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数风流人物》:南陈北李,开天辟地

《数风流人物》:南陈北李,开天辟地

《数风流人物》完美落幕了。虽然比起去年建党百年,主旋律剧题材如井喷,今年革命历史题材剧明显少了,但是这部剧,我个人看完后觉得还是挺不错的。该剧以刻画革命历史人物为主题,讲述了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到1949年开国大典,三十二年间的历史。时间跨度之大,涉及历史事件之多,堪称大气磅礴。而这部剧也确实比较成功地刻画了众多历史人物。

开篇

这部电视剧可以说剧情节奏非常之快,一开篇就是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接着又是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转眼又到了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李大钊先生在北京中央公园发表著名演说《庶民的胜利》。随即陈独秀又在北大发表演讲。

一派崭新气象开始在中华大地上上演。

思想启蒙领路人

陈独秀的一大历史贡献莫过于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杂志刊物为平台,深深影响了一代年轻人,而这些年轻人后来也大都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一方面新运动的逐步推广,使得革命新思想的种子开始在年轻人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另一方面随着政治形势的急剧发展,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学生与工人开始崭露头角。

陈独秀为支持爱国运动,散发传达,不幸被捕。但是他秉承着“出了研究室进监狱,出了监狱回研究室”的信念,坚持奋斗,最终感染了许多人,赢得各方人士声援不断,得以安全释放。

筹划建党,艰难前行

经过了五四运动的洗礼,建党的想法开始在陈独秀的心中萌芽。

在李大钊护送陈独秀到天津的途中,两人相谈许久,最终达成共识,是谓“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紧接着,早期的党组织开始在各地组建。

到了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终于正式成立了,这是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

然而党的初期工作开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费是个问题,这也为后来党的政策处处受制于共产国际埋下了伏笔。

刚开始,主张独立自主的陈独秀,一度与共产国际针锋相对。只不过早期的党组织确实过于弱小。终究是大势使然,因为一个偶然事件,陈独秀被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面营救成功。至此,两人才逐步消除误解,开始紧密合作。

一方面,早期的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以致许多决策都受制于人;而另一方面,由于经验的缺失,作为党总书记的陈独秀对于形势也难免出现误判,导致决策失误。所以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出现了一些偏差,对国民党右派一让再让,主动放弃武装斗争。最终导致了大革命失败,许许多多的同志接二连三地壮烈牺牲,对革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大革命失败,丧子之痛,黯然退场

大革命失败,大批革命同志牺牲,这无疑对陈独秀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而挚友李大钊遇害,加之两个儿子延年乔年的相继牺牲,更是在陈独秀的伤口上重重撒了一把盐。

八七会议过后,陈独秀逐渐退出历史的大舞台。其身份也逐渐从革命家回归成了一个父亲的角色。当初长子陈延年被捕时,一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怎不叫人痛心。陈延年终究是遇害了,而仅仅只隔了一年,次子乔年也不幸被捕牺牲了。不得不令人感慨叹息。

剧中乔年被捕后,汪孟邹写信告知其妹及其母高晓岚。高晓岚母女收到信后马上赶赴上海。虽然高晓岚求见陈独秀不得,但是她在茶楼边说的一段话却很耐人寻味,不禁心头一惊。她说陈独秀当年在安庆府当官当得好好的,非得跑去闹革命。后来又去北大当了教授,好好的教授又不当了,也不知道出去折腾什么。这些年,折腾来折腾去,就被自己的长子延年给折腾没了,现在次子乔年又进了班房。

不得不说,陈独秀确实志存高远,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太多,堪称伟大,令人肃然起敬。

落寞晚年,发挥余热

中国革命的大潮滚滚向前,遭受多重打击的陈独秀终究是退出了历史舞台。对比以往历史剧对于陈独秀自八七会议后的生平事迹寥寥无几的叙述,这部电视剧十分难得的对其晚年生活进行了一些讲述。大致说来有三段。

第一段是与旧友的两次相会。一次是张国焘从上海准备启程去鄂豫皖苏区工作前,独自去探望陈独秀;另一次则是在书店与瞿秋白偶遇。这两次旧友相遇,让人有种今非昔比,物是人非的感觉。

第二段是陈独秀因不停发表谴责国民党独裁专制的文章而被捕宣判。虽然他已淡出政治舞台的中央,但是仍然坚持口诛笔伐,针砭时弊,努力发挥余热。他也因此得罪了蒋介石,即使多次搬家躲避,最终还是不幸被捕,被押往法庭审判。

而此时剧中人群中的一番评论则更是让人感慨。有围观者说陈独秀连头发都白了,牙齿也掉了不少,想当年是多么的风光。想不到才十几年就落到了这样的下场。不禁令人唏嘘英雄已迟暮。

到了法庭,即便面对法官们的百般刁难,陈独秀慷慨陈词,据理力争,一番言论驳得法官是哑口无言,风采依旧,只是最后还是被判了有期徒刑。

最后一段就是陈独秀晚年坚持原则,拒绝反动派的拉拢。

时光辗转,多年后抗战局势发生变化,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陈独秀终于被释放了。临出狱,又不失气节,铁骨铮铮。

负责接他出狱的是陈公博和周佛海,然而他们此时也是怀有私心的,那就是希望能够拉拢陈独秀为国民政府效力。面对陈公博和周佛海的拉拢,他一方面义正辞严的训诫陈公博和周佛海要拥护积极抗日的主张,虽然已经大家都已脱党,但是不能忘记当年制定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坚决推辞,并表示与蒋介石不共戴天。由此可见,即使陈独秀与中央见解不同,不得不分道扬镳,但是坚守革命之心依旧不变。

后来,陈独秀又拒绝了刘仁静拉拢其进托派组织的邀请,更强烈谴责了陈公博和周佛海游说其投靠汪精卫,叛国投日的想法。

再后来,面对刚刚背叛共产党投靠国民党的张国焘试图将其拉拢至蒋介石门下,并借机打击共产党的劝说,陈独秀是非分明,深知杀子之仇,不共戴天,道不同不相为谋之理,故而断然拒绝。

可以说哪怕陈独秀英雄老去,却始终识大体,守气节,实在令人佩服。

无可奈何花落去,一九四二年五月,陈独秀终究在四川江津去世了,结束了其极不平凡而又坎坷的一生。

沉稳敦厚实干家

相比陈独秀虽然晚年落寞,但是终究发挥了些许余热,李大钊的早早地牺牲,更是让人扼腕叹息。

不过即使李大钊一生短暂,却也极其辉煌。相比于陈独秀作为思想启蒙理论家的角色,李大钊先生则更像是一个沉稳敦厚的实干家。

爱才惜才,谆谆教诲

其实关于陈独秀与李大钊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事情,去年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已经叙述得相当清楚,而这部电视剧作为一部时间跨度极大的电视剧则更多的只是概述。

电视剧开篇,李大钊在北京中央公园的演讲:庶民的胜利。人潮汹涌,感染了一大批青年学生,这些学生很多后来都投身了革命。面对主席的接二连三地提问,李大钊耐心回答,然后又对其进行鼓励。

紧接着该剧又选取了李大钊先生在北大图书馆对于青年主席的谆谆教诲。北大图书馆的经历确实对主席的一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小缩影,当年的北大人才济济,不少青年学生深受其影响。

深入基层,与工人打成一片

作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也是最早深入工人群体,与他们打成一片的人。他不仅关心他们的生活,还主动帮助他们学习改善生活。尤其是与长辛店工人的交流,实在是令人佩服。

而为了帮助工人们,经常是将工资花得差不多,以致生活捉襟见肘。幸得蔡元培校长考虑周全,每个月固定扣下一部分工资以保证其一家人的生活来源。

可以说李大钊不仅是最早关注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领路人,更是最早关注并投身工人运动的先驱。

推波助澜,引领革命

共产党建立之初,力量相当薄弱,于是不得不与国民党进行合作。陈独秀却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党的独立性,甚至一度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关系闹得很僵。而李大钊则相对务实一些,正是得益于他的从中斡旋劝说,才最终促成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大革命正式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夫妻情深,舍小家为大家,无奈牺牲

李大钊先生革命工作上务实,为人稳重厚道,而与妻子的感情之深,也相当令人动容。

第13集,李大钊被捕关进大牢,临刑前还特意为妻子洗一次头,这最后一次两人的对话令人印象深刻。年少时求学,妻子全力支持。好不容易学有所成,生活刚刚有所起色,又不忘救国之志,投身革命,使得生活再度捉襟见肘,幸得妻子操持家业,这才让李大钊没有后顾之忧。对此,李大钊也深知其不易,两个人确实夫妻情深,让人感动。

结尾

南陈北李,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永远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革命先驱,他们也为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只是最终一个黯然退场,落寞离去;一个人英年早逝,壮志难酬。不得不令人唏嘘叹息。

或许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管怎么说他们终究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革命的大潮也在他们的开创中,奔涌向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82014.html
上一篇8·15——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77周年!
下一篇《月升沧海》凌不疑、程少商联合破案,牵扯出太子初恋秘事

为您推荐

陈独秀:我反对的不是国家

陈独秀:我反对的不是国家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首屈一指的人物,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年少时的陈独秀就展现出了思想的与众不同。在自传《实庵自传》他写道,自己17岁时参加科举,题目是……
巨人开天辟地,巨人无处可去

巨人开天辟地,巨人无处可去

文 / 赵家禾编辑 / 大风“史玉柱大闲人”,终于闲不住了。7月9日,史玉柱在江苏常州的《征途》与黄金酱酒战略合作发布会上现身,也是这位传奇大佬近三年来的第一次露面。在会上,他语出惊人:当年花费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