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职官是把“金钥匙”

职官是把“金钥匙”

职官是把“金钥匙”

文丨柳敏

1956年,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曾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提示“研究中国史的四把钥匙”——年代、地理、职官、目录。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中国历史的研究从目标到研究方式上都有了不小的改变,但这“四把钥匙”却从未过时,也能帮助普通读者阅读中国史。

历史的主角是人,而中国历史主要记述的是那些帝王将相,那些朝堂之上的人,因此,“职官”对于读者了解历史上人物特点和位置关系这点非常重要。中国自秦朝起,便产生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官僚系统,在这基础之上,历朝历代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一套掌握帝国权力的官僚制度。通过职官的设置人们可以了解国家权力如何制定并实施的,人的本性可以被职官放大而自大狂傲,也可以被职官约束低调谦逊。读者可以通过职官了解人物在事件中的位置和所能产生的影响,历史研究者则可以通过对官职制度的研究,梳理官职的流变、研究官职的设计过程、了解整个朝代的制度史。

清代军机大臣瞿鸿禨之子——瞿宣颖,作为文史学者、掌故大家,早年师从王湘绮、王葵园、曾广钧等湘籍名宿耆老,通晓英法德俄等多国语言。随着父亲的得宠和仕途沉浮,对朝廷官职、文史风俗等非常感兴趣。《历代官制概述》汇集了瞿宣颖对历代官制、礼制、权力及官职解释的整体梳理,读者既可以把这本书当做了解历代官制和权力运作方式的普及读本,也可当做查询官职的小字典。比如我们要查询“安抚使”这一官职,书中官职小字典解释,自隋代设立安抚大使之名,经过唐代成为临时派遣往各道之大臣,之后一度消失,直到宋朝重新启用成为特设的地区高级官员,再到元朝成为各路行政长官,最后至明清逐渐消亡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官职的变迁,也是权力的变迁,更是历史的变迁。

书中官职制度从秦汉讲起,毕竟周朝并非郡县结构,以分封制为基础的官僚制度,实际上结构比较松散,并没有起到负担国家权力运作的作用。而秦汉则以中央集权构建了庞大的帝国,此时官僚的作用凸显出来,需要与皇帝共同维持国家的运转。因此秦汉的官职制度,为日后历朝历代的官僚系统设计打下了基础,互相制衡、虚实相交的官职设计思想由此而生。

《历代官制概述》

瞿宣颖 著

北京出版社

《历代官制概述》开篇就指出秦汉制度的特征:行政性质的与宫廷服务性质的两套权力线并立,交叉而互有关联。举例来说,汉朝初期中央最高政务机构掌握在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人手中,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御史大夫一方面辅佐丞相,一方面供内廷差遣,另一方面又手握监察行政官吏的权力。帝国的核心权力由三人与皇帝共同分享,且三人互相制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公”制度。

然而,这种制度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汉武帝时代,由于皇帝宠信外戚近臣,废去太尉而设大司马大将军为实际意义上的执政者,丞相府逐渐转变成奉行既定政策的机关。这样就形成正式的官职是一套班子,而大将军以下的非正式官职又是一套班子。实际上以大将军为首的非正式官职逐渐凌驾于正式官职之上,形成另一股权力集团。到了东汉,三公已经变成了太尉、司徒、司空,但同样是没有太多的实权,权力集中在皇帝的秘书尚书那里,而尚书也只是办理文书、传达诏命,不能直接执行政务。

汉代还有一种无职务、无官署、无员额的官名,他们不在正式编制之内,却直接与皇帝接近,因此,他们也有着相当大的政治影响力。这些人都属于郎的一类,郎是宫廷侍从的意思,负责皇帝的护卫、陪从、建议、顾问及差遣功能。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之别,而除此之外还有太中大夫、光禄大夫、谏大夫等,以议论政事为职的人,还有以学术顾问为职的博士,他们共同组成了中朝官或内朝官这样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特点就是直接受皇帝差遣不专任行政职务。这并不是说内外朝彼此泾渭分明,如果正规官在本官外,加有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给事中的名号,等于授予外官出入宫内之权,可以在皇帝左右办事。由此可见,汉代官制是有系统的,但并不是很明确,官制并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制度,而是由着皇帝的意愿而设置改变,往往在惯例中成为规矩。

时间再往后走,秦汉官制的大变革来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改朝换代让官制重新划分,就各官位的职权重新制定。这时,一些旧官职保留荣誉称谓而削去实权,比如三公成为优待大臣的崇高官位,九卿也逐渐成为闲散的荣誉,逐渐与政务切割。继承汉朝的曹魏政权,一方面变革官员制度,另一方面也对汉朝官制权力不均的情况做了修改。比如曹操以汉丞相的名义差点取代了汉朝,所以到了魏晋就直接不设丞相了。

汉代的尚书主要是帮皇帝处理文书、下达诏令,而随着历史发展,尚书往往负责着具体工作的执行,是皇帝直属的执行机构,尚书的职务日渐重要,逐渐尚书就成了中央各机构的汇总尚书省。曾经作为曹丕幕僚的非行政单位长官中书监或中书令,在他当皇帝后被扩大为皇帝的秘书处中书省,负责帮皇帝处理核心政务。而汉代的中朝官或内朝官,曹丕把他们集合起来提高成为皇帝的私人顾问,组成了门下省。这样在汉代以后,原本集合到三公的权力被分到了三省中,而三省的长官都称为宰相,这在官制上由秦汉的权力集中到个人,逐渐往组织和集体分摊。

从这段由三公到三省的演变过程来看,我们可以了解汉代权力的变化过程,也能进一步了解汉代帝国的运行情况。而书中对官职制度的改变,有着简单明了的说明,内容也并不复杂,有种顺藤摸瓜的感觉,一步步流变交代得非常清楚,可以帮助普通读者快速了解“职官”这把钥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01413.html
上一篇溥仪的两个亲侄女,一个为情跳火山,一个冠夫姓生下5个孩子
下一篇文史|明朝日本使节在宁波上演的“争贡”事件

为您推荐

汉朝版我不是药神!一个医生犯了罪,结果却导致汉朝为其更改法律

汉朝版我不是药神!一个医生犯了罪,结果却导致汉朝为其更改法律

公元前167年,汉朝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司法案件。这一年,有一个山东那边的医生,犯了法,直接被抓进了大牢。后来经过审判之后,按照当时的法律,这个医生被判处了肉刑。所谓的肉刑,就是指对人的肉体施以刑罚。一般会在脸上刺字,或者砍去鼻子和双足,反正就是得从犯人身上拿走点东西。得知这个判决结果之后,这个名叫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阿合马:元朝丞相,忽必烈宠臣,被30斤重铜锤砸死

1282年,丞相阿合马迎接真金太子回京,王著从袖子中拿出30斤重铜锤,将阿合马的脑袋砸碎。阿合马,元朝平章政事,位列丞相,主管财政。忽必烈时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都是“理财”能手,结果都很惨。客观看待,阿合马很有能力,但元朝“儒臣”派与“理财”派斗争激烈,忽必烈又奉行扩张政策,阿合马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出土简帛记述的秦汉时代

出土简帛记述的秦汉时代

居延汉简《永元器物簿》 资料图片【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笔谈】  编者按《说文解字》说:“著于竹帛谓之书。”竹木简牍和缣帛是中国古人在纸张普及之前采用的主要书写载体。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国文明藉此得以保存和传承下来。《墨子·兼爱》说,虽然我们与古代的先圣六王并非“并世同时”之人,既不能亲耳听见他们的声
详解三国蜀汉官制:唯一的丞相,四大将军,四大都督

详解三国蜀汉官制:唯一的丞相,四大将军,四大都督

东汉末年分三国,因此三国官制和东汉官制基本相同,基本上沿袭了东汉官制。但魏、蜀、吴三国官制不但和东汉有些不同,而且各自也有不同之处。为了让大家在读史书、小说或者玩游戏时,对各个三国时期的各个官职有所了解,试着为大家解析一下蜀汉的官制特点:蜀汉没有实行曹魏那种九品官制,因此官制与东汉大体相仿。由于刘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