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红34师师长陈树湘:湘江战役被俘,自断伤肠就义,解放后凶手行医被揪出来

红34师师长陈树湘:湘江战役被俘,自断伤肠就义,解放后凶手行医被揪出来

1934年12月,在古城长沙小吴门外街口的灯柱子上,悬挂着红军将领陈树湘的头颅。对面的街上一间破烂不堪的小屋里,躺着他多病的母亲……。这种生死相隔的“重逢”,其情状目不忍睹。

“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红34师师长——铁血红军将领陈树湘,在湘江战役后,腹部受重伤,不愿被敌俘虏,亲手断肠就义,向死而生。地动山摇的悲壮!力透纸背的信仰!

陈树湘师长断肠就义油画

陈树湘,原名陈树春,字子凤,长沙福临镇人。1905年1月30日,出生于一个佃户家庭。

陈树湘幼时,颇多艰辛。母亲体弱多病,一岁多的妹妹也不幸夭折。他的父亲陈建业面朝黄土苦力耕种。

幼年的陈树湘刚能自己端碗吃饭没两年,就在福临镇的枫树湾地主家做小长工。

1914年,家乡遭大旱,颗粒无收。9岁的陈树湘跟着家人往长沙县城逃荒,最后安顿在长沙市小吴门外瓦屋街陈家垅。

在长沙一呆就是十余年,父子俩以种菜、宰猪、帮厨来讨生活。

他的家与毛泽东居住的小吴门清水塘,仅一岭之隔。陈树湘因为每天要去那里挑水、送菜, 便认识了毛泽东夫妇。

他还结识了常来清水塘22号的何叔衡、李维汉、周以栗、滕代远、郭亮、毛泽覃等人。

清水塘22号

1925年7月,时年20岁的陈树湘通过周以栗、滕代远介绍, 光荣入党。1927年9月,陈树湘参加了秋收起义,他所在的警卫团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10月,他跟随部队上了井冈山。

1931年至 1933 年, 骁勇善战的陈树湘先后任福建省军区独立第七师、独立第九师师长,红十九军五十四师师长。

1934年3月,战功卓著的陈树湘被任命为红五军团“钢铁之师”的三十四师师长。

1934年10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中革军委纵队、中央机关86000余人,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由 一万一千二百名闽西子弟组成的红三军团第4师和红五军团第34师,分别担任最艰巨的前卫和后卫任务。

能担任全军后卫的队伍,军事素质一定是最高的。因为一旦后卫不给力,将会带来致命的损失。

蒋介石先后在赣南、湘南设置了四道封锁线, 妄图阻止红军的战略转移。

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师长陈树湘率领全师将士浴血奋战,先后突破第一至第三道封锁线。

在湖南、广西交界处的湘江沿岸,敌人调集40万大军,精心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

企图通过前堵后追,南北夹击,围堵红军于湘江之侧。

1934年11月27日,最艰巨而又最壮烈的湘江战役正式打响。

薛岳率领中央军,白崇禧率领桂军,刘建绪率领湘军,三路齐下。

陈树湘率领全师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奋力拼杀。兵不卸甲, 马不卸鞍,重伤不叫喊 ,轻伤不下火线。他们用血肉筑起一道如钢似铁的阵地,誓死保卫主力部队过江。

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争相渡江,马嘶人叫,枪炮声、飞机轰鸣声响成一片……。

经过4天5夜的鏖战,第三十四师为红军渡过湘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12月1日,主力部队渡过湘江,第三十四师完成掩护任务,创立了历史功勋。

红军三十四师一共有3个团(一零零团、一零一团、一零二团),约 6000名将士,在殿后的任务中大部分将士血洒湘江,完成使命之后锐减到不足千人。

以至当地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此时,湘江沿岸各个渡口都被敌人封锁,渡江的浮桥也被炸毁,红三十四师被隔阻在湘江以东。

此时的红三十四师,成为一支身陷重围、孤立无援的队伍。

12月2日,红三十四师再次抢渡湘江,被桂军包围于灌阳洪水箐。

将士们在黄陂血战突围,师政委程翠林,政治部主任蔡中壮烈牺牲,为国捐躯。原先的千人又损失过半。

12月4日晚,陈树湘师长做出两项决定:第一,从敌人薄弱部位突围出去, 到湘南坚持游击战争;第二,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桂北秋雨连绵,战士们身上的单衣都已破 烂不堪。三四天没有吃上一顿热饭,肚子饿,身上冷。吃了三天野菜,有些同志吐绿水,也不拿群众一分粮食。

陈树湘率部翻越海拔1935米的宝盖山,欲从凤凰嘴强行徒涉湘江,又遭桂军第四十三、第四十四师的猛烈阻击。

12 月 6 日,红三十四师折返道县,走到了海拔700多米的都庞岭道县境内的寿雁镇空树岩村。

这是一个地处贫瘠的瑶族村,全村仅 10 多户瑶民。仅存的 300 余红军在这里受到善良的民众的接待和照顾。瑶民留红军在家里住宿,多数住不下的就帮他们安顿到大路边上歇脚。

该村位置偏僻,居高临下,相对安全。但考虑到瑶民生活艰苦,不宜打扰,陈树湘等人未做久留,只有 4 名重伤红军在此地养伤。

红三十四 师沿都庞岭山麓向南,决定转移到郴州汝城一带打游击。

红军在行军

12月10日,红三十四师余部抢渡江华牯子江时,乘着小船过江。当渡船行到河心时,埋伏在对岸的江华民团伏击开枪。

陈树湘师长身材高大,站在船头指挥战斗。敌人副总队长陈琦命令一个枪手,瞄准陈树湘,一枪打来, 击中陈师长腹部。鲜血把他腹部的皮带与衣服都浸湿透了,只好将渔网缠在腹部。

陈琦是江华县沱江镇老街人,解放后,他还在江华县城中医院行过医,后来清查历史问题,被知情人举报,给揪了出来,投进了大牢,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战士们用担架抬着陈师长, 由江华界向道县四马桥镇方向退守。

12月11日,仅剩140人的红军队伍又遭到阻击。为了避免更多战友的牺牲,陈树湘师长决定执行掩护,由参谋长王光道带领红三十四师余部突围。

参谋长王光道哽咽道:“师长,我们一起突围! ”陈树湘勉强笑笑, 说:“环境这么恶劣, 我这个样子,能冲出去吗? 你带队突围,冲出去一个算一个,保存革命的火种。”

12月12日,陈树湘在担架上指挥 ,率两个班,占据四马桥镇富足湾村后的馒头岭,阻击敌人, 掩护其他战士突围。

负责掩护的两个班战士先后牺牲,除了师长仅幸存2 名警卫员 1 名修械员,陈树湘叫三人赶紧冲出去,不要管他。

他说:“你们抬着我, 能冲过敌人的封锁线吗?不要做无谓的牺牲了。死了我一个陈树湘算不了什么,你们赶紧冲出去,不要管我!”

3 名战士不舍,强行抬着师长紧急转移,就地隐蔽在馒头岭上的一个岩洞里养伤。

岩洞在竹林间,洞口是朝上的,所以比较隐蔽。洞内宽敞,有大厅、指挥台、上下两层。

“陈树湘师长腹部中弹后,在这里度过了5天,也就是12月12日到17日。有当地百姓感念红军是自己的队伍,还安排一名10岁的小男孩悄悄送来红薯和中药。”道县县委宣传部的周镜忠回忆说。

“他一直在看地图,旁边还有两个小红军。因为陈树湘受了重伤,我爷爷会拿些草药给他包扎,后来他被人抬走(被俘)后,我爷爷和父亲都很难过。红军都是好人,怎么就被抓走了呢!他们宁可自己饿肚子也绝不抢老百姓。”道县富足湾村的周玉生回忆说。

12月17日,道县保安团第一营营长何湘的手下满山满岭搜红军,发觉了他们的隐藏地。陈树湘带领警卫员3人冲出岩洞,直至打完一颗子弹。

陈树湘师长及警卫员在馒头岭下冯督庙附近不幸被捕。

地方武装排长张胜得知抓到一个红军师长,急忙把陈树湘抬到四马桥镇药店老板何正生家里。

当时这里是保安团第一营的办公地点,县保安营长何湘住在何正生家。

何正生提供的口述材料称:陈师长很魁梧,四方大脸,满脸胡子,虽然身体很虚弱, 讲话很干脆。”

何正生把陈树湘扶进屋,坐于炭坑边烤火。何湘问:“你是师长?” 陈树湘明白告知:“我是师长,姓陈,长沙北门外人,叫陈树湘。”

见陈树湘身体十分虚弱,何湘向何正生讨教:“他没有精神怎么办?”何正生说:“打仗流血太多,可以吃点洋参。”

药柜里有洋参,何湘让何正生倒开水泡洋参让陈树湘吃,陈师长就是不吃。何湘眼珠一转,问道:“你是要死?” 陈树湘仰头笑了,说:“为革命, 我是准备随时献出一切的。”

第二天(12月18日)拂晓,道县保安团营长何湘,抬着陈树湘去向上级邀功。

当行至道县蚣坝镇石附近的麒麟庙,几个人放下担架,在麒麟庙旁边两棵桂花树下休息。

陈树湘师长突然大吼一声,怒目圆睁,用手从伤口伸入腹部,断肠就义,壮烈牺牲,时年 29 岁。

信念如磐、赤胆忠诚、陈师长以如此悲壮的方式实现了“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天地为之动容,草木为之悲泣!河山为之震撼!

家住麒麟庙附近的许杰老人曾目睹了陈树湘师长断肠后的惨烈景象:担架上躺着一个人,衣服很破,浑身脏兮兮的,只知道他是红军,并不知道他是师长,他的右手掌因绞断肠子而沾满了血。

陈树湘师长牺牲后,敌人还是不肯放过他。残忍地将他的头颅连带照片一起送去长沙领赏。后被悬挂于长沙小吴门外中山路口的石灯柱上。

小吴门是陈树湘成长的地方,他最终以这种悲壮而惨烈的方式回到了那里。街上一间破烂不堪的小屋里,躺着他多病的母亲。父亲已经去世,家中还有妻子陈江英,两人没有子嗣。

关于陈树湘师长的遗体掩埋处,后来有史料记载:家住在沱江沟边的李国裕,当时还是一位农民,他带着几位可靠的村民,将陈师长的遗体和一同被杀害的两名警卫员抬到山坳,葬于潇水河畔的飞霞山。

解放后,李国裕做了农会主席,搬运队支部书记。

1983年5月出版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文物志》中记载:“陈树湘同志壮烈牺牲,其墓经沱江镇李国裕同志(沱江镇搬运队支部书记)三次迁移,现葬在沱江中学的梨树果园旁。”

湘江战役后,红三十四师从中央红军的队伍和番号中彻底消失了,战功之伟、 悲壮之极。

《苦难辉煌》的作者金一南少将说:“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壮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

革命历史上,还有无数有名的或者无名的英雄,同红三十四师的6000将士一样,没有看到胜利的那一天,没有赶上评功、授勋、授衔,也没有机会返回故乡。

正是那些生在旧时代、出身贫寒的鲜活生命,热血青年,在“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理想指引下,赴汤蹈火、舍身忘己,以无畏的牺牲换取了新生的世界!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文本由作者主观思想+历史客观事实梳理撰写。

关注离我们最近的历史;聆听真实的历史故事;走近谱写历史的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97818.html
上一篇我国近代出生于四川的名人伟人简介(四)
下一篇清朝为什么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有什么危害性?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