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出身小妾,站着吃饭24年,儿子的一番举动,为她赢得了最后的尊严

出身小妾,站着吃饭24年,儿子的一番举动,为她赢得了最后的尊严

荷花池的谭家祠堂外,围满了看热闹的人。而祠堂里,也已吵作了一团。

几位上了年纪的老者,满脸愠色地挡在大门口里,一言不发。一群年轻人,则挡在了一架棺椁的面前,吵吵嚷嚷。显得旁边的小侧门,格外的冷清。

身穿重孝的中年男子,气得浑身都颤抖了起来。他直接躺在了棺材上,大喊了一声:“起棺!”杠夫这才抬起灵柩,向着祠堂的大门走去。

大门前的老者还想上前阻拦,却被男子怒吼的另一句话,彻底震慑住了。

“今天,我谭延闿死了,抬我出殡!”

谭延闿

话音落定,整个世界都仿佛安静了下来,那些老人和年轻人似乎有些错愕了。或是手足无措的低下了头,或是沉默不语的看着,棺椁从大门抬了出去。直到渐行渐远,才听到一声声的哀叹。

这个仰卧在棺材上的,正是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谭延闿,而躺在棺材里的,就是他的母亲,李氏太夫人。

37年了,他终于为母亲洗刷掉了,身上所有的卑微,也为她赢得了,人生最后的尊严。

谭延闿的父亲叫谭钟麟,是咸丰六年的进士。那年,杭州府知府出缺,时任江南道监察御史的谭钟麟,便谋得了这份美差。

不久之后,他的一个在外为官的老朋友,带着家眷回乡探亲,恰巧路过杭州。谭钟麟便将朋友邀到家里盛情款待。一连数日,不是吃席喝酒,就是游览杭州的湖光山色。

谭钟麟像

再待下去,即便不耽搁回乡的行程,恐怕也沉醉在杭州的美景里了。朋友这才起身,主动向谭钟麟辞行。

可当打点好行装、准备启程之时,这个朋友才发现,他的一个随身丫鬟不见了。知府衙门里,前前后后找了好几遍,始终没有找到这个丫鬟的身影。

眼见着天色将晚,朋友又急于上路。便面露愧色,又有些不耐烦地对谭钟麟说;“既然找不到,那就不找了。云觐(谭钟麟字)兄,若是见到了她,就将她留在府里,当个使唤丫头吧。”

两人又是寒暄了一阵,谭钟麟这才目送朋友远去。直至看不到车马的影踪,他才转身回到府中。

故友远去,谭钟麟似乎还有些许的不舍。毕竟年近五旬,今日一别,再见已不知是何夕。谭钟麟百感交集,竟不自主的,向朋友住过的客房走来。

清朝站在一旁的小妾

他推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地的碎瓷片。一个还算贵重的花瓶,被摔得七零八落。谭钟麟觉得可惜,便叹息了一声。

也正是他的这声叹息,却惊出了床底下一丝细微的动静,随即又静了下来。有些好奇的谭钟麟便低头弯腰,向床底下看了一眼。这一看,着实也把他自己吓了一跳。

一个丫鬟打扮的姑娘,正蜷缩在床底下。她脸色苍白,目光里满是恐惧,浑身上下都在激烈地颤抖着。

“这大概,就是朋友找不到的那个丫鬟”。

谭钟麟定了定神,这才把姑娘从床底下唤了出来。把她叫在跟前,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姑娘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

那一刻,吓得她似乎连哭都不敢了。她用尽浑身力气,压制着的抽泣声,断断续续的,憋得满脸通红。谭钟麟倒是没有为难她,心平气和地安慰了她两句。只是问她,为何躲在床底下,不肯跟着主家回乡。

清朝照片

丫鬟见谭钟麟没有要责骂她的意思,这才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这个姑娘出身贫寒。为了生计,很早就到了谭钟麟朋友的家里,作使唤丫鬟。就在方才收拾行李的时候,她一不小心把花瓶碰到了地上。

那花瓶一看就是个贵重的东西,要她一个丫鬟来赔,肯定是赔不起的。少不了要遭到主人的一顿责骂,甚至是一顿毒打。

她是见过被毒打得下人的。不顾死活,遍体鳞伤。一想到那幅画面,她就害怕得不得了,这才慌慌张张地躲到了床底下。

谭钟麟了解了来龙去脉,倒也没有再责备她。见她相貌清秀、又诚恳老实,便把她安排到了母亲那里,给老夫人做了个贴身侍奉的丫鬟。

或许是有感于谭钟麟的收留。这丫鬟不仅本分、而且勤劳能干,再加上她善解人意,又懂事乖巧,很得老夫人的欢心。

青年谭延闿

老夫人又见她容貌娇好,长得十分清秀,是个很得力地使唤丫头。便又安排她去了谭钟麟的身旁,做了通房丫鬟。

这通房丫鬟,与那些洗衣做饭、干粗活的丫鬟大有不同。她的卧房就在主人卧房的外面,是专门昼夜伺候主人和主母的,可谓是丫鬟中的高级丫鬟。

不仅有机会窥视闺房之乐,也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但凡有几分姿色,便有可能从下人变做主子,成为主人纳妾的不二人选。

那《红楼梦》里的平儿,便是贾琏房中的通房丫头,可见其在丫鬟里的地位。

1879年,谭钟麟二度回浙,担任浙江巡抚。而这个长相俊俏的通房丫鬟,也已有了身孕,怀了他的孩子。

冬日一天的夜里,谭钟麟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晚清重臣何凌汉穿着朝服,前来拜会于他。

中年谭延闿

何凌汉是嘉庆十年的探花。官至左都御史、户部尚书,而且写得一手好字。梦中的何凌汉站在谭钟麟的面前,是一再的作揖,却笑而不语。谭钟麟方要上前搭话,何凌汉却转身而去。

谭钟麟从梦中惊醒了,他百思不得其解。对于何凌汉,他是只闻其名,却从未见过其人。毕竟何凌汉死的时候,他也只不过才18岁而已,既无功名、更无名气。

就在这时候,不远处的房中传来了一阵,婴儿的啼哭声,紧接着仆人前来报喜。那通房丫鬟,为他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57岁的谭钟麟,也算是老来得子,更是兴奋不已。联想到方才的梦境,他给这个儿子取了个“祖安”的字号。何凌汉谥号“文安”,大有继承何凌汉遗志之意。

谭延闿手书孙中山墓碑

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谭延闿,而那个通房丫鬟,便是他的母亲李氏。

李氏为谭家延续了香火,身份自然也就得到了改变。从原来的通房丫头,变作了谭钟麟的小妾。

然而对于李氏而言,也只不过是换了一个伺候人的称呼,实质生活上,几乎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善。

谭家的饭桌很大,却似乎容不下,她这样一个娇弱的女子。

饭桌的正中,坐着谭钟麟和他的原配夫人,两旁各坐的是一位小妾,而李氏却只能捧着碗筷,站在谭钟麟的身旁。

饭没了,她要负责添饭,而谭钟麟和大夫人想吃什么菜,她要给他们夹到碗中。名义上是一起吃饭,也只不过是伺候着主人和主母吃饭而已。等残席撤下,她只能回到偏房中,和佣人们吃些粗茶淡饭。

谭延闿书法

可连那些佣人,似乎也有些看不上她。毕竟,她原本就是外来的丫鬟,又是靠着给谭家生下了儿子,才被纳作了妾。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戳着她的脊梁骨讽刺着她。

然而,除了忍受这一切,她又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呢?

即便是谭钟麟升任陕甘总督、后又调任闽浙总督,日子依旧是如此。所有的一切,她只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

谭钟麟在对待儿子谭延闿,和李氏上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他始终把李氏当做一个下人,却对儿子用心良苦。

儿时的谭延闿长得白嫩水灵,摇摇晃晃的小脑袋,更是透着机敏和聪颖。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也着实惹人喜爱。

话说有一天,一个江湖术士从谭家门口路过。

谭延闿雪景照

谭钟麟便将他请到府内,为几个儿子相面。那算命先生一眼就看中了谭延闿。他指着谭延闿对谭钟麟说;“此子将来必是宏图无量,只是恐其有违乃父之志”。

谭钟麟听算命的这么一说,是又喜又忧。喜的是他自己也没看错,儿子将来定能成就一番事业;忧的是怕他将来惹出无谓的事端,祸及家人。

为免儿子误入歧途,谭钟麟不仅整日的对谭延闿耳提面命,还早早的把他送入私塾,从严管教。

命他三日一篇文章,五日作诗一首。稍有出格之举,便遭到父亲的惩处,曾经日临《麻姑经》二百遍。

那一天,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来到谭府做客。不经意间,看到书桌上,几张写满字的纸张。他随手拿起来一看,不禁有些惊讶。

“奇才啊,奇才!”

谭延闿书法

他拿着纸来到谭钟麟的近前,问这是谁写的字。谭钟麟面露羞愧之色,有些不好意思的说,这是三子谭延闿所写。

翁同龢感慨道,“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事实也是如此,后来的谭延闿成为“颜体”大家。

既然已经上学,谭延闿多少也就懂得些人情冷暖、谁好谁坏。

那天,他刚从私塾回到院子里,就碰到了家里的仆人。仆人见他回来了,便满脸赔笑着问候道;“小三公子回来了”。

一种恼怒的情绪直冲谭延闿的脑海,原本还悠闲自在的小脸上,瞬间浮现出郁闷生气的颜色,他理都没理那个仆人,径直向着母亲的房屋走去。

一见到母亲,他就扑倒在了母亲的怀里。满是委屈的向母亲问道,为什么,别人见了大哥、二哥,都是称呼大公子、二公子。唯独到了他,怎么就成了小三公子。他讨厌这个称呼。

谭延闿题字

李氏听儿子说出这番话,顿时眼角里也含满了泪水。她又何尝不知,儿子在这大宅院里所受到的委屈和鄙夷的目光。可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过往的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压抑了多年的情绪,激荡着自己的内心。

这些年来,虽然有小妾的名分,却是如履薄冰、谨小慎微的活着,伺候着谭钟麟和他的原配夫人。

李氏从来不敢怠慢,处处留心;佣人们的恶语相向、处处嘲讽,她也只能是充耳不闻,默默承受,卑微的承受着一切。

谭延闿在哭,李氏也在哭。可连这哭声,这母子二人也是极力的克制着,生怕被外面的人听见。

“我是你父亲的小老婆,自然被人家瞧不起。你是小老婆生的,人家当然也瞧不上你。所以,你一定要懂事、要争气,要出人头地!那样,就不会再有人敢叫你小三公子了。”

谭钟麟墓

也许,那时候的谭延闿,还不清楚“小老婆”这三个字,对母亲来说意味着什么,但他似乎也明白,为什么别人都坐着吃饭,而母亲只能站着了。

“出人头地”四个字,彻底的烙印在了谭延闿的心中,他似乎暗自许下了誓言,早晚有一天,也要让母亲堂堂正正的,坐在谭家的正厅里吃饭。

从那天开始,谭延闿似乎更加懂事了。到了饭点,他便一个人来到偏厅里。等母亲伺候完父亲之后,他再陪着母亲一起吃饭。

别人或是叫他“小三公子”,或是叫他“小三少爷”,他也装作没听见。

只是每听见一次,就像是在他的心头上扎了一针,促使着他更加的用功。

父亲为他们兄弟几人,聘请了几乎是湖南最好的老师。他把这些老师,都当作了自己人生境遇中的贵人。

每来一位,每随父亲拜访一位大儒,谭延闿都拼命的向对方汲取着知识。

有志者、事竟成,皇天不负有心人。

黄兴

1893年,刚刚13岁的谭延闿考中了秀才。一时之间,成为了当地的佳话。要知道,即便是在礼崩乐坏的清末,十二三岁中秀才的人也不多。

然而,这依旧没能改变母亲在谭家的地位,依旧是站着吃饭的那个小妾。

又是九年的寒窗苦读,谭延闿参加府试,又博取了举人的功名。走在大街上,但凡是认识他的,总要揖一揖手,恭敬的称呼一声“举人老爷”。

毕竟中了举,便有了做官的资格,如若不然,也不至于,乐疯了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可在这谭府上下,他还是那个“小三公子”,母亲还是那个,有个名分的“高级丫鬟”。

1904年,慈禧下诏,在开封开科取士,召开甲辰恩科。谭延闿独自一人北上开封,抱定了不中进士、志不渝的决心。

近二十年的苦读没有白费。皇榜一开,“谭延闿”三个字位列右侧第一行、第一列、第一个,谭廷闿高中会元。

孙中山

大清朝二百余年,整个湖南出过状元、出过榜眼,也出过探花,却从未出过会元。消息不胫而走,谭廷闿的名字,随即传遍了湖南的大街小巷。

朝廷的捷报,也是飞马扬鞭,直奔谭家。

捷报传到谭家时,谭钟麟正在吃午饭。听到喜报的那一瞬间,虽然他的脸上没有浮现出一丝的喜悦,然而握在手中的筷子,却在不经意间颤抖了一下。

整个谭家是激动的,李氏更是难掩心中的喜悦。可谭钟麟没有发话,谁也不敢多说一句。毕竟,谭家的规矩不仅多,而且严。

谭钟麟夹起了一点菜,却把筷子停在了半空中。他没有回头,只是平淡的说了一句话。

那语气,听起来就像是当年,他问讯那个丫鬟,为什么躲在床底下一般。

“坐下来吃饭吧!”

谭延闿墓

平淡无奇的六个字,可又凝聚了多少含义。24年了,李氏在这张饭桌旁站了整整24年。如今,那空旷的地方,终于有了她的一个座位。

泪水在她的眼眶里打转,她小心翼翼的夹了一口菜,送进嘴里,使劲得咀嚼着。可那嚼的不是菜,是她24年来的卑微和心酸。

菜和泪水夹杂在了一起,她使劲的吞咽了下去。那口菜,究竟是什么滋味,她不知道。她只知道,是儿子用二十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她餐桌上的一席之地;是儿子用莫大的功名,洗刷掉了她多年来的卑微。

传言殿试之后,考官把拟定名次呈报慈禧。慈禧问这拟定的状元是谁,考官如实汇报。说此人叫谭延闿,是湖南人。不仅文章写的好,而且字也写的极其漂亮。

岂不知,这却戳中了慈禧的痛处。

一听拟定状元姓谭,慈禧就有些不悦。心中暗想,“这刚送走一个姓谭的,怎么又来一个姓谭的。”

纪念馆

又听是湖南人,慈禧更是恼火。

那“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就是湖南人。祸国殃民的“老巫婆”,生怕谭延闿也和谭嗣同一般,动摇她的奢靡享乐,便否了考官的拟定。

慈禧把拟定的榜眼刘春霖升为状元,把谭延闿从一甲一名,降格为二甲三十五名。

若不是因此,谭延闿的科举之路,也将是一段佳话。因为这是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场。谭延闿虽然,成为了大清朝湖南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会元,却与状元失之交臂。

等他再次回到家中,已然是换了一幅景象。家中所有的仆人见了他,都垂手站立,恭恭敬敬的喊一声“三公子”,母亲也终于坐在了饭桌上。

出人头地,让母亲坐着吃饭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一年以后,谭钟麟病故。加之谭延闿的两个哥哥早亡,他也就成了这谭家实际的当家人。母亲李氏,也随即升格为老夫人。

谭嗣同

谭府上上下下,再也没有人敢对他们母子施以眼色,更不敢再有半分的嘲弄。

1916年8月,36岁的谭延闿在黄兴的推荐下,二度主政湖南,担任湖南省长兼督军。然而此时,李氏却在上海的寓所里病入膏肓。

此时的湖南政局并不稳定,谭妻方榕卿担心他得到消息后,无法安心处理政事,只得自己日夜守在婆母的病榻前,煎汤熬药、用心服侍。

只可惜,病来如山倒。李氏还是撒手而去。

谭延闿的孝名,在湖南人尽皆知。母亲病故之后,谭延闿不顾手下的苦苦劝阻,冒着再次下台的风险,去往上海奔丧。

第二年,谭延闿迎灵柩于长沙老宅,为母亲出殡。谭家老宅在谭家祠堂的后面,棺椁抬出,必定要经过谭家祠堂。

母亲大半辈子都活在卑微与委屈当中,即便是为谭家生下了三个儿子,却依旧只能站着吃饭,直到自己高中会元。

慈禧

如今母亲亡故,谭延闿只想让母亲享受到,她该有的尊严和荣耀。他坚决主张,母亲的灵柩要从祠堂的大门而出。

然而,这却遭到了族人的强烈反对。仅因李氏是小妾出身,族人只允许她的灵柩从侧门而出。

谭延闿因此大为恼火。且不论,她为谭家延续了香火,就仅凭她生了一个,手握湖南军政大权的儿子,还不足以让她有尊严的离开吗?

谭延闿大发雷霆,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李氏的灵柩从祠堂的正门抬了出去,在场的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而那些围观的人群中,也有不少人黯然落下来了眼泪。

李氏这一辈子是平淡的,是饱受委屈的。可她却生下了这么一个至孝至顺的儿子。九泉之下,或许她也该瞑目了。

青年宋美龄

37年了,他终于为母亲洗刷掉了所有的卑微,也为她博回了人生最后的尊严。

或许正是因为母亲的遭遇,谭延闿才与时人有着不太一样的婚姻观念。

就在母亲去世的第二年,妻子方榕卿也病故了。那时的他也不过才39岁而已,孙中山便有意为他与刚刚从美国归来的宋美龄,牵线搭桥。

谭延闿不仅婉言相拒,还把宋美龄和蒋撮合在了一起。

这便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3646.html
上一篇族谱中嗣子、宗子、世子、嫡子等称谓有何区别,你能分清吗?
下一篇【党史天天学】黄继光妈妈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为您推荐

为啥养小妾的领导,下场都不太好?|循迹晓讲

为啥养小妾的领导,下场都不太好?|循迹晓讲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主讲:赛艇队长策划:赛艇队长责编:马戏团长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赛艇队长的辽宁省博物馆线下游活动◇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谢承汇的颐和园线下游活动◇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法源寺线下游活动◇ 长按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