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史说三国:二四六 权臣落幕

史说三国:二四六 权臣落幕

吕壹太过张狂,终于为自己惹下祸事。

左将军朱据是孙权的女婿,娶孙权小女儿人称“小公主”的孙鲁育为妻。

照说这种身份的人物,吕壹应该敬而远之才对,但他仗着孙权的宠信,仍然敢捋虎须。

也许在吕壹的心里,只要有孙权的支持,就没有自己不敢动的人。

朱据的部曲应该领取兵饷三万缗钱(一缗相当于一千钱),但工匠王遂将钱冒领,贪污了。

吕壹怀疑这笔钱是被朱据私吞了,于是抓了朱据部下主事的军吏,严刑拷问,乱棍之下打死了。

朱据知道这个部属是无辜屈死,非常同情他,对他厚葬。

吕壹以为抓住了把柄,上表孙权,说:“一定是因为朱据军吏为朱据隐瞒,所以朱据才厚葬他。”

孙权信以为真,屡次责问朱据。

朱据无法自证清白,只好搬出家门,坐卧在草席上,听候孙权发落。

几天后,典军吏刘助听说此事,赶紧去作证,说钱是被王遂取走了。

孙权知道真相后,大吃一惊,这才意识到吕壹的行径有问题。

他对此事深有感触,感叹说:“朱据都可以被冤枉,何况那些小小官员和平民百姓呢?”

刘助及时澄清了朱据的冤情,作证有功,孙权赏赐了他一百万钱。

随后,孙权下诏,将吕壹抓捕入狱,追责问罪。

丞相顾雍到廷尉审理此案,吕壹以阶下囚身分相见。

顾雍面色温和,审问录取了吕壹的口供。

临走时,顾雍问吕壹:“你还有什么要讲的?”

吕壹无话可说,只能叩头不止。

尚书郎怀叙气愤吕壹,当面责骂吕壹,进行羞辱。

顾雍看不下去了,责备怀叙,说:“自有国家法律在,用得着这样吗?”

审理完毕,真相大白,吕壹罔顾法律、栽赃陷害、以权谋私等种种劣行浮出水面。

朝廷有关部门纷纷奏请,处以吕壹死刑。

有的大臣认为,让吕壹就这么轻易死了,不解恨,应该将他这种罪魁祸首加以焚烧、车裂之刑。

孙权拿不定主意,征询中书令阚泽的意见。

阚泽说:“盛明之世,不宜再有此刑。”

孙权听从了他的意见。

阚泽(?-243年),字德润,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市)人。

阚泽家世代务农,家贫无钱,常常被人雇用抄书,以此换取纸笔。

阚泽喜爱学习,抄完书后,往往就能把那部书全部诵读完毕。

他追记先生论讲,探究博览群书,并且通晓天算历法,由此声名显扬,被察举为孝廉,出任钱塘县县长,升为郴县县令。

孙权为骠骑将军时,征召他补西曹掾一职,称帝后,又任命阚泽为尚书,后为中书令,加授侍中。

吴赤乌五年(242年),阚泽被任为太子太傅,兼中书令照旧。

他考虑到经传文章太多,很难得以全部应用,于是斟酌各家之说,节选三《礼》文字及各家注解,以此教授两宫(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为他们拟定了出入及与宾客会见的礼仪,又著有《乾象历注》以纠正历法时日的差误。

另外,阚泽还著有《九章算术》,可惜没有流传下来。

据传,阚泽对圆周率也很有研究,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就是借鉴了他的成果。

每逢朝廷有重大事情讨论,凡经典方面有疑难之处,总是要征询阚泽的意见,因其对儒学的勤奋钻研,晋封为都乡侯。

阚泽性情谦逊恭谨,笃实慎重,就算是宫廷官府的小官们,招呼他提问对答,他都以礼相应。

有人非议他的短处,他也从不反击,还装出一副自己确实不足的形象,非议之声慢慢地也就没有了。

孙权曾问他:“书传诗赋,哪样最美?”

阚泽想借机譬喻以治乱道理开导孙权,便回答说:“贾谊的《过秦论》最好。”

孙权于是览阅这篇文章,很受触动。

各官署存在一些弊端,孙权打算增添律令条例,以控制臣下,阚泽每次都说:“应依照礼仪、法律”。

其平和、正直,都是如此。

虞翻非常欣赏阚泽,称其为“盖蜀之扬雄”、“今之仲舒”。

吴赤乌六年(243年)冬,阚泽去世。

孙权痛惜感悼,几天吃不下饭。

阚泽同州的前辈唐固,字子正(一说世正),是丹阳太守唐翔之子,其人修身好学,被时人称为儒者,著有《国语》、《公羊传》、《谷梁传》等书的注释,常有几十人听他的讲授。

孙权被封吴王后,任命唐固为议郎,从陆逊、张温、骆统等人而下都拜他为师。

吴黄武四年(225年),唐固任尚书仆射,于七十余岁时去世。

处死吕壹后,孙权派中书郎袁礼赶赴各地,替自己向诸位官员将领道歉,同时征询他们对革兴时事的建议和意见。

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人却不肯发表意见,全推给了陆逊、潘濬,说:“我们都是武将,不问政治,不掌民事。此类事情,还是问问陆逊、潘濬的意见比较好。”

陆逊、潘濬见到袁礼,谈起吕壹事件,不禁流泪不止,虽说态度诚恳,但仍不免辛酸痛苦,甚至心怀危惧,言谈之间不时流露出惶恐的神情。

袁礼返回后,悉数报告孙权。

孙权对诸葛瑾等人非常不满,下诏责备他们这种明显推脱,不敢责任担当的行为。

但他也从各地官员、将领的反应上,深感吕壹事件对吴国上下的不良影响,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估计一时半会儿很难消除。

于是,他下诏检讨自己一时失察,受人蒙蔽,说:“我听了袁礼的报告,不禁怅然,内心深感困惑。为什么?天下只有圣人才能无过,只有聪明人才能自察。普通人的举止行动,怎么可能全部正确?我自以为是,不听大家的意见,伤害了大家的感情,一时忽视而没有觉察,所以使各位心存疑虑,也是难免。不然的话,你们还有什么缘故至于这样?”

然后大打感情牌,极力笼络大家,说:“我与各位共事,从年少至年长,如今头发已经花白,自我认为不管是明面上,还是私底下,都可以和诸位坦诚相见,于公于私都很到位。大义上讲,我们是君臣关系,但从恩情上说,犹如骨肉至亲,荣耀、福分、喜乐、悲戚,都共同分享和承受。忠臣不应该隐瞒实情,智士不应该保留谋略,不论事情是非如何,各位怎么可以隔岸观火,袖手旁观,自得悠闲呢?我们同舟共济的情分,还有谁能替代?古代管仲对齐桓公,遇有善行就赞叹,有过失就直言规劝,如果不被采纳,则永不休止地劝谏。我自知没有齐桓公的德行,可是各位不肯开口直言规劝,仍然采取避嫌畏难的态度,就这一点而言,我比齐桓公好多了,不知各位比起管仲来又是如何?”

他表态说:“凡事都应有所变革,不断改进。无论大家有任何意见,我都乐于接受,用来纠正我做得不够的地方。”

最后,他号召大家:“共同建立大业,统一天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6139.html
上一篇1935年汪精卫遇刺案:杀手的手枪藏在相机里
下一篇第一个被暗杀的日本首相和甲午战争

为您推荐

孙权想跟关羽结亲家,却被骂了一顿?真相是什么?

孙权想跟关羽结亲家,却被骂了一顿?真相是什么?

▲彩漆木雕关羽立像  清(1644年—1911年)高53厘米,底长66厘米山西博物院藏《三国志·关羽列传》里有这么一段记载,孙权派遣使者前往荆州求亲,想为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为妻。结果,好事变成坏事,关羽把孙权的使者骂了一通,拒绝了这门婚事。消息传回江东,孙权大怒。按理说,婚嫁之事讲究两厢情愿,孙权没讨到儿媳
三国志11郭嘉战赤壁:曹魏大获全胜,孙权领土腰斩,刘备因祸得福

三国志11郭嘉战赤壁:曹魏大获全胜,孙权领土腰斩,刘备因祸得福

相信绝大多数的三国游戏迷和历史粉们都听过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字面意思已经相当明显,就是曹操麾下的第一前线军师郭嘉要比刘备麾下的首席智囊诸葛亮要强。要不是因为郭嘉死得早,卧龙可不敢出山,怕斗不过对方砸了自己的招牌。要是让郭嘉活到赤壁之战,曹操与孙刘之间的对战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本期的脑洞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