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一战后的这场战争,波兰差点丢了首都,后来它竟然翻盘了

一战后的这场战争,波兰差点丢了首都,后来它竟然翻盘了

作者:季风

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四年之久,这场残酷的战争对欧洲,甚至整个世界都是巨大的灾难。但对波兰来说,这却是难得一遇的机遇。瓜分波兰的德国(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国,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奥匈帝国(奥地利联合匈牙利组建的二元制帝国)成为一战的战败国,面临来自协约国的严厉制裁,一时间丧失了自保能力。

老冤家俄国则在十月革命后陷入内战泥潭,一时无法挣脱。更重要的是,英法等协约国出于各自的考虑选择支持新独立的波兰。几百年来,国家形势从来没有这么有利于波兰过。于是乎恢复曾经的疆域,重返欧洲之巅被新建立的波兰政府列入计划。

画作中波兰翼骑兵,波兰曾经的骄傲

这其中的重点就是东面的老冤家,也是曾经欺压波兰最厉害的俄国了。为了能够对付俄国,新独立的波兰扩军的速度令人咂舌。1918年11月,波兰领导人毕苏斯基刚刚上台时,波兰陆军仅有24个步兵营、3个骑兵中队和5个炮兵连。

仅仅3月后,1919年1月的波军已经扩充到100个步兵营、70个骑兵中队和80个炮兵连,总兵力达到11万人左右。一年后,这个数字进一步膨胀到60万人,包括了21个步兵师和7个骑兵旅,另外还有大量新的部队正在组建中。

波兰领导人毕苏斯基,他也算是一代奇人,但他为波兰树立了两位强敌

靠着这支看似庞大的武装力量,波兰开始着手恢复1772年的东部边界,包括今天乌克兰、白俄罗斯大片领土,连俄罗斯人文化发源地的基辅也被包含在内。这是苏俄绝对无法接受的。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国际法和当时的客观实际上看,这些都是行不通的。但波兰政府对这些毫不在意,他只要自己觉得可以就行了。

三十年战争后的欧洲政治版图,可以看出波兰—立陶宛邦联是当时欧洲顶级强权之一

1919年4月,波军攻占现在的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9月,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也被波军拿下。

对于波军的咄咄逼人,苏俄当局鉴于内战正酣,选择了隐忍。1919年12月2日,苏俄照会波兰希望通过谈判,缔结两国间和约。为了表示诚意,苏俄甚至准备对波兰作出领土让步。现在看来,这种行为非常不俄罗斯。波兰更是把苏俄的隐忍当成了软弱可欺。

1920年4月,毕苏斯基麾下的波兰军队在日托米尔以西发动攻势,剑锋直指基辅。此时波军占尽优势,不仅有佩特留拉麾下两个师的乌克兰民族主义部队与其配合,甚至还有部分罗马尼亚军队支援。5月7日,波军占领基辅。至此,苏波之间短期内再无谈判的可能性,只能战场上见真章了。

好在此时,对苏俄威胁最大的邓尼金主力已经被基本搞定,邓尼金本人被迫流亡海外。残部由弗兰格尔率领退入克里米亚半岛,一时难有作为。腾出手来的红军的注意力转向波兰方向。图哈切夫斯基和叶戈罗夫两位后来的苏联元帅指挥的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以普里佩特沼泽地南北两端与波军对峙。

几位苏联元帅的合影,他们在苏俄内战中战功赫赫

普里佩特沼泽地是整个欧洲最大的沼泽地,被视为生命的禁地,大规模的兵力难以穿越这一地区。战线因此被分隔为相互隔绝的两端,非常有利于兵力占优势的一方。而兵力占优势的恰好是红军!反击即将开始。

5月15日,图哈切夫斯基首先行动起来。作为交通枢纽的莫洛杰奇诺成为西方面军的打击目标。这次进攻因为种种原因失败了,但为南线红军的突破创造了有利条件。5月18日,布琼尼的骑兵第一集团军在波军右翼发起进攻。他们从高加索战线机动至此,一下子就把波兰打懵了。

6月5日,骑兵第一集团军在盖辛附近撕开波军战线,这里恰好是波军第三、第四集团军的结合部。尽管波兰军队很快将战线恢复,堵住了缺口,但始终无法捕捉住布琼尼指挥的红军骑兵部队。这群红色哥萨克开始在波军右翼的后方整活,一时间整个南线战场上的波兰都处在一片风声鹤唳。

铁血军人的另一面,和幼子合影的布琼尼元帅,他被认为是最后的骑兵统帅,也是唯一一位能让斯大林出面维护的人

南线的危局进一步影响了北线,与图哈切夫斯基对峙的北线波军的后路随时可能被红军骑兵切断。此时波兰军队快速膨胀的后果暴露,他们缺乏应对复杂战局的经验和心理素质。波军缺乏骑兵等机动性强的部队这一缺点也充分显现出来了。连毕苏斯基都不得不承认:“恐慌现象开始发生,国家的结构本身开始动摇。因为我们的部队对于这种新的攻击工具毫无应对的准备,所以布琼尼的骑兵变成了一支无敌的神兵……”

面临后路断绝危险的波兰军队开始大规模后撤。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军开始大步向华沙推进。7月4日至7月底,图哈切夫斯基的西方面军向前推进300公里,几乎抵达华沙的大门口。而叶戈罗夫的西南方面军攻占基辅、罗夫诺和杜布诺等地。波军全线溃退,首都华沙摇摇欲坠。

叶戈罗夫

此时,一件足以改变战局的意外发生了。7月23日,暂代列宁掌握最高军事指挥权的加米涅夫改变了原定战役计划。他命令西方面军不作战役间歇,继续进行追击退的波军,至迟于8月12日以前强渡维斯瓦河,攻占华沙。而西南方面军受命不再向卢布林和华沙进攻,转向利沃夫。

苏军作战计划的这一改变,使两个方面军的突击由向心变为离心之势。一战爆发时,西线德军第一、第二集团军群的老剧本在苏波前线再度上演。不同的是,德军是因为两个集团军群的进攻步调不一致,而苏俄红军则是自己的主动选择。

因为分兵,苏军的兵力优势不复存在。西方面军攻击华沙的努力因为兵力不足陷入困境。此时,苏军西方面军部署的漏洞被毕苏斯基发现。于是,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被制定出来。波兰军队从兵力并不充裕的前线撤出部分兵力,组成一支突击力量,对苏军第16集团军左翼发起突然袭击。如果成功,必将引起连锁反应,进而引发西方面军的全线崩溃。

8月16日,对于进展顺利的红军来说,灾难降临了。毕苏斯基指挥波军5个半师的兵力突然向苏军第16集团军的左翼发动攻击,第16集团军反应不及,被击溃。红军第3、第15集团军的左翼和后方暴露在波军面前。

紧接着,波军第1、第2和第5集团军也先后转入反攻,苏军西方面军面临巨大危机。而远在明斯克方面军司令部内指挥的图哈切夫斯基对前线的巨变一无所知,依然命令部队强攻华沙。直到两天后,消息才传到他耳中。尽管他在得知消息立即发出命令:各部队撤出战斗!但为时已晚,各部队已经身处险境。尤其是执行迂回任务的第4集团军,面临后路被断的险境。

图哈切夫斯基

尽管他命令15集团军和第3骑兵军不惜一切代价打开救援通道,策应第4集团军突围。但在波军的反击下,行动失败,西方面军损失巨大。直到8月25日,在后方部队的支援下,苏军才在涅曼河右岸挡住波军的推进,将战线稳定。

苏军夺取华沙的计划破产,损失兵力达15万。还有大量火炮、机枪等物资落入波军之手。最严重的是,欧洲的工人运动因此重创,让西欧各国政府长舒了一口气。

战后盘点,几个重要的失误造成了苏军的失败。

首先是加米涅夫的命令。原本由西方面军、西南方面军联合攻占华沙的行动变成了西方面军独自完成的任务。这严重削弱了红军原有的兵力优势,兵力单薄留下的漏洞成为后来波兰翻盘的机会所在。

加米涅夫

其次,红军轻敌了。红军虽然组建时间不长,但其中不乏经历过一战的各级军官。士兵也是以工人、农民为主。这样的部队比起波兰临时组建的部队的战斗力要强上不少。但这架不住一而再,再而三的分兵!图哈切夫斯基本人在面对波兰出奇的溃败后,也过分乐观了!选择了风险较大的方案,使得各部队之间难以形成配合!一支部队出现问题就会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全线崩溃。

再次,图哈切夫斯没有选择靠前指挥,缺少对前线最新战况的了解。8月16日,在波军已经发动反击的情况,他依然命令部队进攻。直到两天才了解到前线的真实情况。此时,再想补救为时已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淮海战役中我军负责指挥的总前委选在距离几个主要战场都不远的安徽临涣镇。与双堆集、陈官庄这两个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主战场近在咫尺,方便靠前指挥。此前的辽沈战役中,东野最高指挥机构几乎贴在锦州城下。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淮北市临涣镇文昌宫,这里距离双堆集、陈官庄的直线距离都不超100公里

除了这几个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后勤,尤其是后面的经济。苏俄经历了三年的世界大战后,又接着进行了四年的内战,国内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也是部队不得不兵行险着的根源所在。相比较下,波兰可以从英法等协约国获得军事顾问以及大量军事物资。曾经在1940年短暂接手法军最高指挥权的魏刚就在华沙战役中充当毕苏斯基的军事顾问,为其防守华沙出谋划策。

种种原因造就了华沙战役的失败,其影响甚至超越了整个20世纪20年代。慈父和加米涅夫、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的矛盾被认为就是起源于华沙战役失败的责任问题。

波兰也在后来的岁月中,为这次战役后的暴虐行径付出惨重的代价。因为被俘的红军官兵被波兰人折磨致死的不在少数,波兰在处理遇难者遗体时也是极近羞辱之能。连远在海外,一向对布尔什维克恶意满满的沙俄末代皇太后都看不下去了,向波兰政府表示由她按照仪式安葬这些遇难者的遗体。这激怒了苏联军人,因为华沙城下牺牲的、被俘的、被虐待致死的战士是他们的亲人、同志、战友。

后来的卡廷事件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军人对波兰人的报复行为,民族间长期的旧怨,彼此之间的新仇让人冲昏了头脑,以致做出了不理智的行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22248.html
上一篇不分满汉,但问旗民?
下一篇没有子嗣的包拯,缘何在60大寿时被儿媳告知,他其实尚有一子?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