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李斯与焚书坑儒•上

李斯与焚书坑儒•上

记得刚上体育人文欣赏时那个美女老师跟我们说过:大家现在都是大学生了,是知识分子、是研究人员,不能再像高中那样盲目地迷信权威,不能因为别人是博士,是教授,是学者就认为别人说的都是对的,有疑惑的东西自己要想办法查资料把它弄清楚,很多时候真理往往就掌握在你自己手中!说这话的起因我已不记得了,原话也不是这么说的,我适当地帮她修饰了一下,但意思还是这个意思。

好的,那我们现在就步入正题。

说起“焚书坑儒”大部分人都要拍案而起、破口大骂,也不深究为什么要骂?大概是因为大家都在骂,都骂了几千年了,我骂骂也无妨。再有就是这四个字听着就让人觉得可恶至极,所以要骂!其实我觉得大家不妨先了解一下这件事的种种细节和实际后果之后再骂也不迟。

说起“焚书坑儒”大家自然就会想起李斯,李斯是谁?大家可以百度百科一下。李斯的成就非同小可,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我就不一一赘述了。那我们先来说说“焚书”要说“焚书”我们得围绕三个问题来讨论:

第一:为什么要焚书?

为什么要焚书呢?史料记载,颁布焚书令主要是针对淳于越关于分封诸侯的建议,分封制在先秦以前几乎是整个神州大地通用的制度,有其发展的时代意义。但时代在进步在发展,李斯和始皇帝都意识到这种制度的局限性,秦代以前就不多说了,我们可以看看秦之后那些仍使用分封制的朝代,我记得的不多,差不多是由汉高祖刘邦分封诸侯,然后就有了三国鼎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晋朝的司马一家没有吸取教训,分封诸王,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然后就是到明朝的朱元璋分封自己的儿子导致靖难之役。至于后来清王朝的三藩之乱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在真正意义上不属于分封的诸侯王。可以看出大凡使用分封制的朝代都没什么好下场,用我们现代人的观点来看,郡县制更是优于分封制千百倍。那我们继续说焚书,既然要焚书,总得师出有名吧?李斯焚书必然有其焚书的逻辑必然性,之前我们说了以淳于越为代表的儒生对始皇帝建议分封诸侯,针对这件事李斯有一上书,内容可以在百度上搜到,古文不太好打,我就不打下来了。在李斯的上书中对淳于越请求分封之事,只用了“三代之事,何足法哉”八个字,就驳斥一尽。然后将淳于越之流定性为“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而这类人喜欢援引古文“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人之所学,源于书本,所以要焚书,斩草除根。

第二:焚什么书?怎么实施焚书令?

我们先来说说焚书令下焚的究竟是什么书,先秦以前没有毛笔,古人著书都得用小刀刻在竹简上,著书不易,著作也不多。借用叔本华的话说还都是“内容丰富,见解独到,而且全是少不得”的著作。这也就决定了秦焚书的品种不会太多,大致有以下两类:

一:春秋战国时期别国的史书,这些书大都讥讽于秦。

二:诗书,百家言论。这些都是淳于越之流用古非今的武器,烧了就等于缴了他们的械。

至于那些种植、医药、占卜这类书是不在所焚书目之列的。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从李斯的上书中可以看出包括要焚的书在内,秦国宫廷都有着完整的备份。始皇帝和李斯都不是傻子,也不会蠢到把这些古籍都一把火烧干净。这也是出于长远考虑和一种责任心的表现,就像曾经夺去无数人性命的天花病毒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人类还是没把他们彻底销毁,而是在莫斯科和亚特兰大的两个实验室保留了少量的样本,以备不时之需应对一些不可预料的突发情况。朱熹也有说过: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

我们再来看看焚书令的实施。其中有两条要额外挑出来:

一: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二: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大家有没觉得很奇怪?第一条,法令下来三十天还不烧书的黥面and发配去修长城,大家都知道修长城的没几个可以活着回去,所以这条法令无疑是很严酷的。但是在当时的秦朝来说这却是相当轻的刑罚了,毕竟你还有三十天的时间把藏书上交,而且这些都是在你家的藏书被官府发现的前提下,要是没被发现呢?那就另当别论了。那第二条呢?偶语诗书,弃市杀头。以古非今,直接就灭族了。也就是说偶语诗书居然比私藏禁书的刑罚还要严重。这就是问题的所在,很显然李斯和始皇帝的真正目的不在于禁书,而在于禁言。这让我想起了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当时周厉王横征暴敛百姓怨声载道,周厉王于是让卫国的一个巫师去监视百姓,发现有说王坏话的就直接杀头,还得沾沾自喜地在前来劝谏的大臣召公虎炫耀,召公虎谏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周厉王执迷不悟最后导致“国人暴动”周厉王自己也被放逐到彘地了。一个社会没有基本的言论自由是很容易被覆灭的。我想这可能也是数年之后陈胜吴广起义,振臂一呼,天下赢粮而景从的原因之一吧!

第三:秦焚书对后世的影响。

书反正是已经焚了,我们再来看看焚书对后世的影响吧。其实秦的焚书可以说对当世没什么大的影响,毕竟宫廷都有备份。那为什么还是有好多古籍湮灭无踪了呢?那就得感谢我们的项羽先生了。大家想必都知道,项羽这个人生性残暴,不爱读书,他攻入咸阳之后,先屠城,再搜刮金钱美女,最后离开的时候更是一把火把秦国宫室烧得干干净净,大火三月不灭,可怜无数圣人微言都在这把火中化为一缕青烟。其实就单从焚书这件事来说,实际损失也不是很大,根据汉朝《汉书·艺文志》记载的数据看,汉朝677种著作,其中约有524种现已失传。由此可见在汉朝之后的几个世纪印刷术出现之前,文献的损坏是相当严重的。再说焚书也不是秦一家所为,后世也多有为之。隋人牛弘的《上表请开献书之路》中历数了书之五厄,从秦皇到萧绎书被烧过五次,到明朝的时候明人胡应麟著《少室山房笔丛》再添五厄,列十厄。等到到了满清时期,清朝更是大兴文字狱,书倒霉文人也倒霉,有人也许会说清朝也修过《四库全书》啊!但是《四库全书》是一部官书,它是为清朝服务的,其中的内容多有不实。字里行间褒贬分明,他们不仅褒奖自己,甚至连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等这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的朝代都一起褒奖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对华夏来说都是异族,是侵略者。这些都是为了他们统治的方便,相对于焚书来说,修《四库全书》难道不是一种更高程度上的焚书吗?

查了几天资料才把这点东西写完,写这个实在是太伤神,累死了。“焚书”就写到这吧,至于“坑儒”等哪天得闲了再写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70705.html
上一篇朱元璋及其大诰的消亡
下一篇研举人黄山甸碑刻 觅明建文帝踪迹

为您推荐

李斯是千古名相,政治手腕极高,为何却会最终输给赵高?

李斯是千古名相,政治手腕极高,为何却会最终输给赵高?

李斯之所以会输给赵高,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的话,一是因为秦法不允许他有太大的权力,二是因为赵高代表的其实是胡亥,真正要杀李斯的也是胡亥。第三,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李斯失去了人心,失去了他身后整个秦朝官员系统的支持。这一点,其实才是最致命的。想要说清楚李斯败给赵高这件事,我们还得从秦始皇没死那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