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侯景之乱的罪与罚:侯景篇

侯景之乱的罪与罚:侯景篇

北魏正光四年,也就是公元523年,由鲜卑人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长达一百多年的北魏帝国走到了灭亡的边缘。

随着北方六镇的一声呐喊,彻底敲响了北魏帝国的丧钟。长期以来倍受压迫的六镇各族边民裹挟着对朝廷的失望与愤怒,爆发了猛烈的武装叛乱。短时间内,各地农民起义和武装叛乱如星火燎原般纷纷燃起。

最终在公元534年,已经千疮百孔的北魏王朝轰然崩塌。曾经不可一世的拓跋鲜卑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与历史上其他朝代的末世危局一样,在这场北方的大动乱中同样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豪杰枭雄,他们怀揣着各自的野心与抱负,在乱世中纷至沓来。

经过多年的角逐,最终以宇文泰为首的武川集团(武川镇,北方六镇之一)建立了西魏,而以高欢为首的怀朔集团(怀朔镇,北方六镇之一)建立了东魏。中国北方从此进入了东西对峙的局面。

而此时中国的南方,是梁武帝萧衍建立的南梁政权。新生的东西魏与南方的梁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从此拉开中国历史上的后三国时代。

三国之中又以继承了北魏主体人口和经济的东魏实力最为强悍,其政权牢牢把握在怀朔镇出身的鲜卑武将和中原汉族豪强手中。

然而,在东魏的权力体系中却有一位羯族人身居高位,手握重权。他的存在显得十分突兀。

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太清之难的罪魁祸首,后三国时代平衡的破坏者,宇宙大将军------侯景。

1. 侯景叛魏

侯景同样是怀朔镇人,与高欢在早年发迹前就是好友。之后二人一同参加了六镇起义。再后来又同样投奔到了尔朱荣的麾下。靠着这层关系,在高欢诛灭尔朱氏残党的时候,侯景率众投降了高欢。

高欢建立东魏后,侯景被授以司徒、南道行台,令其总管东魏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与西魏和南梁直接接壤。

被委以如此重任,看起来高欢十分信任侯景。可事实并非如此,他太了解这位“老朋友”的性格了。史书记载:

景性残忍酷虐,驭军严整;然破掠所得财宝,皆班赐将士,故(士卒)咸为之用,所向多捷。总揽兵权,与神武(高欢)相亚。魏以为司徒、南道行台,拥众十万,专制河南。及神武疾笃(病危),谓子澄曰:“侯景狡猾多计,反覆难知,我死后,必不为汝用。”乃为书召景。

高欢早就看出侯景天生反骨,可还是委以重任。除了念及旧情以外,更重要的还是看中侯景个人优秀的军事才能。

虽然侯景为人“残忍酷虐”、“反覆难知”,但是他“驭军严整”、“所向多捷”。眼下东魏新朝初立,又要与西魏争夺天下正统,值此多事之秋,因此为高欢所用。

侯景是恶,可他是高欢所需要的恶。我可以容忍你的残忍,但不能容忍你的无能。这一点也体现出了高欢的雄才大略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等到高欢病危,他知道除了自己谁也驾驭不了侯景这头野兽。即使是自己的儿子高澄也不行。《北齐书》记载:

高欢临终前对高澄说:“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之志,顾我能畜养,非汝所能驾御也。今四方未定,勿遽发哀(不要发丧)。”

景素轻世宗(高澄),尝谓司马子如曰:“王(高欢)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不能与鲜卑小儿(高澄)共事。”

在侯景心中,除了高欢他谁都不服。因此,他认为高欢之后,东魏的掌权者应该是自己才对。高欢也是深知这一点,所以在临终前命高澄以自己的名义修书一封召侯景入京,计划将其除掉。却不想被生性多疑的侯景识破。而在得知高欢死讯后,侯景立即举兵反叛。

高欢蓄养多年的猛兽最终还是冲出了牢笼。从此开始了自己在三国之间左右横跳,彻底搅乱天下局势的一系列神奇操作。

2. 南下降梁

起初,侯景向西魏投降。但是老谋深算的宇文泰出于对侯景为人的了解,很快便识破了侯景的假投降。他的真实意图是想用自己手中的十万大军和河南之地作为筹码在西魏和南梁之间游走横跳以换取资源来与东魏抗衡。

结果,侯景没能从西魏手里捞到半点好处,反而被西魏以援助的名义占领了不少土地,因此双方很快决裂。

侯景于是转而向南梁投诚。而梁武帝萧衍的态度则与宇文泰截然不同,他不仅十分愉快地接受了侯景的请降,还对侯景大加封赏(梁书记载:高祖乃下诏封景河南王、大将军、使持节、都督河南南北诸军事、大行台,如邓禹故事),并迅速派自己的侄子贞阳侯萧渊明领兵支援侯景。

此时的侯景本以为援军的到来能助他彻底击败东魏的讨伐,可他明显高估了梁军的战力。萧渊明率领的十万大军一战便被东魏名将慕容绍宗打的全军覆没,就连萧渊明本人也被东魏俘虏。

接到战报的侯景大吃一惊,心想就算十万头猪抓三天也抓不完啊,这败得也太快了。他做梦也没想到南梁的军队居然如此的不堪一击,致使他以河南之地为依托反攻邺城(东魏国都)的计划被彻底打乱。

但也是这一战,让侯景看穿了梁军的真正实力,此时的他对南梁渐渐有了新的想法。(一定程度上说侯景之乱与五百多年后的靖康之变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梁军败退后,孤立无援的侯景不久也因为粮草耗尽被慕容绍宗击溃,只得带领着八百多名残兵南下投梁。这年是南梁太清二年,也就是公元548年,也是从此刻开始,南梁的国祚正式进入了倒计时。

顺便说一句,侯景早年曾向慕容绍宗学习兵法,因此可以说慕容绍宗是侯景的师父。而高欢临死前知道侯景必反,便告诫高澄那时一定要令慕容绍宗领兵征讨,以前之所以不重用他就是为了留着对付侯景。所以啊,真实的历史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精彩。

3. 侯景叛梁

退入南梁境内后的侯景兵微将寡,势单力薄,但眼下最发愁的问题是没有一处容身之地。他苦心经营十四年的河南地区已被东西魏瓜分,而萧衍的诏命又没下来,无处容身的情况下怎么办呢?

就地驻扎?向建康(南梁国都)方面请示?侯景摆摆手,那多麻烦呀,我侯景别的能耐没有,就他娘的会抢。

于是在带路党刘神茂的盛情相邀下,侯景以兵败前来投奔为由骗寿阳(位于今安徽寿县)的监州事韦黯打开城门,然后迅速占领了寿阳。

侯景刚刚投降南梁,就做出如此胆大妄为,目无朝廷的举动。可得知情况后的梁武帝萧衍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顺水推舟令其镇守寿阳。结果这种行为并没有换来侯景的感激,反倒令他更加藐视建康朝廷。

寿阳作为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经常有各国来往的使节经过,生性多疑的侯景便截留使者,强行查阅他们携带的信件。而从使者口中侯景得知南梁方面已经同意与东魏讲和。这则消息瞬间令侯景感到头皮发麻,他很清楚两国如果握手言和,自己极有可能会成为和谈的牺牲品。

为了试探萧衍,侯景索性伪造了一封东魏方面的来信,提出用被俘的贞阳侯萧渊明来换回侯景。没想到萧衍十分爽快的接受了。一下子从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的侯景顿时暴跳如雷,他怒骂道:“我就知道萧衍这老家伙是个薄心肠!”(景谓左右曰:“我固知吴老公(老头)薄心肠!”)

困兽犹斗,身为造反专业户的侯景又怎么可能坐以待毙呢。我打不过东魏西魏,还打不过你南梁?

他的谋主王伟也劝他何不杀向建康,夺了那鸟位。侯景干脆把心一横,决心赌一把。如果赢了便是黄袍加身,改朝换代。可一旦输了那就是身首异处,遗臭万年。没错,刚刚投降南梁才半年的侯景又准备造反了。

他当即下令征调城中所有男子充军,又将他们的妻女赏赐给将士,聚兵八千,再次发动叛乱。至此,彻底沦为三国弃子的侯景,终究在造反这条不归路上一条道走到黑,正式开启了自己最后的反叛。

4. 兵围台城

此时的南梁承平岁久,人不习战。老皇帝萧衍在位已有四十七年,政权稳固。各处州郡又有宗室藩王拥兵镇守。

身处异邦且又孤立无援的侯景想要在这样的局势下取胜,希望是十分渺茫的。

侯景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他决定找个盟友。

他派人去建康与对皇位早有野心的临贺王萧正德联系,双方一拍即合。两人商议,侯景起兵反叛后,萧正德作为内应暗中为他提供帮助,事成之后侯景扶持萧正德为帝。

要我说侯景属实是格局小了,不久的将来他就会明白像这样心怀异志,图谋不轨的宗室藩王在南梁多如牛毛,只找一个实在太保守了。

经过充足的准备后,公元548年八月十日,侯景自寿阳起兵,打出“清君侧”这个古往今来经典的叛乱口号, 挥师东进,兵锋直指建康(景反于寿陽,以诛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太子右卫率陆验、制局监周石珍为名)。正式拉开了太清之难的序幕。

而获悉侯景叛乱后建康方面也迅速作出反应,萧衍派遣自己的第六子邵陵王萧纶调集朝廷大军准备前往围剿。

可萧纶的大军才刚出发没多久,后方就传来了侯景已渡过长江兵围建康的消息。

萧纶在震惊之余也是满脸问号,发生什么事了?本该在眼前的侯景,怎么一下子就绕后偷家了呢?

他简直不敢相信侯景居然进兵如此神速,而更令他没想到的是,接到消息的时候侯景其实早已攻克建康。

我们来捋一下侯景的进军过程,太清二年九月癸未(九月二十五日)侯景率军出寿阳。十月庚寅(十月三日)扬言攻合肥,实际上攻打谯州(位于今安徽滁州市),助防董绍先开城投降,抓获谯州刺史、丰城侯萧泰(萧衍的侄子)。随后进攻历阳(位于今安徽马鞍山市),历阳太守庄铁于十月丁未(十月二十日)投降。并作为向导,引侯景大军抵达长江。恰逢对岸采石城进行换防,城中空虚。侯景遂于十月己酉(十月二十二日)从横江渡江,占领采石,随后又迅速攻下姑孰(位于今安徽马鞍山市)。庚戌(十月二十三日)包围建康,派人与萧衍交涉。辛亥(十月二十四日),在萧正德的接应下攻入建康,包围萧衍所在的台城(建康城内的皇宫)。

也就是说侯景从出兵到拿下建康,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这波操作不光惊呆了萧纶和萧衍,就连侯景本人都惊讶于南梁拉跨的表现。曾经在北方的战场上厮杀多年的侯景,在南梁犹如一个满级大佬来到了新手村一般纵横驰骋,所向无敌。

所以在包围建康的时候,萧衍派来的使者质问侯景此行的目的,内心极度膨胀的他十分坦诚地告诉使者:“欲为帝也!”吓得他的谋主王伟赶紧打断侯景说到:“朱异等乱政,除奸臣耳。”但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再怎么解释都没用了,侯景便直接扣押了使者。

侯景当然有嚣张的底气,仅仅一个月就从寿阳一路杀穿到建康,周边守军无不溃逃或望风而降,萧纶的朝廷大军又远在钟离(今安徽凤阳县)。眼下的他只需要拿下台城,抓住萧衍老儿,便可挟天子以令诸侯,行曹操故事。

胜利就在眼前!只差这临门一脚!侯景自信地认为台城会像其他城池一样转瞬间被攻克。

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一路上所向披靡的侯景却在小小的台城前碰了一鼻子灰。

因为守卫这座城的是同样从北朝叛逃而来的一员猛将------羊侃。

羊侃是北魏末年名震一时的将领,曾经在北方的战场上南征北战讨伐各处叛乱。因见北魏朝廷已经腐朽没落、无药可救,加之祖上曾是南朝旧臣,常有思归之志。遂于北魏武泰元年(公元528年)率军叛魏,经历层层阻挠后,孤身南归梁朝。随后又多次随军北伐,战功卓著。

羊侃作为台城中为数不多的久经战阵的老将,值此危难之际自然担负起了城防守备的重任。

于是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侯景与羊侃两个曾经的北朝将领在南朝的土地上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城池攻防战。

侯景把当年高欢玉壁之战时的攻城术,尽数用在了台城。火攻、撞车、土山、登城楼车轮番上阵,却总是被技高一筹的羊侃一一化解。(在资治通鉴中台城保卫战的记载十分精彩详细,感兴趣的话推荐去看看。)

侯景怎么也没想到在菜鸡遍地的南梁,居然还能遇到这样的对手。明明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却始终越不过那堵墙。精心策划的闪电战硬生生被拖成了对自己最为不利的持久战。

而随着台城的久攻不克,孤军深入的侯景也开始面临愈发严峻的局面。

先前投降自己的南梁守军见形势不妙,便陆续有人开始反正。为了稳定人心侯景先是诈称萧衍已死,然后按照之前的约定拥立萧正德为帝。

可眼下军粮也不够了,之前轻装速进所携带的粮草本就不多,即使有萧正德的暗中接济,可在多日的围城战中也几乎被消耗殆尽。这下可怎么办呢?

面对六神无主的萧正德,侯景意味深长的对他说:“兵法有云,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见萧正德没懂,侯景继续暗示道:“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重地则掠。”

萧正德还是一脸懵逼。

侯景心想这人怎么这么笨?干脆把话说得更直白些:“翻译过来就是就地取食,以战养战,这下你总明白了吧?”

萧正德还是摇头表示不解。

侯景急了“你傻呀,你不会抢吗?你打不过羊侃你还打不过老百姓嘛?!”

萧正德茅塞顿开,“我当啥事呢,你早说不就完了吗?这事儿我熟,当年在东府城(建康附近的卫星城)的时候我经常这么干。你放开手脚去做就是了,把这当成自己家一样,不用客气。”

(他们俩的这段对话纯属本人脑洞)

侯景大军刚入建康时,认为台城“朝夕可拔”,因此“号令严整,士卒不敢侵暴”,结果却是“屡攻不克,人心离沮”。等到“诸仓既尽,军中乏食”,侯景干脆不装了,命令士兵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抢钱抢粮抢娘们,抢到就是赚到。于是侯景的军队在城中直接开始零元购。

建康这座四十七年未见兵戈的繁华都市顿时陷入了一片人间炼狱。《梁书》记载:

乃纵兵杀掠,交尸塞路,富室豪家,恣意裒剥,子女妻妾,悉入军营。及筑土山,不限贵贱,昼夜不息,乱加殴棰,疲羸者因杀之以填山,号哭之声,响动天地。百姓不敢藏隐,并出从之,旬日之间,众至数万。

这是南京历史上遭受的最严重的屠杀事件之一。就连萧正德立的皇太子萧见理也积极参与其中,最终在劫掠时中流矢而死,可谓是因果报应。

在攻台城的过程中侯景的军队遭受了严重的伤亡。为了补充兵员同时也为了打击城内的士气,侯景化身林肯,宣布将投降自己的奴婢全部免除奴籍。朱异的一个家奴更是作为典型,“以为仪同三司,异家资产悉与之。”并令其“乘良马,衣锦袍”绕城宣示。效果立竿见影,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城中数千奴仆争相出逃投奔侯景,“人人感恩,为之致死”。

我们在吐槽侯景做事没下限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其十分有手段。拥立萧正德为帝,稳定人心,解决了法理上的问题;就地劫掠,盘剥百姓,解决了军粮的问题;免除奴籍,厚抚以配军,解决了兵源不足的问题。

在久战不利的情况下,侯景没有意气用事,没有胆怯出逃,而是迅速调整策略,以战养战。解放奴隶更是令其一波肥,军队直接从八千暴涨到了十万。由此,胜利的天平逐渐由僵持倒向了侯景一方。

5. 击败援军

而在侯景做完这一切后不久,掉线多时的萧纶大军也终于出现在了建康城下。侯景最不愿看到的结果还是来了,这预示着自己奇袭建康,把控朝政的计划彻底破产。而在接下来他要面对的将是南梁各地源源不断的勤王军云集建康,对他发起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在这种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连侯景自己都开始怕了。因此他做了两手准备,一边亲自率军出城迎击萧纶,一边命人准备了大量船只,一旦战败随时可以撤退。(景初闻纶至,惧形于色,及败军还,尤言其盛(军容盛大),愈恐,命具舟石头将北济(命令在石头城下准备船只准备渡河向北撤退)。任约曰:“去乡万里,走欲何之?战若不捷, 君臣同死。草间乞活,约所不为。”景乃留宋子仙守壁,自将锐卒拒纶,阵于覆舟山北,与纶相持。)

可事实证明,侯景的这种担忧实属多余,他再次高估了梁军的战力。萧纶的三万勤王军一战便被侯景直接团灭。除了千里送人头外还狠狠奶了侯景一波。(“景悉收纶辎重,生擒西丰公大春、安前司马庄丘慧、主帅霍俊等而还。”)

然而一个人的好运来的时候就算挡也挡不住。在击败萧纶后没几天,守卫台城的羊侃也因病去世,城中人心惶惶。

侯景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他再次倾尽全力围攻台城。而城中的守军在这段时间亲眼见识了侯景的残暴,他们深知城破之后的下场,因此他们延用羊侃留下的策略进行了拼死抵抗。

在此次围城战中侯景又先后使用了楼车,火攻,地道,土山,水淹等各种战术,却跟上次一样仍旧无法取得突破。

正当侯景的军队在台城前撞得头破血流之际,南梁的第二波勤王军也陆续赶到,只是这次,规模达到了十余万之巨。

这只勤王联军的盟主是曾经击败过西魏名将贺拔胜的南梁司州刺史柳仲礼。侯景“素闻其名,甚惮之。”

在联军抵达秦淮河南岸后,开始渡河建立营垒。侯景趁联军立足未稳选择主动出击,双方在青塘展开激战。

梁军猝不及防,前锋军队被侯景迅速击败。可他印象中梁军一触即溃的场面却没有出现,而是在散骑常侍韦粲的带领下与突入营中的侯景军展开血战。韦粲以自己和宗族数百人的生命为代价硬生生拖住了侯景进攻的步伐,最终等来了柳仲礼的援军,梁军反败为胜将侯景击退。(景乘胜入粲营,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叱子弟力战,遂与子尼及三弟助、警、构、从弟昂皆战死,亲戚死者数百人。仲礼方食,投箸被甲(扔下筷子穿上铠甲),与其麾下百骑驰往救之,与景战于青塘,大破之,斩首数百级,沉淮水死者千馀人。)

此战柳仲礼更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对侯景展开追击。可他犯了当年孙坚单骑追黄祖一样致命的错误,身为三军主帅的他是系全军安危于一身的人物,他的人身安全直接关系到战局的成败。如今为了争功竟然头脑一热就亲自下场冲锋陷阵,置大局于不顾,这种行为可谓是鲁莽至极。

而现实也终究不是演义,刚有点优势就开始浪是要付出代价的。就在柳仲礼即将亲手了结侯景时,自己却被半路杀出的侯景部将击伤落马,随后遭到围攻,在身受重伤几乎丧命的情况下被赶来的部下救回。(仲礼将及景(眼看就要追上侯景),而贼将支伯仁自后斫仲礼中肩(从后面挥刀砍中柳仲礼的肩膀),马陷于小淖(泥潭),贼聚刺之,骑将郭山石救之,得免。)

此战,侯景梦回邙山(邙山大战时,高欢也曾差点被西魏贺拔胜击杀),跟当年高欢一样虎口脱险的他从此不敢再向南岸用兵。

而勤王军方面,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先锋韦粲战死,盟主柳仲礼身受重伤。

死里逃生的柳仲礼因为此战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从此失去斗志,不敢再对侯景发起进攻。(仲礼被重疮,会稽人惠吮疮断血,故得不死,自是景不敢复济南岸,仲礼亦气索(失去气势),不复言战矣。)

前一秒还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如今竟然就这样十分默契的沿着秦淮河两岸陷入了静坐战。

6. 攻克台城

获得喘息的侯景转而继续围攻台城,可没多久军队就又开始出现断粮的危机。之前劫掠百姓和舔包萧纶得到的粮食都堆在东府城,可偏偏被勤王军拦住了去路,导致里面的粮食无法运出。

侯景本想发挥传统艺能再“苦一苦”百姓,可没想到勤王军早就预判了侯景的预判。为了避免百姓再遭侯景荼毒,勤王军在上次战斗中已经提前帮百姓“减负”了。(援军初至,建康士民扶老携幼以候之,才过淮,即纵兵剽掠。由是士民失望,贼中有谋应官军者,闻之,亦止。)

结果侯景忙活了半天才发现自己来晚了,百姓成穷鬼了,没油水可榨了!这下彻底没招了。

面对跟自己道德底线一样低的对手,侯景也是束手无策。而他的谋主王伟则不慌不忙的表示:虽然我们的日子不好过,可台城里面的日子更不好过。不如我们跟萧衍和谈吧,当然是骗他的。《资治通鉴》记载:

王伟曰:“今台城不可猝拔,援兵日盛,吾军乏食,若伪求和以缓其势,东城之米,足支一年,因求和之际,运米入石头(石头城,建康附近的卫星城),援军必不得动,然后休士息马,善修器械,伺其懈怠击之,一举可取也。”

这确实是一条妙计,可侯景在出兵前已经多次骗过萧衍了,甚至他们出兵的军械物资都是从萧衍这里骗来的。显然侯景的信誉在萧衍这里早已碎成了渣,他们还能上当吗?

王伟胸有成竹地表示对萧衍父子的智商有信心。

果然没多久侯景派出的使者就带回了同意和谈的答复。这么明显的套路他们都能上当,侯景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双方于是设坛盟誓,决定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

为表诚意,萧衍下诏城外的勤王军停止一切军事行动(虽然他们本来也没什么行动)。并再次给侯景加官进爵:

下诏曰:“善兵不战,止戈为武。可以景为大丞相,都督江西四州诸军事,豫州牧、河南王如故。”

台城内的表现可谓诚意满满,做完了这一切,就眼巴巴的等着侯景退兵了。

而此时已经掌握了谈判主动权的侯景则冷笑一声,决定给这些幼稚的南方人好好上一课什么叫做电信诈骗,啊不对,是人心险恶。

于是接下来侯景给大家呈现了一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杀猪盘”。

萧衍说,你可以回你的驻地去了。侯景说我没船,等我造好了船就走。

船准备好了以后萧衍又说,现在可以回去了吧。侯景表示我怕勤王军在后面追我,如果让宣城王萧大器护送我,我立刻就走。

有皇室为质后,侯景又说勤王军会阻碍我渡江,让他们转移防线,我马上就走。

勤王军转移阵地后,侯景接着推脱说我的驻地寿阳被东魏占领了,请求将广陵和谯州借给我,等我夺回寿阳再将二地还给朝廷,萧衍也答应了。

见萧衍这么听话,侯景进一步大胆的提出勤王军中有人威胁我,请将他们召进台城,您好约束他们(我好一网打尽)。

结果这么离谱的请求居然也得到了同意,看来台城内的日子是真不好过啊。侯景表示既然这样,我就更不能走了。为什么?因为东府城的粮食已经运到了,我的日子开始好过了!

可毕竟曾经歃血为盟,直接翻脸不认账似乎也不太好。身为主帅的侯景还是要矜持一下的,旁边的王伟和萧正德自然秒懂,《资治通鉴》记:

侯景运东府米入石头(石头城),既毕,王伟闻荆州军退(湘东王萧绎的援军,听说和谈了就撤回去了),援军虽多,不相统壹,乃说景曰:“王以人臣举兵,围守宫阙,逼辱妃主,残秽宗庙,擢王之发,不足数罪(犯下的罪行之多,就是拔掉大王您的头发来数也不够)。今日持此,欲安所容身乎!背盟而捷,自古多矣,愿且观其变。”临贺王正德亦谓景曰:“大功垂就,岂可弃去!”(见萧正德也这么说,侯景一脸难以置信的看了他一眼,然后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这三个臭味相投的人能聚到一起可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王伟和萧正德的助推下,侯景再一次成功刷新了自己的道德底线。在粮食到位的那天,台城内的萧衍收到了侯景的一封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书信。信中言辞犀利的对萧衍进行了批判,并历数其为政的十大过失。

事到如今再傻的人也看得出来侯景根本就不打算撤围了。又一次发觉自己被耍了的萧衍被气得差点背过气去,他当即宣布侯景背盟,要召集军队讨伐。

而城外的部分主战派勤王军在获悉这一情况后也对侯景发起了进攻。结果没多久他们的尸体都被侯景丢在台城前筑成了京观。(景使宋子仙击之,赵伯超望风退走。会理等兵大败,战及溺死者五千人。景积其首于阙下(把头颅堆在宫门下),以示城中。)

接着侯景又戏剧性的再次向萧衍求和,并找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理由说天气太热了,大军不便开拔(可那个时候才三月份)。

这波操作简直是在把萧衍等人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事到如今但凡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再相信侯景的鬼话了。于是双方很快谈崩,侯景也不废话,再次倾尽全力攻城,并掘开玄武湖引水灌城。

此时的台城已经弹尽粮绝,尸横遍野。当初进城的十余万人在长期的围城战中只剩下不到四千严重营养不良的羸弱兵卒。而勤王军的溃败无疑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城内的部分守军选择向侯景投降,叛军最终攻入台城。至此,历时四个多月的台城之战以侯景的胜利告终。

自公元548年正月投降南梁到公元549年三月十二日攻陷台城,侯景终于见到了他朝思暮想的皇帝陛下。然而这次却是两人一生中惟一的一次会面。

出身卑微又天生跛脚的侯景面对高门贵族有着天生的不自信。当初高欢派他去收服宇文泰的部众,结果刚见面就被宇文泰一句话怼的失色惶恐乃至狼狈撤回。所以为了这次会面,侯景做了精心的准备,他带了五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来给自己壮胆,同时也打算给萧衍一个下马威。可谁承想刚一见到端坐在皇位上的萧衍,侯景那油然而生的自卑感还是瞬间导致大脑短路,以至于之前想好的台词也忘得一干二净:

景入见于太极东堂,以甲士五百人自卫。景稽颡(跪拜以头触地)殿下,典仪引就三公榻。上神色不变,问曰:“卿在军中日久,无乃为劳(劳苦功高)!”景不敢仰视,汗流被面。又曰:“卿何州人,而敢至此,妻子犹在北邪?”景皆不能对。任约(侯景手下大将)从旁代对曰:“臣景妻子皆为高氏(高澄)所屠,唯以一身归陛下。”上又问:“初渡江有几人?”景曰:“千人。”“围台城几人?”曰:“十万。”“今有几人?”曰:“率土之内,莫非己有。”上俯首不言。

后面拜见皇太子萧纲也是如此:

景复至永福省(官署)见太子,太子亦无惧容。谓景曰:“侯王当以礼见,何得如此!”景乃拜。太子与言,又不能对。

在这次会面之后,“社恐患者”侯景便再也不敢去见萧衍,而是将其囚禁,并以萧衍的名义下令城外的勤王军解散。

而长期摆烂的勤王军在得到命令后便迅速作鸟兽散了。其他诸如柳仲礼,羊鸦仁,王僧辩,赵伯超等人则选择向侯景投降。(出于对湘东王萧绎安抚的目的,侯景将其麾下的王僧辩放回,但不久的将来他就会无比后悔这个决定。)

至此,侯景自寿阳起兵,孤注一掷的豪赌彻底取得了胜利。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他的剧本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就算成就不了曹操那样的一番霸业,至少也能在南梁割据一方,不失为越王勾践(东晋海贼王孙恩在此点了个赞)。

可尴尬的是侯景手中现在有两个天子。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有了萧衍在手,喜新厌旧的侯景旋即收回了昔日的盟友兼岳父萧正德的皇帝体验卡(侯景立其为帝后,萧正德将女儿嫁给了侯景)------对不起,我已经用完你了。

面对侯景的背信弃义,萧正德十分愤怒:“但是,我们有约定。”

侯景则双手一摊一脸无辜的表示:“众所周知,我不遵守约定。”

自食恶果的萧正德这才明白,自己与侯景结盟无异于与虎谋皮,到头来不过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可过了一把皇帝瘾的萧正德当然不甘心就这样被侯景“白嫖”。于是在之后侯景四处攻城略地的时候,萧正德密谋与外面的藩王联合,打算再上演一场“无间道”。

但往往同样的招式用两次就不好使了,更何况在情报大师侯景的眼皮子底下搞密谋会有极大的概率触发侯景的被动------劫信。于是,萧正德------卒。

而剩下的梁武帝萧衍也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傀儡。侯景要封赏手下将领,并象征性的向萧衍提出了请示,可没想到都被萧衍给予了实质性地回绝。见萧衍如此不识抬举,侯景盛怒之下派兵骑马持刀入宫向萧衍施压。而萧衍依旧头铁,当他听说是侯丞相的甲士后更是气得破口大骂:“是侯景,何谓丞相!”

既然如此不知好歹,侯景也不跟他客气。本着“你要是体面,就让你体面;要是不体面,就帮你体面”的原则,侯景断绝了萧衍的饮食供应,萧衍为此忧愤成疾,一病不起。

最终在公元549年五月初二,南梁开国皇帝萧衍在病饿交加的情况下凄惨离世。享年八十六岁,在位四十八年。

萧衍死后,侯景立生性懦弱的太子萧纲为帝,是为南梁简文帝,并娶其女溧阳公主为妻(时年十四岁)。

而在稳定住建康朝局之后,侯景决定扩大自己的基本盘,开始了对外用兵,并迅速征服了建康周边地区。

接着又趁镇守在外的诸位藩王们为争夺“讨侯联盟”的盟主之位,打的头破血流之际,将南梁最为富庶的三吴之地(长江下游一带江南地区的泛称)收入囊中。(没错就是这么离谱,藩王们谁都不服谁,还没出师,自己人先陷入了窝里斗,变相的为侯景送去了助攻。)

并且为了进一步笼络人心,侯景再次林肯附体,在占领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废奴运动,并以简文帝萧纲的名义颁布了南梁版的《解放北方奴隶宣言》。这些被释放的北朝奴隶自然对侯大救星感恩戴德,纷纷投入到其麾下,并成为了侯景最坚实的拥护者。

7. 挥师西进

而在有了稳定的大后方之后,侯景的矛头也终于指向了南梁的诸位藩王们。迈向了征服南梁的最后一步------西进。

公元550年三月,南梁的宗室们仍在大打出手,长期被晾在一旁的侯景实在看不下去,决定主动出击,帮他们挨个“劝和”。

经过充足准备,侯景遣任约、于庆等帅众二万攻诸蕃。

同年七月,在内斗中元气大伤的寻阳王萧大心和豫章太守侯瑱抵挡不住向侯景大军投降。

随后身处郢州(位于今武汉武昌)的邵陵王萧纶先是被任约击败,然后又被自己的好弟弟湘东王萧绎背刺,最终狼狈出逃,向北齐(就是原来的东魏,高欢之子高洋篡位后改国号为齐)称臣。

前方战事的顺利程度令侯景大喜过望,一统南梁,制霸江南的梦想似乎已经触手可及。那么篡位三件套也该安排起来了。

九月,大丞相侯景进位相国,封二十郡,为汉王,加殊礼。

可区区一个相国怎么可能满足得了侯景的胃口?封邑二十郡的王爵又如何能彰显侯景的盖世武功?

于是在同年十月,侯景给自己加封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史上最强封号------宇宙大将军。

就连看到侯景自命诏书的简文帝萧纲也忍不住惊呼:“将军乃有宇宙之号乎!”(乙未,侯景自加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以诏文呈上。上惊曰:“将军乃有宇宙之号乎!”)

在此我多说两句,侯景之所以会给自己加封一个如此“霸气侧漏”的称号,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受他曾经的老上司------北魏天柱大将军尔朱荣的影响。在侯景看来,自己如今取得的权势和成就甚至已经胜过当年的尔朱荣。因此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他要在封号上也盖过尔朱荣,所以才上演了这么一幕历史名场面。当然也不排除侯景其实是个天文爱好者,他的梦想是星辰大海(滑稽)。

此时的侯景志得意满,他已然达到了权势的顶峰。南梁最为富庶的半壁江山已归他所有,就连尊贵的皇帝陛下也对他唯命是从。从当年八百残兵艰难“创业”,到今天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整个过程就像梦一样令人啧啧称奇。

可我们都知道盛极必衰,否极泰来是世间的普遍规律。上帝不可能永远眷顾同一个人,走上人生巅峰之后,侯景的好运也终于消耗殆尽。

刚加封宇宙大将军没多久,北齐就以别样的方式给侯景送来了一份惊喜:

齐东徐州刺史行台辛术镇下邳。十一月,侯景征租入建康,术帅众渡淮(淮河)断之,烧其谷百万石,遂围陽平,景行台郭元建引兵救之。壬戌,术略(劫掠)三千余家,还下邳。

北齐徐州刺史辛术趁侯景不备,渡过淮河烧毁了侯景数以百万石的粮食。此次事件极大的削弱了侯景的战争潜力,致使侯景后期难以进行长期的消耗战(粮草不足的问题一直都是侯景挥之不去的噩梦)。

而更为严峻的是接下来他要面对的将是在宗室内斗中获胜的南梁实力最为强大的藩王------湘东王萧绎。

十一月二十一日,双方于贝矶(位于今湖北鄂州市)爆发首次激战。萧绎军主将徐文盛将任约打得大败而逃,并斩杀其两员大将。(丁卯,徐文盛军贝矶,任约帅水军逆战,文盛大破之,斩叱罗子通、赵威方,仍进军大举口。)

首战失利,接到战报的侯景眉头紧锁,荆州兵果然不容小视。眼下正是他谋朝篡位的关键时刻,前方战事绝不能有任何闪失。侯景赶忙派宋子仙(侯景的另一员主将)领兵两万前去救援。随后又不放心,自己亲率大军前往接应。

可祸不单行,侯景前脚出城,后脚城内便开始暗流涌动。之前投降自己的南康王萧会理等人密谋起兵诛杀城内的侯景党羽。

计划很完美,但一步就失败了。有人告密给了侯景的谋主王伟,于是王伟先下手为强,将萧会理等人全部擒杀。而得知后院起火后的侯景也立即从前线返回建康稳定局势。

正当侯景忙着平定后方的反叛时(之前征服的三吴之地爆发叛乱),又收到了任约的告急文书,得知武昌(今湖北鄂州)也已被徐文盛攻克。侯景不敢怠慢,在集结大批战船后沿长江西进,并携太子萧大器作为人质随军出发。

十一月三十日,双方在西阳(位于今湖北黄冈市)交战,结果侯景也不是水战专家徐文盛的对手,被其击败。(壬寅,景军至西阳,与徐文盛夹江筑垒。癸卯,文盛击破之,射其右丞库狄式和,坠水死,景遁走还营。)

经过分析,侯景确信自己是无法在水战上将徐文盛击败的。所以他决定绕开徐文盛,切他后路。恰好情报大师侯景得到消息称徐文盛身后的郢州(位于今武汉武昌)守备空虚,侯景遂派任约、宋子仙于陆路突袭并占领了郢州。随后又趁着风势,逆流而上直接越过徐文盛的大营入驻郢州。

这一招蛙跳战法着实高明,直接让徐文盛部成了孤军。见与后方联系被切断,徐文盛的部队军心涣散,还不等侯景打击便全军溃逃回了江陵(萧绎集团的大本营,今湖北荆州市)。

8. 兵败巴陵

徐文盛溃败后,侯景沿江趁势西进,沿途守军纷纷望风而降。公元551年四月十九日,大军来到了巴陵(今湖南岳阳)。而萧绎一方也是精锐尽出,先前派出支援徐文盛的大军全部进驻巴陵。小城巴陵即将迎来一场世纪决战,而这一战也将决定接下来谁才是南梁的主人。

守卫巴陵的是萧绎手下大将王僧辩和王琳,侯景先是派已投降自己的王琳之兄王珣进行劝降,被拒后旋即开始攻城。

然而小小的巴陵却异常坚固,且城内兵多粮广。久攻不克的侯景又开始遇到缺粮少食,疾疫流行的问题。(侯景昼夜攻巴陵,不克,军中食尽,疾疫死伤太半。)

但即使这样,侯景仍然在巴陵城前死磕。双方打得精疲力尽,尸横遍野,谁也无法将对方击败。就这样僵持了一个多月,直到一个人的出现。

坐镇江陵的湘东王萧绎得知巴陵陷入苦战后派遣武猛将军胡僧祐和新任信州刺史陆法和前往支援。

提前获知消息的侯景看到陆法和这个名字后皱了皱眉头,因为在他的情报网里没有任何关于这个人的信息。不过侯景并未在意,心想也许是哪里冒出来的无名小卒前来争功的吧。于是派遣任约领兵五千前往阻击。

正当侯景加紧攻城之际,六月初二,就传来了任约兵败被擒的消息。溃逃回来的士兵还未从惊恐中恢复过来,他们一个个语无伦次的描述着无数梁军如天神下凡一般在水面上健步如飞随着火船向他们杀来,把他们打的全军覆没。

可能是受老上司尔朱荣迷信的影响,侯景对这种鬼神莫测之事也半信半疑。但他还是强装镇定严厉斥责了士兵们的胡言乱语。可很快恐怖的氛围开始在军中蔓延。这下侯景彻底慌了,戎马一生的他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对手。眼看军心要散,为了避免重蹈徐文盛的覆辙,侯景在第二天便烧毁营帐连夜撤退。

萧绎最终取得了巴陵之战的胜利。而此战也是侯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这之后侯景再也没有了西进的能力和勇气,只得被迫转入防御。

多说两句,关于陆法和这个“人”的记载无论在《资治通鉴》还是《北齐书》上都将他的经历写的神乎其神。如果你读过《三国演义》或《后汉书》,你应该听说过左慈。陆法和就好比是后三国时代的左慈,而且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有真实战例的“神仙”。当然,我们读历史讲究真实性,像这种近乎玄幻的事情各位辩证的看就好。但并不妨碍我们对这种怪力乱神之事感兴趣。所以在此,我采用了《北齐书》上对这场战斗比较夸张的记载。(也许是冥冥之中宇宙的某股神秘力量觉得宇宙大将军这个bug太影响地球online的游戏平衡了,于是空降了陆法和这个NPC将侯景狠狠削了一波也说不定哦,哈哈。)

9. 篡位称帝

在巴陵之战元气大伤的侯景,留下宋子仙等人守郢州后,自己逃回了建康。

而萧绎这边则乘胜追击。六月十九日,王僧辩率军包围郢州,并攻克其外城。二十二日,宋子仙难以支撑,选择向王僧辩求和,并表示只要允许自己返回建康,愿意将郢州献出。王僧辩欣然应允,并且为表诚意准备送给他们一百艘大船。宋子仙信以为真,命令全军停止抵抗,收拾行李,准备登船。可他万万没想到王僧辩根本不讲武德,趁其不备突然向内城发动偷袭。最终宋子仙兵败被俘,押往江陵后斩首。

随后王僧辩继续沿江东进,接连收复湓城(位于今江西九江),江州(位于今江西九江),寻阳(今湖北武穴)等地。

攻克寻阳之后,萧绎命令王僧辩停止前进,就地待援,因为他们不是唯一一支反抗侯景的队伍。要想彻底击败侯景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在这里他们即将迎来一支从广东一路杀穿前来讨伐侯景的大军,这支军队的统帅叫做陈霸先。

在得知宋子仙被杀后,失去左膀右臂的侯景知道大势已去,加之王伟的不断怂恿,侯景索性破罐破摔,趁现在过把皇帝瘾再说。

八月十七日,废简文帝萧纲为晋安王,立豫章王萧栋为帝。然后以其名义大肆诛杀宗室贵族。十月初二,“岳父杀手”侯景将简文帝萧纲也一并处死。

做完这一切之后,萧栋这个背锅侠也失去了利用价值。十一月初九,加九锡。十九日,侯景接受禅让登基称帝,立国号为汉。(己卯,加侯景九锡,汉国置丞相以下官。己丑,豫章王栋禅位于景,景即皇帝位于南郊。还,登太极殿,其党数万,皆吹唇呼噪而上。大赦,改元太始。封栋为淮阴王,并其二弟桥、同销于密室(关押在密室)。)

10. 穷途末路

然而该来的总是要来的,王僧辩与陈霸先的联军经过短暂休整后,于二月二十六日沿长江顺流东进,一路势如破竹。侯景又惊又惧,慌乱中他竟然下诏赦免萧绎和王僧辩等人的罪状,以求其退兵,结果迎来了大家的嘲笑。

三月初九,镇守姑孰(位于今安徽马鞍山市)的侯景部将侯子鉴也被联军击败,建康门户洞开,彻底暴露在了联军眼前。(景闻子鉴败,大惧,涕下覆面,引衾而卧(拉过被子躺下),良久方起,叹曰:“误杀乃公!(你可把老子害死了)”)

三月十三日,联军抵达秦淮河,兵临建康。又是熟悉的局势,又是熟悉的场景。曾经在这里,侯景一鼓作气跨过河水,攻克建康。也是在这里,侯景与柳仲礼的勤王军隔河对峙,致使其自始至终无法越雷池一步。

而这次,这一湾河水将是侯景翻盘最后的希望。深知其重要性的侯景先是在河口凿沉大量船只以阻挡联军的舰队,然后沿秦淮河北岸修建了连绵十几里的防御工事意图阻挡联军。(景召石头津主张宾,使引淮中舣及海艟,以石缒之,塞淮口;缘淮作城,自石头至于朱雀街,十馀里中,楼堞相接。)

做完这一切,侯景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我这碉楼,固若金汤,易守难攻,他进不来!曾经在缺兵少粮,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尚且能够阻挡十几万的勤王军。这次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联军就算插上翅膀也攻不过来。

然而王僧辩与陈霸先却并非萧纶和柳仲礼之辈。现实打脸也来得很快,仅仅过了一天,他便听到了联军以陈霸先为先锋,强渡秦淮河,攻破防线的消息。侯景心里顿时凉了半截,震惊过后,不甘心失败的他集合所有能调动的人马在石头城(建康旁边的卫星城)下与率先渡河的陈霸先等人展开了殊死决战:

景冲将军王僧志陈(战阵),僧志小缩,霸先遣将军安陆徐度(安陆人徐度)将弩手二千横截其后,景兵乃却。霸先与王琳、杜龛等以铁骑乘之(追击),僧辩以大兵继进,景兵败退,据其栅。龛,岸之兄子也。景仪同三司卢晖略守石头城,开北门降,僧辩入据之。景与霸先殊死战,景帅百余骑,弃执刀(扔了长矛手执短刀),左右冲陈;陈不动,众遂大溃,诸军逐北至西明门。

经过激烈的战斗,侯景被陈霸先击败,全军溃散。侯景狼狈逃回建康城内,他不敢进入台城,而是把王伟叫出来责备道:“尔令我为帝,今日误我!”王伟无言以对,绕着宫阙躲闪。

侯景要逃跑,王伟抓住他的鞍蹬劝他说:“自古岂有叛天子邪!宫中卫士,犹足一战,弃此,将欲安之!”侯景发出了西楚霸王式的哀叹:“我昔败贺拔胜,破葛荣,扬名河、朔,渡江平台城,降柳仲礼如反掌;今日天亡我也!”

随后,他久久的注视着眼前的台城,叹息不已。过往的繁华喧嚣犹历历在目,但耳边逐渐逼近的喊杀声把他拉回了现实。最终,侯景没有进入台城,他掉转马头拖着自己两个在建康生下的儿子头也不回的逃出了城。

11. 殒命海上

王僧辩等人攻克建康后,派兵追击侯景。而之前投降的吴地守军本就是墙头草,见侯景势微,便纷纷反正并对侯景展开围追堵截。一夜之间,曾经的“大汉天子”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整个南梁的男女老少人人都想要他的项上人头。

彻底沦为全民公敌的侯景一路上边战边退,可又能逃到哪去呢?放眼望去,天下之大却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处。

侯景一路向东狂奔,到达海边时身边只剩下了几十人的随从,已然退无可退。但侯景始终是侯景,他才不会“沽名学霸王”,“不肯过江东”。不择手段的活着才是他一生笃信的活法。于是在追兵赶来前,他们劫持了一艘渔船,驶向了茫茫无垠的大海。人多船小,为了保命,他甚至将自己辛苦带出来的两个尚在襁褓中的儿子也扔进了海里。

做完这一切,侯景坐在船尾,望着逐渐模糊的陆地,陷入了深深地沉思。曾经的他只不过是北魏边防六镇里的一名默默无闻的戍边大兵,在苦寒的边陲草原艰难地抵御着柔然的入侵。如果不是那场起义,他的余生很可能与那里的大多数人一样生于斯长于斯,最终于某年某日,在一场与柔然蛮族的残酷战斗中死去。他的尸体将会成为野兽的美餐,他的名字也很快会被世人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留下的痕迹迅速被岁月抹去,不再人知道他是谁,也没有人记得他曾经来过。

但命运的推手却将他推向了舞台中央,他凭借自己的本事一步一步从一无所有走向人生巅峰。跌落谷底后,又再次爬了起来,从一无所有再到应有尽有。可如今命运好似开玩笑一般,又一次收回了他所拥有的一切。唯一留给他的只有无数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的切齿之恨。

想到这里,侯景不禁悲从中来。假如当初没有因为一腔热血就参加那场起义,那该有多好。假如当初就留在那片草原,打马放牧,了此余生,现在的自己应该已经儿孙满堂,纵享天伦之乐了吧?

他忽然无比的怀念那片草原,好想再一次在那蓝天白云下纵马驰骋。但回去已经不可能了,敕勒川的草原已经是东魏的天下。

手下人来问他接下来该怎么办。思索良久,他告诉众人去蒙山。他厌倦了你死我活的争斗,如今只想在山野之中隐姓埋名的活下去。

交代完一切,一路奔波早已疲惫不堪的侯景睡着了。可就在他熟睡之际,船上的人心却开始有了变化。

侯景不是西楚霸王,他的部下当然也不可能是楚霸王麾下的江东子弟。在得知接下来的去处之后,他们知道继续跟着侯景绝对没有好下场,只有将侯景交给王僧辩,自己才能将功折罪,才能有一条生路。于是以羊鹍为首的几人趁侯景熟睡之际,威胁船夫掉转船头开回陆地。

这一觉侯景睡了很久很久,一直睡到四月十八日的白天。醒来后他走出船舱,来到船头举目四望,却震惊的发现不远处逐渐清晰的陆地和岸边的房屋、树木以及行人。侯景顿感不妙,回头发现羊鹍等人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刀剑气势汹汹的将他围了起来。

羊鹍对侯景厉声说道:“吾等为王效力多矣,今至于此,终无所成,欲就乞头以取富贵!”然后不等侯景搭话,众人挥刀便砍。

情急之下,侯景想要跳海逃生,却被羊鹍等人拦住去路。侯景转而跑进了船舱,他拔出佩刀猛砍船的底板,想要把船凿沉,与众人同归于尽。羊鹍眼疾手快,抄起一杆长矛从背后将侯景刺穿,侯景当场毙命。

顺便说一句,羊鹍是羊侃的儿子。当初侯景为了拉拢羊侃族人,纳了羊侃之女为妾,任命羊鹍为库直都督(侍卫队长),对其礼遇甚厚,因此羊鹍成了侯景心腹。也许冥冥之中这一切都是天意,羊侃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挡在了侯景面前。即使面对侯景以长子羊躭(也有史书称为羊鷟)的性命相要挟,他也不曾有过一丝动摇。然而天不假年,连日的操劳导致他积劳成疾最终在台城中抱憾离世。没能亲眼看到侯景败亡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如果羊侃在泉下有知侯景是被自己儿子亲手杀死的,曾经誓言“倾宗报主,犹恨不足”的他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时间到了第二天,侯景死了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在南梁百姓山呼海啸般的庆祝声中,他的尸体被运回了建康。为了避免在运输途中腐烂,人们还贴心的在尸体中塞满了盐。

到达建康后,王僧辩将侯景的尸体一分为三,他的首级被送往江陵,悬挂在江陵闹市中示众三日。然后又把头颅煮了,涂上漆,交付武库收藏,与篡夺西汉的王莽享受了同级别待遇。他的双手则被砍下后送往北齐,作为萧绎与北齐建交的礼物。他的躯体也没有浪费,被扔在了大街上,建康的百姓对侯景恨之入骨,大家一拥而上将其分食殆尽,就连溧阳公主也吃了一块自己丈夫兼杀父仇人的肉。而他曾经的手下们则要么向北齐投降,要么被抓住后押往江陵处决。

到此为止,历时三年又八个月的侯景之乱终于落下了帷幕。帷幕之后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南梁以及在乱局中趁火打劫趁机壮大的西魏和北齐。而侯景之乱引发的余震在其死后仍在不断地撼动着南梁这座早已腐朽破落摇摇欲坠的大厦。最终在侯景死后五年,也就是公元557年,陈霸先取而代之建立南陈,南梁就此灭亡。

12. 侯景其人

侯景的出身并不好,羯族这个曾经在公元319年建立起强大的后赵政权的民族在一代雄主石勒死后便迅速没落。两百年后硕果仅存的羯人在鲜卑的统治下以打仗为业。可以说从出生那刻起侯景的命运就是注定的------成为怀朔镇的一名光荣的戍边大兵。

然而不幸的是,侯景天生跛脚,这导致他并不擅长骑马作战。而他又不像同为镇兵的高欢那般长得玉树临风一表人才。据史书记载:

景长不满七尺,长上短下(上身长下身短),眉目疏秀,广颡高颧(宽额头高颧骨),色赤少鬓(脸色暗红,胡须较少),低眡屡顾(眼神喜欢在地面上左顾右盼),声散,识者曰:"此谓豺狼之声,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这句话确实应验了)

身份不好、家境贫寒、身体残疾还相貌平平,可以说像他这样的人在那个年代几乎不会有什么出息。而也正是这种出身导致了他性格上的自卑和残忍。因为在那种环境下如果自己不够狠是无法生存下来的。(史书上并未介绍侯景的家境有多差,但是我们从他的小名“狗子”上还是能略窥一二,有钱人家的孩子应该不会想取这种好养活的贱名。)

当然,侯景身上也并非全无优点,上帝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尽管腿有残疾,可他却天资聪慧。通过努力,他成为了当地的功曹史(职掌吏员赏罚任免事宜)。也是在这个任上他结识了当时还是城头戍卒的高欢。

在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六镇起义爆发,他们也被时代的浪潮裹挟着参与了这场动乱。

契胡族首领尔朱荣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也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北魏末年,北方大乱。六镇起义失败后,侯景投靠了尔朱荣,被尔朱荣任命为先锋,屡立战功。

在这里他遇到了尔朱荣部将慕容绍宗,并向其学习兵法。也是从这里开始他真正蜕变为了一名智将。他学得很快,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没过多久,慕容绍宗就反过来向侯景咨询兵法了。

尔朱荣死后,侯景加入高欢麾下。在与西魏的战争中,侯景表现出色。高欢对其十分倚重,“使拥兵十万,专制河南,仗任若己之半体(就像依仗自己的半边身体一般)。”

而随着地位的提升,侯景的性格也逐渐变得高傲自大起来:

景右足短,弓马非其长,所在唯以智谋。时欢部将高昂、彭乐皆雄勇冠时,唯景常轻之,言"似豕突尔,势何所至"(像野猪一样到处乱窜,能做出什么事来)。

他瞧不起那些只会依靠蛮力冲锋陷阵的武将,同时也对高澄这样毫无建树却位极人臣的官宦子弟非常不屑。尤其是一想到高欢死后自己还要听命于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他就感到难以接受(高欢死时高澄只有二十六岁)。

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他跟高澄到底发生过什么矛盾。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彼此都非常讨厌对方。所以在高欢死后,他不顾家眷在邺城为人质的情况下也要举兵反叛。一开始高澄见打不过侯景,便以其家人性命相要挟。可侯景毫不在意,并回信嘲讽到:

昔王陵附汉,母在不归,太上囚楚,乞羹自若,矧伊妻子,而可介意!脱谓诛之有益,欲止不能,杀之无损,徒复坑戮,家累在君,何关仆也!(从前王陵归附了刘邦,母亲被项羽抓去他仍不肯回去;刘邦的父亲被项羽囚禁了,项羽威胁要杀掉其父,刘邦却坦然地向项羽讨要煮他父亲的肉汤喝,父母尚且如此,何况是妻子儿女,那就更不介意了!如果说杀掉我的妻子和孩子对你有利的话,我想阻止你也是阻止不了的,如果杀掉他们对我毫无损害,那么您杀戮了他们也是徒然,反正我的家室全在您手中,如何处置,与我有什么相关啊!)

为了自己的野心,连家人的性命都不在乎。侯景的冷血无情可见一斑。而高澄也不跟他客气,在其南奔梁国之后,以极其残忍的方式处决了他的家人:

魏相高澄悉命先剥景妻子面皮,以大铁镬盛油煎杀之。女以入宫为婢,男三岁者并下蚕室。后齐文宣梦猕猴坐御床,乃并煮景子于镬,其子之在北者歼焉。(魏相高澄命人把侯景妻子脸上的皮剥掉,用大铁锅盛上油将其煎炸致死。把他女儿入宫当奴婢,儿子三岁以上的都下蚕室阉割。后来齐文宣帝高洋梦见猕猴坐在御床上,便把侯景的儿子都用锅煮了,他在北方的儿子被全部杀光。)

除了冷血无情外,侯景的内心深处还隐藏着深深的自卑。身体上的残疾是其一生的遗憾,也是他心中最敏感脆弱的地方。在带着残兵败将南逃梁国的时候,有人曾站在城头嘲笑他的瘸腿。连妻子儿女死活都不在乎的侯景此时却勃然大怒,他不顾追兵在后的威胁也要攻下城池杀掉那人。(南过小城,人登陴(土墙)诟之曰:“跛脚奴何爲邪!” 景怒,破城杀言者而去。)

在南梁落脚后,已成孤家寡人的侯景曾向萧衍提出迎娶王谢家族的女子为妻。而一向对侯景有求必应的萧衍对此却一口回绝,并表示王谢高门并非侯景可以攀附的,还是在朱张以下的寒门中找吧。(景请娶于王、谢,上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

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看重门第出身。侯景本想通过联姻的方式融入江南的士族阶层,可他们却十分排斥自己这个北方来的破落户。倍感羞辱的侯景异常愤怒:“将来我一定要将这些人家的女子都许配给家奴!”(“会将吴儿女配奴!”)

侯景本来就对这些身无寸功却锦衣玉食的高门子弟十分不屑,此次求婚失败更导致内心敏感的他对这些世家大族充满怨恨。后来侯景在围攻台城和征服三吴之地的过程中针对性的对这些士族门阀进行了报复,使其遭受了灭顶之灾,堪称南方版的河阴之变。(侯景真是尔朱荣的好学生)

而侯景对士族阶层的毁灭性打击,也直接导致了自魏晋以来长期享有特权,把持政治的门阀贵族势力的没落。最终,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陈霸先为代表的庶族寒人地位开始提升,南方土著豪酋势力也趁势崛起。

13. 失败原因

那么侯景为什么会失败呢?

著名心理学家杰克·霍吉曾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形容侯景再合适不过。

他生性残忍嗜杀,对于不臣服的地区,他告诫诸将:“破栅平城,当净杀之,使天下知吾威名。”所以每次攻城拔寨“专以焚掠为事,斩刈人如草芥,以资戏笑。”而对于征服的土地,他既不懂得休养生息安抚民心,也不懂得拉拢豪绅争取士族阶层的支持。而是继续以残酷高压的政策维持统治。

“景性残酷,于石头(石头城)立大碓,有犯法者捣杀之。”“又禁人偶语(相聚议论),犯者刑及外族。”

原本把侯景当作救星的底层百姓,在看清侯景的真实面目后,也不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而是“莫不怨愤,于是各立城栅拒守”。

侯景之乱的整个过程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初侯景利用南梁社会底层百姓与统治阶级尖锐的矛盾兴兵反叛,以“吊民伐罪”的名义团结底层百姓。并且开创性的开展废奴运动,有其历史先进性,最终取得胜利。

而在夺取政权后,侯景的残暴统治再次激起了统治阶级与下层百姓之间的对立,“由是百姓虽死,终不附之”,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其统治也必然不会长久。这是侯景失败的根本原因。

除了残忍嗜杀之外,他无情无义的品行也无疑加速了他的败亡。曹操的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在侯景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他喜欢背叛别人,但是却最讨厌别人背叛自己。

侯景在南梁的第一个引路人刘神茂,曾经献计引侯景取得寿阳。侯景高兴的握着他的手说:“此天教我也。”而在巴陵之战失败后,刘神茂见形势不妙便起兵反叛侯景。可没多久便被侯景部将擒获押往建康。侯景完全不顾往日的情面,将刘神茂处以极刑。(刘神茂至建康,丙戌,景命为大锉碓(大铡刀),先进其足,寸寸斩之,以至于头。)

在围攻台城的过程中,南梁云骑将军陈昕被擒。侯景命自己的仪同三司范桃棒看管陈昕,结果被陈昕策反。东窗事发后,侯景直接将范桃棒烹杀。(俄而桃棒军人鲁伯和告景,并烹之。)

而巴陵之战中击败侯景的王僧辩,曾经投降过侯景。(当时勤王军就地解散,王僧辩却选择主动投降,可能是为了进城看看萧衍的情况吧。)为了拉拢萧绎,侯景将王僧辩放回。史书上并未记载侯景与王僧辩达成过什么交易,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侯景不会无缘无故将其放归。而事后王僧辩显然也没有履行与侯景的任何承诺。

所以当侯景到达巴陵城下发现是王僧辩在守城时,他表现的异常愤怒。本来他完全可以避开巴陵直扑萧绎所在的江陵,就像他之前跳过徐文盛一样,只需要再跳一次就好了。可情绪上头的侯景却不顾面临粮草短缺的风险也要拿下巴陵(很有可能王僧辩还嘲讽了侯景的瘸腿,属于是踩了侯景的双红线)。甚至于在城下亲冒箭矢督战,这在侯景往常的攻城战中是不曾有过的。

可就是这次意气用事,造成了侯景战略上的重大失误,导致了之后的败亡。

最终,大魔王侯景因为众叛亲离而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也许这就是他的命,背叛别人的人往往会被别人背叛,崇尚暴力的人往往会被暴力解决,喜欢杀戮的人往往也会死于杀戮。

侯景之乱,整个过程概括起来,恰如莎士比亚在其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写道的那句:

“这场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终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2993.html
上一篇“封建”和“专制”,是相互矛盾的吗?
下一篇辛弃疾:最好的词是最深的遗憾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