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鲁迅发妻朱安遗嘱:遗产全留给周海婴,最后一个愿望却没实现

鲁迅发妻朱安遗嘱:遗产全留给周海婴,最后一个愿望却没实现

文案|艺述史 主播|雅鑫

艺述史官方原创

朱安晚年凄凉贫困交加,临终前还念着自己的“儿子”周海婴,将所有遗产留给了他,而周海婴至死都不承认朱安这个“母亲”,从未探望过她却收下了她留的遗产,俩人真实的关系到底怎样呢?

1947年6月,由于心脏衰竭和其他病症,朱安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了。她原本就深邃的眼睛,此时已经凹陷得可怕。

朱安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越发地挂念许久未见的“儿子”周海婴。

她给“儿子”远在上海的生母许广平写了一封信,简单交代了身后事。

朱安在信中说,自己只有一个愿望请她帮忙满足,那就是与她们共同的丈夫——鲁迅先生合葬在一处。

除此之外,她还说想最后见周海婴一面。

朱安的预感没有错,送出信后的不到三个月,她就在病床上孤独地撒手人寰了。

朱安将所有的遗产,包括房产地契、书籍等等,全部留给她挂念的周海婴。

她坚信周海婴会给自己送终,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啊。可是周海婴却从未有过,要认下朱安这个“母亲”的想法。

周海婴认为,自己的母亲只有许广平。像他的父亲鲁迅先生一样,周海婴也深受新思想的熏陶,如果他认下朱安这个“母亲”,那不就是承认自己的生母是妾室吗?

可朱安与父子二人不一样。作为一个典型的旧社会女性,她从小被封建礼教“打磨”得毫无棱角。

那个年代的女人,常常被家里教导成为一个完全的“附属品”,在家要顺从父亲,嫁人后要顺从丈夫。

于是裹小脚、不识字、三从四德……朱安浑身上下,都充斥着封建思想的气息。

然而鲁迅,作为一个终生与封建礼教抗争的斗士,又怎么可能接受一桩“封建”的婚姻呢?

这桩婚事,是周家以母亲病重为由,将鲁迅骗回家才完成的。

当时的鲁迅急匆匆地赶回家,并没有见到生病的母亲,家中反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眼前的一切,都是他最为痛恨的封建礼教的缩影。

可孝顺母亲的意愿,和对自由的追求,将鲁迅左右拉扯,令他痛苦不堪。

最后,鲁迅妥协了,和朱安这个未曾谋面的妻子,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婚姻。

两人婚后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除了必要的交流外,鲁迅一个多余的字也不和朱安说,甚至连眼神都不想分给她。

面对丈夫的漠然,朱安也十分痛苦,因为在她被扭曲的思想里,女人只有得到男人的认可才有价值。

但朱安始终相信,她做好“正妻”的本分,丈夫迟早有一天会认可她的。

所以,哪怕后来鲁迅与许广平结合并生下一子,朱安也始终保持“正妻”的风度,认为自己是周海婴的“嫡母”。

朱安想得到的,无论是丈夫的认可,还是周海婴的认可,其实全都是她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在北京的朱安,就像周家的保姆一样,除了照顾周老夫人外什么也做不了。

期间,她不断给上海的许广平和周海婴母子写信,询问他的成长情况,书读的如何了。

然而,除了有关周老夫人的信件外,其他的问候和示好,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没有任何回应。

1940年开始,朱安的身体就越来越差。

按绍兴的传统习俗,有人去世后,他的儿女要供奉水和饭菜七七四十九天,所以也叫做“送斋水”。

朱安曾经说,等她百年之后,她的“儿子”不会不管她的,肯定会来给自己“送斋水”,不会让自己变成孤魂野鬼。

朱安的愿望全都落空了,周海婴没有如她所愿来送终,许广平也没有将她和鲁迅先生合葬。

她一生都未曾如意过,最后的遗愿也化为泡影,给她满是残缺的人生画上了不圆满的句号。

一段有名无实的婚姻,禁锢了这个可怜女子的一生。朱安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是那个年代千万女子的缩影。

因为父母之命,就要嫁给一个没有感情的陌生人,没有自己的思想,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如果她能生在当今这个时代,想必这样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6287.html
上一篇和朱元璋相比,李自成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下一篇他曾担任统战部副部长,49岁授中将,60岁被关押,65岁绝食去世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