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从一项军事制度变革中读懂安史之乱

从一项军事制度变革中读懂安史之乱

李隆基登基时,大唐的军事力量已达世界霸主的水平,那时采用府兵制,简单点说就是兵民合一,乡兵平时在家种地,而且不用向政府缴税,不过一旦发生战争,就得自费为国家打仗。

01

这个制度自西魏开始施行,到李隆基执政时已沿用近200年,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军事制度。

但到了盛唐时期,国家太强大了,内部安全系数贼高,全国只有西北和东北在打仗,还是为了开疆拓土,这种情况下府兵制反而玩不下去了。

当时府兵制主要暴露出两大弊端:一、西北和东北两地的对手是游牧民族,需要精锐骑兵与之对抗,府兵的战斗力明显不够看,上去就是送,根本达不到朝廷的战略要求。

而且这两个区域的府兵天天打仗,完全没时间耕种,而内地的府兵就很吃香,只要不傻都想换个地方干,多地出现了大量逃兵。

二、随着贵族阶级兼并土地,越来越多的府兵成为私兵,不仅无法保住自己的田产,还会被强迫代人出征,府兵制本身自然没了意义。

鉴于这种结果,李隆基只能废除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也就是国家花钱雇佣职业士兵,公费为国作战。

前面也说过,唐朝只有西北和东北在打仗,所以改革也是从那两个地区开始。改革初期最大的问题是后勤补给,因为之前的战争,粮食盔甲都是府兵自行解决,但在募兵制体系下,这些需要中央进行提供。

唐玄宗时期,大唐疆域达到1237万平方公里,如果粮食全部由中央调发,从江南运输到各个区域,这个成本是非常高的。

02

唐玄宗没办法解决,于是设置了节度使一职,也就是军区负责人,把军事指挥权和行政权全部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养活士兵。

相比于府兵这种业余战士,募兵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而且他们需要随时接受调遣和训练,对军队的归属感较强,对节度使的服从度也极高。

唐玄宗天宝年间,共设置了十大节度使,他们环形而绕,既能守卫边疆,又能随时对外征伐,唐朝的边境线更加稳定了。

但弊端也有很多,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节度使就像是边关的土皇帝,在辖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可以自主任免官员,拓展势力。

而且由于西线战事频繁,几大军区经常联合作战,一人兼任几大节度使的情况也多次出现,比如安禄山就曾管理多个辖区,这样必然会导致节度使佣兵自重。

唐玄宗时期,边关十位节度使佣兵49万,而朝廷的禁军才12万,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无疑是一枚定时炸弹。

一提起大唐,很多人就会想到胡人血统,这个确实得承认,胡风在那个时代就是主旋律,连绝大多数的边防军官都是胡人,朝廷根本不懂什么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其中的胡人代表是安禄山,29岁时还是个偷羊贼,10年后就成了军区司令,又过了几年,大唐东线战区的防务全部由他负责,这是第二枚定时炸弹。

03

难道李隆基看不到这些吗?他当然也能看到,不然也不会设置十大节度使,让他们互相牵制,而且李隆基曾凭借一纸诏书,把四镇节度使王忠嗣换掉,安禄山又算个什么。

除此之外,李隆基信任安禄山的原因还有四点:一、安禄山和西线的节度使有矛盾,比如西线两大军头之一的安思顺,虽然是安禄山的亲戚,但经常举报堂弟谋反,这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关系了。

二、朝堂文武以及太子都不喜欢安禄山,而这正中李隆基的下怀,因为他喜欢成为孤臣的手下,毕竟这样才能对自己绝对的忠心。

三、安禄山的长子在京城做人质,而且还娶了李隆基的侄女。

四、李隆基对权谋的蜜汁自信,看着安禄山和杨国忠天天掐架,群臣皆上书说安禄山要谋反,李隆基却越来越安心,因为这就是他引以为傲的帝王之术。

简单点说就是朝廷没人向着安禄山,都想置他于死地,这种环境下,安禄山只有死心塌地跟着他干,才能在夹缝中生存。

04

按照李隆基的设想,在他去世之前,安禄山一定不敢造反,之后的事情他就管不着了,典型的坑儿子,但他忽略了杨国忠这个废柴

老杨多次举报安禄山造反未果,导致李隆基对他的态度发生转变,为了找回面子,老杨来了个神操作,安排一批人去大街小巷散播安禄山造反的消息,还让李隆基时不时召安禄山回京述职,硬生生逼着安禄山造反。

此时安禄山很难受,一方面是谣言太多了,虽然李隆基信任自己,但毕竟年龄大了,万一哪天不讲武德,自己肯定要完;另一方面,整个朝堂的大臣都讨厌他,甚至包括太子,等到李隆基去世,下一个要死的就是他。

怎么都是个死,还不如搏一搏?于是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靠着20万兵马,安禄山在中原肆虐达七年之久,前后发生了八场主力决战,大唐精锐基本死伤殆尽,通过这些,足见募兵的战斗力有多强。

经此一战,传说中的盛唐再难重现,大批叛军摇身一变,成为大唐今后一百多年的噩梦:藩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23314.html
上一篇太妃在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吓死,咸丰:快点悄悄处理,不要铺张浪费
下一篇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早就看穿了,为什么他还要放过诸葛亮呢?

为您推荐

改变了唐朝命运的香积寺之战,为何在史书中寂寂无名?

改变了唐朝命运的香积寺之战,为何在史书中寂寂无名?

在军迷圈中流传着一句“黑话”,叫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给老子炸。这说的是以前的人民军队装备差、火力不足,想战胜敌人就必须多动脑子,甘冒风险和损失以达到以巧破力、以弱胜强的战术目的。现在国家富强了、军队强大了,打起仗来似乎就简单多了,只需要火力开路、狂轰滥炸过去,一切顽敌都得灰飞烟灭。兔子和鹰酱这对老冤家
唐朝最特殊的藩镇将领:放弃割据归顺朝廷,帮助唐宪宗中兴

唐朝最特殊的藩镇将领:放弃割据归顺朝廷,帮助唐宪宗中兴

安史之乱后,河北地区形成藩镇割据的情况,其中以“河朔三镇”最为强悍,他们表面上臣服于唐朝朝廷,但实际上拒绝向朝廷缴纳赋税,并且自行任命官员,节度使的职务甚至可以传给兄弟子侄,唐朝皇帝对于这些情况也无可奈何。可是后来,藩镇中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将领,他主动放弃割据,助唐宪宗实现中兴!那么,这位将领到底是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