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朝士风的败坏起源于嘉靖时期

明朝士风的败坏起源于嘉靖时期

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可自杀殉国的大臣仅仅只有不到三十位,身为内阁首辅的魏藻德则第一时间跑去投靠李自成。

为了证明自己与前朝划清界限,还诋毁起崇祯,与建文四年的那一次形成鲜明的对比。

建文四年,朱棣一路从北平杀到南京,取代了建文帝。当时的臣子面对的还是朱家后人,但是却一个个都摆出了不要命的态度,坚决不服从朱棣,以至于血流成河。

特别是方孝孺、黄子澄,齐泰这三位建文帝最亲近的臣子。黄子澄、齐泰分别被凌迟,灭三族,方孝孺最惨,直接被灭了十族。

同样是明朝的官员,但为什么明初与明末的差别这么大?其中的责任在于嘉靖。

明朝第一个大奸大恶且能够把持朝政还拥有众多党羽的文臣是谁?这个文臣就是严嵩。

在严嵩之前,只有一个奸臣担任过首辅,这个奸臣就是万安。

但是群臣却没有几个人愿意依附于他,甚至还在暗地里取了个“万岁阁老”的外号嘲笑他,因为他每次见了皇帝只会说万岁。

这足以说明当时的士风是正义的,对于奸臣都是鄙视的,不愿与之为伍的。

到了正德年间,虽然有太监刘瑾,武官袁彬相继得宠,但依旧和成化年间一样,没有几个文臣愿意依附于他们。

原本嘉靖是不能够称呼他的父亲为父亲,而是称呼为叔父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是外来的藩王继位。

在当时皇帝的那一脉被称为大宗,而藩王则被称为小宗,大宗如果没有嫡长子,那就庶子继位,但要是大宗连庶子都没有,就要从小宗里挑选最亲近的血统继承皇位。

但有个前提,那就是小宗必须要先过继给大宗,才能够继承皇位。

既然都已经过继给人家,当然不能再称自己的父亲为父亲。

可是嘉靖不服:

第一、遗诏里没有提他得先给别人当儿子才能继承皇位,遗诏里说的是“嗣皇帝位”;

第二、如果他放弃自己的父亲,也就代表着永远活在张太后、杨廷和拥立自己的阴影之下;

第三、别说他,就连他的母亲都得屈居于张太后之下,毕竟人家张太后是明孝宗的皇后。

于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大礼仪事件”正式拉开序幕。

嘉靖不但将他的父亲称为父亲,还将他的父亲称为皇帝,甚至到最后还将他的父亲拉入太庙,起了一个封号叫作“明睿宗”。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的父亲真的当过皇帝。

在大礼仪事件的过程中,分别有三个人相继得势,这三个人分别是张孚敬、夏言、严嵩。

张孚敬在位不到十年,夏言在位十五年,只有严嵩在位二十余年,为什么严嵩能够在位如此之久呢?因为他掌握了张孚敬、夏言都没有掌握的诀窍:一切先为皇帝考虑。

张孚敬敢挑战皇帝的权力,他不敢,夏言敢顶撞皇帝,他不敢。

一切先为皇帝考虑只需要一张嘴就可以,他严嵩行,其他人也行。

因此嘉靖一说要做什么,就有一大堆的人跑出来捧场,纷纷列出证据,说这件事情有多合法,有多高尚。

而对于捧场的人,嘉靖当然不能亏待,被开除的官复原职,官职低的提升官职,退休在家则发放赏赐。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只要你们能服从我,要什么有什么,但要是不服从,有多惨,就让你们有多惨。

在大礼仪事件中唱反调的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大礼仪事件带领众多官员反抗嘉靖违背传统的首领,分别有两个,第一个是杨廷和,第二个是杨慎,两个人是父子关系。

嘉靖斗倒了杨廷和还不觉得舒心,还恐吓杨廷和,说他的罪行足以将他置之死地,但是看在他为国效忠多年的份上,就只判他个削职为民,而其他附合杨廷和的大臣全部开除。

杨廷和期间,大礼仪事件还没有到高潮阶段,杨慎期间大礼仪事件才到高潮阶段。

嘉靖三年七月十五日,二百三十位大臣集体跪在左顺门痛哭,只为一件事情,那就是嘉靖撤回追封自己父亲为皇帝,母亲为皇太后的命令。

但是嘉靖不听,还把其中的一百八十多人抓起来廷杖处理。

在朝廷之上当场脱掉他们的裤子,用大木棍打屁股,俗话说“刑不下士大夫”,可想而知当时的人感觉到有多屈辱。

在这一百八十多个人里,十七个人被活活打死,八个人被充军,而带头的杨慎则被流放。

最能够反映出大礼仪事件过后嘉靖有“大收获”的就是丰熙、丰坊父子。

当年的左顺门事件,丰熙、丰坊都在其中,也都被打了屁股。

但丰熙去世仅仅只有一年的时间,他的儿子丰坊就违背了当初的道德理念,做出了一件就连严嵩就感到荒诞的事情,嘉靖的父亲入太庙就是他提出来的。

要知道当时的丰坊还在守孝期间,按照规定,守孝期间是不能够过问政事的,但丰坊不但问了,而且是大大的问了,引起了群臣的轰动。

但他本人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处分,反而还得到嘉靖的嘉奖。

一个丰坊是无数个丰坊的缩影。丰坊的前后矛盾举动,足以说明了当时的士风已经急转直下。

在嘉靖之前,皇帝虽然也不喜欢正直的臣子,毕竟臣子一正直,就会碍事,但是他们却没有对正直臣子作出要命的严重惩罚。

之前的混世大魔王明武宗是如此,杀人狂魔明太宗也是如此。

因为他们都明白一个问题,虽然忠言逆耳,但如果说朝堂之上全部都是阿谀奉承那还得了。

可是嘉靖不以为然,他认为只要他舒服就行。

俗话说上行下效,嘉靖的所作所为,迫使群臣不得不明白一个问题,道德什么的都是狗屁,只有站在嘉靖那一边才是真理。

这也是为什么严嵩能够超越所有的前人,以文臣的身份聚集起以文臣为主的奸党的重要原因。

严嵩之后的忠臣徐阶奉承的也是这一条真理。

明朝的士风经过嘉靖的折腾已经堕落,如果万历、天启两朝的皇帝能够重视士大夫,而不是一昧的以自己为第一,打压士大夫。

说不定明朝的士风还会出现转折,但他们都没有那么做,导致一发不可收拾。

以至于崇祯时期的朝廷中枢个个都是奸臣,就算没有天灾人祸,明朝也撑不了多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8009.html
上一篇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闪耀
下一篇汉桓帝刘志:当皇帝成了家族的骄傲,端人碗受人管实际生活潦倒

为您推荐

从父亲角度看: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而不是朱高煦

从父亲角度看: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而不是朱高煦

从父亲角度看:为了让朱家子孙活下来,不再自相残杀,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朱高煦以李世民自居,一旦称帝,老朱家血流成河,朱棣可不想看到。一、朱棣皇位“来路不正”,需要树立榜样,明确继承原则1399年,朱元璋尸骨未寒,朱棣在北平以800兵马叫板侄子建文帝,并夺取了明朝江山,是藩王武力夺权的典范。朱棣叫板建
为何朱棣要恩将仇报把在靖难之役中对他帮助很大的朵颜三卫剿灭?

为何朱棣要恩将仇报把在靖难之役中对他帮助很大的朵颜三卫剿灭?

朵颜三卫是明朝时期三个特殊的卫所统称,其部队都是装备精良的蒙古铁骑,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三个羁縻卫所。在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要推翻大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时朵颜三卫对朱棣帮助很大,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朱棣却在第三次远征漠北时期,顺道剿灭了朵颜三卫,这又是为何?其实朱棣在处理朵颜三卫的问题上算是他在位期间的一
曾铣:除夕之夜率兵出战,击败蒙古骑兵,却被嘉靖处死

曾铣:除夕之夜率兵出战,击败蒙古骑兵,却被嘉靖处死

1548年,曾铣上奏收复河套,反击蒙古铁骑,嘉靖帝却把他处死,妻儿流放两千多里。2年后,蒙古骑兵抵达京师郊外,嘉靖悔不当初。曾铣,明朝名将,足智多谋,骁勇善战,总督陕西军务期间,多次击败蒙古骑兵,俺答汗看到他就得绕道走。1546年,俺答汗率10万骑兵劫掠边境,曾铣以数千精兵迎战。曾铣利用战车、弓弩、火器协同作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西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古代就有各种部落和政权存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西藏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明朝时期,西藏属于中国领土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