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北伐战争中,以十万之众,国民革命军如何形式上统一中国?

北伐战争中,以十万之众,国民革命军如何形式上统一中国?

广州誓师

1926年7月9日,广州东校场,军旗招展,刀光耀日。

北伐军队、省港罢工工人和各界代表情绪高涨,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等口号声此起彼伏。

蒋介石在台上发表宣言、通电和告广东军民书等,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名义,宣告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北伐军兵分三路从广州出发,西路军为主力,担任正面作战,兵力约五万,进攻两湖,直指武汉;中路军保障西路侧翼安全,进攻江西孙传芳部;东路军向敌兵空虚的浙闽进军;中路东路兵力合约五万,总兵力合计十万。

两湘及河南地区的吴佩孚有二十万大军,东南的孙传芳也有二十万大军,对面兵力竟四倍多于北伐军,北伐军的形势不容乐观。

那么,北伐军最后是如何打败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十万北伐军又是如何形式上统一中国的?

北洋军阀“尔虞我诈”

北洋军阀是由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的民国军阀,由袁世凯于1912年4月建立。

北洋军阀是李鸿章洋务派的继续。袁世凯死后,军队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之后,分裂的北洋军阀之间为了争夺自己的利益,之间陷入了混战。

到了1926年,北洋军阀大致分为了三种势力,分别为张作霖的奉系、吴佩孚的直系、孙传芳的皖系。

吴佩孚的直系割据两湘及河南地区,坐拥二十万大军。

孙传芳的皖系割据江西等东南部地区,带领“五省联军”,同样坐拥二十万大军。

张作霖的奉系由于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胜利,顺利的掌握了北京地区的控制权,所以现在奉系“一家独大”。坐拥三十万大军。

直系、皖系、奉系占领着中原大部分地区,所以北伐的主要目标就是直系,皖系,奉系。只要将这三系打败,北伐也就基本上成功了。

但是,毕竟是七十万的大军,用张飞的话说:“就是七十万人全都站那不动,等着你砍,一时半会也砍不完”。

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虽然北洋军阀看起来强大,但是他们各个“心怀怪胎”。就跟三国时期一样,也是军阀混战,群雄逐鹿中原,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北洋军阀的内部矛盾非常严重,他们都希望其他军阀的实力被削弱,等到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自己再跳出来“渔翁得利”,从而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正是这种思想导致他们不能形成一种“合力”,以至于最后被逐个瓦解。

北伐军向北开进,首先面对的那便是吴佩孚的直系军,但是攻打直系军的时候,右侧又有孙传芳的皖系军,如果皖系军从北伐军后方包抄过来的话。那么北伐基本上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1926年,国民政府正一筹莫展,找不到机会清除这些军阀。谁知道,这时候冯玉祥带着他的那二十万国民军不安分了,在中国北部地区肆意抢夺地盘,完全不把这几个“北部老大哥

”放在眼里。

于是,张作霖、吴佩孚、阎锡山等人集结了五六十万人,组成“讨赤联军”,将冯玉祥治理了一番。

当他在北京和冯玉祥大战的时候,北伐军就已经在广州誓师了。而北伐军则趁机攻打吴佩孚的“老巢”。起初,吴佩孚带着两湖精锐打冯玉祥的时候,当他得知北伐军只有十万人的时候,他并不在意。

他本以为,区区十万北伐军,即使自己和精锐不在,剩下的杂牌军也可以守个一段时间。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北伐军给他来了个速战速决,北伐军在军队人数上从始至终都有着优势,全程都在吊打他的杂牌军。

当他得知自己的“老巢”快被端了之后,他火忙火燎地赶回武汉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二十万大军已经折了七八万了。

而北伐军占领湖南以后,立刻在当地招兵,再加上吴佩孚的降军,兵力提升到了二十万。

到这时候,双方的实力已经发生了转变。吴佩孚这时候坐不住了,他急忙向其他军阀求援。而此刻,能提供给他帮助的也就只有孙传芳了。张作霖远在东北,很显然是赶不过来的。

这时候就到了考验孙传芳的时候了,“唇芒齿寒”的道理就看他懂不懂吧。

虽然在此之前,二人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敌对,但现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只能同生共死。之后孙传芳并没有支援吴佩孚。

很快,吴佩孚的军队被打的七零八落,地盘只剩下了一座武昌城。

吴佩孚无奈,只能率着残部弃城而逃。他明白,北伐军把整个两湖都给拿下了,不差他这一座小小的武昌城,死守下去,迟早是个城破人亡。倒不如,保存有生力量,日后东山再起。

话说,吴佩孚带兵逃到了河南境内,希望河南督军靳云颚能够借兵给他,让他将地盘夺回来。

此时,靳云颚也不傻,你吴佩孚堂堂二十万大军都败了,我就是借给你兵,那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我不如将你的残部收入麾下。

就这样,吴佩孚的直系势力至此覆灭。吴佩孚倒台后,接下来就该孙传芳了。

此时此刻,北伐军的实力于刚打吴佩孚的时候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虽然孙传芳的军队实力最弱,但是他的军队镇守的江西确是最难打的。但是他的二十万军队由于守的地盘比较多,只能分散开。更何况,他此刻已是孤掌难鸣,三面都是北伐军,无奈丢了江西。而福建、浙江地区的守军更是望风而逃,只有一小部分守军奋力抵抗。但依旧只是徒劳。

孙传芳看连丢三省,无力再战,亲自去北京求张作霖借兵。张作霖是个有格局的人,孙传芳如果没了,战火就会烧到我的东北。于是便让张宗昌随孙传芳一起南下,迎战北伐军。然而张宗昌的直鲁联军太烂了,连上海工人纠察队都打不赢,逃回了山东。孙传芳的部队眼瞅着张宗昌跑了,也逃到了徐州等机会。

在北伐军进攻湖北的时候,军事天才蒋百里曾对孙传芳说过,通过江西向西进军,占领长沙,与吴佩孚部前后夹击北伐军队。等到孙传芳现在回想起来,追悔莫及!

后来,蒋介石在南京设立国民政府,引起众人不满。逼迫蒋介石下了台。孙传芳和张作霖找准时机,趁机反扑,夺回失去的地盘。在这次反扑行动中,孙传芳的残部也被全部消灭。

大小军阀,逐渐瓦解

随着直系、皖系都被消灭,一直“不吭气的”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看清形势了,立马“跳出来站队”。而冯玉祥也早早的就把旗帜换成了青天白日旗。

这下双方的局势又发生了逆转,北伐军现在加上阎锡山和冯玉祥一同对战张作霖和张宗昌。

北伐军一路上捷报连连,随后张宗昌的军队被消灭,张作霖布防在河北的奉军也被击溃。张作霖只好退回关外,在路上被日本人设计炸死。不久后,张学良即位“东北王”,宣布东北易帜。

自此以后,北伐军完成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

北伐军“众志成城”

北伐时,国民革命军何应钦担任军长的第一军、谭延闿的第二军、朱培德的第三军、李济琛的第四军、李福林的第五军、程潜的第六军、李宗仁的第七军和唐生智的第八军,总共只有八个军,兵力约10万人。

但也就是区区的十万人,打败了封建军阀。

首先要说的就是北伐军的最大优势是其政治上先进,也就是凝聚人心的三民主义大旗。三民主义的提出,是国共合作的基石,最后国共两党齐心合力,所以中山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北伐军有民众的支持,在北伐战争初期,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尤其共产党在全国各地积极地进行土地革命,建立了各种工会,农会,这些人积极地配合北伐军,为北伐战争做出了很多的后方作用, 使得北伐军有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另外,当时国民党刚刚建立,很多的青年将领积极作战,为北伐立下了很大功劳。

当时,黄埔军校前四期的学生都毕业了,那个时候黄埔军校也算得上中国最好的军校,黄埔军校培养出了大量的军事人才。据说,后来国共担任高级军官的,大部分都是来自于黄埔前四期的学生。他们之所以成才的概率大,就是从战场上厮杀积累起来的经验。

并且那时候的北伐军里大多数都是有志向的热血青年。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青年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得 一支有主义有信仰的部队肯定比为了生计当兵更有战斗力。

结语:北伐胜利之后,北伐军形式上的统一了中国。北伐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军阀势力,加深了革命认识,为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2995.html
上一篇这个举动是暗示新武将还是与玩家单纯互动?
下一篇富有天下的皇帝为何多数都短命呢?除了政变还有什么原因呢?

为您推荐

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原因是用人不当,还是马谡抗命?如何做才能成功

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原因是用人不当,还是马谡抗命?如何做才能成功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用的是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的战略,诸葛亮派赵云与邓芝为疑兵,出箕谷,与曹魏大将军曹真对峙,自己则亲率蜀军主力出祁山,攻打陇右五郡,同时派出马谡镇守街亭,以阻止曹魏援军进入陇右。第一次北伐的关键点就在街亭,赵云与邓芝拖住了曹魏关中主力,而诸葛亮所率领的蜀军主力则没有敌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