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我们这十年》:拒绝躺赚2万,坚持卖肠粉,蔡五味才是真的有智慧

《我们这十年》:拒绝躺赚2万,坚持卖肠粉,蔡五味才是真的有智慧

 文|凉子

《我们这十年》是一部单元剧,每4集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前两个单元分别是“唐宫夜宴”和“热爱”,故事都很不错,看着很舒服。而第三个单元“前海”,感觉距离自己的生活较远,看不下去,手动拉完了四集的进度条。

 好在第4个单元的故事温暖了人心,才让我有了继续追这部剧的欲望。

这个单元名为“一日三餐”,故事的切入点很小,但揭露的反腐倡廉问题很大,喜欢这种以小见大的表达方式。

蔡五味是小餐馆“一日三餐”的老板,肠粉是店内的主营菜品,也是他坚持了一辈子的手艺,从选材、制作到口味,数十年从未改变,实属难得!

01.30多年,一成不变

从走街串巷吆喝着卖肠粉到开店,蔡五味做这行已经坚持了半辈子,闫大哥、白大哥、丁娘娘这几位老邻居,是蔡五味的常客,也成了蔡五味做肠粉的动力。

闫大哥最喜欢吃的是3块钱一份的斋肠粉,白大哥说道:

“吃斋,才能吃出肠粉的原味, 几十年他如一日啊,一成不变的,要讲这个一成不变, 五味的手艺,三十多年,味道一点都没有变。”

闫大哥是嘴巴最刁的食客,光是吃蔡五味的肠粉,就吃了整整34年,所以肠粉一入口,他就能品味出肠粉背后的故事。

比如:“今天这个肠粉,你用的是2年的陈米,而且是用老农剪磨出来的珍桂米呀,洗了三遍,用水泡了两个小时以上。”

闫大哥说的分毫不差,可见,他是真的吃出学问来了。

这也间接反映出了蔡五味的匠心精神,仅仅是3块钱一份的肠粉,他都要费尽心思去做,从不偷工减料。

其实,也没有多少人像闫大哥一样,能吃出肠粉的不同,白大哥也说蔡五味没有必要如此费劲。

但蔡五味就是雷打不动地,几十年如一日地对待每一份食材,他说:

“话不能这样讲啊,存放了两年的珍桂米啊,能够到我的手上,这是什么?缘分,不能慢待了好的食材呀,要把好食材的原味发挥出来, 不发挥出来呢,就是对好食材最大的失礼,好厨子配好食材,这是最佳拍档。”

“把好食材的原味发挥出来”,是蔡五味一辈子的追求,他也确确实实做到了。

其实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挣钱速度赶不上物价上涨的当下,有多少人还能坚守初心去做一件事呢?又有多少食物中不含“高科技”呢?

蔡五味的肠粉,不变的不光是味道,就连磨米浆的工具和方式都没有变,他用的石磨,是他爷爷当年亲自从山上采的石头,又经过父辈传承至今,在他眼中是有灵性的物件。

不变的还有蔡五味卖肠粉的规矩——

过了10点就不再卖,因为米浆会发酸影响口感;哪怕少挣钱,他也不愿意涨价;哪怕少接客,也要给他的几位老邻居留着空位,给丁娘娘专属的红米肠粉永远不会变,

万变之中的“一成不变”是很难得的,蔡五味做生意全凭一颗良心和匠心。

02.方明利要盘蔡五味的店,每月出2万块

“一日三餐”位于老街寸土寸金的地段,门店上面还有两层,是蔡五味和女儿蔡云一起买下的房产,因此负债百万。

老街改造之际,地产商方明利看中了“一日三餐”的位置,提出租用,每月给蔡五味2万块,让他不用干活就比卖肠粉挣得多。

不愧是商人,方明利算了一笔账,比蔡五味自己算得都要精准:

“米浆的成本两毛五,酱汁一毛,栗粉一毛,液化气三毛,一份鸡蛋肠粉的成本是在一块两毛五,6千块钱,水电气费我也没多算,我算的是十块钱,我就算你一早上卖200份鸡蛋肠粉,那你还一个月下来,赚的也不过3900块钱。”

只卖肠粉,每月赚的不到4千元,蔡五味卖的还有贵一点的鲜肉、虾仁肠粉,以及别的菜品,但吃的人少,“一日三餐”的客人基本都是冲着肠粉来的。

就算加上别的菜品收入,蔡五味每月最多挣一万二三,还有一个员工,除去他的工资,蔡五味就剩9千。

其实蔡五味觉得这样就已经不错了,但方明利认为,这样的收入,对不起起早贪黑的辛苦和操心。

方明利不理解蔡五味为何不愿意,蔡云说卖肠粉是父亲几十年的营生了,一时半会肯定放不下。方明利又说,既然是营生,那肯定要考虑利益最大化。

其实方明利和蔡云都不懂蔡五味坚持的是什么,当初是为了养家糊口,现在是养家糊口的同时,还有一份割舍不掉的情怀。

03.蔡云劝父亲改做酒楼

方明利的亲身经历,让他看到了酒桌文化背后的利益,光他自己花在酒局上的费用,都是上百万计的,更何况整个社会呢?

既然社会关系都是吃出来的,那为何不用自己的店呢?既能帮自己省去一笔开支,又能盈利,还能跟商界、政界的人搭上关系。

所以方明利让蔡云说服蔡五味,蔡云也想改变,但她每次跟父亲讨论这事都是不欢而散。

蔡云是酒店总监,她见过的酒局也不少,所以她才会说出这么一番话:

“现在经商的都请吃,公款吃喝一顿的钱,你卖一个月的肠粉都不够啊!”

蔡云觉得父亲这么辛苦,在寸土寸金的地方做小本生意,何时才能还清上百万的贷款?

蔡五味说什么也不愿意把店面给别人,在商言商没错,但做人要有良心,肠粉就是蔡五味的良心,也应该是蔡云的良心,毕竟是肠粉把她养大喂大,上大学也是靠父亲卖肠粉。

可今非昔比,在经济压力下,良心不值钱,蔡云每次看到在酒店吃饭的客人,随便一顿饭都比父亲卖肠粉挣得多,她就眼红。

所以蔡云觉得,这么好的地段,卖肠粉可惜了,这就是在“丢西瓜捡芝麻”,建高档酒楼才是“西瓜”,利用老街改造和上百年的历史,完全可以打造出一个吸金又吸睛的美食新高地。

蔡云并没有说服父亲,方明利就使阴招,让蔡云被领导辞退,没了工作的蔡云,不得不跟方明利合作。

04.“一日三餐”改成“皇家鲍翅”

蔡云换个方式说服了父亲,她说要跟上时代的发展,给店面升级改造,先让蔡五味才旁边的杂货间卖肠粉,等到装修好再让肠粉生意进来。

可到后来,蔡云跟方明利一起把门店装修成了高档酒楼,把原来的“一日三餐”改成了“皇家鲍翅”,因为他们觉得原来的名字太像街头小店,不高档。

蔡云和方明利给“皇家鲍翅”的定位,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的服务对象是达官显贵,不是普通老百姓,店内没有菜单,只有标准,最低人均888,上到1888,5888不封顶。

蔡云对父亲说,他可以在这里卖他的肠粉,但要跟之前不一样,比如海参、鲍鱼肠粉,既能挣钱,符合现在的格调。

蔡云只考虑高档的食材,只考虑利益,根本不顾适合不适合。

闫大哥的形容很贴切:在“皇家鲍翅”吃肠粉,就等同于穿着龙袍喝稀粥。

蔡五味也不愿意涨价,因为他的肠粉就是给学生、上班族、退休老人吃的,不是给有权有势的有钱人消遣的。

肠粉的根在街头巷尾,魂在人们的舌尖上,食物没有贵贱之分,本就应服务于广大民众,让人人都吃得起。

而“皇家鲍翅”,光看他的口号和定位,就注定他干不长久,随着“八项规定”的推进,那些大吃大喝的奢靡行为受到了限制,但方明利坚持富贵险中求,明着不行,就暗着来,酒楼成了藏污纳垢之地,方明利早晚出事。

05.蔡五味才是真正的有大智慧

“皇家鲍翅”的生意果然不行,方明利一直游走在法律边缘,到头来真的犯了事,大好前途毁于一旦,都是欲望惹的祸。

蔡云跟人合伙花了300万投资,到头来打了水漂,还是蔡五味出手才救了她。

“一日三餐”的招牌又回来了,“酒过三巡七分满,菜有五味十足情”的对联也重新挂上了,蔡五味带头在酒楼一楼做早茶,一日三餐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厨师和服务员也干得更踏实了。

方明利和蔡云总觉得蔡五味有钱不知道去赚,总认为自己才是最有头脑的。

如此来看,蔡五味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他不在乎名和利,从不追逐虚名浮利,最能看透“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道理。

蔡五味早就说过:米浆和酱汁同样重要,米浆是肠粉的魂,就如同做人的本分,不能这山看着那山高。

只要有人有手艺有良心,在哪都能吃得香,不管做哪一行,产品才是根本,品质好才能长久,不能一味地投机取巧,挣钱要挣干净钱。

蔡五味卖了40多年的肠粉,做的不只是生意,更是情怀。

当那些老顾客知道有人要买蔡五味的店铺时,他们一大早就在门口排队,比平常点的肠粉更多,他们习惯了吃蔡五味的肠粉,也相信他这个人。

他们心甘情愿让蔡五味赚自己的钱,他们花了钱还要道谢,闫大哥说:

“这里的所有人,一天的精神头,就从你的一日三餐开始的,有一日餐三在,我们的日子才踏实啊!”

这就是蔡五味所说的“人叫人,千声不到,货叫人,不请自来”。

蔡五味没有别的本事,只会做肠粉,几十年专心做同一件事,这就叫匠人精神!这就是值得敬重和学习的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_141718.html
上一篇汪小菲资本版图盘点
下一篇陆树铭心梗去世,“张飞”李靖飞情况也转差,因中风已不太能说话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