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东宫讲读——专为皇太子学习而特设的讲席

东宫讲读——专为皇太子学习而特设的讲席

作者:史遇春

中国历史中,有“经筵”一说。

所谓经筵,就是儒臣为帝王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或云,经筵始于西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3~前7年在位),简单查核史料,此说或不准确。

汉代以后的帝王,也有类似经筵的行为,例如,北魏孝武帝(元修,公元532~535年在位)曾在显阳殿听儒臣讲《孝经》、《礼记》等;不过,此种行为,当时还没有正名定制。

直到宋代,经筵才正式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到了明代,至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经筵的制度才正式确定:

农历每月的二日、十二日、二十二日,在文华殿开经筵,寒、暑暂免;

经筵仪式极为隆重,勋臣一人知经筵,内阁大学士或知、或同知,六部尚书、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侍班,由翰林院、春坊之官及国子监祭酒进讲。

不过,明代中叶以后,皇帝常借故不到,经筵遂形同虚设。

 经筵专为皇帝而设。

备位东宫的皇太子,其实也有类似特设的讲席。明人尹直称这一讲席为“东宫讲读”,暂且以此来命名这一讲席。

循经筵之迹,东宫讲读也可以上溯至汉代。

上文提及,传言汉成帝发经筵之滥觞,此说并不准确;但是,汉成帝为太子时,有“东宫讲读”之实,却是斑斑可考。

据班固《汉书》卷八十一《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载:

“初元中,立皇太子,而博士郑宽中以《尚书》授太子,荐言禹善说《论语》。诏令禹授太子《论语》,由是迁光禄大夫。”

也就说:

汉元帝(刘奭,公元前48~前33年在位)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刘骜被册立为皇太子,博士郑宽中以《尚书》教授太子。同时,郑宽中推荐,说是张禹擅长讲说《论语》,皇帝遂诏令张禹为太子教授《论语》。

查阅历史,东宫讲读,在宋代当已成熟。

据《宋史》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徽宗三》记载:

“(政和五年,夏四月)诏东宫讲读官罢读史。”

又《宋史》卷一百六十二·志第一百一十五《职官二·太子詹事》记载:

“乾道元年,庄文太子立,置詹事二人。逾月,诏太子詹事遇东宫讲读日,并往陪侍。”

 上文提及,明代的经筵在文华殿进行。

明人尹直在《謇斋琐缀录》说是:

当日的东宫讲读,是在文华殿的东厢房里举办的。

话说,文华殿的东厢房共有三间,东宫讲读的座席设置在东厢房北边的一间,讲读举办时,此间向南打开一门。

每次举办东宫讲读,当日早上,参与其事的官员都要身穿绣服入内。

进入之后,这些官员要向皇太子行叩头之礼。

行礼毕,他们即分班而立。

皇太子在座席之上,背诵此前所学的内容。

背诵完毕,东班讲官直接上前,到地平之前站立。

内侍将牙签(翻检书籍用的牙骨制成的签牌)交给东班讲官。

东班讲官手执牙签进行讲授。

讲完四书之后,东班讲官从西面退下,横向折行至东边,还班站立。

接着,西班的讲官进讲。

西班讲官从下面横折经过东边,直接上前,到地平之前站立,其礼仪与东班讲官相同。

讲完之后,西班讲官从西面退下,横折还班站立。

过程之中,行进方式都是从左边前进、从右边后退,出班、换班,中间的曲折而行,全都符合规矩,这些都是按照礼仪进行的。

整个讲读过程中,书册都是向上的。

讲读完毕,稍事休息之后,皇太子换穿□(字如“衤曳”)□(字如“衤散”),佩金镶宝石或玉钩条,在西窗之下,练习摹写书法一张。

参与讲读的一众官员换上素袍,再次进来,通讲需要三天学习的内容。

讲完之后,皇太子说是:

“先生们吃茶!”

于是,诸位官员叩头而出,稍稍站立;其间,内侍会设立一张桌子,将皇太子摹写的书法陈列在桌上,请诸位官员察看。

阁老执朱笔圈点所摹写书法之中端直正楷的的字。

这时候,内侍一般都会要求阁老多圈点几个字,以便进奉给皇太后时,能让她高兴一些。

阁老朱笔圈点完毕,内侍将皇太子摹写的书法进奉,诸位讲读官员走出门外,内侍奉茶以待,饮茶完毕,诸位官员退出。

——————————

参考资料:

1.明·尹直《謇斋琐缀录》

2.汉·班固《汉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78148.html
上一篇几个人就敢去乌兹别克抓国王?一个被低估的人物上官桀
下一篇沙洲日记|汝城红色故事多

为您推荐

身为契丹皇太子,耶律阿保机的长子为何叛变,逃到后唐?

身为契丹皇太子,耶律阿保机的长子为何叛变,逃到后唐?

930年,也就是后唐的长兴元年,后唐明宗李嗣源接待了一位来自远方的特殊客人。此人就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嫡长子,昔日契丹的皇太子耶律倍!身为契丹皇位的继承人,耶律倍为何背弃自己的国家,离开北方草原,辗转来到中原地区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耶律倍的结局又是如何呢?一、人皇王899年,耶律倍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