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犯错,各种打骂惩罚不管用,怎么办?

孩子犯错,各种打骂惩罚不管用,怎么办?

答:惩罚不如引导。

周末带蹬蹬去超市,他到处乱跑,大声喧哗,随时有可能撞到别人或者打翻东西。

我赶紧劝止,他不但不听,反而跑的更疯了。

我好一通追赶,感到十分尴尬、生气。

最后只好严厉地呵斥住他,并威胁他今天晚上不准玩手机他才作罢。

——类似的事情,很多父母经常遇到。

有时候他们很配合,比如听到晚上不让玩手机立马怂了,效果很好。

但有时候完全不行,根本讲不通道理。

后来就深入地想一个问题——孩子犯了错,惩罚有用吗?

如果有用,是什么用?如果没有用,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做?

比如超市的事情,不管是孩子被呵斥后安静下来,还是对抗后撒泼打滚,于教育孩子到底有什么好处吗?你惩罚的初心和最后的目的是什么,达到了吗?

答案似乎都没有那么简单。

第一,孩子真的错了吗?

孩子对超市(公众场合)的公序良俗认知有限,在他们眼里,或许这里跟游乐园、公园没什么区别。

可能他们就是单纯感到开心、好奇。

我们大人一定要转变自己的态度,放弃“成年人总有正确答案”的想法。

到底是真的做错了,还是仅仅他让你感到“没有面子”。

第二,他因为你的惩罚,能学到什么?

我们总是习惯地认为,孩子“屈服于”我们的威胁或惩罚,我们就胜利了,教育成功了。

其实,哪里有什么输赢。

孩子的注意力被“惩罚”分散到了如何去对抗家长上面,让他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

换句话说,惩罚孩子,我们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层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惩罚不但无用,还耽误他们对自己的反思啊。

第三,孩子应该为他们的行为承担怎样的后果?

孩子应该经历和承受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但这个后果不是来自父母的受罚。

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可是,长久以来我们太习惯于,甚至依赖于通过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很多亲子文章中,每隔一段时间叶总推崇惩罚的文章出现。

但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

惩罚是一种非常没有效果的管教方式,常常会让孩子的行为朝着与我们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许多父母使用惩罚,是因为没有人教给他们更好的管教方法。

——弗特兹·道森博士《怎么做父亲》

管教可能会让人感到无奈,但必须强调的是,“管教”的意图是“教育”。它是一整套的指导方针,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内在的自制力、自我激励以及主观能动性。管教必须以相互尊重和信任为前提,才能有效。而惩罚则是用外在力量控制或强制一个人,受罚罚的人几乎不被受到尊重。

——布赖恩·G.吉尔马丁博士《不必训斥的方法》

从过去的文献中,可以得出结论:家长体罚孩子,并没有制止暴力,反而助长了暴力。体罚给孩子带来痛苦,也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

——斯坦佛大学医学院心理系暴力研究委员会《暴力与抗争》

困惑的家长错误地认为惩罚之后会有效果,但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管教方法根本不起作用……惩罚只能让孩子更逆反。

——《孩子就是挑战》鲁道夫·德瑞克斯

体罚带给孩子的影响,没有一样是父母所期望的。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魔法岁月》塞尔玛·H.弗莱伯格

如果不能“惩罚”,那怎么办呢?

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如何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请孩子帮忙。

比如在超市的例子中,我可以选择不苦口婆心劝他,而是温和地请他帮忙,说:“你可以帮我选几个苹果吗?”

在这种场景里,其实小孩子是很乐意帮助爸爸妈妈呢,这让他们显得自己很“有本领”。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

有时候你可以明确表达自己的不满,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书里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孩子借走了父亲的锯子,用完就扔在了外面淋了雨,结果生锈了。

这个父亲发现后,就明确高速孩子:“我希望我的工具被借走以后,能完好无损地归还。”

因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是要学会感受到我们的拒绝。

不过也需要一个过程,父母过于激烈表达自己的态度,避免让孩子感到他所犯的错误让他不再被爱,而产生的不安、负疚和自我嫌弃的不良影响。

3.表明你的期望。

你明确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之后,还要表明你的期望。

比如:“我希望我的工具被借走以后,能完好无损地还回来。”

4.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就是你要告诉孩子怎么样弥补自己的失误,并鼓励他做出努力。

这也是消解有些孩子可能产生不良心理影响的有效办法。

锯子被孩子拿到外面淋雨生锈了,你可以告诉他:

“孩子,锯子现在生锈了,你需要拿钢丝球把它擦掉。以后用完后,上面要抹点油,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下一次就不会生锈了。”

通过弥补自己的失误,我们让孩子认识到做事情要“知错就改”,且以此来唤起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而不是“你做错事情了,就活该受到惩罚”,锯子淋雨生锈了,“今天晚上罚你不能看电视”之类的。

罚不是目的,也不是让其改正错误的好的手段。

5.提供选择。

如果孩子下一次又出现同样的问题怎么办呢?

你可以给出选择,强调他要么他借走的工具及时归还,要么以后就不借给他了。

请他自己决定。

6.采取行动。

所谓采取行动,就是如果孩子在你提供选择后,再一次犯错,你要果断地行动。

把工具箱一锁,不让他乱拿了。

孩子来问箱子为什么锁着了,你告诉他:“我希望我的工具放在哪儿,还能再那儿能找到。”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你就是要用这种行动,让孩子体会到,他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承担错误的自然后果。

亲子教育中,“当我们出现冲突的时候,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或者担心谁输谁赢。我们把能量和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寻找一种方法,让我们的个人需求得到尊重。”

有时候,孩子同样的问题会反复出现,偶尔也会表现的很激烈。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也不是一夜之间长大的,这我们作为家长需拿出足够的耐心和精力面对。

理论摘引资料: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如何听孩子才肯说》,作者:[美国]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 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86857.html
上一篇9张图告诉你如何教育出优秀孩子
下一篇口粮不将就|德国高端奶粉才能给予的宠爱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