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格登山色伊江水——纪念林则徐遣戍新疆180周年

格登山色伊江水——纪念林则徐遣戍新疆180周年

今年的12月10日,是禁烟遭贬的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遣戍新疆伊犁的180周年。1842年12月10日(清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九),林则徐到达其流放目的地——伊犁惠远城,在新疆度过了三年的谪戍生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继承、发扬林则徐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学习他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林则徐在新疆的三年期间,正是处于其仕宦逆境、人生低谷当中,但仍然不计个人荣辱,关注边疆安宁、关心百姓疾苦。林则徐在新疆的三年,充分展示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博大胸怀,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人格魅力。“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当林则徐结束三年的新疆谪戍生涯,奉旨踏上归途的时刻,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祖国西北的这片热土,边疆的山水、边疆的人民、边疆的安宁无不牵挂在心底。

万里荷戈 发配伊犁——从浙江镇海到新疆伊犁

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虎门销烟的壮举,曾使道光帝龙心大悦,“可称大快人心一事”。然而随着事态的扩大,英舰北上肆扰京津畿辅地区后,朝廷里的主和派占据上风。林则徐、邓廷桢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为名遭“严加议处”、“革职”。

1841年7月13日(道光二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正在浙江镇海(今宁波)协助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筹办镇海军营事务的林则徐,接到道光帝“林则徐着革去四品卿衔,均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的谕旨。翌日,裕谦等浙江各级官员前来送行。林则徐怀着忧郁伤感的心情,乘舟离开镇海,踏上“万里荷戈”的戍途。

林则徐前往伊犁的戍途并非一帆风顺,除去“东河效力”及西安养病时日,计历时约210多天;途经浙江、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行程约1万余里。

1841年8月,林则徐途经江苏京口(今镇江)时偶遇魏源,在短暂的会晤中,林则徐将其在广东禁烟时主持编译的《四洲志》等资料交付魏源,嘱其编纂《海国图志》。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与现状,组织编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撰成《四洲志》一书。魏源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一百卷。

1841年10月,林则徐奉旨赶到祥符黄河治水工地。这年8月,黄河水势暴涨,河南祥符黄河三十一堡堤顶漫塌,决口竟达三百多丈,开封受淹,河流改道,河南、安徽等五府二十三县受灾。河南巡抚牛鉴、东河总督文冲束手无策。道光帝谕令“林则徐着免其遣戍,即发往东河効力赎罪”。在黄河大堤上林则徐充分发挥其治水的特长,建议趁秋季少雨时节,组织赶造挑水大坝,并协助襄办文案、稽核总局。在京友人获悉林则徐“东河效力”的消息后,纷纷表示祝贺,希冀林则徐能够被重新启用。然而,至次年3月18日(二月初七),当黄河大堤合龙在即,道光帝谕令林则徐“着仍遵前旨,即行起解,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由于此前林则徐在东河工地上感染疟疾,自4月份到西安后就一病不起,经过4个多月治疗,病情稍有好转随即起行。1842年8月11日(七月初六),林则徐携三儿聪彝、四儿拱枢离开陕西西安城,继续踏上万里荷戈路,前往遥远而陌生的伊犁。西安将军布彦图等陕西各级官员送于郊外。林则徐自西安开始,每日备纪行程,至到达戍所惠远城止,写成《荷戈纪程》一卷。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表达了林则徐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林则徐虽身遭坎坷,但他不计个人荣辱,时刻不忘国事安危,关注东南时局的变化。自林则徐赴戍,东南战况噩耗连连,镇海、镇江、宁波接连失守。“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就是林则徐西戍途中心境的真实写照,深刻地反映了对东南局势的忧虑及休戚相关的思想感情,东南战局的炮声一路伴随着林则徐西行。

1842年12月10日(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九),林则徐“万里荷戈”终于抵达了目的地——清代新疆的政治中心、总统伊犁等处将军府衙所在地惠远城。

伊犁将军以及伊犁的各级官员给予林则徐极高的尊崇。林则徐到达伊犁界四台(军台,清代的驿站)时,伊犁将军布彦泰、参赞大臣庆昌俱遣“戈什哈”来迎接。将军、参赞派遣人员迎接遣员是前所未有的。

关注边防 塞海并重——林则徐“塞防”思想的产生

林则徐遣戍伊犁,从英夷横行、战火纷飞的东南沿海来到相对平静的西北边陲,在与伊犁将军布彦泰等伊犁各级官员交流交往中,以一个政治家敏锐的视角审视着祖国西北地区的边防与安宁,深切地感受到沙俄的威胁已经逼近中国边界,“风平浪静”的祖国西北边陲已经处于巨大的危机之中。

1842年夏,从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各地不断地有“英夷”兵船准备北上滋扰天津的消息上达朝廷中枢,一时真假莫辨,不知所措。道光帝从各地调兵布防,并计划从新疆的巴里坤、伊犁两镇总兵中裁撤一镇移置天津,以巩固京津畿辅藩卫。原定计划是裁撤巴里坤总兵,但兵部提出异议,认为伊犁镇总兵随将军驻扎,两满营及伊犁四营和伊犁镇兵额十倍于巴里坤,建议裁撤伊犁镇总兵。伊犁镇总兵驻扎绥定城,主要职责是屯田,屯地分布在今天的伊宁、霍城、霍尔果斯一带,清代“伊犁九城”居其六,即绥定、广仁、瞻德、拱宸、塔尔奇、熙春。

1843年1月15日(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伊犁将军布彦泰收到兵部尚书裕诚等《奏为遵旨复议裁撤伊犁镇总兵移置天津等事》副本。布彦泰委托林则徐草拟奏稿,并委派各领队大臣、伊犁镇总兵到林则徐寓所,向林则徐介绍伊犁所处的内外环境,沙俄的威胁已经逼近我边境,骚扰我巡边官兵的正常巡逻。“塞防”的重要性已经日益突出。

至1月18日,林则徐完成奏稿草拟工作。20日,伊犁将军布彦泰上奏《奏为遵旨体察情形复奏裁撤伊犁总兵移置天津事》奏折。

林则徐日记尽管没有提及为布彦泰草拟奏稿一事,但根据伊犁镇总兵裁撤案的相关奏折并结合林则徐日记记载,可以复原林则徐草拟奏稿的经过。《林则徐日记》记载:十六日“布将军邀早饭”,由于林公感冒未能前往。随后邓廷桢、布彦泰先后来寓所“晤谈”。林公辞掉“皂乐亭招观弈”,委派彝、枢两儿前往祝贺严吟仙“五旬生辰”。

十七日,伊犁四营领队大臣和伊犁镇总兵先后来寓所“晤谈”。午后,和邓廷桢一起“为将军商拟稿件”。

十八日,东厅(理事同知衙门)书臣(笔帖式)“来晤”,取走了草拟好的稿件。晚上赴“布将军邀晚饭”,对稿件进行最终敲定。

伊犁镇总兵裁撤案,对林则徐“塞防”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使林则徐一改当时身在西戍途中,心系东南沿海的状况,全身心地投入到关注祖国西北边陲安宁与安全当中。正是草拟奏稿的机遇,确立了林则徐的“塞防”思想,进而对晚清新疆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垦荒修渠 造福边陲——在伊犁的捐修水利开垦荒地活动

林则徐作为被贬的官员,在政治逆境中并未感到前途渺茫,从而意志消沉,无聊度日。我们通过林则徐的日记、书札、诗歌,仿佛看到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以年老体衰、“戴罪废员”之身,仍然不忘国事,积极探求建设边疆、巩固边防的策略,仍然尽其所能给新疆各族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林则徐到达惠远城后,伊犁将军布彦泰随即安排林则徐执掌将军府粮饷处主事。鸦片战争后,清朝向英国赔款,国库财政拮据,对新疆驻兵的军饷也就日趋减少。新疆大兴屯田,已刻不容缓。林则徐积极协助布彦泰,对推动伊犁地区开垦荒地、兴修水利起到积极作用。《清史稿》记载:“布彦泰新疆开垦,胥赖林则徐之擘画。”

在林则徐一生的诸多政绩中,关乎国计民生的水利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为官所到之处,都留下造福子孙的治水业绩。他由务实和钻研成为专家,治水范围包括长江、黄河、运河、淮河、伊犁河,有专家评说:“林则徐治水的成就,在江苏表现的是全面;在湖广表现的是熟练果断;对黄河的设想最宏伟;对畿辅地区阐述得最完整;在新疆留下的影响最深远。”

林则徐在伊犁,开垦阿齐乌苏废地,捐修湟渠龙口工程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功绩。

阿齐乌苏位于今伊犁惠远老城以东(即今兵团四师可克达拉市66团至伊宁市巴彦岱镇附近),有荒地10余万亩。嘉庆年间,伊犁将军松筠曾奏请开垦阿齐乌苏,后因缺乏水源而废弃。到道光年间,伊犁将军布彦泰决定重新开垦阿齐乌苏,为解决水源问题,拟定从伊犁河支流——喀什河引水。林则徐抱病向布彦泰呈请捐资承修水利工程中最艰巨的龙口工程。

这里有份伊犁将军布彦泰上奏道光帝的《奏为开垦阿齐乌苏荒地林则徐承修龙口首段一律完竣实为人才难得事》奏折,所记载的是林则徐参与开垦阿齐乌苏荒地和捐修湟渠龙口工程的史料:

此次开垦阿齐乌苏荒地,一切应办工程俱系捐资人员分段承修,龙口首段系原任两广总督林则徐承修。查龙口地势……渠宽三丈至三丈七八尺不等,深五六尺至丈余不等,长六里有奇。先经奴才指明紧要处所,嘱令认真妥修,务期坚固以垂永久。兹奴才周历履勘,其所办要工六里有奇,一律完竣,委系十分坚固……据林则徐原呈内称林则徐受恩深重,获咎遣戍,遇此开垦要务尤宜踊跃急公,情愿认修龙口要工籍图报效,将来工竣断不敢希冀乞恩,等语……赋性聪颖而不浮,学问渊博而不泥,诚实明爽,历练老成,洵能施诸行事,非徒托空言以炫目前者比……平生所见之人实无出其右者,窃谓人才难得……弃瑕录用……奴才与林则徐素不相识,断不敢蹈欺饰之愆,实为人才难得起见,不揣冒昧手缮密陈……

布彦泰对林则徐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开垦阿齐乌苏荒地、捐修湟渠龙口工程的成功实施,使伊犁将军布彦泰非常敬重林则徐的为人,他向道光帝密奏,建议启用林则徐。然而纵观《清实录》中的记载,涉及阿齐乌苏、湟渠的记录不少,但在褒奖的大小十几个各级官吏的名单中,唯独没有提到林则徐的名字,亦看不到林则徐在此工程中起到什么作用。从档案中可以看到,布彦泰的奏章,道光帝没有答复,也没有理睬。所以,道光朝《清实录》的编纂官们就没有收录这一内容,因而在以皇帝谕旨为主要内容的《清实录》中就没有任何踪迹。而且道光帝未在布彦泰的奏折上有任何批字,可见此时道光帝还没有重新起用林则徐的计划。

南疆勘地 兴民实边——林则徐南疆踏勘荒地

伊犁垦荒见成效,天山以南各城也纷纷奏请开垦。《清史稿》记载:“二十四年,新疆兴治屯田,将军布彦泰请以则徐其事,周历南八城,濬水源,辟沟渠,垦田三万七千余顷。”

道光帝通过布彦泰传旨林则徐前赴周历履勘,具体事务是勘丈地亩,兴办水利,招民安户,考核工费等。这就是林则徐踏勘南疆荒地的背景。

1845年1月24日(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林则徐离开了生活两年的伊犁惠远城,赶往迪化,再经吐鲁番折赴天山以南。

林则徐扶病奔波于天山南北各地,注重考察水利,草拟勘地奏稿,坚持合理分配垦地,减轻赋税。提出充实武备力量,防止内乱外患。对于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节省国家财政,加强和巩固边防,都有积极进步的意义。

1845年初,林则徐会同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全庆结伴西行,先后勘查了库车、乌什、阿克苏、和阗、叶尔羌、喀什噶尔、喀喇沙尔七城垦地。途经英吉沙,遍历南疆八城,勘地60余万亩。

9月,在吐鲁番所辖托克逊之伊拉里克勘地11万亩。

10月,在哈密以东塔尔纳沁勘地7000余亩,还接受军民控状,迫使伯锡尔郡王退出所霸田地万余亩,收为国有,招民耕种。

林则徐在南疆勘地期间,细心考察巴尔楚克屯田的历史和现状,推动伊犁将军布彦泰奏请招民开垦,以粮足民多,渐成重镇,以控制边陲。

林则徐在勘地时坚持与勘水并举,悉心指导兴修水利。在垦地分配上,合理分给各族农民耕种,并提出改屯兵为操防,充实了武备力量。

林则徐在南疆踏勘荒地的一年多时间里,其日记、信札中对南疆维吾尔族的生活、习俗多有描述。其《回疆竹枝词》生动地描绘了南疆维吾尔族的生产生活、饮食禁忌、婚丧嫁娶等。林则徐采用了许多维吾尔语的音译,在诗歌中娴熟、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

道光年间的新疆屯田,是由林则徐遣戍新疆而推向高潮的。他以花甲之年、多病之躯,不怕路远艰难,遍历八城,为开发和保卫祖国边疆而贡献余力。他没有任何头衔,也没有上奏之权,只是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清史稿》记载:“时前两广总督林则徐在戍所,布彦泰于垦事一以谘之,阿齐乌苏即由则徐捐办。事既上闻,命布彦泰传谕则徐赴南路阿克苏、乌什、和阗周勘。布彦泰疏留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全庆暂缓更换,与则徐会勘。凡历两年,得田六十余万亩。”

1845年10月28日,道光皇帝谕令林则徐回京,加恩以四五品京堂候补。12月4日,林则徐结束了履勘南疆东疆垦地事务。从哈密起程返回内地,他深情地回望祖国西北边陲的大好河山,“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

林则徐在新疆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他身处逆境心怀报国之志,远见卓识,关注新疆边防,积极参与筹划伊犁开垦和水利建设,周历南疆踏勘荒地。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将祖国边陲的这段历史展示出来,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够了解伊犁曾经的过去。伊犁见证了各族人民抵御外侮、反抗殖民侵略的历史;见证了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历史;见证了民族团结繁荣发展的历史。纪念林则徐在新疆的历史功绩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伊犁日报 通讯员 安英新 邓丽)

来源:伊犁日报

监制:刘   冰

审核:张爱兰

责编:李建苹

编辑:都   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8281.html
上一篇古言«九王妃她只想失宠»双洁双强双宠,真香
下一篇锦世文娱策略经营手游无悔华夏游戏阵营讲解

为您推荐

新疆的饭贵吗?我也说几句。

新疆的饭贵吗?我也说几句。

最近,网上刮起一阵风,随着哈尔滨的“小土豆”“小沙糖桔”风光无限,抨击新疆物价高、不敢来新疆旅游的帖子越来越多,很多新疆网友也跟风说话,导致新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