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1992年陈赓夫人赴台,机场停十几辆车,傅涯:不知道该上哪辆

1992年陈赓夫人赴台,机场停十几辆车,傅涯:不知道该上哪辆

1992年,台北机场,十几辆汽车一字排开,人们聚集在一起,似乎在期盼着谁的到来。

飞机落地,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相互搀扶着走了出来,她们,一个是已逝大将陈赓的夫人傅涯,一个是傅涯的小妹余立。

傅涯走下飞机,被眼前十几辆汽车排开、众人簇拥欢迎的场面震撼了,大家热烈欢迎她的到来,有的人更是热泪盈眶,傅涯脸上散发着灿烂笑容,同时也在纠结:不知道该上哪辆车。

这些人,都是傅涯的亲人,可他们已经半个多世纪没有相见了......

图|陈赓与傅涯

傅涯离家

1918年,傅涯在江西景德镇出生,但实际上,她的老家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县,傅涯本名叫傅慧英,父亲是绍兴师爷,母亲是苏州的大家闺秀。

傅家人丁兴旺,傅涯有4个兄弟,6个姐妹,年少时的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傅涯有个哥哥傅森,结识了革命党人林伯渠,在林伯渠领导的军队政治部工作,傅森参加过大革命、北伐战争,学到很多进步思想,还去了革命圣地延安。

1938年,傅涯20岁,哥哥傅森专门从延安寄信回来,动员他们一同到延安去,那里是带来希望的地方。

这年春天,傅涯与弟弟傅希、妹妹余立(过继给姑姑后改姓“余”)从家中出发,林伯渠领导的八路军办事处就在西安,姐弟三人很顺利地到了延安。

以前傅森来到延安后,第一时间就改了姓名,因为怕从事革命工作,连累留在国统区的亲人。到了延安后,傅涯才改了这个名字。

图|傅涯

傅涯从城里过来的文化青年,到延安没多久就进入成立不久的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而且傅涯多才多艺,在抗大总校文工团小有名气,她什么剧都能演,包括话剧、京剧。

傅涯也因为演出,认识了生命里最重要的男人——陈赓。

1940年,抗大四周年校庆,抗大总校文工团来到山西武乡县蟠龙镇演出,傅涯随团演出,而陈赓正好患了伤寒病,在这里休养。

陈赓来抗大总校训练部部长王智涛家里做客,照料陈赓的卫生部长钱信忠关心他:“你现在还缺什么呀?”

“我现在什么都不缺,就缺个老婆。”陈赓还是保持着一贯的幽默。

王智涛的夫人吴静与傅涯相识,在王智涛夫妇的撮合下,陈赓与傅涯相识相知,傅涯了解了关于陈赓的很多事情,知道他在战场上是怎样英勇无畏,对待已逝的妻子王根英是怎样情深义重,傅涯被陈赓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

经过详细了解,慎重考虑,傅涯决定嫁给陈赓。这是她的终身大事,自然要告诉亲人。

图|陈赓与傅涯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烽火连天,战火纷飞,人们联系并不容易,很多战士们与家人分开多年,就连牺牲了,家人也无从得知,可想而知,傅涯与亲人联系并非易事。

傅涯参加革命已经很多年,她甚至不知道父母是生是死,她不奢望把父母接来参加婚礼,只希望把这个喜讯告诉他们。

可这个小小的愿望在那个炮声连天的年代实在很难实现,最终,在亲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傅涯出嫁了。

1943年2月25日,陈赓与傅涯在河北赤岸举行婚礼,结为夫妻。刘伯承与邓小平给他们主婚,刘伯承专门将自己的房子腾出一间来给他们住。

陈赓好友罗瑞卿为他们高兴,他站在傅涯身边,悄悄对傅涯说:“你算找到了一个好人!”

图|陈赓与傅涯

婚后,陈赓与傅涯互不打扰对方的工作,从抗日战争都解放战争,陈赓长年出征打仗,两人聚少离多,不过感情很好。

他们有个甜蜜的“习惯”,每次陈赓出征打仗前,傅涯都会送给陈赓一个日记本,分离的日子里,陈赓会写日记,等回来了,再把日记交给傅涯保管。

夫妇二人一起携手战火岁月,迎来解放,傅涯为新中国成立而开心,她心中的缺憾是,在数十年里,她始终没有亲人的音讯,不知道他们是否安好,是否平安。

1949年10月21日,陈赓抵达广州,傅涯也随军南下广州,到广州后,傅涯通过南方局多方打听,这才知道原来父母、兄弟姐妹们之前都去了台湾,但具体在哪里不知道。

傅涯又想办法,希望能多了解一些家人的生活情况。她的亲人们日子并不好过,一家十多口人都挤在一间屋子里,日常花销还要钱,他们手里没有存款,连糊口都很困难。

家人虽然平安,可日子过得苦,傅涯担心极了,她没法立刻飞奔到家人身边,只能找到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代书记的叶剑英。

图|叶剑英

叶剑英与陈赓一同指挥广东战役,战争胜利后赢得广州人民的热烈欢迎,而且,叶剑英与陈赓也是老战友,为人有情有义,傅涯请她帮助家人,得知陈赓夫人傅涯的苦衷后,他当即伸出援手。

在叶剑英、以及其他同志的帮助下,傅涯给家人准备的银元被换成港币,辗转香港,最后送到家人的手上。

他们没办法见面,傅涯没法过去,亲人归心似箭,却又没办法回来,好在家人拿到傅涯寄过去的钱之后,日子还算好了很多。

傅涯想念家人时,就拿着以前拍的全家福,眼睛直愣愣地盯着,一盯就是大半天,眼泪不自觉地啪嗒啪嗒往下掉。傅涯满心期盼着,她能赶紧和家人团圆。

傅涯这一等,就是几十年。而与她恩爱一生的丈夫陈赓甚至没有等来见到傅涯家人的时刻。

图|陈赓

陈赓离世

先后参加越南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后,陈赓奉令回国,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陈赓几乎把所有的精力与心血都投入到为新中国培养人才上。

1957年,陈赓第一次心肌梗塞,他的身体似乎已经亮起了红灯。

1961年,陈赓58岁,花白的头发,布满皱纹的面庞,虚弱的身体,都传达着一个信息:他老了。

陈赓身体不好,平时出门得随身带着治疗心脏病的急救药,有时候陈赓个人出门,大家都找不到,傅涯拿着陈赓的拐杖、急救药就追了出去,她太担心陈赓的身体。

陈赓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秉性,一幅蛮不在乎的模样说:“这么大个城市,还会死我陈赓吗?”

中央军委要求高级将领写一篇参战经验总结,因为担心陈赓身体,就没有通知到他,陈赓从他人那里看到通知文件,气呼呼地说:“我可还没死.....”

图|陈赓旧照

这时陈赓的身体已经很虚弱,病情也已经很严重了,可傅涯管不了他,作为沙场老将,他对写作战经验有着绝对的热情,打开记忆的闸门,陈赓心潮澎湃,不能自已,提起笔,就是夜以继日地工作。

这样更会加重他的病情,陈赓感到心绞痛,警卫副官劝他休息一会,陈赓还是拒绝了:“我的时间可能不多了,就让我多做些工作吧,你们不要把我管得太严了。”

他常在桌边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全心沉浸在《作战经验总结》中,很多天以后,他才写完序言的部分。傅涯为他送茶点,看着丈夫的模样,实在心疼,傅涯心想,陈赓不能再这样劳累疲惫了。

可陈赓认定的工作,她也阻挡不了。

经年累月的征战辛苦,连日来的操劳,陈赓的健康状况越来越糟糕,时常感到全身软弱无力,稍微活动一下就心慌气短,连做个简单的小事都变得吃力起来。

图|陈赓傅涯与家人

一天傅涯出门工作,陈赓在家中犯了病,脸色苍白,大汗淋漓,直接倒在沙发上,年幼的孩子陈知涯在家中,陈赓虚弱交待:“快,快去叫你妈妈。”

等傅涯急急忙忙赶回来,陈赓已经度过了最疼痛的时间,傅涯急得满头大汗问:“好些了么?”

“托福你呀。”陈赓点点头,甚至还有力气和傅涯开了个玩笑。

之后陈赓的身体越来越糟糕,他时常深夜无法入眠,胸闷还伴着呼吸困难,他的眼神专注地盯着夫人傅涯,躺在床上深情地问:“傅涯,你怎么不看看我?”

傅涯总是会一秒打开台灯,查看陈赓的身体,询问他:“有事吗?”陈赓似乎隐约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了,看着夫人傅涯,陈赓的心情很激动。

“不舒服就好好睡一觉,暂时别想写文章的事情了。”傅涯很担心他。

图|陈赓旧照

1961年3月16日清晨,陈赓不是自然醒来的,他被剧烈的胸痛惊醒,家里的蒋医生赶紧急施救,因为华东医院的抢救队还来不及赶过来,与陈赓邻近的粟裕的医生也跑了过来,参与到抢救工作中。

他额角不停地冒汗,表情痛苦极了,傅涯给他喂了一片药,希望能缓解他的疼痛,可很快又被陈赓吐了出来,陈赓疼到在床上翻腾,汗水一滴滴掉落。

傅涯守在床前,紧紧握着他的手,看着曾经乐观幽默爱笑的丈夫忍受着这样剧烈的痛苦,可她一点忙都帮不上,傅涯的心在泣血,眼泪跟着陈赓的汗,也大把大把地滚落下来。

在煎熬的痛苦中,傅涯明显地感受到,陈赓的手渐渐变凉,医生用了各种办法,可陈赓再没有任何感觉了。

陈赓大将,生命最后定格在1961年3月16日8时45分。

傅涯承受不住打击,失声痛哭起来。明明他的书只写了个序言,还没有写完他南征北战的戎马一生。

明明他还没有陪傅涯实现心愿,还不曾见过妻子傅涯的亲人,也就是他的岳父岳母。

图|周恩来悼念陈赓

3月25日,陈赓的公祭仪式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周恩来、董必武、徐向前、陈毅等领导人前来参加,在不舍与悲痛中送别陈赓。

事后,周恩来还亲笔为陈赓的骨灰盒题写“陈赓同志之骨灰”,他写了三张,由邓颖超送到傅涯的手中,让傅涯亲自选择,傅涯再次落泪。

临终前,陈赓还对傅涯说:“我有两件事怕你经受不起,第一,我要死了;第二,你的更年期过不好。”

陈赓说得对,在他离世后,傅涯难掩悲痛,她甚至连家都不愿意回了,那里充满了和陈赓相处的回忆,因为他们的住房是部队给的,傅涯说她在组织部做事,要住到组织部。

罗瑞卿来看傅涯,批评了她一顿,傅涯这才回到她与陈赓的家中。

陈赓逝世的这一年,傅涯才四十出头,接下来,她将思念化为动力,开始整理陈赓的资料。她好好照料和陈赓的几个孩子,抚养孩子们健康长大;她仍然思念远方的亲人,希望有生之年,她还能见到他们,那就是她最大的慰藉了。

图|陈赓将军

傅涯终于与亲人团聚

在陈赓逝世的近二十年,1980年,傅涯破天荒地收到小妹余立寄来的信,她高兴极了,心情难得激动起来,三十多年了,这是她收到的第一封家书,傅涯赶紧拿来老花镜,认真看起信来。

信中小妹说,他们的父母已经离世,他们临终前的遗言是:“死后骨灰要运回家乡,要葬在家乡。”

看到这里,傅涯心头一惊,她遗憾自己没有见到父母的最后一面,她放声大哭起来,再次肆意表达着自己的悲伤。

余立如今在美国生活,几个孩子也参加了工作,日子过得还不错,余立和傅涯有着共同的心愿,她想念亲人,希望能相见。毕竟分开之时,余立年幼,傅涯也正是少女时期。

图|傅涯晚年

四年后,小妹余立从美国经上海辗转来到北京,那时傅涯身体不好,住在医院,闻讯赶紧出了院,要和小妹相见。上次见面,他们还是天真无邪的小姑娘,如今再相见,她们都已经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傅涯姐妹相见,紧紧相拥,然后抱头痛哭,眼泪怎么也止不住,姐妹俩有聊不完的天,小妹跟傅涯讲他们之前的生活,将父母临终前一定要回到家乡的心愿。

傅涯与小妹商量,要想办法实现父母的遗愿。于是,傅涯联系了北京市政协,和其他几位兄弟姐妹商议后,他们最终决定,先将父母骨灰带到美国,再运回北京。

傅涯把父母骨灰合葬于杭州的西子湖畔,那些错过的时光,她无法在床前尽孝,如今她就每年给父母扫墓,以此来弥补这么多年的思念。

迎回父母骨灰、见到几十年未见的小妹,确实给傅涯晚年带来不少抚慰,当年傅家人丁兴旺,兄弟姊妹众多,她此时最牵挂的就是那些还未相见的亲人们。

图|傅涯翻阅家中相册

1992年,74岁的傅涯老人离休,虽然身体年迈,但她依然决意要亲自去看看亲人,若再不见,就再也没有相见之日了。

她和小妹余立商量好,经深圳、香港,最后来到台湾。当傅涯走下飞机时,眼前的一幕让她惊讶到了。

许多年未见的兄弟姐妹和他们的孩子们早早就等候在机场,迎接她的到来,十几辆车呈一字型排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欢迎她的到来,傅涯高兴地笑着,同时也在纠结:不知道该上哪一辆车。

她和每个亲人打着招呼,他们握手拥抱,几十年的思念在这一刻得到释放,傅涯随便选了一辆车,然后一个浩浩荡荡的车队,从机场往市中心疾驰而去。

图|傅涯与亲人们在一起

亲人们说要给傅涯在宾馆包上一间大房子,傅涯舟车劳顿,要让她好好休息,傅涯直接拒绝了这个提议:“不用了,我想和大家拉拉家常,就住在二弟家吧。”

就这样,大家听傅涯的话,让傅涯住在了亲弟弟家,那些后辈们有的唤“二舅”,有的唤“二叔”。当晚,二弟家中挤满了人,大家都来看傅涯,和傅涯打招呼。

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自从陈赓离世,傅涯心里时常充满孤独,她许久没有这样酣畅淋漓地开心过了。

傅涯在二弟家住了一段日子,每天都过得特别充足,见了很多亲戚,她也去每个亲戚家做客,她每天都是开心的,分离了几十年的亲情终于续上了。

亲人们带傅涯去旅游,去爬阿里山,看当地的风光,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也让傅涯感到无比的满足。

她在这里待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亲人,返回北京,晚年的傅涯总算实现了多年心愿。

图|傅涯晚年

以后,时常有亲戚来北京看望她,她每年要接待好几拨亲人,她又忙,又快乐,又幸福......

2010年,陈赓逝世近半世纪后,傅涯也与世长辞,她说:

“我希望祖国能够早日实现统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3699.html
上一篇老子故里活化石:鹿邑濑乡沟
下一篇完美世界:石昊称皇一人单挑三教,反正老婆多,月婵老婆被吊着打

为您推荐

胡宗南攻延安闹剧:部下争抢“头功”,悬赏1000万法币

胡宗南攻延安闹剧:部下争抢“头功”,悬赏1000万法币

作者:莫孤烟1947年3月,胡宗南率20万大军进犯延安。之前,胡向蒋氏许诺:三天拿下延安。胡这么说也并非夸口,他的对手——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兵团只有区区2万人,以装备精良的十倍兵力发动进攻,拿下延安也并非难事。3月14日,蒋军兵分两路向延安发动钳形攻势,刘戡的29军从洛川出发,董钊的第1军从宜川出发,共计6个师
决死队遣送百余旧军官去延安,薄政委批示:此人可以留下

决死队遣送百余旧军官去延安,薄政委批示:此人可以留下

作者:SOUL迪尔1939年12月晋西事变前夕,山西新军决死纵队的内部情况错综复杂、新旧势力斗争激烈。为掌握好部队,决死一纵薄政委做了最坏打算,决定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将原第一纵队长、独立第1旅旅长梁述哉和原第1总队长、第216旅旅长台耀玺以下百余名晋绥军出身的旧军官调离部队,以学习为名遣送到延安去。梁述哉,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