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宋朝真的选错首都了吗?500年后一场双输战役说明了一切

宋朝真的选错首都了吗?500年后一场双输战役说明了一切

《军武次位面》作者:杨树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让人一想起来就情绪激动,“专治低血压”的历史事件。这其中,“靖康之变”必定入选,甚至要排第一。因为,这事不仅伤害性很大,侮辱性也堪称最强,即使是快九百年后的现代人,读到这里仍不免气到浑身发抖。

当然,情绪归情绪,后世对靖康之变和北宋灭亡也进行了严肃的探究。偌大的宋朝,怎么就被人一家伙端了首都,直接给“斩首”了呢?原因分析了很多,其中地理因素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原因——开封,周围地势平坦,无险可用,难于防守,一旦兵临城下,那就完蛋了!

▲三个古都,只有开封无险

一句话,就是宋朝选错了首都,开封这地方不行,要是选在长安,洛阳这两个汉唐旧都,有山川险阻,面对长途奔袭的金军,怎么着也是更容易防守啊。其实,宋太祖是考虑过迁都的,只是最后没迁成,原因当然也有很多,不过这里咱们暂且不讨论,而是设身处地的考虑一下,在军事上,开封真的就无法防守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找一个类似的案例作为对比。徽钦二帝的确是没守住,那么有守住的吗?还真有。

发生在五百多年后明末乱世的开封之战,就是一个反例。虽然时间跨度有点大,但考虑到生产力水平并无实质提升,武器装备方面,也只是多了不足以改变战争样式的原始火器,所以仍然有参考价值。

公元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河南闹起了饥荒。经过数次起伏的闯王李自成,当即决定带领一支小队伍进入河南,无数饥民投奔,很快就发展成几十万大军。1641年一月,李自成兵围洛阳,封地此地的福王,万历皇帝的爱子朱常洵,搜刮财富无数,却一毛不拔,百姓和守军恨之入骨,打开城门迎接李自成。

然后,福王这个三百斤的大胖子就被斩了,据说还被扔进大锅,和鹿肉一起炖成了“福禄宴”。

拿下了洛阳,李自成的下一个目标,直指开封。因为李自成的农民军,以“不纳粮”为号召,解决财政问题主要依靠“吃大户”,攻克一个大城,拿下一个藩王,就获得了王府堆积如山的财富,不仅有了军资,还能广为散发,收揽人心,这就是农民军不断发展壮大的“路径依赖”。

所以,李自成在河南一定优先攻打那些富有的城市。而开封城内就有一个与福王同等量级的王爷——周王朱恭枵,无论是开封的财富,还是交通要冲,一线城市的地位,对李自成来说,都极具吸引力。

李自成最开始打算智取,表面上派兵向鲁山、汝州进发,以迷惑牵制明军。暗中派三百骑兵冒充官军,企图从西门混入,却被大量涌入城内的人群堵住。为了尽快进城,这支人马连砍带赶,清理出通道的同时,也暴露了意图。发觉不对劲的守军,立即放箭开炮,关闭城门,这次“特别军事行动”失败了。

奇袭不成,随后抵达的三万农民军开始强攻。

此时是崇祯十四年二月初,明朝的正规军还在黄河北岸和洛阳附近周旋,开封城内兵力空虚,形势似乎又回到了500多年前——孤城一座,人心惊惶,大敌当前。相比之下,这次情况可能还更糟糕,北宋那时还不算彻底糜烂,而大明已经被内忧外患搞得千疮百孔,援兵一时半会恐怕是指望不上了。

开封城里的官员、百姓、藩王,都要面临选择——要不要抵抗?怎么抵抗?

▲有老祖宗的家风,后代就不太可能成为赵佶

周王朱恭枵,是朱元璋第五子朱橚的后代,其实跟朱棣那一支在血缘上已经比较远了,实际上是两家人。朱橚这一支,家风还不错,有学者风范,脑子比较清醒,想到五百多年前徽钦二帝的下场,洛阳福王的惨状,这位周王决心坚守到底,不惜一切代价——开封就是他的家,他无处可去。

藩王虽然没有军权,但有钱啊,周王发出高额悬赏:“有能出城斩贼一人者,赏银五十两,能射杀一贼者赏三十两,射伤一贼或砖石击伤者赏十两”。此令一出,城内富户也被带动起来,纷纷捐钱捐物。

▲大梁门,这里是李自成一攻开封的主要方向

有钱有保障,巡按高名衡、布政使梁炳等官员立刻发动吏民守城,三班衙役,王府护卫,甚至普通市民都主动参战,“百姓挈弓矢刀槊登城者,纷纷恐后”。据相关史料记载,朱恭枵先后“捐金一百二十余万”,对比崇祯、福王,真是非常大方了。论决心和勇气,也不是徽钦这两个窝囊废能相比的。

于是,李自成就碰上一个意想不到的硬钉子——此前农民军在河南进展太过顺利,未免有些托大,一方面,三万人,其中精锐仅有三至五千,攻打坚城,本来就有点兵力不足,而且来的匆忙,没有重型器械,只能依靠简易云梯,人力挖洞来攻城。

▲正因无险可守望,开封的城防反而非常坚固

另一方面,开封城防坚固,城墙高五丈,城门五座,每座至少有两重铁裹门(最多有五重),全城有四座角楼,八十四座敌台,还有大炮,体系严密,进攻不易。

农民军虽然攻势猛烈,西门城楼被弓箭射的像刺猬一般,然而从二月十二日到十八日猛攻七天,不仅没有任何进展,李自成还险些被射杀——“至城下窥视,陈守备射之,中左目下,深入二寸许,抱头惊拥而去”,另有记载“闯围汴时,满城放箭,遂中贼目……究不知为何人所射”

无论被狙,还是意外中箭,此事对农民军的打击都不小,明军副将陈永福乘机出城反击,要多拿赏银嘛,士气大损的农民军终于撤围。

击退了李自成的三板斧后,祥符知县王燮立即组织人力,花了十天迅速修理城垣,还组织城内民众成立“社民”,把辖区划为八十四社,按财富多寡出兵,由士绅或宗室统领,和明军的镇营兵一起,等待着下一次冲击。

▲当时很可能使用了“佛郎机”火炮

到了十二月二十三日,在攻取了信阳、项城、尉氏、陈留等地,扫荡了外围后,农民军对开封发动了第二次围攻。这次李自成准备充分,不仅带来了十倍于上次的兵力,还有火药、大炮等器械,火力更加凶猛。

农民军搭起高台,架上大炮轰击守军,掩护步兵攻城,“昼夜击打,城壁如筛,守埤者不敢露形”。守军一方面堆起土囊木墩作为掩体,发炮对轰,另一方面在城楼上搭起更高的炮台,压制农民军的火力。

农民军的另一招就是老办法,在城墙上挖洞。“数十人持锤凿,闻鼓蚁进,至城下施锤凿……砖石微动,施鹰嘴镢……首得砖者,劳而休之,终身不与攻城之役,食顷为坎,城下掘日深曲……”。这种方法效率颇高,短时间内就能掘出几十个洞。守军的对策,则是从上方挖洞来截断,以及用柴草火药制成“燃烧弹”,连熏带烧,逼退农民军。

农民军攻势猛烈,但城内军民依然斗志很高。一方面是因为周王和富户仍然兑现重赏,勇夫自然不少,城内物资也还充足,“巨商巨族,各送饼千百不等”。另一方面,由于上次射伤李自成,对农民军屠城报复的恐惧,也成为守城的强大动力。

▲只要心齐,开封其实并不好攻下

围攻了二十天,双方死伤甚多,打得难解难分。到第二年的正月十三日,农民军在东面城墙上挖出一个大洞,塞进几十石火药,企图炸塌城墙。然而点燃之后,砖石崩出老远,城墙却岿然不动,城上未伤一人,自己反而有死伤。爆破失败,农民军士气大跌——这都炸不坏,莫非注定攻不下?这时李自成又收到了明朝援军即将杀到的消息,只好再次撤围,先去攻打其它地方了。

但李自成不可能放弃——夺取财富以维持财政的刚需,挽回受损的士气,还要报“一箭之仇”,这些都驱使他还会再回来。

到了五月,李自成联合罗汝才,卷土重来。这次李自成吸取教训,采取长期围困,围点打援的策略。大军抵达后,并不攻击,而是先收割周边的成熟小麦,守军看到后也出城抢收。农民军见此情况,干脆也不割了,一把火烧掉了没来得及收的部分,反正我有补给,我割不着,你也别想收了。

围困果然奏效,开封城内的军民,加上难民,人数可能有百万之多,粮食消耗惊人,又被断了外援,被围一月后,粮食就开始紧张了。毕竟,黄金白银虽然值钱,但变不成食物,那也没用。

▲粮食,最影响民心,更影响士气

虽然官府进行了管制,但粮食只能是越来越不够,最后甚至连一把手,升任巡抚的高名衡也很难搞到粮食了。

到了八月,官吏和军队几近断粮,在城中大肆搜刮,饥饿的官军丧失底线,“名为搜粮,实则昼劫……即妇人女子,怀藏斗升一饼,亦于怀中夺去。肆横行凶,民冤无伸”,军民要么饿毙,要么因抢粮而火并,要么逃往城外投降,要么“人相食”,城内几乎成为人间地狱——到这时,才有那么一点像北宋的情况了,但开封仍未陷落。

围城期间,明朝曾发兵救援,然而李自成因为不攻城,可以全力打援,先后在野战中击败丁启睿、杨文岳、左良玉、虎大威四路援军。城内军民有过几次主动出击,虽然也有斩获,但无法打破围困。

时间到了九月,开封已经是满城饿殍,“至八月终九月初,父食子、妻食夫、兄食弟、姻亲相食,不可问矣”,士气低到极点,已经是无力抵抗。如果农民军攻城,将不会遇到任何阻力。

但就在此时,一件突如其来的大事改变了双方的命运——黄河决堤了!决堤的原因,至今仍有争论,最有可能是明军和农民军都打过以水代兵的主意,挖过大堤,然后遇到汛期,突然就崩了。

▲可以用花园口来想象一下当时的开封

历史事实是,大堤于九月十五日突然溃决,巨大的洪水奔涌而下,开封内外顿时一片汪洋,周王仓促登上房顶躲避,后来乘舟脱走,其余官民被大量淹死,或被抢掠而死,幸存者仅数万。

这样的开封,已经无法防守,只能放弃。而城外的农民军也没好到哪里,突如其来洪水冲毁了低处的营地,损失人马数万,再一看开封,已经成了一个大湖,进去当然没问题,然而也没有任何意义了,李自成只好悻悻而走——大洪水彻底摧毁了官军的民心士气,也摧毁了农民军的希望,双方谁也没得到开封。

这场历时一年半多的攻防战,就以这种奇特的双输局面结束了。

现在,再来对比一下北宋,地理条件都是一样的,开封的确无险可守,但坚固的城防还是很管用的。明末这一次,开封军民在条件差得多,甚至正规军都没多少的情况下,硬是顶住了三次围攻,说明无险可守并不等于无解,想扛,还是能扛一扛的。相比之下,北宋时开封还是首都,城防只会更加坚固,更没有理由守不住,最后酿成恶果,只能说是妥妥的人祸了。

同样是开封,同样是孤城,一个战斗到底,一个绝不抵抗;一个把财富用来奖赏战士,一个把财富用来讨好敌人;一个军民团结,一个懦弱至极;一个登城防守,一个大开城门……然后,就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很复杂,即使在同一个战场,类似的处境下,因为天时、地利、人心、士气的不同,就能打出完全不同的结果,这正是战争这种博弈的魅力和令人深思之处。

作为一款国人原创东方战争策略游戏,《率土之滨》就非常还原地复刻了出了真实战争的复杂、多维。比如对战争影响颇大的天气,游戏中的实时天气系统,不仅实现了地理上与现实世界各区域的实际天气一致,甚至还会影响玩家的行军速度、视野范围……考验着指挥官们的决断力。内政系统则还原了人这个因素的影响,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地方,前方有相应的将领攻城略地,后方有能干的良臣生产经营,不缺粮不缺兵,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让“综合国力”达到最强。

在现实中,人这个因素也不仅仅只是“领导层”,更包括数量众多的底层兵卒,他们的士气、勇气,同样可能左右战争的胜负——《率土之滨》周年大版本“无界”中的士气系统就非常真实的还原了这个因素。

在游戏的新版本中,士气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天气好,补给充足,领导坚决,士气就高,就像三攻开封中,前两次的明军。如果环境差,补给不足,士气就低,就像最后一次在开封交战的明军和农民军,一个粮食告罄,一个被洪水冲垮,士气都很低,结果打成双输。

也就是说,士气系统是各种因素在人心上的体现,这也说明了人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哪怕是虚拟世界中的战争。无论何种条件,什么情况,最终都是通过人体现出来的。

现实中的人不是机器,上了战场,他们需要后勤补给、需要休整恢复。又要马儿跑又马儿不吃草,在现实中行不通,在游戏里同样不行。当你的军队远离后勤范围,或者遭遇天灾,士气就会大幅下跌,此时,哪怕有表面上数量很多的兵力,数据很厉害的武将,真实战斗力也要下一个台阶了。反过来,后勤无忧,天气良好,士气就高昂,战斗力就上一个台阶。

所以,你就得必须要考虑,如何才能形成于我有利的情形?何种情况下可以出击?出击的范围和时间边界在哪里?或者,如何把敌方置于这种不利境地,然后聚而歼之?

这样的博弈,当然更加靠近现实世界,更加有趣,也更具有挑战性,有更多策略操作的空间,也就更能还原真实古代战争的体验。毕竟,指挥“真人”作战的感觉,肯定远远强于点了按钮就完事的机械执行和反馈。你必须得像一个真正的统帅那样,充分考虑到现实世界中方方面面,不能偏废,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7617.html
上一篇天下长河:于振甲想做王阳明,另外半步没学会,所以沦为了笑柄
下一篇禅让制是如何从历史舞台中消失的

为您推荐

“王婆说媒”火了,开封呢?

“王婆说媒”火了,开封呢?

近日,开封万岁山武侠城的“王婆说媒”,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大量关注。“王婆说媒”饰演者赵梅今年61岁,是景区的工作人员,在此已经工作近7年。万岁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