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东里樟林为什么叫樟林?原来跟这棵树有关

东里樟林为什么叫樟林?原来跟这棵树有关

澄海的樟林位于澄海东北部,唐代是个海滨渔村;宋代盐业鼎盛,著名的小江盐场使司便设立于此,专管沿海各地渔盐业课税;明代是个海防重地,扼闽粤水陆交通要冲。洪武三年遭贼洗劫后,在这里建石城,设水寨,练水军,守边防。那时,韩江支流已经深入其地,是个“河海交汇”之处,百业俱兴,港埠也逐渐形成。

樟林得名,源于樟树。

樟树又名香樟,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树皮呈灰褐色,有细致的深沟纵裂纹。据说因为樟树木材上有许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作为树名。1996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第四次理事会上,著名汉学家饶宗颐先生指出:“樟林是种樟脑的地方,樟脑极其名贵”。据传,从唐代开始,“樟林”已广植樟树,陈汰余先生辑录南宋并续撰至民国初叶的《樟林乡土志略》(抄本)一书,其中「名称由来」条云:“昔时遍地樟木、檬灌成林,故名樟林。”

明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所修《潮州府志》已记载饶平县苏湾都江北堡有“樟林村”。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三月,为了防御日益严重的海盗、倭寇的侵扰,原散居于莲花山麓的各个小村落开始在山下埔地合建一个大的聚落,同年十月樟林15姓“户丁”上呈潮州知府,请求在这个新建的聚落设防自卫,得到潮州知府批准,于是樟林开始建筑寨墙和炮柜,是为樟林“创乡”,当时的“樟林乡”已是名副其实的樟树成林了。

阴香树皮细腻

那么,为何原先樟树成林的樟林乡,解放后樟树却近乎绝迹,据记载,大量砍伐樟树起于清初斥地,所谓斥地,也叫迁界、迁海,是清初统治者为了割断东南沿海和郑成功的联系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康熙三年,清廷严令沿海百姓迁入内地,澄海全境,除水师提督许龙家乡南洋外,百姓内迁50里,至海阳县北部,几近客家地区。据清嘉庆年间编修的《澄海县志》记载:“三次迁斥,城堕民毁,全县几废。”“村落蔓蒿,城廊为墟。”而在第二次斥地时,“屋宇、砖石、物件、树木悉被未迁的人搬拆已尽。”(《樟林沧桑录》)樟树当然也难逃厄运了。但真正大规模毁灭性地砍伐樟树应是民国初期,当时反动军阀陈炯明盘踞广东,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因为樟树可以制成樟脑,销往外国制作成樟脑油,反动军阀便从中渔利。广东专门设立“官樟局”负责征集樟树,还要求各地清点报告樟树棵数,没有上报的一律视为“官樟”砍伐充公。由于官府有利可图,全省范围内卷起砍樟飓风,潮汕各处的樟树被强行砍毁殆尽,樟林的樟树便惨遭毁灭。从那以后,在樟林就再也看不到一棵樟树。

赤子丹心,情系桑梓。迨至千禧年之春,在樟林乡旅泰侨领蓝健龄、陈耀群先生的倡议下,旅泰侨胞踊跃捐资购买樟树种苗,并组团回梓里亲植樟树,美化绿化故土。现在,东里镇的樟西路两旁,樟林塘西村支渠路至古港路边樟树枝繁叶茂,绿荫如盖,樟香醉人。樟树再次在樟林大地扎根长叶、开花结果,生机盎然,樟林又呈现“樟树成林”的新景象。

来源:澄海100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5211.html
上一篇《紫川》鲁帝投诚光明王,特兰会战开启!
下一篇传国玉玺到底流落何方,什么原因导致失传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