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呼和浩特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秉持爱的初心 呵护“花朵”身心

呼和浩特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秉持爱的初心 呵护“花朵”身心

心理健康是人生幸福快乐的基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系到孩子未来、人生幸福和社会和谐。呼和浩特市德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呼和浩特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心理咨询服务项目的服务方,积极配合呼和浩特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工作部署要求,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秉持着爱的初心,实践用表达性艺术疗愈方法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和印证,孩子们变化很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各界的好评。

呼和浩特市德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德蕾心理机构,一直在社会工作及心理学领域不断深耕,在承接呼和浩特未保中心项目以来,团队在制定完整服务计划的同时,多次开会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服务这些遭受了更多磨难的孩子们。通过研讨,确定了以“关注、理解、接纳、包容、肯定和鼓励”为总基调的服务理念,并通过一对一、小团体等模式为未保中心孩子们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心理老师从放大积极情绪、投入状态的激发、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人生意义的探寻、成就个人体验等五个维度带领孩子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服务活动。团体辅导中让孩子们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凝聚力,培养高度契合执行力,体验良好的成就感和责任心,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启发他们的发散思维。

除此之外,在2022年发生疫情全封闭管理后,德蕾心理派出资深心理咨询师包青老师在未保中心封闭70多天对孩子们开展心理服务。包老师秉持爱的初心,创造性的把在日本学到的表达性艺术疗愈方法用到孩子们身上,收效显著。表达性艺术疗愈的心灵绘画最重要的是启发孩子们由内而外,自主自发表达自我,它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绘画,这种画法会产生心流,英文叫flow,对身心疗愈与整合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艺术疗愈方法能让孩子们每次都画2个小时以上,不仅培养了他们细心、专心、耐心,而且通过绘画表达出了潜藏于心的内在情绪,因为在未保中心服务的时间“太长了”,孩子们把包青老师当成了知心哥哥,和他无话不谈。

在做好服务孩子们的同时,该机构还为中心工作人员、社工机构工作人员和保育阿姨及物业人员们进行压力管理心理知识、沟通技巧、心理调适、释放压力等培训。据统计,仅2022年上半年,德蕾心理共开展132场团体辅导活动,其中针对孩子的是103场团体辅导,针对站工作人员、社工、保洁、物业人员进行了28次,一对一谈话50次,网络团体辅导21次,临时救助4人,先后进行了十几次心理疏导,先后用时近30个小时。

传播爱、救急困。在未保中心承担服务中,德蕾老师还认真做好档案记录及规范化管理工作,及时接听心理服务热线电话,并进行心理疏导。2022年上半年,先后接到热线求助电话4次,其中,校园霸凌事件两起。一起是发生在呼和浩特市。孩子某某被打之后,有轻生的举动,接到求助电话后,德蕾老师我们第一时间就与孩子和家长取得联系,赶往孩子家里进行心理干预。孩子被打之后对打他的同学特别愤怒,有报复心理,有同归于尽的想法。经过心理疏导后,孩子对打他的那些同学有新的认识,他说:“我对那些打我的同学没有什么怨气了,是因为父母教育出现问题,他们也是无辜的。”另外,被打孩子的父母也认识到,那些孩子毕竟是15岁左右青春期的孩子,不会把情绪用语言表达出来才导致出手伤人。就这样,德蕾老师不辞辛苦跟进对孩子疏导了几次,最终协助有关部门让这件事得到圆满解决。困境儿童是需要社会各界关注的群体,德蕾心理机构今后还将在配合未保中心做好工作的同时,在救助关爱困境儿童方面展现自身的努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后,该机构将继续做好假期期间驻站儿童的心理服务和关爱服务工作;开展好对离站儿童的心理服务的线上跟踪服务等工作;对各旗县区排查出来的困境儿童、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社会散居孤儿及有需要帮助的未成年人开展线上、线下的心理服务,其中对全市享受困境儿童、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社会散居孤儿提供线上心理服务,对重点案开展上门服务,以及其它需要进行心理服务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咨询工作等。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统筹/郭秀芬 校读/王文艳 初审/段磊 王方 终审/阿拉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28756.html
上一篇人康|把电子产品当“哄娃神器”?这伤害远比想象的要大!
下一篇刚刚通知:7月起,正式实施!家里有娃符合条件就能领,速看!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