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春秋时的楚人与“中国人”不同,季文子说:非吾族类;仅仅如此吗

春秋时的楚人与“中国人”不同,季文子说:非吾族类;仅仅如此吗

公元前587年(鲁成公四年)的夏季,鲁国的国君姬黑肱(成公)前往北方的晋国,拜见晋景公姬獳。

到了晋国后,鲁成公发现,晋国上下并不重视他的到访。晋景公接见他时,随随便便,不太拿他当回事。

当年秋天,鲁成公由晋国返回鲁国后,向主持国政的正卿季文子述说了自己晋国之行的遭遇。

同时,他恼怒地表示:“这样傲慢无礼的国家及君主,不值得我们与之交往。今后,我们可以与南方的楚国发展关系。”

季文子听了,赶忙劝解道:“对于晋国的无礼、亵渎行为,您不必太在意。晋景公这样对待您,早晚会自食其果。

季文子(画作)

不过,我们不能与晋国绝交。一则,晋国临近我国,是个在诸侯之中威信尚存的大国;二则,晋国是我们的同族。楚国呢?则不然。’非吾族类,其心必异。’”

季文子的意思很明确,鲁国人与楚国人不是一路人,他们是不会真心对待鲁国的。鲁国还得耐着性子,继续交往同族的晋国。

鲁成公听后,沉思片刻,随之断绝了与楚国结盟的打算。

季文子对楚国与鲁国不同,“非吾族类”的这种看法,代表了春秋时期的周王室及其所属的诸侯各国,也就是“中国人”的观点。

根据有关史料来看,春秋时期的楚国人确实与“中国人”有着一定的区别。

早在公元前887年的周夷王时期,楚国当时的最高领导人熊渠,就有个明智的自我定位:“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楚武王(画作)

熊渠认为,我是蛮荒之地的人,没必要遵从你们“中国人”的规矩。你能称“王”,我也可以称“王”。于是,熊渠成了第一位“楚王”。

也就是说,中华大地上早就是南(楚)、北(周)二王对峙了。

后来,可能是迫于来自周王室及其诸侯国的某种压力,为免于不必要的政治或者军事冲突,熊渠自觉地取消了王号。

到了公元前740年,楚国的掌舵人熊通,又把老祖宗制作的“王旗”高高地举了起来,再次称王,即楚武王。

从此以后,楚王朝与周王朝一直并立于世,继续演绎着与“中国人”的不同。下面,我们就再通过楚文王的故事,一窥端倪。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病逝于征战途中。次年,其子熊赀登上了王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楚文王。

楚文王(剧照)

中年执掌楚国的楚文王,早年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堪称学识丰富、雄才大略。

在十五年(公元前689年至675)的当政期间,楚文王把汉水东边的息国、申国、邓国、夔国等国家都纳入了楚国的版图,控制了汉水流域。

不久,他又使楚国的势力影响到了淮河上游地区,令中原各国受了不同程度的威胁。

就是这样的一位功绩卓著的君王,却遭到过臣子葆申的鞭打,还曾被人关在都城大门外。这是怎么回事呢?

葆申(剧照)

《吕氏春秋 直谏》中说:“先王卜以臣为葆,吉。 今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 ,三月不反 ; 得丹之姬,淫 ,期年不听朝。王之罪当笞。 ”

意思是说,先王(楚武王)在世时,通过占卜,任命我(葆申)为“葆”,辅佐你、督察你。

如今,你带着猎犬、弓箭,到云梦泽打猎游玩,去了三个月还不想回来。身边有了个漂亮女人后,就一味享乐,不理朝政。按照您的所作所为,应该被鞭打。

这时,堂堂的一国之君,面对臣子的申饬,不但没有龙颜大怒,而是老老实实地趴下,接受了“鞭刑”。

不管真打还是假打,楚文王被“鞭刑”是真的。怎么会这样?其中有什么玄机?姑且存疑,继续看下面的故事。

公元前675年,楚文王亲自率领大军,迎击巴人。

当楚文王不敌巴人,率军返回都城时,掌管城门的将官鬻拳却不允许楚文王进城(“楚子御之,大败于津,还,鬻拳弗纳”)。

鬻拳(画作)

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楚文王打了败仗。

无奈之下,楚文王只得统帅大军,转而进攻黄国(“遂伐黄,败黄师于踖陵”)。

不幸的是,获胜回国的途中,楚文王病逝。那个拒绝君王进入都城的城门官鬻拳得知后,自杀殉葬。

通过上面的两则故事可知,春秋时期的楚国,君王的权力不是至高无上的,受到了某种权势的制约。

不管葆申、还是鬻拳,他们都忠于君王,但更尊奉某种权势。在这种权势面前,他们与楚王是平等的,不必要卑躬屈膝于楚王。

他们,包括楚王在内,都不敢擅自违逆这种权势。

那么,春秋时期的楚人信奉的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势是什么呢?是上天的意志,是神灵的力量!

楚人崇信神灵,敬奉神灵。“楚帛书”里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否定上天的意志,就会遭灾受难。因而,不要去蔑视上天之神灵(“非九天则大逼,则无敢蔑天灵。”)。

冥冥之中的“神灵”(图景)

“九天”(上天)维护正义的行为,惩治邪恶、褒奖良善。“九天”是高于君王的,“天灵”是高于君王的意志的。不论是谁,都不得违逆上天,都必须无条件地遵从其意志。

对此,《国语 楚语》中说,“民神同位”。其中的内涵就是,在“天灵”面前众生平等,上天的意志赋予每个人。

“中国人”虽然也是信神的、膜拜上天的,但是,其中有着明显的等级要求。

《说苑》中说:“是故天子祠上帝,公侯祠百神,自卿以下不过其族。”

意思是说,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祀“上帝”(上天),其他人只能祭一祭“百神”或者自己家族的人,无权拜祭“上帝”。也就是说,天命只归于天子,别人无缘接受。

如此一来,“中国人”的君主们就高于上天以外的一切,臣子、民众只能绝对服从于君王。

因而,君王被鞭打、被拒之城外,这种情况,对于周王室及其所分封的诸侯国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说,春秋时期的楚人与“中国人”不仅有着地域的区别,更有着精神特质上的不同。

主要参考文献:《左传》、《吕氏春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31656.html
上一篇班超三十六人计平西域
下一篇朱元璋对喂猪农妇傻笑,马皇后知道后没有生气,还被上来一课!

为您推荐

养由基:能开千斤弓,鄢陵之战,射杀晋国大将吕锜

养由基:能开千斤弓,鄢陵之战,射杀晋国大将吕锜

养由基,楚国将领,双手能接四方箭,两臂能开千斤弓。鄢陵之战,养由基一箭射死晋国大将吕锜,掩护楚共王撤退,名震中原。养由基,嬴姓,养国人,从小就善于射箭。史书记载,养由基双臂可以拉开千斤弓,百步之外轻易射中柳叶,箭无虚发,名气很大。楚庄王时,令尹(丞相)斗越椒叛乱,率兵杀向王宫。楚庄王招募勇士:“谁能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春秋时期定下的规矩,为何后世都不遵守了?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春秋时期定下的规矩,为何后世都不遵守了?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如果斩了来使,那会怎样?没法联络了呗,还能怎样呢?古代民间通讯基本靠吼,两国之间,肯定逼格要高一些,就不能乱吼了,互相派遣使者,是上策。一来可以通过使者的素质,体现本国的人才水平有多高。二来可以达到基本的对话功能。如果把人家的使者给斩了,那如果人家要求和呢? 还敢派使者过去和谈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