯片都面临重重阻碍。

与供应商深度捆绑的N种方式

基于此,少数车企会采取以“抱大腿”为主,自研为辅的策略:一方面着手尝试自研,另一方面加深与芯片供应商之间的绑定,同时尽可能地多去接触不同供应商,寻找替代方案。

而大部分车企,压根就没考虑过自研芯片。

例如在不久前的长城汽车业绩说明会上,长城汽车董秘徐辉就表示“针对当前芯片供应问题,公司已经制定了“短期扫货”“中期开发新供应商”“长期技术升级”三个应对方案。

短期扫货”和“中期开发新供应商”都很好理解,而其所说的“长期技术升级”所指也并非要自研芯片,而是“通过全新的电子电器架构,来减少定制芯片的应用”。

那么车企如何跟供应商加深绑定呢?其实有多重方式可以选择,包括直接达成战略合作、参与融资、成立合资公司等。

例如在去年6月,奇瑞就与国内芯片制造商地平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在汽车、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聚焦智能驾驶、智能交互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与产品合作。

另一种方式,则是直接参与芯片企业的融资。例如在去年,比亚迪就接连参与了地平线的C3轮和C4轮融资,双方后来也正式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此外,部分车企还会与芯片供应商成立合资公司,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汽英飞凌功率半导体有限公司、北京核芯达科技有限公司(北汽与Imagination合资成立)、芯擎科技有限公司(吉利为其股东)等。

而除了与现有供应商加深绑定之外,寻找第二供应商也是车企们现在普遍采用的策略。

不过,寻找合适的“二供”并非易事。

就以每台车上都有的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芯片为例,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自己就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其他芯片供应商几乎不可能提供大量且稳定的产能。

国内零部件供应商蜂巢易创总工程师王朝久曾对媒体表示“本土供应商的体量,和博世采埃孚这样的企业还是比不了的,只能稍微缓解一下燃眉之急”。

此外,即使是一颗小小的芯片,也不是拿过来直接就能用。

首先,每一款芯片都需要经过车规级认证,后续也要经过严苛的检验和测试,才算是具备了“上车”的基本条件。这些工作做完后,还需要针对不同车型重新做适配,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所以对于车企来说,如果第二供应商无法提供足够的产能,那么就没必要如此大费周章了。

全球芯片产能将爆发,国内车企需尽快“下手”

总的来看,面对缺芯困局,无论是供应商还是车企,暂时都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因为全球的芯片总产量就那么多,车企之间的争夺也只是存量竞争,结果也无非就是谁多拿点、谁少要点的事。

去年,芯片的产能主要受全球各地的疫情所影响,今年虽然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复工复产,但自从俄乌战争打响后,芯片供应链再次受到挑战,包括大众、福特、日产等车企均已经将其欧洲工厂停产。

但随着疫情、战争等突发因素的影响逐渐消退,芯片的供应将恢复正常。

另外,为了应对需求端的快速变化,各大芯片供应商和代工厂也在大刀阔斧扩大产能。

例如在去年下半年,包括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等半导体巨头就相继开始建设新工厂,投资金额分别为200亿美元、170亿美元、120亿美元。

而今年以来,这一趋势则愈演愈烈。

今年初,英特尔宣布,将投入1000亿美元建设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基地。近日,三星和台积电也纷纷宣布,分别斥资1500亿美元和1000亿美元,用于芯片产能扩建。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总裁阿吉特·马诺查表示“我在过去两三年里听到的投资公告比我一生听到的都多”。

预计在2023-2025年左右,车规级芯片的产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所以长期来看,业内对汽车芯片的供应,总体还是持乐观态度。

不过,这也不代表国内车企就可以坐享其成了。虽然面对缺芯困局其并非“只会叫唤”,但目前来看,投入力度还需加强。

正如苗圩所说“国外已经开始有汽车厂向台积电去投资,要产能”,类似的举措,国内车企也应该提上日程了。否则,我们可能会丧失这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先发优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4_110159.html
上一篇网络安全周|说你可能不曾意识到的办公网络安全隐患
下一篇5 亿元、浙江省电子政务视联网市级平台租用服务

为您推荐

会说话的汽车,会飞的汽车,CES展酷炫黑科技,都在这

会说话的汽车,会飞的汽车,CES展酷炫黑科技,都在这

当CES成了车展”作者|王磊 曹婷婷编辑|在洲2023年开年,最重磅的科技展开始了。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拉开帷幕,疫情打乱两年的节奏后,CES展终于回归线下。今年的CES展会更像是一次科技“车展”,官方估计,本届CES将有大约275家移动出行相关的公司参会,CES展会上几乎一半的技术都和汽车出行有关。与
小米汽车,憋不住了

小米汽车,憋不住了

作者丨张之栋责编丨崔力文编辑丨别   致一改往日沉默,小米汽车开始疯狂试探起市场的边界。“严肃处理!”就往日经验而言,汽车设计泄密,在业界可是不小的公关危机。所以,关于春节期间,小米汽车设计文件泄密一事,小米集团公关总经理王化所表现出来的“怒不可遏”,并不难理解。只不过嗅觉敏感,且经历过多重反转的吃
北京大学研究员研制出国际上最大规模集成光量子芯片

北京大学研究员研制出国际上最大规模集成光量子芯片

​如果我们真的无法通过硅芯片技术超越欧美,那么是否可以借助光芯片实现“弯道超车”呢?近日,有报道称,我国的光芯片技术有重大突破!北京大学王剑威研究员、龚旗煌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经过6年联合攻关,研制了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硅基光子学的图论“光量子计算芯片”——“博雅一号”,发展出了超大规模集成硅基光量子芯片
韩国芯片滞销:任正非2年前的预言,应验了?

韩国芯片滞销:任正非2年前的预言,应验了?

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将倒逼芯片制造商想方设法冲破美国封锁,向中国供货。正解局出品最近,韩国统计厅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韩国芯片制造商的芯片库存与销售比达到265.7%,创下26年来的最高值。韩国芯片,滞销了!2年前,华为任正非预言,全世界芯片过剩时,会有人求着我们买芯片的。这一刻,来了吗?库存率,指的是商品库存
地表最强?苹果A16芯片现身跑分平台 成绩有点尴尬

地表最强?苹果A16芯片现身跑分平台 成绩有点尴尬

【手机中国新闻】苹果的A系列核心处理器,性能一般都非常强大,甚至曾经被不少网友赞誉为“地表最强”。而如今,随着iPhone 14系列的正式发布,我们也迎来了苹果的全新A16处理器。根据官方的信息,A16只配备在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这两款机型上,定位较低的另外两款产品依然只搭载了A15芯片。苹果如此设计,可
消息人士:三星和SK海力士将首当其冲受到美国对中国芯片的打击

消息人士:三星和SK海力士将首当其冲受到美国对中国芯片的打击

集微网消息,据路透社报道,拜登政府计划让SK海力士和三星免受中国存储芯片制造商新限制的冲击,消息人士称。美国商务部计划本周发布对中国技术出口的新限制,可能会拒绝美国供应商向中国公司发送设备的请求。然而,消息人士称,向在中国生产先进存储芯片的外国公司出售设备的许可申请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查,这可能会允许
ChatGPT从下游应用”火“到了上游芯片厂,国内谁将受益?

ChatGPT从下游应用”火“到了上游芯片厂,国内谁将受益?

因库存陷入低迷周期的半导体市场近日因ChatGPT的火热而重新受到外界关注。由于ChatGPT属于生成式AI,被誉为“AI芯片”第一股的英伟达应声而涨。2月13日收盘,英伟达最新股价已达到217美元,较今年1月3日的143美元上涨50%。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一场演讲中甚至将ChatGPT视为“人工智能领域的iPhone时刻”,并称其为“计
知乎发布“知海图AI”大模型 官方:已储备充足A100芯片

知乎发布“知海图AI”大模型 官方:已储备充足A100芯片

腾讯科技讯 4月13日,知乎在北京召开“2023知乎发现大会”,首次公开旗下与面壁智能共建的大模型产品“知海图AI”,双方合作将以联合研发与战略投资的方式展开。据了解,目前“知海图AI”已经应用到“热榜摘要”功能当中,通过对知乎社区现有的内容进行聚合、整理,然后提炼成摘要展现给用户,目前该功能已开放内测。官方表
30万元!小米汽车就这就这?

30万元!小米汽车就这就这?

新年伊始,车圈又开始活跃了起来,作为互联网领域“键盘值”极高的品牌小米,自家的小米汽车备受关注。独自“闭关”建立汽车生产线的小米,能否造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硬件、颜值能否满足大家的“胃口”,都是近期热议的话题。 距离小米汽车发布的日子越来越近,相关的爆料开始密集。小米汽车,真的要来了近日,网上流
小米汽车售价曝光:最高超30万 使用禾赛激光雷达

小米汽车售价曝光:最高超30万 使用禾赛激光雷达

9月3日消息,近日小米首款汽车的售价曝光,和以往小米高性价的产品不同,小米首款汽车的价格上限将超过30万元,使用禾赛激光雷达,用宁德/比亚迪双电池。小米创始人雷军曾在小米发布会上表示,小米首款汽车将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期规划研发相关投入就达到了33亿元。近日他也在微博中晒出自己和小米自
小鹏汽车:明年上半年将推出一款ModelY竞品车型

小鹏汽车:明年上半年将推出一款ModelY竞品车型

【小鹏汽车:明年上半年将推出一款ModelY竞品车型】财联社8月23日电,在小鹏汽车第二季度电话会上,小鹏方面表示,民年推出新车型后,相信旧款车型的销量会继续增长,P7是小鹏的核心产品,明年还将升级……
小米汽车将进入竞争最激烈的价格带

小米汽车将进入竞争最激烈的价格带

据《晚点 Auto》的独家消息,官宣造车近两年的小米汽车,近期正讨论产品定价区间,一个版本是 26 万元至 30 万元,另一个版本是超过 35 万元。新车预计最快年内发布,并于 2024 年发售。2021 年 3 月雷军宣布造车的时候,中国新能源车零售销量占比只有 8.49%。到 2022 年 11 月底,电动车累计销量占比已经达到 27.38%(当月
理想汽车:VR眼镜及控制指环外观专利获授权

理想汽车:VR眼镜及控制指环外观专利获授权

天眼查App显示,9月2日,理想汽车关联公司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VR眼镜”“指环”两项外观专利获得授权。摘要显示,VR眼镜为用于实现虚拟现实(VR)的可穿戴式智能电子产品,指环用于调节控制VR眼镜,两专利设计要点均在于形状。 
特斯拉第四季度汽车销量增长低于预期 投资者担忧加剧

特斯拉第四季度汽车销量增长低于预期 投资者担忧加剧

划重点特斯拉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生产和交付数据显示,产量再次大幅超过交付量。特斯拉第四季度交付40.5万辆电动汽车,低于华尔街分析师普遍预期的42万辆。华尔街对特斯拉的态度明显变得悲观起来,担心马斯克过于专注于推特。腾讯科技讯 1月3日消息,美国当地时间周一,特斯拉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汽车销售和交付数据。结果
麒麟芯片绝版 台积电越来越离不开苹果了:超级VIP客户

麒麟芯片绝版 台积电越来越离不开苹果了:超级VIP客户

台积电是全球最大也是工艺最先进的晶圆代工厂,无晶圆芯片设计公司几乎都要依赖台积电代工,包括苹果、AMD、高通、联发科、NVIDIA等等,其中苹果当之无愧地成为台积电第一大客户,而且依赖程度越来越高,2021年近4成收入都来自苹果。根据,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数据,近年来台积电来自苹果的收入比重逐渐提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