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惩罚是把双刃剑,你用对了吗?

惩罚是把双刃剑,你用对了吗?

上篇文章,我们了解了行为主义的强化法理论。今天我们来了解行为主义另一个常用的行为矫正手段:惩罚。

惩罚在人际交往中,是一种很常用的协商手段。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被他人惩罚过,或者惩罚过他人。

这里所说的惩罚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惩罚,虽然手段相似,但其目的和操作方法却截然不同。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惩罚,往往只是为了发泄情绪。即使想通过惩罚改变他人的行为也往往不得其法。

而行为主义中的惩罚,是通过将行为结果和某一特定负面刺激建立连接,以达到消除该行为的目的。简单来说,由于人们不希望被惩罚,所以就会避免某些行为的出现。

在行为主义治疗中,惩罚分为以下三种:

1)正惩罚。

正惩罚的应用最广。中国人常说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就是正惩罚的一种代表性应用。

正惩罚的意思就是当某一错误行为出现时,给予行为人特定的负面刺激,让行为人主动避免该行为的出现。甚至厌恶该行为。

当然直接揍人,这种行为太过极端。在正常的治疗中,负面刺激物一定要经过精心挑选,在可控范围内进行惩罚。比如犯错了,就需要打扫卫生,或喝一杯柠檬汁之类的。

2)负惩罚。

与正惩罚给予负面刺激不同,负惩罚不会给任何负面刺激。只会剥夺一部分正面刺激。简单来说就是没写完作业,不许看电视。没完成工作,没有奖金。

以刺激人自我保护的意识,避免不良行为出现。

3)过度满足。

这种惩罚往往专门用于戒掉一些不良成瘾习惯。比如一个人喜欢抽烟,本来可能一天抽一包。现在规定两小时内抽完一包,不抽到吐就继续抽。

树洞精记得前段时间有个新闻很有意思,一群学生家长为了帮孩子治疗网瘾,专门送孩子去网游职业战队进行职业化培训。每天任务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就是打游戏。从早打到晚,不能停。短短几个月时间,数十名网瘾少年纷纷戒掉游戏。更有甚者,说自己这辈子都不想再玩游戏了。这就是过度满足的典型案例。

行为主义的惩罚效果虽然不错,但是也有明确的使用禁忌和注意事项。

首先,惩罚力度不宜过于激烈。不能以严重或永久性伤害肉体和精神作为代价。

其次,在其他方法都没有用的前提下,才考虑使用惩罚手段。并且最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在明确行为红线的前提下,惩罚行为应该是双方共同协商的结果。一个错误行为的惩罚,次数不宜过多。如果对方存在多个错误行为,请徐徐图之一个一个改变。不能一锅大乱炖。

在进行自我惩罚时,同样需要与自己定好惩罚规则。一旦实施,就要坚持到底。如果中途放弃,以后再想重新开始,难度将会增加。

最后,特别对家长朋友们强调一点,对于学龄前儿童,惩罚最好禁用。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惩罚也最好在双方协商下制定。切记不可单方面强制要求,切记惩罚的目的永远不能是为了泄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141346.html
上一篇你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教育好孩子
下一篇从“心”开始,海普诺凯1897鸢尾花公益新生绽放!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