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真的和杨广一样失败了吗

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真的和杨广一样失败了吗

提起隋唐与高句丽之间的恩恩怨怨,很多人脑海中的印象都是杨广和李世民亲征高句丽都一样的失败了,甚至韩国还拍出了李世民被射瞎眼睛的神剧,那么,纵横东亚无敌,打得突厥、薛延陀、吐谷浑、吐蕃等悍敌俯首称臣的李世民,在攻打高句丽时真的翻船,遭到严重的失利了吗?

其实,网上之所以流传李世民失败而归,并不是李世民真的打了大败仗,而是李世民自己的战略目标太高,没能达成罢了。

在南北朝时期,高句丽趁着中原内乱,在东北开始发展起来,到了隋朝建国后,更是开始屡屡挑战隋朝宗主国的地位,不但「驱逼靺鞨,固禁契丹」,出兵入寇辽西,而且南征新罗和百济,大有强力扩张之势。隋朝便先后对高丽发动了四次规模浩大的远征。隋朝便先后对高丽发动了四次规模浩大的远征。其中隋文帝时期曾发兵30万讨伐,结果因为瘟疫、天气等原因在半路就撤了回来,而隋炀帝更是3次亲征高句丽,每次都达百万之众,结果3次都铩羽而归,还遗留了大量的粮草兵马器械,全部为高句丽缴获,大大增强了高句丽的实力。

此时的高句丽,面积约占大唐20分之1,人口更占到大唐总户数4分之1,有众400万的高句丽,更类似于战国时代的秦国、赵国,动员率极高,韧性惊人,全体成员向心力极强,认同度超高,此时的中原因为隋末大乱,人口大量减少,元气未复,实力不足,就连可以运粮草的大运河也都早就堵塞了,贞观之治搞了这么多年,拜隋炀帝这败家子所赐,人口也才恢复到两千万左右。

也就是说,李世民给自己的战略目标是用最少的兵力,最节省的后勤,在最短的时间里,万里迢迢远征寒苦的东北,且天时、地利、人和全在高句丽手中,在手下一班旧将都老了的情况下,突破绵亘数百里的辽东大泽,深入对手群山堡垒群构成的数百里纵深体系,还要突破鸭绿江天险,穿透清川江防御,在严冬到来前攻下高句丽经营了200多年的平壤。

高句丽此时不仅联合百济进攻唐朝盟友新罗,而且还遣使前往漠北,挑唆薛延陀汗国与唐朝的关系,大有要抗衡唐朝之势。因此,贵为天可汗的李世民,决定兵讨高句丽,解决掉这个边患大敌。

贞观十八年(644年),李世民兵分两路征讨高句丽,行军路线与隋炀帝一样:海路上以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领4.3万从莱州走海路向平壤进军;陆路上以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六万向辽东进军。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最大的不同是,李世民出兵规模量远少于隋炀帝杨广动用的,总计10余万人(不计后勤民夫),尽量减少百姓负担。所以唐太宗说:

炀帝无道,失人已久,辽东之役,人皆断手足以避征役。朕今征高丽,皆取愿行者,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郁邑,岂比隋之行怨民哉!

因为古代运输速度所致,一直到645年3月,一切才准备完毕,四月李世民征讨高句丽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和隋炀帝在辽东战场屡屡受挫不同,唐军一开始所向披靡,连战连胜。

4月,张俭率军渡过辽水,向建安城进军,击败高句丽士兵,斩首数千级;李世勣攻占盖牟城,俘获两万多人,粮食十余万石;张亮率军从东莱渡海,进攻卑沙城;

5月,程名振率军在夜里到达,唐军攻占卑沙城,俘获男女八千人,曜兵于鸭绿水;李世勣率军抵达辽东城外,高句丽步骑四万救援辽东城,李道宗率四千骑兵迎战,和李世勣一起打败高句丽军,斩首千余级,攻占辽东城,李世民与其汇合,杀敌一万多人,俘敌一万多人,还俘获男女四万人;不久后唐军占领白岩城,又一次打败高句丽军,追杀数十里,斩首千余,最后因为日落天黑而停止。

很快,在6月份,唐军碰到了出征以来的一颗硬钉子—安市城!

在李世民抵达安市城外后,高句丽北部耨萨延寿、惠真率高句丽、靺鞨兵十五万来救安市城,加上安市城本来的部队,那就更多了,而李世民攻此时的机动兵力三万左右,敌我兵力非常失衡。但是这一战的结果却是李世勣率领1.5万步骑,长孙无忌率领1.1万精兵,李世民率领4000步骑,总兵力只有3万,却打败了高句丽一方,并且还斩首2万余(杀敌数字往往远超斩首数),俘虏延寿、惠真以下3.68万人,缴获5万匹马、4万头牛、铁甲万领,以及其他物资无数。一代名将薛仁贵,也是在这一战中突入敌阵,所向无敌,一举成名。高句丽全国都非常震惊害怕,后黄城、银城的高句丽人都自己弃城逃走,数百里没有人烟。

9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由于守军殊死抵抗,加上安市城易守难攻,使唐军未能攻克。时近深秋,唐太宗因为当地变冷早、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而且粮食将尽,所以班师还朝。班师时唐太宗还耀兵于安市城下,安市城的人皆屏迹不出。

唐太宗自己认为因为没有攻灭高句丽所以自己这次亲征是失败的,但是唐朝的战果、收获远大于损失、消耗。

贞观十九年……凡征高丽(高句丽),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者七万人。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馀级,战士死者几二千人,战马死者什七、八。

总的来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占领了辽东大片土地。在这之前,辽东被高句丽占据了二百余年,而且辽东是高句丽的战略要地及重要经济支撑点。自此,唐朝在辽东地区打入了一个厚重的楔子,为以后对高句丽的军事征伐建立起了牢固的前哨阵地。唐太宗亲征高句丽,还大量歼灭了高句丽军队的有生力量,高句丽军队的精锐部队几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而且,这次征伐使高句丽人口锐减,高句丽的社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国力衰落。

可笑的是,一堆的人拿着没攻下安市就定论李世民失败了,可长平之战打完,秦国不也没能灭掉赵国吗?邯郸之战秦军后来还被打败了,难道能说秦国输了秦赵战争? 所以,只能说李世民没有达到自己定的高难度战略目标罢了。

李世民这场跨国远征,永久性终结了高句丽的强盛时代,消除了其对中原的潜在压力。而且在物质上也获得了巨大的实惠,地广民稀,极端缺乏劳动力的中原,获得了丰厚的、持续的人口红利。

自此,唐朝明确了伐木先去其枝的战略,多次以小部队攻伐高句丽,破坏其生产与力量。高句丽从而处于长年的动荡之中,为以后他儿子唐高宗彻底灭亡高句丽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27147.html
上一篇气死朕了!清代大臣是怎么折磨皇帝的?
下一篇大明到底有多冷?看各地的历史记载,了解这段“小冰河”的时期

为您推荐

李世民为何就那么在乎自己的《起居注》?

李世民为何就那么在乎自己的《起居注》?

撰文:赵立波“不要人夸好颜色,但留清气满乾坤。”翻开厚重的历史可以看到无数个人物最终黯然凋落成几片文字,而他们生前无不想以昂扬的正面角色出现在史书之上,以此让自己的色彩穿越历史受人仰慕。无疑大唐的李世民对于身后名做了最为全面的保护,​因此如同一个高超的时间设计者,最终让他的身上披满了光环,事情发生在
改变了唐朝命运的香积寺之战,为何在史书中寂寂无名?

改变了唐朝命运的香积寺之战,为何在史书中寂寂无名?

在军迷圈中流传着一句“黑话”,叫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给老子炸。这说的是以前的人民军队装备差、火力不足,想战胜敌人就必须多动脑子,甘冒风险和损失以达到以巧破力、以弱胜强的战术目的。现在国家富强了、军队强大了,打起仗来似乎就简单多了,只需要火力开路、狂轰滥炸过去,一切顽敌都得灰飞烟灭。兔子和鹰酱这对老冤家
唐朝最特殊的藩镇将领:放弃割据归顺朝廷,帮助唐宪宗中兴

唐朝最特殊的藩镇将领:放弃割据归顺朝廷,帮助唐宪宗中兴

安史之乱后,河北地区形成藩镇割据的情况,其中以“河朔三镇”最为强悍,他们表面上臣服于唐朝朝廷,但实际上拒绝向朝廷缴纳赋税,并且自行任命官员,节度使的职务甚至可以传给兄弟子侄,唐朝皇帝对于这些情况也无可奈何。可是后来,藩镇中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将领,他主动放弃割据,助唐宪宗实现中兴!那么,这位将领到底是谁
五海通航:苏联也出了个“隋炀帝”?|循迹晓讲

五海通航:苏联也出了个“隋炀帝”?|循迹晓讲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主讲:赛艇队长策划:赛艇队长责编:马戏团长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9分钟常看我们文章的朋友都知道,俄罗斯对于寻找出海口有一个执念,所以把自己找成了世界领土最大的国家。不过这些出海口都离的比较分散,相互联系要绕的很远,为此从沙俄时代开始,他们大搞基建工程,把能去北冰洋、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