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为什么说汉宣帝刘病已(刘询)的成就并不弱于汉武帝?

为什么说汉宣帝刘病已(刘询)的成就并不弱于汉武帝?

汉朝真正的巅峰不是汉武帝时期,而是刘病已的汉宣帝时代,他一人兼具汉文帝、汉武帝两种不同的特质,将汉朝推向盛世之巅!但事实上,他是站在了武帝的肩膀上才有的成就。

汉武帝为什么名气比刘病已大很多?

那是因为汉武帝一改汉朝前期韬光养晦、对匈奴保持隐忍的国策,发起了反击与雪耻之战。

历史上的那些丰功伟绩总是激动人心,卫青横扫匈奴,霍去病封狼居胥,追杀匈奴千里之遥。

这些大快人心的战绩,每次读起来总是让人热血沸腾,可丰功伟绩的背后,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是无数的士兵露骨荒野,甚至有的家庭里,父亲战死在前,儿子战死在后,留下多少老母寡妻。

汉武帝时代的确令人热血燃情,但战争的机器开动之后,虽然倾尽全力打败了匈奴,而汉帝国自身也遭受重创。

汉武帝常年的对外战争带来的后遗症就是,全国户口锐减、民生凋敝、国库空虚,文景之治留下的财富几乎损耗殆尽,国力透支严重。

当然,我不是要否定汉武帝的功绩,而是汉武帝常年对外战争,导致国家满目疮痍也是客观存在的,他自己晚年也意识到错误,才有了轮台罪己诏。

而刘病已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

他属于那种真正心怀百姓的仁君帝王,他追求的不是千古功业,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富民强。

要想把已经被战争折腾得千疮百孔的汉帝国治理好,并推向最强巅峰,需要的是默默耕耘、脚踏实地做事。

而这些事情,往往枯燥乏味,不够燃情,自然光芒被掩盖。

当然,这不代表刘病已对外方面就一定会软弱,一个优秀的帝王,往往是对外、对内两手抓。

刘病已的功业,就可以从对外和对内两方面来看,无一不体现一代优秀帝王的治国智慧!

对外方面极富谋略

说到对外方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孙子兵法》,因为刘病已应对外部威胁时,把孙子兵法用到炉火纯青。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刘病已的对外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两句话来进行的,他吸取了汉武帝的教训,用兵但不过度用兵,更多地是采用外交谋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终汉宣帝一朝25年,大规模对外用兵只有两次,一次是进攻匈奴,一次是平定西羌。

就拿刘病已16万骑兵进攻匈奴这一战来说吧。

当时乌孙国是西域大国,也是归顺汉朝的盟国,汉朝解忧公主还嫁给了乌孙国王。

彼时匈奴联合车师国进攻乌孙,意图一举灭了乌孙,还扬言要抢走解忧公主。

乌孙自然不是匈奴的对手,解忧公主亲自写求救信发往汉朝,刘病已决定派兵救援。

因为不救不行,一方面如果乌孙被攻下,汉朝将失去一大盟友和屏障,日后在西域将无立锥之地。

另一方面,匈奴扬言要抢走解忧公主,这真要抢走了,汉朝的脸面往哪搁?

而此时刘病已登基不久,需要一场战争来树立威望,于是派出五路大军共16万骑兵,进攻匈奴。

同时派当年与苏武一起出使过匈奴的常惠去乌孙国当军事顾问。

刘病已原本对五路大军寄有厚望,但战争的结果却大失所望,但又有意外惊喜。

大失所望的是,16万骑兵出动后,匈奴人直接被吓住了,根本不敢交战,而是一路西逃,躲避汉军。

因此,这五路大军斩获极少,还有俩货故意贻误战机和谎报军功,被治罪。

惊喜的是,乌孙国知道有16万汉军撑腰,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军事顾问常惠和乌孙国王率5万骑兵,攻破西逃的匈奴,斩首3.9万级,还抢了70多万头牲口。

这一战是关键的一战,匈奴由此走向衰亡!

对于已经被汉武帝打残的匈奴,此战中,再度被歼灭数万人,尤其牲畜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和生存依靠,直接被抢走70万头,这会带来生存危机。

日子过不下去的匈奴,不得不在第二年冬天再来抢劫,但遭遇暴风雪天气,而乌孙国又提前后撤,避敌锋芒。

留给匈奴的人口都是些老弱病残,匈奴不仅什么都没抢到,而且在遭遇暴风雪后,乌孙国联合丁令部落反击,匈奴大败而归。

此战,匈奴国人亡十分之三,畜亡十分之五,国力大为削弱。不久,汉军三千骑击匈,捕得几千匈奴人而还,匈奴亦不敢报复,而是更倾向于求和了。

此后,刘病已在西域的经营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他采取一边拉一边屯田一边打三位一体的策略,而且即使是打,也是小规模的打,跟匈奴搞起了持久消耗战。

所谓拉,就是在西域拉起一帮小弟,如果匈奴来犯,就带着这帮小弟去打,汉朝并不需要出多少力气。

再直白一点,就是空手套白狼!

这种策略最开始是上面说到的那位军事顾问常惠先生发明的,那时候龟兹国杀汉使,但刘病已不同意出兵。

后来在霍光的支持下,常惠带着副使在西域说动各个小国出兵听从汉使调遣,共集结约5万人兵临城下,迫使龟兹谢罪,并交出杀害汉使的凶手将其斩杀。

汉朝根本没出兵,而是动用了外交手段,就搞来五万大军,没花什么代价就迫使敌国投降。

不得不说这手段太好用了,以至于后面大家都这么干,到了唐朝的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就是用这种办法,去吐蕃借兵才灭了中天竺的。

到了后来,莎车王反叛,当时出使西域的冯奉世直接说动西域各国,招来一万五千多兵力,一举攻破莎车国首都,斩其国王首级。

这就是拉,拉一帮小弟起来,这样在西域,汉朝只需要少量驻军,就可以对付匈奴以及不服的小国。

所谓屯田,就是派郑吉驻军一千多人在渠犁屯田,等到粮食丰收后再进攻归附匈奴的车师国,压缩匈奴的生存空间。

屯田的好处在于,可以物资自给,不需要耗费国力搞后勤,另一方面驻军在此,可以直接威胁匈奴,震慑西域那些不听话的小国。

原本匈奴在车师国有4000驻军也在搞屯田的,结果被刘病已出动的16万大军给吓跑了,所以车师国只剩下车师本土军队。

郑吉在获得粮食大丰收后,动用外交手段,征集西域各国外籍军团3万人,加上一千多汉军,直接攻占整个车师国。

这中间有一件事值得注意!

郑吉在车师屯田期间,匈奴感受到生存空间遭到压缩,所以发动大军反攻车师,而郑吉那点兵力显然是抵抗不住的。

原本刘病已打算直接发兵进攻匈奴,以解除匈奴对车师的围攻,但丞相魏相建议放弃车师,理由是打仗劳民伤财。

刘病已同意了,他命令郑吉退出车师,返回驻地继续屯田,以待时机。

这就是他和汉武帝不同的地方,他懂得适可而止,该打的时候绝不手软,但决不过度地使用战争手段。

郑吉在新疆种了几年地之后,终于等到机会,匈奴陷入内乱,产生分裂,日逐王先贤掸投降汉朝。

郑吉发动西域各国5万兵加上一千多汉军前去迎接,当场砍死了那些中途想逃跑的匈奴人,将日逐王部众一万余众进行安置。

不久之后,刘病已设立西域都护府,郑吉成了第一任最高长官,西域在历史上第一次纳入中原版图。

分裂后的匈奴再也掀不起大浪,而且分裂越来越严重,到后来,匈奴呼韩邪单于亲往帝都长安朝拜天子。

朝拜时,还有各蛮夷部落的首领王侯有几万人,都在渭桥下夹道排列,迎接宣帝。宣帝登上渭桥,人们都山呼万岁。

至此,与汉朝打了上百年战争的匈奴臣服于汉朝。

这一刻,刘病已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四夷咸服、万国来朝的巅峰局面!

但这些是刘病已一个人的功劳吗?

很显然不是的,而是立足于汉武帝打下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战果。

正是因为汉武帝打残了匈奴,打通了西域,并收下了一众西域小弟,到了刘病已的时代,是收获的时代。

匈奴来朝称臣,是汉匈之间近百年战争下来的成果集中体现,匈奴、西域、西羌,都是曾经被汉武帝打过而且打趴下的。

自汉武帝起,80多年的军事斗争,到这一刻,终于有了突破性的成果。

刘病已正是站在了他曾祖父刘彻的肩膀上,进一步实施了正确的策略,让汉朝进入了四夷咸服,万国来朝的新篇章。

内政方面达到盛世巅峰

所谓内政,就是政治、经济、文化几个方面,刘病已登基后,把很大的精力都放在了国家的治理上了。

政治方面

汉武帝时代多采用酷吏治国,暴力执法是家常便饭,霍光时代依旧沿用了这种做法。

酷吏会导致整个社会处于紧绷状态,那些无罪的人,有时候被一顿拷打之后,也不得不违心招供,这还怎么得了。

过度的严刑峻法只会给百姓带来巨大的伤害,搞得人人自危,像巫蛊之祸,动不动就杀数万人,还会造成很多冤假错案。

刘病已决定改变这种政策,他采用“循吏”治国!

所谓循吏,最开始是说遵循法度,按章办事的官员,后来班固把那些温文尔雅、为人敦厚、精通儒学、心系百姓的人称作循吏,还给他们写了《循吏传》。

刘病已就是任用这样的官员,以营造一个宽松的司法环境,同时多次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重新审查冤假错案,严禁官员暴力执法。

在吏治方面

刘病已发明的一套管理办法,至今在世界五百强公司里仍然在使用!

他在处理全国政务的大量实践中,一眼就发现,两千石级别的官员是最核心的,因为这一级别的官员都是地方一把手,是刺史、太守一级。

为了让这些官员能够尽心尽力,他的管理办法有两个创举!

一个是试用期制度,我们现在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企业,都在用这个制度。

在刘病已的时代,官员上岗,首先第一道环节就是试用期,一般试用一年再转正比较多。

像汉宣帝时代的知名人物,赵广汉、黄霸等,都经历过试用期,而这位叫黄霸的仁兄,则是没过试用期就因为干得不好被免职了。

另一个制度叫职级制度。

我们现代企业管理中,大家应该对职级制度不陌生,就比如在华为,一个职位设有15个职级,每提升一个职级,薪资待遇都会提升。

阿里巴巴非管理岗以P系列分10级,管理岗以M系列又分不同的职级。

刘病已就是搞了这么一套制度出来,那会儿管这叫官员“长任”制度。

所谓长任,就是汉朝比较大,每个地方情况不一样,不可能完全按照一样的治理方式。

一个州郡里,今天这个人当刺史,是这个政策,没几天换个人来,又是另一套制度,变来变去,耗费精力财力,百姓却得不到实惠。

所以,他认为地方一把手不能频繁更换,但要是人家干出了成绩,你总不能为了让他一直在那干,不给人家升职吧?

所以,职级制度就出来了!

他的办法就是,你干的好,我就奖励你,但不提拔你,给你提升级别,但不改变职务,但干的不好也会有处罚。

当时的胶东国国相王成,就干得比较好,刘病已把他的俸禄从“比两千石”提升到了“中两千石”,还赐爵关内侯。

这个时候,这位叫王成的兄台,继续干着地方一把手的职务,没有升职到中央,但他的级别已经达到侯爵,和九卿一个等级了。

所以,刘病已对全国官员的管理办法就是搞职级制度,干的好,就给你发荣誉证书、提升级别,给奖励、甚至赐爵。

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汉书》

这种先进的制度下,极大地激发了官员认真工作的积极性,以至于整个汉朝四百年里,刘病已时代的好官人数达到最高巅峰。

在大量真正的好官加上有个有为的君王共同治理下,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极盛巅峰,实现汉宣中兴。

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汉书》

至于经济、文化方面,就不细说了,再写的话,能写五千字出来。

总结

其一,刘病已的汉宣帝时代,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汉朝400年历史的最巅峰。

刘病已身上同时具备了汉文帝、汉武帝两种气质,但又有自己独立的特色。

他既有汉文帝身上那种仁慈与王道特质,又有汉武帝时代的刚强特性。

但是在汉宣帝时代,既不会像文景之治时,过于追求清静无为,也不像汉武帝时代那样过度折腾。

他将这两种气质融为一体,做到宽严相济、恩威并施,既保证了积极有为,让整个帝国充满活力,又避免了过度折腾、乱作为的情况。

其二,刘病已总结了在他之前历代帝王的治国之道,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霸道与王道杂之!

所谓霸道,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对于外部威胁,该强硬就强硬,该出兵就打。

内部官员管理上,该整顿就要铁腕整顿,该打击的不法行为绝不手软,这些是霸道的方面。

所谓王道,就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仁义治天下。

王霸道杂之的治国理念,构筑成了汉宣帝恩威并施、宽严相济的优秀治国天赋。

其三,刘病已的汉宣之治成就是站在汉武帝肩膀上成就的。

汉武帝把匈奴打残了,把西域打服了,灭了南越、闽越、西南夷,汉帝国版图极大地扩张。

正是有了这些基础,刘病已后来在应对匈奴时,才能喊得动西域小弟帮着对付匈奴,才能驻军一千多人就震慑住匈奴。

刘彻通过阳谋推恩令把诸侯王问题解决了,用儒家学说统一了全国思想,实现了内部的稳定。

刘病已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按照汉武帝时代的框架进行优化改革,实现中兴。

如果刘病已登基时,面临的是强盛的匈奴,内部容易叛乱的诸侯王,国内思想不统一的汉帝国,他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个程度的。

因此,汉武帝时代的种种作为,给刘病已打好了盛世的基础,尽管有严重的后遗症,但那毕竟一时半会是威胁不到帝国生存的问题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71738.html
上一篇《清日战争》1:愚民和国民的区别
下一篇大唐皇帝刚要去上早朝,被太监拦下:太子已经登基,你老实呆着吧

为您推荐

汉朝版我不是药神!一个医生犯了罪,结果却导致汉朝为其更改法律

汉朝版我不是药神!一个医生犯了罪,结果却导致汉朝为其更改法律

公元前167年,汉朝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司法案件。这一年,有一个山东那边的医生,犯了法,直接被抓进了大牢。后来经过审判之后,按照当时的法律,这个医生被判处了肉刑。所谓的肉刑,就是指对人的肉体施以刑罚。一般会在脸上刺字,或者砍去鼻子和双足,反正就是得从犯人身上拿走点东西。得知这个判决结果之后,这个名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