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鱼”为什么上钩呢?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鱼”为什么上钩呢?

姜太公钓鱼,他其实钓的不是鱼而是人

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相传他的先祖本是个贵族,曾在舜帝时做过官,而且屡立战功,被舜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故又名吕尚。晚年因其年寿高(据说活了139岁)被写《史记》的司马迁尊称太公,后世多称其姜太公。

姜子牙生于商朝末年,当时正值商纣王昏庸无道的残暴统治时期,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因为商朝战争不断,姜子牙为了躲避战祸,来到山上修道,经过40年的苦修,直到72岁才出山。

姜子牙经过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掌握了天文地理、军事谋略、治国安邦等等本领,期望有一天能为国家施展才华。他来到都城朝歌,担任了大夫的职务。可是商纣王荒淫酒色、暴虐无道,他料定商朝末日必将不远,于是他离开了商纣王。

姜子牙听说此时在西边的一个诸侯国“周”的国君姬昌很不错,是位明君,施行仁政、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深得人心,而此时周伯姬昌也正在为强国兴邦而招揽人オ。

古语云:鸟择良木而栖。姜子牙决定为兴周灭商一展雄才大略。商都朝歌在现河南省淇县,而周在陕西西部,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这样的距离那是相当的遥远。但是他毅然离开朝歌,不辞辛苦,来到了周的领地渭水之滨,隐居在蟠溪峡,终日以钓鱼为生。

据传,姜太公的钓鱼方式很奇特,他是以长杆、短线、直钩、背身而钓。这样的钓法鱼儿当然不会上钩,所以才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说法。

其实,姜太公非常聪明,他这样的钓鱼方法本就不是为了钓上鱼儿,他真实的目的是要引起人们的注意,起到很好的广告效应,从而把真正的“鱼”吸引过来。

果然,一些人看到他这般钓鱼就围拢过来观看,更有人指出他这样是钓不到鱼的,姜子牙回答:“宁愿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候。”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终于惊动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他亲自来到蟠溪峡拜访姜太公。一番交谈之后,周文王大呼:“吾太公望子久矣!”

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很熟悉?最为我们熟悉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其实诸葛亮就是学到了姜太公待价而沽择明主而事的精髓。

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姜子牙先是被拜为司马,后拜军师执掌帅印,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兴国强军,指挥大军一举灭亡了商朝,成为兴周灭商的头号功臣。

姜太公很好地营销了自己,可是,如果周文王不是雄才大略的雄主,不是求贤若渴的明君,姜太公就算钓到死也不会钓到“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4593.html
上一篇熊廷弼战功赫赫,为何被处死?数年后崇祯皇帝为何拒绝大臣建议给其平反?
下一篇赵氏名将:赵信、赵奢、赵破奴、赵充国,还有谁?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