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左宗棠:家风不好,再好的教育都是徒劳

左宗棠:家风不好,再好的教育都是徒劳

作者 | 樊登读书 · 桃花月球

主播 |樊登读书 · 赏新晴

✎ 解读预告

遇见 · 在书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樊登读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遇见》

好的家风,是孩子一生的富足和底气。

今天给大家解读国内左宗棠研究领军人物徐志频所著《教子也烦恼: 左宗棠的23封家书》

这是一本字字珠玑的“育儿典范”。

“我的孩子我管不好,我控制不了他......”

最近一则孩子“高铁吵闹,父母狂怼乘客”的视频火遍网络。

视频中,高铁上的孩子行为不当,父母声称无力制止,让人大跌眼镜,也由此引发了一场家庭教育的反思。

有人主张严管,有人提议温情教育,鸡娃内卷,致使很多家庭深陷“控制”和“反控制”的漩涡,对“教育方法的把握”迷茫了......

但在两百多年前,有一位父亲常年在外征战,回家次数屈指可数,却用书信沟通的方式和孩子谈品德、谈学业、谈未来,让家中的8个子女俱成才。

他就是左宗棠。

国内左宗棠研究领军人物徐志频老师,就在他所著的《教子也烦恼:左宗棠的23封家书》一书中,择取了左宗棠写给子女的23封珍贵家书。

如果你也常常陷入育儿焦虑,不妨来读读他的育儿心得。

给孩子立规矩,打好人生底色

人格的底色,便是良好教育的底色。

左宗棠认为,教育孩子首先要帮他们打好人格基础。

左宗棠长年征战在外,没有条件日日耳提命面,给孩子们讲道理。于是在离家之时,他写了一份“读书守则”,给孩子们立下了规矩。

这份“守则”中,左宗棠从两个方面作了规定。

第一个方面,做人。

左宗堂认为,人生第一要紧的事就是要学会做人,他认为“立品当如山有岳,持身要比玉无瑕”。

做人如何学?道理全在“四书五经”里。他告诉孩子们要认真学习,跟着老师把这些做人的规矩理清楚。比如,兄弟姐妹团结有爱,帮助母亲分忧,把读书当正事等等。

而且,他还经常写信询问学习进度。长子左孝威6岁的时候,左宗棠就给儿子写信,问有没有学《小学》,勉励他在基本的个人修养、社会道德、礼仪法度上下功夫。

第二方面,读书。

他分享了自己的读书经验,认为读书要三到:要眼到,一笔一画看清楚;口到,一字一字念清楚;心到,边读边想,不懂的不能放过,一点要查明白,搞清楚。

左宗棠深知小孩玩心很大,忘性大,就让妻子周诒端把这份“读书守则”贴在了孩子们学堂的墙壁上。

让孩子们上课之前,先将守则念一遍,加深印象。

为人父母,爱孩子是本能,立规矩是责任。在该立规矩的年龄,选择了放纵孩子的天性,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尽量健全孩子人格,让其在有价值的事情上多花费精力,才是正确的做法。

可能很多人还记得“熊孩子3分钟横穿马路13次”的那次热搜。

视频中两名男孩,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嬉戏玩耍,反复多次。有心人数了一下,最高频的时候,3分钟内两个孩子竟来回横穿马路13次!

来往的车辆多次避让,一名司机因为车速太快,刹车来不及把其中的一个小孩撞倒了。

大部分孩子喜欢自由,不喜欢家长干预他们。但有些毛病不能惯,有些做人做事的规则必须要让孩子知道,不能一味放纵。

爱与规则并行才是最好的家教。

孩子最终走向的是社会,让其遵守规则,引导其到一个正确的方向,终身努力,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让孩子刻意练习,提升学习力

对于当下中国父母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焦虑孩子的学习。

一写作业,家里鸡飞狗成了司空见惯的事。

是否有学习的能力,成了拉开了孩子距离的第一要素。

左宗棠一生,平叛太平天国,征剿捻军,收复新疆,就与其学习能力强有关。他深知自己的成功不是靠天资,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中,狠抓学习力。

他生怕孩子们形成纨绔之风,把学习能力丢下了,严格控制家中的花销,把皇帝给的丰厚赏赐“捐出去”,告诉每个孩子,想靠啃老过日子不行,只能自己打拼生活。

清醒的认知,决定了孩子们的努力方向。左家的子女们,都跳出了舒适区,老老实实学习,没有躺平。

左宗棠一有空,就手把手地教育子女。他指出儿子们信件中的各种错误,比如字体写的不太行,书写格式不规矩。

他在信中纠正大儿子孝威说:“字体带行,不用全书,不称安禀,不自称愚侄,词意间并无敬慎之意。”

孩子们看了,开始严格按照父亲的要求,养成日课练习的习惯,坚持读书、练字,养内心的浩然之气。

这让左宗棠的儿子们个个学习能力突出,专注自律,参加科举,学习技能,在自己擅长的地方,努力有所成就。

比如,大儿子靠着苦读,17岁就中举,成为了湖南当时最年轻的举人。

孩子人生最大的竞争能力就是学习力。

但大部分孩子不是天生就有学习能力,训练孩子的自主学习力,需要家长引导。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他让一群学生直接记忆一些数字,记住的人很少。但第二天对他们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后,记忆数字的数量却增加了,这样继续让学生们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的反复练习,他发现哪怕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也有了记忆的超能力。

学习能力就是这样有序刻意练习培养起来的。

父母重视了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科目积累、成长习惯等能力培养,改变的是孩子的一生。

和孩子共同进步,让孩子发自内心的爱上学习,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启发孩子,运用自己学过的方法、知识去寻找答案,开阔孩子的思维;

养成日课习惯,累积知识,加强孩子的认知;

制定一些约束,让孩子拥有自控力,坚定孩子的意志。

不打扰,不挫败,不无端指责,让孩子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循序渐进养成习惯,学习力就会提升。

当成长变成习惯,学习就成为日常。

尊重孩子兴趣,帮其人生定位

左宗棠也非常重视素质教育。

在八股文为主流的时代,他不否定四书五经在考试中重要,但目光独到,认为一个人未来能担大任,八股文撑不起人生,还要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

年青时代的左宗棠,喜欢研读舆地学、农学,这些也让其受益很大。

所以他从不逼孩子学习八股文,很尊重子女们的多兴趣培养。他经常说,时代改变了,这些实用性的学科才真正解决现实问题,在未来能派上大用场。

当时他征战在外,听说大儿子目标定位科举,就写信告诉他,早慧不如大器晚成。生怕儿子一味迎合考试,而将实用的学问抛到了一边。反复叮嘱孩子们不要着急考功名,多把功夫用在真正兴趣上,别为了功名,耽误了真正的学习。

他又怕儿子们看闲书,失了智趣,又写了一封家书,说:“儿志在读书,吾所深喜,然程子以‘玩物丧志’为嗜书不知要者戒,亦所当知。”

意思是,孩子们兴趣放在阅读上很好,但消遣类的图书一定慎重看,不要“玩书丧志”。读书人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成长中的孩子是通过父母看世界的。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孩子解读这世界的方式。你如何解释这个世界,孩子就拥有怎样的世界。

上世纪三十年代,在美国的乡村,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小男孩,看着天上的月亮对父母说:“我想去月球。”

面对这份异想天开,没有嘲讽和打击,母亲肯定地回应说:“好啊,只是你别忘了从月球上回来,回家吃晚饭。”

从此以后,登上月球成了小男孩的梦想,在此后的数十年中都不曾放弃。

最终,在1969年的7月20号,男孩实成为了登上月球第一人。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在成绩上出类拔萃。接受孩子的个性,才能让孩子坦然成长,盯着成绩,把考上大学当唯一目标,可能真的会废掉一个天才。

让孩子们从兴趣点出发,确立一个一个的小目标,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加以鼓励,才能帮他们实现想实现的人生。

抚养孩子,是终身的工程

左宗棠在给孩子们的书信中写道:“尔年已渐长,读书最为要事。所贵读书者,为能明事理。学圣贤,不在科名一路。如果是品学端优的君子,即不得科第亦自尊贵。”

好父母懂得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优良的学习、思考习惯,传承给孩子。

在该给孩子建立规则的年龄,不放纵孩子天性;

在该给孩子人生规划的年龄,懂得适时发现问题,让其做出调整;

能够把考试成绩建立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也能够鼓励孩子在自己真正有天分的地方发力,这才是有远见的父母该有的姿态。

点个「在看」,且让我们从左宗堂的书信中,去撷取这些智慧和经验,用于我们自己的人生吧!

作者 | 桃花月球

主编 | 阿医

排版 | 余景

图片 | 图虫创意

音乐 | 《空顶之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147048.html
上一篇第二十五课 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下一篇一位深圳年轻妈妈的“先天性白内障”遗传基因终结史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