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温庭筠所称赞的“车书本一家”的渤海国:通古斯族国家的最早登场

温庭筠所称赞的“车书本一家”的渤海国:通古斯族国家的最早登场

导读:渤海国(698—926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由靺鞨粟末部联合其他靺鞨诸部和部分高句丽部所建。其范围相当于今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

“海东盛国” 渤海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唐)温庭筠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

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历史上中国文明的导航灯塔, 光度发射最强力时期乃唐朝。大唐帝国周围所有国家, 环绕如众星拱月, 无例外或多或少受入唐朝文物, 受唐朝文化波及, 北方的契丹、奚、突厥, 西方的高昌、吐谷浑、吐蕃, 南方的南诏等, 都是。特别关于今日非中国领土的朝鲜半岛新罗与海东岛国日本, 以及今日中国领土上, 分据东北、西北方位, 建国时间却非同时而系约略衔接, 国家成员也各别归属中华民族两大分支满族(靺鞨)、藏族(党项) 的渤海与西夏。

位于中国东北地方而种族系谱系今日满族前身的渤海国, 其兴起与受汉族中国文化孕育, 从脱却蒙昧到文明化, 又代表了种族自身的历史意义。便是:纯粹通古斯族国家的最早登场。通古斯种族以貊人(夫余) 系抬头开启其历史活跃舞台面, 待此系统各国纷纷文明化, 貊人名词也于高句丽并合运动中消失之际, 纯粹通古斯的肃慎系, 接力式自高句丽背后的中国东北域内动向活泼化。过程中, “肃慎” 种族称谓也在汉族中国文献中累经转换而至“靺鞨” 阶段, 渤海便是此系统种族所建设的第一个国家

待渤海国灭亡, 旧领内靺鞨系另二支后裔的女真人, 又概括以及替换了“靺鞨” 之名, 建设金朝。金朝灭亡, 续有女真族中原系文化后进的一支满洲人, 发达为清朝的建设者, “满洲” 乃成立其历史上肃慎———靺鞨系通古斯种族的总结名词。

东北地区通古斯人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肃慎” 所指对象, 近似模糊的抽象概念, 诸朝代正史中, 《后汉书》东夷传“挹娄, 古肃慎之国也”、《晋书》东夷传“肃慎氏, 一名挹娄”, 仍都是同一意味。须种族名词转变为《魏书》中的“勿吉”, 才初见其实体。“勿吉” 再转变同音异字的“靺鞨”, 则自《隋书》东夷传靺鞨条始, 所记已是六世纪过渡到七世纪时之事。记录事迹续自七世纪向八世纪与其以后推移的《唐书》与《新唐书》, 又各各区别“靺鞨” 与“渤海靺鞨” 、“黑水靺鞨” 与“渤海” 两条, “渤海” 开始由“靺鞨” 分出而独立记事。

《唐书》《新唐书》靺鞨、渤海并列的两篇传记对照, 由极度未开化向文明升进, 印象颇为明晰。其记录靺鞨原始生活种种之事, 与《魏书》勿吉传、《隋书》靺鞨传记载无异, 后两书尤其几乎文字全同, 仅“勿吉”、“靺鞨” 称谓之别, 内容:

 “国有大水, 阔三里余, 名速末水。其地卑(下) 湿, 筑城穴居, 屋形似冢, 开口于上, 以梯出入。其国无牛, 有车、马, 佃则偶耕, 车则步推。有粟及麦穄, 菜则有葵。……多猪无羊。嚼米酝酒, 饮能至醉。妇人则布裙, 男子猪犬皮裘。……善射猎, 弓长三尺, 箭长尺二寸, 以石为镞。常七、八月造毒药傅箭镞, 射禽兽, 中者便死” ( 《魏书》勿吉传)。

可指示自五世纪后半以迄八世纪前半渤海国脱颖, 前后约三个世纪间低度文化停滞同一基准。《唐书》传记以靺鞨、渤海靺鞨为各别的篇名, 固明示渤海渊源,《新唐书》渤海、黑水靺鞨篇名, 则是九世纪前半渤海遂行靺鞨七部大统合,摆脱“靺鞨” 名词所附着落后意味而雄飞, 惟残余最远方黑水靺鞨续留低水平文化境界的结局说明。

高句丽控制东北方向要道,中国花数百年才征服之

高句丽是存在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中国古代边疆政权,地跨今中国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北部,与公元十世纪建立的高丽(又称王氏高丽)并无继承关系。

渤海国的高句丽要素与立国得原高句丽人协力参加为诚然, 与靺鞨人间主从关系却须辨明。

668年(唐高宗显庆元年) 高句丽灭亡, 被征服的高句丽人数万,以及与之同盟反抗, 白山部为主的一部分靺鞨人, 被强制移住营州(今辽宁省朝阳) 集中监督。原服属高句丽的另一支粟末部靺鞨人首领, 也“率众保挹娄之东牟山, 筑城郭以居, 高(句) 丽逋残稍归之” 。《唐书》同一传记则谓“高丽既灭, 祚荣率家属徙居营州”)。

696年(则天武后万岁通天元年), 太宗时代以来归顺唐朝已约半个世纪的东方游牧民族契丹, 其领袖李尽忠(松漠府都督) 受监临者营州都督压制而激发反乱, 东北境域一时大波动, 靺鞨诸族联合降服的高句丽人,趁机叛离。唐军追击下, 大祚荣的鞨—丽混合部队脱出成功, 逃亡东方。契丹人乱事经过一年余虽仍平定, 大祚荣已以松花江上流辉发河流域与长白山北麓方面为根据地, 树立独立的政治支配, 国名“震国”, 时为则天圣历元年(698 年)。

玄宗先天中( 即改元的开元元年,713年), 遣使 拜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 以所统为忽汗州, 领忽汗州都督。自是始去靺鞨号, 专称渤海”

719年大祚荣之殁, 长子大武艺袭位, 自唐朝受封仍是郡王, 正式由唐朝册封“渤海国王”, 须“渤海” 之名赋有约半个世纪后, 第三代大钦茂的时代。《新唐书》所谓: “宝应元年(762 年, 肃宗末代宗嗣位年),诏以渤海为国, 钦茂王之, 进检校太尉”, 自此以来, 才是名实相符的渤海国

雄志建设高句丽模式强盛国家果尔实现, 版图南半部便是原高句丽北半部的渤海国, 自初代高王大祚荣以下, 子孙传世十五代。开国较以高句丽灭亡而意识上朝鲜半岛政治归新罗统一(668 年), 迟过三十年, 又较新罗亡于王氏高丽朝(935 年) 早九年, 而926年(五代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被新完成统一的契丹并灭, 229年国祚, 存续至907年唐朝分解为五代十国的第二十年。

全历史两度国势兴隆高潮期, 第一次系第二代武王大武艺与第三代文王大钦茂的时代, 特别于大钦茂长达五七年的治世, 国内制度整备, 中央集权强化, 国都也自祖父大祚荣兴起时长白山北面旧都(后日的中京), 移向东北方牡丹江流域的上京, 晚年再迁近日本海岸的东京。其死后约三十年间, 王位继承内纷导致统御力衰退(但国都于此期间仍迁回上京,以迄亡国)。

名将薛仁贵在攻灭高句丽战争中建立殊勋

九世纪前半由旁系入继王位的中兴之主第十代宣王大仁秀, 推动渤海国势再登高峰, 开国以来步步发达的国家制度于其治世而完备, 文化最盛期与最大国力伸展期都系此际,《新唐书》称“仁秀颇能讨伐海北诸部, 开大境宇”, 史料中“其地南距渤海, 北、东际于海(北方所指“海” 实系今日黑龙江), 西抵室韦, 南北袤二千里, 东西千里” ,向与渤海存在敌对关系的北方黑水靺鞨, 便须此王时代始解除压迫, 被收入渤海势力之下。

于对外关系主对象的唐朝, 缔结宗主—属国关系以来, 始终以恭顺态度争取唐朝信任为主旨, 仅见的较严重不愉快事件发生于第二代大武艺时代。唐朝怀柔渤海, 编其地入羁縻府州系统为忽汗州以后, 也扶植通过安东都护府要求内附的黑水靺鞨, 玄宗开元十年(722 年) 于其最大部落置黑水府(比定相当于今日黑龙江省依兰(三姓) 县治), 授其酋长为都督、剌史, 与渤海的羁縻府州体制中位置同格。

渤海疑惧唐朝扶植新罗, 从腹背两面夹击灭亡百济、高句丽的前例重演, 不利于渤海, 因而君臣之礼仍修, 却也曾从海上侵寇山东半岛登州, 以及唐朝惩诫性用兵, 但迅即回复关系正常化。次代其子大钦茂之世, 统计遣使长安朝献五十余次, 几乎平均每年一次, 宣王大仁秀且创在位十二年而朝献二十二次纪录, 渤海的唐期向慕与关系亲密不难想见。

温庭筠送在唐朝留学的渤海王子归国

渤海国以其前身粟末靺鞨从属高句丽的渊源, 所以高句丽文化系其立国基底, 《唐书》所谓“风俗与高丽及契丹同; 颇有文字及书记”, 而高句丽却又自中国文化间育成。渤海建国, 可能便以参加的高句丽人中多中国式教养出身, 乃影响渤海坚定其恭谨与当时世界性先进国唐朝锲而不舍交通的精神, 以及较高句丽尤为彻底热心摄取唐朝文化态度。《新唐书》对大仁秀以来, 渤海国因是而登高级文明之域的特笔大书: 

“初, 其王数遣诸生诣京师太学, 习识古今制度, 至是遂为海东盛国”, 堪谓由衷尊重的褒词。同书详载其孜孜受入唐朝文化又大体均大仁秀时代整理统一的官制、秩制、服制等, 中央三省(宣诏、中台、政堂=唐制门下、中书、尚书)、六司(政堂省系统=唐制尚书省六部), 以及台、监、寺、卫府制度。地方则区划五京、一五府(含五京)、六二州, 全行蹈袭唐制的直输入。

大仁秀的最盛期渤海国领域, 西与大抵沿长大铁路与其以西, 以沈阳、开原、长春、农安, 以至哈尔滨的一线为限界, 东有苏联沿海州而面临日本海,南方包有朝鲜半岛北部, 平安道一部分咸镜道大部分(推定以咸镜南道的龙兴江为界江。南邻新罗, 所谓泥河), 北因黑水靺鞨的服属而含松花江、黑龙江方面之地。五京分布形势均在南部领土, 首都上京龙泉府, 于五京中位置最为偏北, 当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宁古塔) 治下东京城现存遗址。

姓名全然中国式, 与汉人无异。所拟作汉姓, 王家“大” 氏, 其余高、张、杨、窦、马、李、贺、木、公、辛、申、节、裴、平、列、省、文、梁、任、马、黄、卫、贾、燕、夏、吴等, 共二十八氏。首都为中心的渤海文化, 也纯粹中国式教养, 汉字、汉文直接移殖为自国文字, 知识人学习中国诗文, 词藻的丰美, 可比肩唐人。

上京遗址等渤海国现址虽无文章遗留, 但致日本国书的内容文字, 以及历次赴日使节与日本平安朝文人间诗赋应酬的有关记录, 仍多保存于日本史书与汉文诗文集。日本史学界且指出, 便以如此翰墨交往, 而得刺激日本文运加大展开, 渤海文人的教养程度堪以察知。日本史学界的另一类说词又是: 日本—新罗—渤海之间, 竞赛式吸收唐朝文化, 于唐朝文化光被之下, 三国正如同一学校的同班同学。

而十世纪初大唐世界帝国瓦解, 震幅广及全东亚, 同受影响的三个同班同学间, 最早追随唐朝步上覆亡命运的, 则是渤海。10世纪初,契丹人即攻陷了渤海控制的辽东;925年末,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率大军亲征渤海,次年春攻陷上京龙泉府,渤海灭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26772.html
上一篇同是农民起义起家,刘邦朱元璋成功了,为什么李自成却失败了呢?
下一篇粉彩矾红寿桃蒜头瓶-乾隆年制【九五品】

为您推荐

改变了唐朝命运的香积寺之战,为何在史书中寂寂无名?

改变了唐朝命运的香积寺之战,为何在史书中寂寂无名?

在军迷圈中流传着一句“黑话”,叫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给老子炸。这说的是以前的人民军队装备差、火力不足,想战胜敌人就必须多动脑子,甘冒风险和损失以达到以巧破力、以弱胜强的战术目的。现在国家富强了、军队强大了,打起仗来似乎就简单多了,只需要火力开路、狂轰滥炸过去,一切顽敌都得灰飞烟灭。兔子和鹰酱这对老冤家
唐朝最特殊的藩镇将领:放弃割据归顺朝廷,帮助唐宪宗中兴

唐朝最特殊的藩镇将领:放弃割据归顺朝廷,帮助唐宪宗中兴

安史之乱后,河北地区形成藩镇割据的情况,其中以“河朔三镇”最为强悍,他们表面上臣服于唐朝朝廷,但实际上拒绝向朝廷缴纳赋税,并且自行任命官员,节度使的职务甚至可以传给兄弟子侄,唐朝皇帝对于这些情况也无可奈何。可是后来,藩镇中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将领,他主动放弃割据,助唐宪宗实现中兴!那么,这位将领到底是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