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李克农与潘汉年有哪些交集?见面哈哈笑,感慨“大难不死”

李克农与潘汉年有哪些交集?见面哈哈笑,感慨“大难不死”

作者:闪闪

“我们这些人大难不死啊!”

1949年5月,李克农见到了潘汉年,俩人高兴得像个孩子,携手一起奔跑,一起欢呼,一起庆祝胜利。

多年来,他们行走在生死鬼门关的边缘,再也不用担心屁股后面有人跟踪,也不用担心随时被暗杀,感慨劫后余生。

(潘汉年)

俩人都是红色谍战史上的传奇人物,是隐蔽战线的顶梁柱。

李克农比潘汉年大了7岁,五四运动的时候,二人分别在安徽和江苏,响应学生运动,写下了一篇篇批判军阀的文章。

大革命失败后,俩人的人生轨迹在上海重合。

李克农是从安徽逃到上海,通过好友胡底,得知钱壮飞误打误撞进了中统,鼓励对方要潜伏到敌人的心脏部门。

而潘汉年则是被调到上海,在“左翼作家联盟”组建了情报网基础,联合以鲁迅为首的进步作家,组成文艺潮头,批判旧社会旧军阀。

李克农潜伏敌营,营救组织于危难;潘汉年联合左联进步人士,呼唤民族觉醒,又以“左联”为基础发展辐射情报线,如“五重间谍袁殊”就是他在左联发展的特工。

俩人真正开始携手合作,是1931年顾顺章叛变后,李克农被迫撤出中统,在潘汉年的协助下,清除后续隐患。

李克农去了苏区,而潘汉年继续留在沿海大城市。

(旧上海的十六浦码头)

俩人虽然在不同的岗位,但工作领域基本相同,主要是统战、宣传、情报三大任务,每一项都是我方克敌制胜的法宝。

统战是统一战线,联合反蒋和抗日的爱国力量;宣传则是广泛传播革命思想,让革命成为民心所向;情报则掌握敌军动态,为我军指挥决策提供情报支撑。

李克农长期在苏区和延安工作,潘汉年长期在敌占区工作。

有几位外国女记者,曾经协助潘汉年建立秘密电台,她们评价潘汉年:“出生入死,屡建奇功。”

1933年,潘汉年也进入江西苏区工作,再次跟李克农携手。

俩人都走过长征路,到遵义会议时期才分开,李克农继续跟着大部队远征,而潘汉年奉命去往上海,恢复情报网络,同时设法跟莫斯科联系。

【遵义会议期间,李克农任中央纵队驻地卫戍司令】

长征结束后,李克农和潘汉年的任务,都是反蒋抗日。

前线经过一场场激战,南京想跟延安和谈,派出特务建立秘密联络通道,去跟红色阵营沟通,中间人联络到了潘汉年。

谈判是艰难的,不仅是因为两大阵营难以统一,各路军阀也从中作梗,生怕南京和延安联合起来收拾他们。

西安事变,我方要跟敌方和谈,李克农是联系工作负责人之一,代表我方去西安,跟张学良秘密会谈,为周公去西安做铺垫。

延安的战略,从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以及后来的促蒋抗日。

这两次和谈,潘汉年和李克农发挥了重要作用。前一次,是南京跟延安和谈时,蒋氏千方百计试图掌握主动权;而延安介入西安事变时,我军完全掌握了主动。

抗战爆发第一年,李克农跟随周公,奔波在南京和武汉;而潘汉年则在上海前线,布置了针对日伪军的情报网,发展宣传阵地。

上海沦陷后,潘汉年去了港岛,担任我驻港办事处的领导,除了原有的三大任务外,又增添了募捐、购药、开设秘密交通线、支援沿海城市的抗日游击队等。

李克农在武汉沦陷后,去桂林担任八路军办事处的处长。

潘汉年和李克农有一个出彩之笔,是通过分析手里的情报,判断德国可能要跟苏联开战。

(李克农)

李克农拿到这一情报的时间较早,起因是他发现德国跟蒋氏积极联络,要求一起反红色阵营,露出了进攻苏联的蛛丝马迹。

潘汉年拿到这一情报的时间虽然较晚,但情报更为确切,预警苏德战争一触即发。

只可惜,俩人的这一情报,都没有获得苏联方面的特别重视。

到四十年代初,李克农去延安担任中情部的副部长。而潘汉年仍在上海、南京、港岛等地开展工作。

抗战期间,李克农犹如是谍战网络的中枢大脑,而潘汉年则是神经线。

在此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潘汉年的命运。他被汪伪特工头目李士群挟持着与汪精卫见面,为他的人生埋下重大隐患,留下无尽的痛苦和遗憾。

华北华南的大汉奸,希望新四军和八路军跟伪军合作,不要跟蒋军合作;而潘汉年的回应则是,如果你们不想跟日军狼狈为奸,新四军和八路军会为你们留一条后路。

抗战期间,隐蔽战线是新四军和八路军的制胜法宝之一,一条条至关重要的交通线,有很多出自潘汉年的手笔。

除了三大任务之外,反汉奸、运物资、筹医疗……潘汉年在日伪的心脏地带“大闹天宫”,他心细如发,胆识过人。

纵观潘汉年的隐蔽战线生涯,抗战胜利后在东北工作了较短时间,提前布置隐蔽战线网络;他其余大部分时间,主要在南方战斗。

从1927年到1949年,总结俩人的革命经历。李克农在重庆谈判、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当中,做了突出的贡献。

而潘汉年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接收上海等重大历史事件当中,谱写了一段段隐蔽战线的传奇。

潘汉年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圆脸,爱笑,朝气蓬勃,永远对革命信心百倍,在敌营跟日军和蒋军依然谈笑风生。

友人评价潘汉年说:“他总是笑眯眯的模样,让人感觉很亲切。”

李克农留给大家的印象,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能够巧妙化解工作上的困难。

北平解放后,我军已势不可挡,敌人则大势已去。

李克农住在弓弦胡同,到1949年5月初,潘汉年登门来访。

李克农再一次看到战友,对方换上了一身笔挺的浅灰色中山装,依旧是圆脸笑眯眯的模样。

望着这座旧社会的皇城,和新时代的红都,潘汉年笑容灿烂。

战友重逢,李克农心情非常高兴,他说:“小开,你穿上中山装,我都快认不出你来了。”

潘汉年笑道:“我们胜利了!再也不怕屁股后面有人盯梢,再也不怕有人暗算了!”

李克农的称呼“小开”,在江浙一带的意思是指小老板或阔少爷。

潘汉年在白区和敌占区工作的时候,有过几十个别名,主席也喜欢叫他小开。

李克农和潘汉年握手,在门口哈哈大笑,胜利带来的喜悦溢于言表。

据《隐蔽战线卓越领导人——李克农》一书的记载:他们俩像大孩子似的,从门口一口气跑到客厅。

还没来得及坐下,李克农就喊秘书,把照相机拿过来。

李克农说:“先别坐,我们这些人大难不死,居然在皇帝老爷住的北平见面了,照个相留念。”

这张照片,李克农一直收藏,是两位卓越的隐蔽战线战士的友谊见证。

参考资料:《潘汉年同志传略》《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人——李克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73141.html
上一篇宣德的“小心”,朱瞻基如何不择手段的削减楚藩
下一篇丁武举奴为相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