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不尊重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不尊重父母,该怎么办?

有研究机构对中国、美国、日本做了一个“你最尊敬的人是谁”的问卷调查,其中美国、日本的孩子,父亲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但在中国孩子的心中,父亲却只是第10名,母亲更是排在十名开外。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尊重父母呢?

其实,大多还是出在家庭日常的教育上。

虽然很扎心,但确实是这样,什么样的父母,最容易受到孩子的不尊重?

1、无底线的宠溺

从古至今,我们的传统文化一直提倡严格管教,甚至有古人觉得棍棒之下出孝子。许多不懂教育的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经常对孩子大吼大骂,遇到问题解决不了就大发脾气。

在这样教育之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度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遭受一点风吹草动,父母就会草木皆兵,紧张的不得了,平时孩子提什么要求,都会无条件满足,即使孩子做错事,父母也不会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纠正。

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摧残,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很难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做人做事都很难成功。

爱孩子,需要一定的限制,无规矩不成方圆。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最成功的育儿方式是权威型——要求高、接纳也高。

高要求是指对孩子的行为、学业、待人接物的礼貌,都是有一定要求的。

但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不顺利的,孩子可能会畏难想要放弃、可能会无聊想要偷懒。

这个时候,父母的接纳度也很高,可以做到,理解他、开导他、帮助他。

但这所有的接纳,并不是以降低要求为前提。

你永远领先孩子一个身位,“看到”他、引领他、成就他。

如此,孩子才能尊你、敬你。

该管的时候必须管——没礼貌、不守规矩、秩序等;

不能妥协的必须坚持——看完动画片还要再看,需要超出父母承受范围的东西等。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有敬和畏的东西,因为心中有尺,行为上才会有分寸,孩子将来的路才能走的更远。

2、无原则的让权

还记得之前看过一则新闻,有一个小男孩不想去上学,妈妈在旁苦劝良久,男孩一直无动于衷地玩着手机,甚至眼皮都不曾抬一下。

妈妈最终无计可施,无奈的问“到底怎样,你才愿意去上学?”

孩子说道“你给我跪下,我就去上学。”

妈妈听罢,竟真的当场给儿子跪下了。

而这个男孩看到妈妈真的给自己跪下,竟然高兴地翘起了二郎腿。

不仅如此,他还拍下了妈妈下跪的样子,发朋友圈炫耀。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下意识的将“父母的权利”放进孩子手中,自己却完全没有察觉。我们看似用了很尊重孩子的说法,但其实却把很多本该是父母的权利拱手相交给了孩子,导致孩子界限不清。

让孩子觉得自己才是家中的老大,可以控制父母,甚至是对父母吆五喝六。日积月累的权利感错位,就导致了另一种形式的自私——孩子只关注自己的感受,不在乎别人的,做事只知有己,不知有人。

所以啊,尊重孩子,并非事事征求孩子的意见,也不是牺牲自己的需求一味满足孩子。

在对一些影响他人正当权利或孩子必须要做的事情上,传达给孩子时,直接用肯定的坚定语气,而非请求。让孩子明白父母的态度,这件事是必须要做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无条件的强势

还有一种极端,也不会得到孩子的尊重,那就是父母过于强势,完全不尊重孩子。

我们总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让孩子“听话”,希望孩子立马按照我们的指令去做,因为这样养孩子最“省心”。

而一个长期被不平等、不尊重的对话对待的孩子,在心里多少是对父母有怨言的。他所有的反抗和顶撞也都出于自己内心的“怨气”。也许小时候屈从于父母的强权,不得不顺从。但是,随着他反抗意识的觉醒,总有一天,会爆发。

而他选择的反击方式,不难想象,自然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示范。

尊重是相互的,不尊重也是。

所有的恶和怨的种子也会像藤蔓般在孩子心里疯长。

教育心理学博士边玉芳曾说:

“爱是双向的,亲子关系也是一个双向给予和收获的爱。”

当你去倾听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情绪,认真、耐心地听他说话,并积极回应。把孩子真正的当做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去重视他的感受,听取他的想法,包容孩子的小错误,允许孩子在安全和原则方位内可以他自己做选择。

孩子也会回你同样的尊重和爱。

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是爱父母的,尊敬父母的。

不要用错误的养育方式,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4059.html
上一篇人生第一个毕业季!看萌娃花样毕业典礼
下一篇关于不孕不育,你了解多少?该如何尽快好孕?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