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北宋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下令上抬米价,灾民:不愧是好官

北宋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下令上抬米价,灾民:不愧是好官

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61岁的范仲淹被调任至杭州为官,到了杭州的第二年,由于天灾百姓颗粒无收。

为了生存乡间地头的野草、树皮都被吃得光秃秃,百姓恨不得将老鼠洞掏个底朝天。

立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却鼓励商人哄抬米价,这样看似荒诞的做法,不仅没遭到百姓谩骂,却被当地百姓称为好官?

要说范仲淹这个人也是个苦命的孩子,刚出生没多久就死了父亲,家庭支柱坍塌了,母亲只能带着襁褓中的范仲淹改嫁,幸运的是继父并没苛待过他。

为此母亲为范仲淹改了姓名,跟随继父的姓氏,叫朱说。

22岁他得知自己的身世后,毅然离家苦读誓要功成名就回报父母,因为贫穷每天只能在破庙读书,一天的饭食就是稀粥配咸菜。

就是这样的穷人子弟才深知百姓生活的不易,入朝为官后范仲淹做到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朝廷的水不仅混还很深,一步行差踏错便是万劫不复,三起三落的范仲淹无论被贬谪到何处都坚守为官初心“为民办事”。

61岁的范仲淹被调任至杭州,第二年杭州遭遇天灾百姓颗粒无收,朝廷下达命令让范仲淹开仓放粮,范仲淹却私下压下皇命。

他首先召集当地商人命令他们抬高米价,商人得到政府的首肯高兴的不得了,本来粮荒他们就打算大赚一笔,现在官府主动要求涨价更是他们求之不得的。

其次范仲淹到当地寺庙,要求寺庙发布招工启示,百姓颗粒无收自然想出来做工,极低的价钱便能雇到工人翻修寺庙。

最后由范仲淹亲自出面,端午节期间亲自组织当地的龙舟比赛,让百姓积极参加营造声势。

做完这三件事后,范仲淹便回到衙门呼呼大睡等待最后的结果,朝廷一道道圣旨催促他放粮,他一次次违抗命令。

三天后,其他周线的粮食商人都聚集在杭州,企图从当地大捞一笔,有些商人囤积的粮食恨不得溢出粮仓。

范仲淹看时候已到,便大开官府粮仓放粮,百姓家家得到粮食暂渡难关。

粮商们一看傻眼了,市场上一旦有官府的粮食流通起来,商人手中的粮食便不值钱了,那些囤积粮食的商人只能贱卖手中的存粮。

杭州的米价比粮荒之前还要低,百姓纷纷感谢范仲淹,称他是为民着想的好官。

原来范仲淹的三项举措每一项都是为民办事,商人趋利哄抬物价后商人闻风而来,等到供过于求后再开仓放粮,商人手中的粮食自然要降价处理,维护了百姓的利益。

让寺庙雇工是为了让流民用工可做,避免流民聚集起来扰乱社会秩序,同时利用流民的力量翻修寺庙,一箭双雕。

举办龙舟比赛为了吸引外来人员,促进当地消费,用消费带动经济发展。

一切尘埃落定才发现范仲淹还是那个为国为民的好官,64岁范仲淹死在调任的路上,下葬后宋仁宗亲自为其题写碑额,谥号“文正”。

他之后“文正”两字,成为后世文官至尊无上的谥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23966.html
上一篇【每周一廉】徐勉:遇请托“只谈风月” 遗子孙唯重清白
下一篇明和清谁该对中国近代落后负责?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