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强渡乌江的头号功臣,巧夺腊子口的虎胆英雄,因何25岁英年早逝?

强渡乌江的头号功臣,巧夺腊子口的虎胆英雄,因何25岁英年早逝?

前言

1935年1月,寒风凛冽的乌江旁,8位赤裸着上身的红军勇士面对急流视死如归。

带队的勇士斩钉截铁地说道:“为了完成任务,别说寒风冰水,就是枪林弹雨也要闯过去!”政委杨成武随即为每个人斟上一大碗酒,众位勇士一饮而尽,随着团长耿飚一声令下,勇士们纷纷跳上竹筏,向对岸进发。

原来,带队的勇士名叫毛振华。

图|毛振华(剧照)

他便是当年强渡乌江的头号功臣,也是巧夺腊子口的虎胆英雄,深得我军众位领袖的青睐。

当其他同龄战士还在积累作战经验时,毛振华早已是独当一面的战斗英雄,长征途中多次立下奇功。

在他的努力下,长征路上的我军得以不断粉碎蒋介石想要消灭红军的企图,还为革命大计开启了全新的局面,只可惜,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5岁。

当年,毛振华是邓公口中的“我们的英雄”,是红军队伍中人人争相效仿的楷模,要说战场上的他到底有多威猛,如此英年早逝到底又是什么原因呢?

一、一心报国的年轻战士

1910年,毛振华出生在湖南,加入八路军后,他曾担任过贺龙元帅的警卫员,还参加过南昌起义,年纪轻轻就在军中凭借好枪法大受欢迎。

虽说当年起义后部队被打散,毛振华只能乔装打扮成老百姓回家避风头,等到1930年红军攻打长沙之际,他立马找到了大部队,随即又一次开启革命征程。

起初,他只是红军队伍中的一名普通士兵,可在屡次战斗中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上级领导对他也越发的重视,直到长征开始时,毛振华已经是军中的优秀骨干。

而就在此时,红军遭遇的是前所未有的考验,一旦决断错误,极有可能遭遇的是全军覆没的命运,内外交困之际,毛振华一次又一次发挥着自己卓越的战斗才能。

二、强渡乌江前的紧张局势

1934年的秋天可谓多霾多雨,原本欣欣向荣的江西苏维埃红色政权已渐渐呈现燎原之势,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下,红军遭受了第五次反“围剿”的严重失败。

10月10日,红一方面军8万多将士们不得不踏上长征路,一个多月后,他们在湘桂边界又一次遭遇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兵力锐减到3万人。

图|第五次反“围剿”

好在我党及时采纳毛主席的“避实就虚”建议,放弃了前往湘西和红二、六军团会和计划,取道贵州北部。

12月末,当我军将士辗转来到乌江边时,危机四伏的局势丝毫没有改变,刚刚经历过湘江战役的博古、李德尚且心有余悸,面对眼前突破乌江去遵义的计划更是没了信心。

不可否认,这两位红军领袖已经将我军带入绝境,就在此时,关键的“猴场争锋”拉开帷幕,我军在猴场镇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和博古、李德等人展开了唇枪舌战,也让众人意识到此时强渡乌江的意义非凡。

正如主席当年说的那样:“天险可渡,强敌难缠。兵家权谋,避实就虚。我们没有必要以3万之众,去钻蒋介石的20万铁桶阵,而要像剑一样戳破北面力量薄弱的黔敌,从而甩开敌人的包围圈,化险为夷。”

最终,全军上下确定了分头突破乌江天险、进军遵义的战略部署,此时,摆在将士们面前的难题便是如何顺利渡江并突破北岸的敌军防线,毛振华恰恰就是在之后的强渡中大显身手的。

三、敢死队夺取渡口立奇功

1935年元旦,我军先锋团团长耿飚率部来到江界河渡口视察地形,眼前涛涛翻滚的江水以及两岸的悬崖绝壁令人望而生畏,最重要的是,每个渡口的船只都被国民党军控制,他们还在北岸部署了重兵,张开血腥大口擎等着我军送上门来。

这一次的先锋团担任的是最为艰巨的中路强渡任务,毛振华正是先锋团3连连长。

耿飚从当地老乡口中得知,他们即将进攻的渡口上游500米处,有一条傍山小路勉强走人,旁边还有一处老虎洞,敌军只在此处设有一个排的防御,敌军团部距离此处尚有1公里,是绝佳的突围地点。

图|乌江天险

耿飚随即制定战斗策略,佯攻渡口,暗中主攻老虎洞,虽说此时的我军仅有百姓帮助赶制的几十支竹筏,可不少贫苦船工表示愿意充当摆渡人,先锋团众人顿时对强渡乌江信心大增。

就在先锋团来到渡口佯攻之际,1营展开了主攻老虎洞的强渡任务,计划便是,战士们在成功渡江后需要潜伏在岸边做好隐蔽,待到天亮再对敌军展开偷袭。

深夜的乌江寒风凛冽,刺骨的江水、滔天的巨浪,最先尝试渡江的10多名战士却在途中被冲散,不知去向。

此时的耿飚焦急万分,他也意识到,水性欠佳的战士,想要在如此恶劣的水上环境中渡江就是天方夜谭,另一边,毛振华来到了他面前主动请缨。

“团长,我从小就喜欢在江河里面游泳,还跟我爹学了挺多划船的本事,遇到大风大浪也不害怕,这次的任务就交给我吧!”

耿飚眼看手下爱将如此志在必得,连连表示认同:“好!战斗员由你挑选,我就在这等着你胜利到达对岸的信号!”

此时的毛振华还不到25岁,随即找来了一位通讯员、三位轻机枪手,几人登上了竹筏,与这湍急的江水展开生死时速。

没过多久,毛振华撑着竹筏真的顺利抵达北岸,上岸后的众人来到一处小洞穴隐蔽,用微弱的火光向南岸的团部发送信号,两岸士兵取得联系,全军安心等待天亮后的决战。

那一晚,毛振华带领的小分队躲在洞穴冷得瑟瑟发抖,因为小洞穴潮湿异常的缘故,5个人只能屈膝而坐、相依取暖,甚至无法安睡片刻,大家在沉默中望着天空中的星星盼着天明。

黎明破晓,随着南岸出现了忽闪忽闪的电筒光,毛振华一行人接到了备战信号。

图|强渡乌江

就在他们迂回爬上半山腰,来到敌哨所背后,眼看着对岸18位战友携带武器装备开始渡江,毛振华带领小分队对敌哨所发起了攻击,以此掩护正在渡江的小分队。

讽刺的是,此时的敌哨所内,一个排的士兵还在睡懒觉,如此奇袭顿时让他们变得惊慌失措,甚至有人瞪大眼睛喊道:“神兵来喽!”一阵射击与手榴弹攻击,敌哨所被全歼。

当敌军江防司令林秀生得知前方战况,赶忙派出三个团的兵力加强防守,此时,我军看似无法完成的中路强渡已经被毛振华带队撕开了口子。

之后,尚未渡江的红军2师在南岸以密集的炮火阻挡了敌军援兵,让我军强渡成功的战士们有充足的时间占据有利地形发起反攻,同时,我军一个排的兵力继续在掩护下进行强渡。

北岸的陡山小道上,战斗难以扩大规模,我军战士看到左侧一处石壁可以攀腾而上,毛振华迅速配合刚刚完成强渡的战友们占领敌军右前方的一处石峰制高点。

从那时开始,先锋团与敌军展开了正面冲锋,南岸强渡的竹筏变得多起来,一支又一支连队成功来到北岸,毛振华已对此处地形了如指掌,只见他指挥着成功登陆的战友们与敌军展开有效拼杀。

或许是根本没有想到我军会创造如此强渡乌江的奇迹,昨天还穷凶极恶的敌军士兵,此时一个个都好似泄了气的皮球,各条防线纷纷溃不成军。

这便是蒋家王朝手中的强兵悍将,有的哭爹喊娘,有的弃枪逃窜,有的直接跪地求饶,我军以势如破竹的姿态赢得了强渡乌江的胜利。

此情此景,正如军委副参谋长张云逸在战前鼓舞将士们说的那样:“毛委员说了,对眼前王家烈的黔军,我们要重视也要藐视!重视是因为敌人凭险据守,这仗的确不好打;藐视正是因为眼前那些离不开烟枪的‘双枪兵’根本就不禁打!”

图|强渡乌江的指挥员

此后,先锋团3营协同工兵连架设浮桥,干部团团长陈赓身先士卒,带领将士用了36小时,生生在乌江天堑架起了一座人工浮桥。

当主席踏上浮桥准备渡江时,不禁用力跺了跺,口中连连称赞:“真了不起,真了不起啊!”

经此一役,全军上下都知道了毛振华这个名字,尤其在中路突围渡江时,是他的努力才让战局在一刹那间发生惊天扭转。

在我军顺利攻克遵义后,主席特地为毛振华颁发了一枚红星奖章,当年的邓公还因此特地撰文,将毛振华称之为“我们的英雄”!

遵义会议之后,经过长达9个月的艰难进军,红军走出了松蕃草地,与此同时,又一项艰巨的战斗任务落在了毛振华肩上,那就是攻克甘肃要隘腊子口。

四、腊子口天堑令人绝望

1935年9月10日,主席带领着8000余名红军壮士孤军北上,来到俄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商讨应战策略时,众人将讨论焦点放在了攻打天险腊子口。

在主席看来:“不打下天险腊子口,红军在军事、政治上将十分的被动!”

9月13日,党中央带领陕甘支队从俄界出发,沿着白龙江东岸,一路奸敌,于16日到达岷山脚下的腊子口。

鬼斧神工的腊子口天堑赫然眼前,此处是岷山山脉一个重要的隘口,也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宽约30米,周围全部都是崇山峻岭,地势可谓极度险要。

一条狭长的山沟夹在悬崖绝壁之间,隘口处还有一道河水急流而下,一座木桥横跨其上,这便是通过腊子口唯一的通道,凶险至极。

与此同时,屡次阻挡我军不力的蒋介石,又一次在岷县以及腊子口地区配备了两个师的兵力,想要通过如此天险挡住我军去路。

图|腊子口天堑

主席眼看着腊子口的天然地势,想着过往我军闯过的乌江、金沙江、雪山、草地等等考验,他很清楚,这一次又是我军不可避免的一场硬仗,可他也有信心,一路披荆斩棘的将士们还能继续创造奇迹。

就这样,主席向全军下达了命令:“两天之内拿下腊子口!”

9月16日下午,腊子口战役正式打响,我军先后发起了五次猛攻,奈何腊子口地势太过险峻,有效的进攻总是难以展开,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便是,敌军在桥头修建好了一处碉堡,还是完全依托腊子口地形优势建造的,妥妥的易守难攻。

眼看着此次战役极有可能变成无法完成的任务,毛振华再一次请缨出战,而他又是如何创造奇迹的呢?

五、“天降奇兵”助推局面扭转

那时的毛振华已经晋升为先锋团1营1连连长,眼看着战友们一次又一次冲上腊子口却都被敌军碉堡轻而易举地击退,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先锋团也为此焦虑起来。

其实,当时的我军除了头顶主席下达的死命令,全军将士还面对着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国民党胡宗南带领的敌军正在朝腊子口赶来,倘若在追兵到来之前,我军依旧无法突破这道天堑,和追兵交战连可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先锋团团长王开湘召开紧急会议,向全团将士说明了腊子口进攻的严峻形势,因为我军当时没有迫击炮这样的重火力支撑,即便战士们不断向敌军碉堡投射手榴弹,被动的攻势状态依旧无法改变。

群策群力之际,毛振华站了出来,通过之前一番地势观察以及对敌军阵营的了解,他提出了自己的一番见解。

图|毛振华(剧照)

“报告!据侦察,敌人这个碉堡没有顶盖,后面的山崖也没人防守,我们团出一队人,从后边绕道山崖上去,从上边扔手榴弹,肯定能把碉堡一次性端掉!”

毛振华的建议让王开湘眼前一亮,要知道,当时敌军修建的碉堡的确仅仅考虑到了易守难攻的地势,源于后方的悬崖峭壁,也就忽视了碉堡顶盖的作用,除此之外,敌军还将所有的兵力都集结在了与我军交战的正前方,左右两侧根本没有兵力部署。

这样的战略安排,或许是一种挑衅,也证明了敌军有着十足的把握,我军不会从山崖的其他部位迂回上来,只能通过正面攻击的方式试图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可他们还是低估了我军的战斗力,换言之,国民党军这群“双枪兵”从未见识过我军将士面对艰难险阻的志在必得!

毛振华的建议听着的确诱人,可王开湘也知道,想要让突击队从七八十米的绝壁攀岩而上,在没有过硬的装备支撑,想要做到如同登天。

虽说毛振华表示拼死都要完成任务,可王开湘依旧不敢轻易答应,直到一位名叫云贵川的苗族士兵站了出来,低声说了一句:“团长,我来吧!”

原来,这位小战士自幼就在大山中采药,爬大山、攀峭壁总是家常便饭,由他做迂回打击部队的先遣兵,攀岩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就这样,我军制定了全新的作战方案,兵分两路展开腊子口争夺战:

其一,先锋团政委杨成武率领第6连从正面进行夜袭,试图夺取木桥,如若无法达到目的就对敌军碉堡展开连续进攻,以达到瓦解敌军意志、消耗敌军弹药、引发敌军恐慌的目的。

其二,先锋团团长王开湘带领1连、2连悄悄迂回到腊子口右侧,再通过攀岩峭壁,逐步摸到敌军碉堡的正后方。

图|腊子口战役

这样一来,敌军碉堡先前占据的地理优势就会瞬间变为劣势,我军战士仅用手榴弹轰炸就能轻而易举地将其端掉。

如此危难之际,我军居然连一捆结实的绳子都找不到,毛振华又一次急中生智,战士们纷纷解下绑腿,一条凝聚着千万战士钢铁意志的绳索横空出世。

趁着夜色、背上绳子,云贵川小战士凭借一根带铁钩的长杆顺着陡壁爬了上去,随后将绳子绑在峭壁的树干上,山下的战士一个又一个爬上了悬崖峭壁。

不久之后,敌军碉堡的半山腰升起了一白一红两枚信号弹,白色表示1连、2连迂回成功,红色表示总攻开始。

当信号弹的光芒洒在敌军脸上,望着头顶的众位红军士兵,众人顿时魂飞魄散,此刻的我军战士好似神兵天降,手榴弹如倾盆大雨般砸向敌军碉堡,这群“双枪兵”立马吓尿了裤子,纷纷扔下枪支想要逃命。

整整5个多小时的激战,腊子口就这样被我军攻克,完全超出敌军的预期,而提出如此明智作战计划的人,恰恰是毛振华,不可否认,继强渡乌江之后,他又为我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要说当年的这场战役,我军打得有多辛苦,从时任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的感慨中就可见一斑:“不知道我们这些英雄们是如何爬上悬崖峭壁投掷手榴弹的!”

如此感慨的背后,是因为彭德怀亲眼目睹了腊子口前面一处50米的崖路上,竟然铺满了一地手榴弹片以及木柄。

腊子口战役的胜利,意味着我军成功越过长征途中的最后一道天险,而蒋介石想要借助有利地形消灭我军的企图彻底破灭。

图|腊子口大捷

走出岷山山脉的我军迎来了新生,也让国民党大军意识到,哪怕我军战斗到只剩最后一名士兵,依旧是他们不可战胜的存在!

毛振华又一次为全军立下大功,就在他踌躇满志、继续向前之际,不幸却从天而降,这样一颗耀眼的我军新星,又因何陨落?

六、英雄枉死,将星陨落

当我军进入甘肃境内,摆脱了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一路快速向西北方向行进。

当时毛振华带领的连队依旧是我军的先遣部队,当他们沿途来到环县洪德城时,在一处土围子意外遭遇当地民团和地主武装的偷袭。

身为先遣队领袖,这样的小型战斗,毛振华依旧冲在最前面,只可惜,两方交战过程中,他的面门不幸中弹,因此当场牺牲,年仅25岁。

当政委杨成武得知消息赶来时,上前紧紧抱住毛振华,遗体尚有温度,就好似他只是受了伤昏过去一般,可大家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军当之无愧的战斗英雄就这样永远离开了……

5天后,抵达吴起镇的我军正式结束了漫长的长征考验,就在众人纷纷欢呼雀跃时,杨成武不禁嚎啕大哭,他为毛振华倒在胜利前夕感到不甘,也为我军失去了这样一位悍将感到惋惜,正如他说的那样:“我们失去了一员虎将!”

结语

倘若毛振华没有遭遇当年的灭顶之灾,始终奋战在我军最前线的他,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呢?不妨看看当年和他年龄、资历、军职相仿的良将就知道了。

曾经,朝鲜战场上赫赫有名明的“万岁军”军长梁兴初将军,长征时期还只是我军的一名侦察连连长,而毛振华当年的战功、才能都不在他之下,1955年大授衔,梁兴初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可想而知,倘若毛振华能奋战到此时,注定会是我军当之无愧的翘楚。

图|开国中将梁兴初

说到底,倘若当年毛振华立下的战功仅仅是靠勇敢与无畏,又怎能得到我军领袖们的高度关注,他的过人之处便在于智谋和胆量并存,于绝境中向死而生!

事实上,当年的长征路上,毛振华立下的战功远不止强渡乌江以及巧夺腊子口,只可惜,如今的史料已经无法找到更多有关于他的事迹。

奔涌乌江水、险峻腊子口,昔日的战斗声犹在耳边,英雄还在天上守护着如今得来不易的国家,在此惟愿,毛振华英烈含笑九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9832.html
上一篇送别!《长津湖》“伍千里”原型李昌言逝世
下一篇金太宗:灭辽、灭北宋,子孙后代七十多人被完颜亮处死

为您推荐

【红色文化】红军时期部队番号的演变——人民军队番号历史沿革之三

【红色文化】红军时期部队番号的演变——人民军队番号历史沿革之三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红军时期部队番号的演变人民军队番号历史沿革之三王  澎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称谓逐渐统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并沿用至今,部队番号也经历了一个从繁杂到统一的发展过程,具体体现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和以华北军区野战部队为代表的五大野战集团番号的演变。征战西北的第一野
陇南两当举行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烈士铜像揭幕仪式

陇南两当举行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烈士铜像揭幕仪式

中国甘肃网11月22日讯(本网记者 程健)11月22日,陇南市两当县举行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烈士铜像揭幕仪式。陈红军烈士的铜像在县人武部营区,高1.6米,主体由黄铜铸造,造型庄严、肃穆,洋溢着崇高、不朽的英雄气质,极富感染力和震撼力。两当县县长武冰表示,陈红军烈士铜像的揭幕,旨在让红色基因的种子生根发芽、代代相
赓续红色血脉 闽东红军独立师研究会福建宁德成立

赓续红色血脉 闽东红军独立师研究会福建宁德成立

活动现场。 吴允杰 摄 中新网宁德9月29日电 (吴允杰)“希望研究会的同志不忘初心,踏踏实实研究闽东独立师,把研究工作推向实际化,有长远安排、有每年的工作安排,真正出些精品。”阮英平烈士之子、原解放军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部长、少将阮朝阳29日在福建宁德如是说。    阮英平烈士之子,原解放军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部
【讲好红色巴中故事59】吴瑞林迎接红军入川

【讲好红色巴中故事59】吴瑞林迎接红军入川

END往期推荐紧急寻人!巴中一地3名密切接触者活动轨迹公布速自查!巴州区公布1名密接者部分活动轨迹!巴中一县区招聘大量见习岗位,详情来源丨巴中日报编辑 | 陈益斌  责编 | 韩梅  审核 | 张容 余小林报料热线 | 501111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04你们点点“分享”,给我充点儿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