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学术丨王其亨 刘婉琳:明代宦官中的哲匠——尚义事略

学术丨王其亨 刘婉琳:明代宦官中的哲匠——尚义事略

原创 王其亨 刘婉琳 建筑史学刊

明代御用监太监尚义,曾董建青海乐都瞿昙寺,督理南京大报恩寺收尾工程,主持北京大功德禅寺、大兴隆寺、大隆福寺三座皇家巨刹的修缮、兴造,具有卓杰建筑规划设计才能和高度艺术素养,堪称哲匠。本文着眼于他参与的几项重大工程,兼论其捐建寺庙、督造绘画、守卫京城等事迹。将尚义的个人经历置于社会背景下考察,可见其经历是明初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投影。

明代宦官中的哲匠——尚义事略

Brief Biography of Shang Yi—A Ming Eunuch and Master Craftsman

王其亨 刘婉琳

WANG Qiheng, LIU Wanlin

1993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推荐,青海省文化厅委托天津大学建筑系承担瞿昙寺的测绘及修缮设计,并参与施工管理直至1998年竣工。近期,笔者整理瞿昙寺测绘研究成果,追踪钦简董工朝官的事迹发现,其中的太监尚义,俟瞿昙寺竣工,又被钦差主持南京、北京多座大型皇家寺院的修建,展现出卓杰才华,堪称明代宦官中的哲匠,谨按时序概述如下。

1 董工青海瞿昙寺

图1 20世纪80年代的瞿昙寺全景

位于青海省乐都县瞿昙镇新联村的瞿昙寺(图1),是明代藏传佛教名刹,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初创,二十六年(1393)由明太祖朱元璋敕赐寺名;永乐六年(1408)后,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相继钦简太监、朝官携帑率匠董工,踵事增华十九个春秋,到宣德二年(1427)告竣。

图2 隆国殿“皇帝万万岁”牌位及背刻文字

明代,朝廷在瞿昙寺所在安多地区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僧官体系,礼敬高僧,广赐名号,授以地方教务管理职权,更不惜重金大建寺院,封赏土地。瞿昙寺藉此被打造成效忠明王朝的楷模、联系朝廷与藏区僧众的重要纽带。瞿昙寺主殿隆国殿取仿永乐十八年(1420)落成的北京皇宫奉天殿,殿内设“皇帝万万岁”牌位(图2),背刻:“大明宣德二年二月初九日,御用监太监孟继、尚义、陈亨、袁琦建立”,这便是督造瞿昙寺的几位宦官。史书中,孟继偶有记载,如宣德三年(1428)董领南京大报恩寺收尾工程、随驾出巡途中返京传递捷报,死后以二品官制葬于瞿昙寺北高店镇大峡村;袁琦则有迎接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高徒释迦也失、协助地方军事防御等记载,宣德六年(1431)获罪被凌迟处死;陈亨未见记载;记载最多的则是尚义。

如见载于瞿昙寺至今珍藏的顺治八年(1651)《节奉敕诰代辈相传亲供底册》(后简称《底册》):“永乐年间,节奉钦差孟太监、指挥田选等,奉圣旨,建立宝光、隆国二殿,立有碑记。祖师率同众僧住持焚修,间继将班丹藏布、锁南坚参等亲枝徒僧,自幼赴藏,习学经典。屡奉命差太监孟继、尚义等礼辄赴京,朝觐圣驾,赐坐讽经。”

a)洪武二十四年(1391)至二十六年(1393)肇建的瞿昙寺建筑格局

b)永乐六年(1408)至十六年(1418)增建的宝光殿建筑群

c)永乐十六年(1418)至宣德二年(1427)赓续建设的隆国殿建筑群

图3 瞿昙寺营建过程示意

通观瞿昙寺的营建过程(图3),尚义等最早应在永乐六年(1408)即赴瞿昙寺,传达皇帝敕谕,并董督鼎建宝光殿建筑群。随后,永乐十年(1412)、十五年(1417),瞿昙寺高僧班丹藏卜两次进京朝见,按《底册》所述,皆有尚义陪同。其中,永乐十年(1412)之行,班丹藏卜受封大国师,期间适逢云南大理法藏寺白族高僧董贤奉诏进京朝见,尚义于宫中“引集玄武门”。至于永乐十五年(1417)尚义再度进京,从时间上看,应是奏报宝光殿工程即将完竣,皇帝安排为班丹藏卜祝赞,钦赐佛像(图4)。次年,尚义等携宝光殿赐名敕谕及金佛像返回瞿昙寺,旋按旨意擘画规模更崇宏的隆国殿、大钟鼓楼及前后山门的营建。嗣后,际遇永乐、洪熙两位皇帝丧葬和新帝宣德登基的避忌,加之边地山路崎岖,寒冬漫长,施工滞碍,以致耗时九年才最终告成。

图4 永乐十六年(1418)朱棣布施灌顶净觉弘济大国师班丹藏卜的铜鎏金佛像

瞿昙寺工程磨砺了尚义等在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方面的才能。明仁宗《御制瞿昙寺碑》所谓“命官相土,审位面势”,便是对瞿昙寺规划设计的精练概括。这一大型建筑群,北倚形势端庄的罗汉山,前临湟水支流瞿昙河,南朝凤凰山,可遥望乐都十二景之一的雪山,实属环境雄浑而又清幽的形胜之地(图5)。组群布局遵循外部空间设计理论的“形势”说。各建筑尺度、体量和视距按“千尺为势,百尺为形”控制。组群一般不逾千尺,即230~350米,单体乃至院落,多在百尺之内,即23~35米,力使行进其间所获得的近、中、远景和相互转换的知觉连续体验,切合人的视听感受。

图5 瞿昙寺环境

图6 瞿昙寺隆国殿梁架题记择要示意

珍贵的是,永乐十六年(1418)至宣德二年(1427)尚义董工建造的隆国殿内,梁架至今遗存大量工匠题记(图6),堪称明清官式建筑体系成型的不灭印记。诸如“明间、梢间、中金、上金、单步梁、双步梁、五架梁、随梁、行(桁)、方(枋)、同(童)柱”等术语,迥别《营造法式》而与清《工程做法则例》同辙,无疑具有弥补明代营造文献缺环的重要价值。

2 督理南京大报恩寺收尾

图7 《金陵梵刹志》中的南京大报恩寺

图8 《金陵梵刹志》书影

南京大报恩寺(图7)是明成祖为纪念父母而建,永乐十年(1412)兴工,宣德三年(1428)告竣。尚义自瞿昙寺竣工后,接踵奉旨绾会郑和等主持了大报恩寺的收尾工程。《金陵梵刹志》载,宣德三年(1428)二月至六月,尚义向皇帝奏报大报恩寺事宜(图8),其中六月十六日奏报后附各殿丈尺,无疑是关于大报恩寺历史格局的珍贵资料。

3 捐建北京宝光禅寺,助缘宝藏禅寺、万寿禅寺、法海禅寺

明代宦官崇佛成风,与皇室倡导、政治环境、自身特殊境遇相关。他们被委派董建皇家寺院,也常以个人身份修庙。在京师,由宦官修建的佛寺为数甚众。

图9 宝光禅寺碑刻拓片

正统元年(1436),尚义在北京东南郊捐建宝光禅寺,《敕赐宝光禅寺助缘记》载:“京都城东南次渠村,旧有梵刹及浮图,历年深远,风雨□□□础荒基,过者感□。御用监太监尚义,素崇释教,谨发诚心,倾槖营建。”《敕赐宝光禅寺刺血写经题名记》云:“正统元年,御用监太监尚公义悯兹废坠,谨发诚心,喜舍赀财,重新建造……太监具奏,钦蒙圣恩敕赐为宝光禅寺。” (图9)景泰间,尚义又为宝光禅寺铸造铜钟(图10),侧面铭文曰:“御用监太监尚义等发心铸造烘(洪)钟一口,敕赐宝光禅寺永为悠久吉详□意者矣”。

图10 宝光禅寺铜钟及铭文

此外,尚义还助缘北京宝藏禅寺、万寿禅寺、法海禅寺。

金山宝藏禅寺,宣德八年(1433)僧道深初创,次年太监王贵等扩建,正统三年(1438)完工,具奏赐额,《皇帝敕赐金山宝藏禅寺记》记载:“捐奉若干……又两翼接连转角平廊围至前殿,殿之中端奉正法明王如来,刻香戗金庄造,功德主管御用近侍大夫尚义、李童、贾亨、喜宁。”

宣德九年(1434),司礼监太监王振募资修葺戒台寺,正统五年(1440)工成后英宗赐名万寿禅寺。《敕赐万寿禅寺碑》碑阴列助缘信官名录,尚义位列第七。

图11 法海禅寺大雄宝殿

图12 法海禅寺铜钟及铭文

正统四年(1439),御用监太监李童为酬圣恩修建法海禅寺(图11),正统八年(1443)落成,英宗敕赐寺名。《敕赐法海禅寺碑记》助缘信官名单并无尚义,位列第四的“尚道因”是否为尚义法名,待考。可明确的是,正统十二年(1447)尚义参与施资铸造法海禅寺铜钟(图12),作为助缘信官之一出现在铜钟铭文中,位列第六。

4 主持营缮北京三座皇家寺院

4.1 大功德寺

图13 明万历十二年(1584)《入跸图》中的大功德寺

图14 清康熙中叶《京杭道里图》中的大功德寺

图15 清乾隆朝中叶《京畿水利图卷》中的大功德寺

图16 20世纪20年代大功德寺旧影

大功德寺前身为元代大承天护圣寺,位于瓮山泊北岸,是皇帝游览西郊驻跸之所,至正初毁于火。明宣德四年(1427)由孙皇后出资重建,宣宗赐名大功德寺,后成为皇帝谒陵驻跸之所。正统十年(1445),尚义奉旨修缮。《明英宗实录》卷128载:“正统十年夏四月乙卯,命工部右侍郎王佑同太监尚义董修大功德禅寺。”功德寺在嘉靖朝之后逐渐衰落,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重修,如今原址已新建建筑,其在明代的格局无从考证,仅从相关绘画、宣宗《大功德寺记》以及明中晚期《长安客话》《帝京景物略》等文献中略见一斑。(图13~图16)

4.2 大兴隆寺

图17 《乾隆京城全图》中的双塔

图18 20世纪初双塔庆寿寺旧影

大兴隆寺原址位于西长安街(图17,图18),创于金代,初名庆寿,元代修建大都城墙时曾避让寺中二塔。明代高僧姚广孝退居于此,后故于寺中。正统十三年(1448)二月,英宗应王振之请重修,由尚义督工,著名哲匠蒯祥亦参与其中,同年十月工竣,赐名大兴隆寺,尚义等获赏赐。嘉靖间火灾后改作他用。乾隆二十九年(1764)重修为双塔庆寿寺。1955年因修路被拆除。

4.3 大隆福寺

图19 1966 年卫星图中的大隆福寺

图20 大隆福寺慈天广覆殿旧照

大隆福寺原址位于今东四十字路口西北角(图19,图20),景泰三年(1452)六月由尚义等董工兴建,仍董领蒯祥等工匠,次年三月工竣。兴工时代宗的敕谕揭示了大隆福寺选址考量及材用来源。在明代,大隆福寺是皇家香火院,也是京城唯一的番僧、禅僧同驻寺院。清雍正元年(1723)重修,成为喇嘛庙,周边庙会繁荣。光绪二十七年(1901)大隆福寺失火,部分殿宇被烧毁。1976 年地震后余存建筑被拆除,寺庙不复存在,唯御碑、万善正觉殿藻井等文物遗存至今。

上:大隆福寺;中:瞿昙寺;下:定东陵

图21 平格模数网下的大隆福寺、瞿昙寺和定东陵

以平格模数审视《乾隆京城全图》中的大隆福寺,其布局、尺度与瞿昙寺相近,二者同为汉地廊院式寺庙建筑,院落面宽及山门至最后一座大殿的进深均相似。再比照清代皇家陵寝定东陵,中国传统建筑从单体到组群以“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统筹平面和竖向设计的规划意向彰明较著(图21)。

5 余迹

5.1 督造绘画

图22 《天龙八部罗刹女众》

图23 《等觉位十地菩萨》

明御用监最初设置于开国之前, 几经兴废, 宣德之后成为固定机构,主要职掌御用器物的造办及武英殿书籍画册等。尚义任职于御用监,目前已知由他监造的绘画有三十余幅,大部分藏于法国巴黎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两幅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图22,图23),一幅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尺寸在140厘米×80厘米上下,是明代宫廷绘画的精品。题款均为“大明景泰五年八月初三日施”“御用监太监尚义、王勤等奉命提督监造”。八月初三为代宗生辰,《明实录》记录了景泰五年(1454)皇帝在宫中庆寿的盛况。这套水陆画应是当日为皇帝祈福的水陆法会所使用。

5.2 陵寝献祭

在大隆福寺兴工期间,《明实录》另有尚义奉旨赴献陵献祭的记载:“景泰三年十一月丁卯,帝以仁宗昭皇帝音容见于梦中,未御兖服,遂制兖服一袭,遣太监尚义祭告于献陵,献而焚之。”

5.3 参与守城

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剌来犯,八月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之后尚义作为提督太监参与了北京保卫战。钦差守城大臣程信《论城守疏》记录了开战前布防敕令:“节该奉敕令,命尔(程信)往京城西边一带协助太监尚义、都督王通、左副都御史杨善守护城池,严督军民……有事须与提督太监尚义等计议而行……钦此。”

5.4 亡故后住宅被收购捐为寺庙

图24 普恩寺现状

尚义生前在羊皮市胡同置有住宅(图24),距紫禁城西约1.5 公里,近邻御用监办公地点。“天顺初,司设监太监夏时买故太监尚义宅,施为大功德寺下院。”成化间重修后被赐名普恩禅寺。这里的“故太监”,无疑是尚义已卒。与此关联,前述景泰间“尚义、陈祥、陈谨、工部左侍郎赵荣董之”的隆福寺工程,因曾取用幽禁英宗的南宫石栏杆,英宗复辟后,天顺三年(1459)就此将董工太监陈祥治罪,却未涉及尚义,也应是其时他已辞世的重要辅证。

6 总结

图25 尚义事略

尚义在永乐六年(1408)已效力于皇室,最后见于文献时间为景泰五年(1454),天顺初年故宅被收购,推测应生于洪武年间,卒于景泰末或天顺初,效力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五位皇帝,奉事皇家建筑50年左右。永乐朝,供职内廷,后赴西北董理瞿昙寺工程;宣德朝,瞿昙寺工竣,参与南京大报恩寺收尾工程;正统、景泰朝,因卓杰的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才能,被钦派督修大功德禅寺、大兴隆寺,董领哲匠蒯祥等鼎建大隆福寺,并监造宫廷绘画,参与军事防御,还以个人名义捐建庙宇(图25)。在北京,与尚义相关的寺庙分布于内城及西北郊、西郊、东南郊(图26)。

图26 尚义相关寺庙位置分布(红:董工修建;蓝:捐资助缘)

尚义的一生是明初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投影,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朝廷通过扶植、封赏边疆地区的寺院、高僧以巩固和平稳定。尚义早年参与接待云南高僧、修建瞿昙寺、引领西陲高僧赴京朝觐等事务,是政教合一制度的建设者与维护者。二,皇室崇信佛教,帝王、后妃广建寺院,而尚义正是建寺敕命的具体执行者,他以御用监太监身份主持修建的几座寺院,均是明代皇家寺院的精品。三,宦官崇佛之风盛行,在北京修建的寺庙数目庞大,尚义以个人名义参与捐建寺庙正是这一背景下的生动实例,对比他助缘的几座寺庙,助缘信官为首的人物高度重合,如王振、王瑾、李童、杨瑛、僧保、吉祥、金英、范弘、吴亮、吴诚、贾亨、喜宁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治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可为明代宦官参政的研究提供参考。四,尚义长期任职御用监,参与的事务却十分广泛,其事迹对明代御用监职能研究或有启发。五,尚义见证了正统、景泰朝的变革,参与北京保卫战,其董修的大兴隆寺、大隆福寺也正是英宗、代宗之间角力的落脚点和象征物。

回归到皇家建筑的营建,尚义被钦派董理五个国家重点工程,并屡获赏赐,可见明初几代皇帝对其规划设计及工程管理才能的信重。同时,明代督工太监在工程中的职责权限、与各部官员及工匠的合作等,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1932年3月21日朱启钤先生作《哲匠录序》并首刊所辑《哲匠录》;嗣后,营造类明代一节,收录曾由尚义绾领的工匠蒯祥、陆祥,而督工太监仅录阮安一人,现将尚义事迹谨记于此,敬效“表彰前贤,策励后生”之意,以纪念《哲匠录序》并《哲匠录》刊发九十周年。

作者简介

王其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建筑史与遗产保护研究。

刘婉琳,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史与遗产保护研究。

公众号图文有删节,完整阅读请参见《建筑史学刊》2022年第2期。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标准引文格式如下,欢迎参考引用:

王其亨,刘婉琳. 明代宦官中的哲匠——尚义事略[J]//建筑史学刊,2022,3(2):63-71.

原标题:《学术丨王其亨 刘婉琳:明代宦官中的哲匠——尚义事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50368.html
上一篇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明君是谁?四大昏君又是谁?
下一篇1939年打上海烧日本飞机首长口中的廖独膀子 独臂将军廖正国

为您推荐

边关哨探!明代长城特种兵“夜不收”,到底有多厉害?

边关哨探!明代长城特种兵“夜不收”,到底有多厉害?

▲星空下的山西明广武长城  尚晋涛 摄在明朝历史上,边关上活跃着一支哨探队伍,其职责和功能类似于如今的侦察兵,担负的是特种作战任务,他的名称叫做“夜不收”。明代的边防,是按照墙-关-堡的布局来布防的,堡即是堡台,相当于如今的边防哨所,而“夜不收”就是驻守在堡台内的侦查哨兵,此名称是专指,指的是“能深入
手机随拍太原太山明代八角亭

手机随拍太原太山明代八角亭

晚秋时节,相约太原太山。登高八角亭欣赏观音堂,现存的七十九尊塑像为太原地区明代重要佛教彩塑造像遗存,厅内彩塑栩栩如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